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病毒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2、举例说出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3、理解病毒是生物。
能力目标 1.通过对实际生活经验的总结来认识病毒的种类,以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2.通过对多种病毒的了解来认识病毒结构和生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病毒发现史的学习,认同技术进步对科学研究及社会的促进作用。2、通过对病毒与人类关系的了解激发学生关注病毒、关注社会、献身科学以及利用病毒为人类造福的情感。
教学重点 1、病毒的主要特征。2、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 1、病毒的主要特征。2、理解病毒是生物。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自制病毒结构模型学生准备:搜集一些有关病毒与人类生活的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好!今天很荣幸能和大家一起学习,相信大家是最棒的!【想一想,说一说】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病毒吗?你们熟知哪些病毒?谁能说一说。3、病毒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用谈话引入课题,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现新生物 【提问】科学家是怎样发现病毒的呢?指导学生一起探究:1、伊万洛夫斯基研究烟草花叶病因比较正常烟草叶子和烟草花叶病的病叶在形态上的区别。在研究烟草花叶病病因时,推想这种病是由细菌引起的。【提问】 如果这种病是由细菌引起的,那么这片正常的烟叶会不会患病。科学家莱夫勒和弗罗施在研究动物口蹄疫时,也发现了“滤过性病毒”。20世纪初,科学家首次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烟草花叶病毒是一种杆状颗粒。 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病毒的发现”这一部分内容。观看动画:将患花叶病的烟草榨出汁液,将汁液通过一种过滤器,这种过滤器能将细菌滤去,也就是说细菌不能透过这种过滤器。然后将过滤器的汁液去感染正常的烟叶。学生思考回答 通过科学史教育,使学生初步了解病毒的发现过程,并认同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进步的观念。
认识新生物 1、展示:电子显微镜下病毒几种基本形态,引导学生观察、描述、总结病毒的形态特征,加强对病毒的感性认识。2、指导学生:用计算的方法比较洋葱表皮细胞与病毒的大小。3、指导学生组装病毒的结构模型,总结病毒的结构。 观察图片,识别病毒形态:杆状、球状、蝌蚪状。 计算并汇报结果动手活动:合作小组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自主选择组装病毒结构,展示小组的成果,并派代表总结病毒的结构。 培养学生分析图片、动手构建模型、总结归纳的能力。
为什么是生物 【提问】病毒结构如此简单,它能否独立生活?病毒是怎样维持自己的生命的?引导学生猜想:病毒的生活方式。【视频动画演示】病毒的繁殖过程指导学生总结:病毒的生活及繁殖特点。【展示】几种电子显微镜下的病毒照片,引导学生对病毒进行分类(分类方法和分类的依据)【提问】病毒是不是生物?说出判断的依据。 展开联想,理解病毒的生活方式——寄生在活细胞内。观看动画,描述病毒繁殖过程。小组讨论如何分类回顾生物的基本特征,展开联想进行推测。 指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和逻辑推理。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1、展示病毒的危害性和人类对病毒的利用。2、指导学生归纳总结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阅读教材,分析自己搜集的有关资料,对病毒有一定认识。学生展开小组交流,表达见解。 指导学生辩证思考问题。
归纳整理 教师完善板书 学生完成概念图 梳理归纳
板书设计 第五章 病毒一、发现新生物二、认识新生物1、病毒的形态:杆状、球状、蝌蚪状2、病毒的大小:非常微小3、病毒的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三、为什么是生物1、病毒的生活:寄生在活细胞中。2、根据寄生的细胞分为: 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四、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危害与利用。
1
第 1 页 共 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