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达标训练(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达标训练(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3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3-20 14:53: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乡村和城镇
一、单选题
下图是某市旧城区商业街改造前后建筑布局及功能分区平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改造前,该街区商业布局的特点是( )
A.商住混合 B.功能分区明确
C.零星分散 D.呈放射状分布
2.改造后,该街区( )
A.服务范围变小 B.居民生活不便
C.特色街区消失 D.商业趋于集中
3.该商业街的改造主要体现在( )
A.产业结构调整 B.环境污染治理
C.空间格局优化 D.交通网络变更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对所在区域城镇布局历史变化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下面是他们研究此问题绘制的两幅图, 图一:该区域的地形大势图。图二:图一A所在区域城镇分布历史变迁图(图下标的数字为公元前或后年份)。
请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4.下列关于图示区域城市化及其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
A.城市数量日益增多,形成不同等级的城市群
B.随着新城市的出现,原有城市的服务范围缩小
C.城市地域扩大,导致湿地日益减少,污染严重
D.城市经济畸形发展,表现为过度城市化
5.A地区城镇分布特点是 ( )
A.沿等高线分布 B.沿河流分布 C.沿湖分布 D.沿沼泽分布
6.A区域比周边区域城镇数量增长要快得多的原因是 ( )
A.地形平坦 B.交通便利 C.开发历史早 D.矿产资源丰富
7.A所在区域,湖区面积不断减小,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有 ( )
A.增加了耕地面积 B.洪涝灾害增多
C.危及鸟类的生存 D.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
图为香港城市土地利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商业中心区分布在( )
A.甲 B.乙 C.丙 D.丁
9.乙、丙功能区分布的位置特点是( )
A.乙多分布在城市内部 B.丙多分布在城市外缘
C.乙多分布工业区附近 D.出现背向发展的趋势
10.影响丁功能区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交通 D.政策
下图为2017年世界部分国家城镇化与人均GDP的关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甲、乙、丙、丁依次代表的国家是( )
A.美国、巴西、中国、印度 B.巴西、美国、印度、中国
C.美国、印度、巴西、中国 D.巴西、美国、中国、印度
12.有关沙特阿拉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均GDP高是因为第三产业高度发达 B.目前城市化进程快
C.国际人口迁移以大量人口迁出为主 D.城市化水平高与国内沙漠广布有关
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建起了“握手楼”( 下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3.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
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B.吸引城市周末度假
C.增加自住房面积 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14.“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
A.居住人口减少 B.城市房价昂贵
C.人居环境恶化 D.城区不断扩大
2000年到2015年,广东省劳动年龄人口增加了约2千万。下图为该省2000年,2015年劳动年龄人口金字塔图。完成下面小题。
15.与2000年相比,2015年该省劳动力( )
A.15-19岁比例增加 B.平均年龄增大
C.25-29岁数量减少 D.男女比例失衡
16.该省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变化可能会使( )
A.产业结构升级 B.人口迁出数量增加
C.环境承载力扩大 D.城乡发展差距扩大
下图示意东欧城市的典型空间结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图中①②③代表的依次是
A.工业区、别墅区、绿化区 B.绿化区、工业区、别墅区
C.绿化区、别墅区、工业区 D.别墅区、绿化区、工业区
18.该城市
A.老城区地租最高 B.中心向西南方向移动
C.空间形态变化受交通影响 D.仓储式购物中心地处中心商务区
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是指城市某功能区单位面积土地租金与该区人口日流通量的比值。
19.图中该城市商业区地租指数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中心环境质量较差 B.城市中心金融机构较多
C.城市中心流通人口较多 D.城市中心商品流通量较大
20.若图中有高级住宅区分布,则它可能分布在该城的( )
A.西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东南方向
近年来﹐我国宁夏、贵州、云南等省区成功实施了生态移民工程,大大改善了移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完成下面小题。
21.实施生态移民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
A.人口密度 B.交通运输
C.环境承载力 D.移民意愿
22.生态移民工程的成功实施( )
①促进了迁入区的资源开发②缓解了迁出区人口老龄化程度
③减轻了迁入区的就业压力④实现了迁出区人口的脱贫致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城市功能用地的演替表现为用地的扩展,又表现为功能用地的相互转换,是城市功能集聚与扩展的空间反映。我国北方某综合性大城市中心城区的建成区面积从2003年的237平方千米增加至2012年的330平方千米。下图为2003~2012年该城市某主要功能用地的外部扩展与内部更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3.图中所示的城市功能用地最可能是( )
A.商业用地 B.居住用地
C.工业用地 D.公共管理与服务用地
24.2003-2012年,该城市功能用地变化表明,该城市( )
A.发展仍在向城市中心集聚 B.发展以向外扩展为主
C.城市空间形态变化不大 D.功能用地以均衡发展为主
城市富有特色,就会拥有点石成金的赞誉,提升城市的品位和影响力,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创造出城市良好的商务环境和经济秩序,使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种资源加速良性循环,从而对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产生强大的推动力。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5.下列关于世界上著名历史文化名城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纽约是在维护和保存古迹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
②巴黎的城市建筑一直秉承着法兰西文化的传统
③罗马代表了现代文明的崛起 
④曼谷体现着印支文化与南洋风情的结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6.中华民族雍容恢弘、宽博兼容的文化特色熔铸出风格多样的城市典范,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西安的古朴 B.桂林的灵秀
C.苏杭的神秘 D.拉萨的奇逸
经过多年探索,四川成都在农村地区成片成带推进,“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取得显著效果。其中“小规模”要求,山地、丘陵区、坝区因地制宜控制农户数量,每个小组团控制在50户以内,人均综合用地面积控制在50—70m2。下图为成都新农村综合体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新农村综合体“小规模”体现的是
A.尊重自然,生态优先原则 B.合理用地,保护耕地原则
C.民生优先,宜居建设原则 D.传承文化,合理发展原则
28.新农村综合体各组团间距离不超过30米,这样建设的主要优点是
A.交通运输更加便利,方便居民出行
B.靠近农田,方便居民从事农业生产
C.有效利用公共设施,方便居民生活
D.保护农村的环境,集中处理污染物
29.新农村综合体的田园景观显著不同于大都市的城市景观,反映了
A.不同地理环境,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
B.农村地域与城市地域的经济水平差异
C.农村地域与城市地域的生活水平差异
D.城市地域空间设计水平领先农村地域
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的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0.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A.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
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加重
31.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①服务设施齐全 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③适宜就业机会多 ④生态环境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今后,上海市引进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A.资源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 D.知识密集型产业
下图为中心地服务范围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33.与乙相比,甲中心地
A.级别高 B.同等级中心地数量多
C.服务范围小 D.提供商品货物种类少
34.近年来,甲城市工业企业不断向城市外缘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降低运输成本 B.减轻城市中心区环境压力
C.提高生产效率 D.拓展城市的地域空间范围
城市群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支撑全国经济增长,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已建设19个国家级城市群。下图为“我国城市群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5.我国城市群空间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
A.成熟型城市群分布于东部沿海 B.成长型城市群分布于中部地区
C.培育型城市群分布于西部地区 D.主要分布于胡焕庸线以东地区
36.符合天山北坡城市群发展定位的是( )
A.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B.“一带一路”重要的综合性枢纽
C.联系各大城市群的重要节点 D.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先行高地
读某特大城市距离市中心4千米范围内城市各功能区占土地面积比例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37.关于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功能区的表述,正确的是
A.住宅区、工业区、行政及绿化区、商业区
B.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行政及绿化区
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行政及绿化区
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行政及绿化区
38.科学规划城市,有利于
A.合理利用土地,使每寸土地都能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
B.加强各功能区之间的分工与联系
C.有利于分散城市职能,重点建设某一功能区
D.完全摆脱地理环境的影响,建立合理的城市等级体系
39.图为某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读图可知
A.城市空间形态呈放射状,多中心结构特征明显
B.传统与新兴并存的工业区位于城市西北部,公共服务设施齐全
C.城市新开发区主要位于东南部,适宜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
D.外来人口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其生活区位于城市新开发区
为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解决城市发展中存在的水方面问题,某城市某小区采用了雨水开发应用模式。如图为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0.城市规模的扩大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A.蒸发量增加 B.地下径流量减少
C.降水量增加 D.雨季地表径流量减少
41.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相比,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的优势是
①减少土壤侵蚀 ②解决城市洪灾 ③增加下渗量 ④补充地下永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2.此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最适宜应用的城市是
A.海口 B.乌鲁木齐 C.天津 D.拉萨
为缓解停车难问题,北京市朝阳区采取“错峰停车”措施,鼓励各社会单位夜间或双休日将停车位向周边社区市民开放。下图为“朝阳区某功能区不同时段人口流动状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3.该功能区属于( )
A.商业区 B.行政区 C.工业区 D.住宅区
44.“错峰停车”主要利用了该功能区与相邻功能区( )
A.人口密度的差异 B.人口流动状况的差异
C.地租水平的差异 D.汽车拥有量的差异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局部地区出现了城市人口收缩现象,为此,有学者将城市划分为持续增长、转型增长、潜在收缩、显著收缩等类型。下表中,甲、乙、丙、丁是四个不同类型的城市,其对应框内的数字,依次代表城市的经济总量指数、人口数量指数和用地面积指数;各指数均采用1~5的等级,数字越大,在全国的相对地位越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甲 乙 丙 丁
1980年 221 433 344 435
2016年 544 333 434 324
45.成功实现了产业结构升级的转型增长城市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6.下列对四座城市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以传统制造业为主体 B.乙——对外来人口的引力增大
C.丙——城市化水平显著下降 D.丁——厂矿资产闲置现象突出
二、综合题
47.读某城市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功能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____用地,C地最有可能是____(功能区)。
(2)A、B两地地价较高的是哪一处?简述其原因。
(3)分析该城市工业区局部的有利条件。
(4)简要评价湖泊、山地对城市环境和交通的影响。
4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带动城市化进程,城市人口占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目前西藏以20-60万人口规模的中小城市为主,下图为西藏自治区主要城镇分布图。
(1)简述西藏自治区城镇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简析西藏城市大多规模较小的主要原因。
(3)说明西藏西北部城镇数量极少的原因。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D
3.C
4.AC
5.BC
6.AB
7.BC
8.A
9.D
10.C
11.A
12.D
13.D
14.B
15.B
16.A
17.D
18.C
19.C
20.B
21.C
22.D
23.C
24.B
25.C
26.A
27.B
28.C
29.A
30.A
31.C
32.D
33.A
34.B
35.D
36.B
37.C
38.B
39.C
40.B
41.C
42.C
43.D
44.B
45.C
46.D
47.(1)住宅 商业区
(2) B B地靠近市区,且靠近风景区。
(3) 邻近河流,水源充足,水运便利;靠近铁路,交通便利。
(4) 湖泊、山地可以改善并美化城市环境,但也会影响市交通网的布局。
48.(1)分布特点:分布不均;集中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原因: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河谷地带相对温和;河谷地带农业发达,农业基础好;河谷地带地势平坦,可节省建设成本;沿河水资源丰富,供水便利。
(2)生态脆弱,自然条件恶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小;人口稀少,人口密度小,。
(3)自然:海拔高,高寒缺氧,人口较少;气候干旱,荒漠广布,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宜生活生产。地处重要的水源地,不适合过度开发;人文:交通极为不便,物流成本高;当地文化注重原生态,开发动力小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