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说课

文档属性

名称 答谢中书书说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1-06 13:38: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一、说教材
二、说教法
三、说学法
四、说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品味文中优美的意境,体会作者感情。
过程与方法: ①学生自主预习,记下文中疑难,然后课上讨论解决。②情境设置法、点拨法、问答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反复诵读短文,培养文言文语感;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意境。教学方法:情境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问答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说学法:勾画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诵读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合作探究法——积极思考,共同提高。
教学过程:一、 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 再读课文,体会意境
四、 三读课文,品味语言
五、 课堂小结,迁移拓展
六、 布置作业,提升能力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解题
2、师生互动,把握朗读音准和节奏作者简介 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他曾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混浊的人世,后隐居山林,但“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被称为“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写作背景简介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三、 再读课文,体会意境 1、理解课文内容
2、理清结构,体会意境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静景动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答谢中书书总领全文: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具体描绘四季常景晨昏之景感慨收束: 赞叹 得意 自豪静景动景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 鳞 竞 跃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四、 三读课文,品味语言五、 课堂小结,迁移拓展 1、小结本文内容
2、迁移拓展:说说你捕捉到的自然界的美。雪压竹枝低,虽低不着泥,明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 韵香不肯谢,铮骨傲风雪 。我的美,为你降温!如果你歌颂美,即使你在沙漠的中心,你也会有听众。请记住:六、 布置作业,提升能力 作业: 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现代文大胆的扩展描绘文中的景色。(可任选其中的一句加以想象扩展。)写一写,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