《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1-06 13:19: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课型:新授课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体会语言的形象性、抒情性。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 3.掌握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学习重点: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 学习难点:认识到环境遭受破坏的深层原因,从中吸取教训。
课时安排:1课时
★相关知识链接
1.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报告文学兼有文学和新闻的特点。新闻的特点要求真实,文学的特点则要求艺术加工,讲究形象性、抒情性。
2.罗布泊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面,若羌县北部,原是新疆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第二大内陆咸水湖,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罗布泊蒙古语中有“汇入多水之湖”之意,历史上罗布泊最大面积为5350平方公里,最后干涸时为450平方公里。
思考:题目《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
明确:
一、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萧瑟( ) 和煦( ) 干涸( ) 吞噬( )
裸露( ) 鹭鸶( ) 栖息( ) 濒临( )
戈壁( ) 无垠( ) 庇护( ) 肋骨( )
水泵( ) 掘堤( ) 赞誉( ) 欢娱( )
2.解释词语
干涸: 和煦: 裸露:
吞噬: 萧瑟: 戈壁滩:
沧海桑田:
3.关于作者
吴岗:当代报告文学作家,写有《善待家园——中国地质灾害忧思录》。
二、整体感知,自主学习。(快速阅读全文,思考以下问题。)
1.曾经的罗布泊是什么样子? 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 提示:先分别用横线和波浪线划出相应的句子,再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造成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是什么?
三、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完成以下问题
1.造成罗布泊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2. 文章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有的是直抒胸臆,有的引用数据,有的用修辞手法,找出几个这样的句子,体会一下它们各自的作用。
3.本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拓展延伸
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水面下降和月牙泉濒临干涸两个例子,说明什么问题?请你说说我们生活周围环境被破坏的事例,并谈谈你的想法。
五、小结:本文用惨痛的历史教训说明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呼吁人们树立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爱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做起,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
六、课后作业:
试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停止破坏生态平衡,尽力拯救已被破坏的环境,防止生态的继续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