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5.5病毒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5.5病毒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3-20 14:01: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病毒》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的内容。本章内容是继上章《细菌和真菌》之后安排的课程,目的是使学生形成对生物圈中各种生物的完整认识,同时也是后面学习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在学生学习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后,再学习病毒这类特殊生命形式,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生物界的几大类群。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病毒的大小、种类、结构、生活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生在七年级学习了“除病毒外,生物由细胞构成”、“生物的结构层次”、第五单元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的内容,这是学习“病毒”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如今,学生通过多个渠道都初步认识了艾滋病、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等疾病,对病毒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病毒是怎样感染人体的,它在人体内是怎样繁殖的,它有哪些特征等,学生是知之甚少的。学生对“辩证的看待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的了解不全面,有待进一步提高认识。八年级的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强,有一定的自学能力,部分的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学生有一定的相关知识,但是不全面。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病毒的种类。
2.说出病毒的结构和生活。
3.举例说明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获取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比较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关注病毒与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
2.认同病毒可以为人类利用,树立辩证的观点。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病毒的结构与生活。
2.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二)难点:
1.病毒的结构与繁殖。
五、教学策略
(一)激趣导入
八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对科幻电影充满兴趣,利用吸引眼球的《生化危机》剧照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学习病毒的兴趣。
(二)影视介绍
通过影片来介绍伊万诺夫斯基研究烟草花叶病毒的实验,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后分析讨论发现病毒的过程,比传统教学的讲授更能加深印象,并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合作探究
视频展示 “流感病毒入侵人体”。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并进行小组讨论,完成提纲,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相结合。
(四)动画演示
利用3D动画介绍病毒的繁殖过程,再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病毒的繁殖过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形象,变不可见为可见的优势,营造了使创新的教学方法得以实施的教学环境,有效突破教学难点,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网络平台的运用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学生用个人账号在网校教学平台登录后,观看教师上传的纪录片。查阅相关资料,在网络平台撰写一篇以埃博拉病毒为主题的小论文,并留言评论组员的小论文。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新知,逐步提高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图片展示:科幻电影《生化危机》剧照 观看。 利用吸引眼球的《生化危机》剧照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学习病毒的兴趣。
一、病毒的发现 视频展示:伊万诺夫斯基研究烟草花叶病毒的实验。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的现象。总结学生的讨论,介绍病毒的发现过程。图片展示:进一步介绍电子显微镜下的烟草花叶病毒病毒。 观看视频,分析讨论发现病毒的过程。 通过影片来介绍烟草花叶病毒的发现过程比传统教学的讲授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印象,并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了解病毒的发现过程,体会生物学史的发展。认同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进步。
小组合作 视频展示:“流感病毒入侵人体”。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和阅读课本P89-91,并进行小组讨论,完成提纲:病毒的大小怎样?病毒可以分为哪几类?3.病毒具有细胞结构吗?它具有哪些结构?4.病毒能独立生活吗?如果不能,那怎样生活?5.病毒怎样繁殖? 观看、阅读、分析、讨论。小组讨论完成提纲。 多媒体影片可以把流感病毒入侵人体的过程形象直观的呈现出来,使学生将感性理解与理性思考很好地结合起来,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容易让学生理解病毒的特征。
二、病毒的大小 小组展示讨论结果:病毒的大小怎样?评价学生的回答。病毒比细胞小得多,大小只能用纳米(百万分之一毫米)来表示。病毒的大小对于一个细胞来说,就相当于一个篮球与一栋摩天大楼。图片展示电子显微镜下多种多样的病毒。 小组代表回答。回答:病毒比细胞小得多,要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加深学生理解病毒之“小”。培养学生的分析、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病毒的种类 小组展示讨论结果:病毒可以分为哪几类?评价学生的回答,结合课件展示图片来归纳出病毒的种类:1.根据病毒寄生的细胞的不同,可将病毒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2.根据病毒的形态,可将病毒分为杆状病毒、球状病毒和蝌蚪状病毒。 小组代表回答。回答: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观察。 将不同种类的病毒进行比较,让学生学会区分不同种类的病毒,加深印象。培养学生的分析、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病毒的结构 小组展示讨论结果:病毒具有细胞结构吗?它具有哪些结构?评价学生的回答,介绍病毒没有细胞的结构。课件展示图片。示课件:病毒的结构。提问:图中的三种病毒的结构有什么共同点?总结病毒的结构组成。 小组代表回答,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观察、思考。回答:病毒的结构十分简单,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培养学生的分析、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病毒的生活 小组展示讨论结果:病毒能独立生活吗?如果不能,那怎样生活?病毒都是寄生生活的,它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提问:如果病毒离开活细胞会怎样?病毒一旦离开活细胞,病毒的生命活动就会停止,变成结晶体,一旦外界条件适宜,便立即侵入活细胞,又开始新的生命活动。 小组代表回答。回答:病毒都是寄生生活的,它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 利用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六、病毒的繁殖 小组展示讨论结果:病毒怎样繁殖?评价学生的回答。利用3D动画介绍病毒的繁殖过程,再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病毒的繁殖过程。提问:噬菌体侵入细菌细胞内进行自我复制的过程,证明遗传物质是什么?评价学生的回答,强调遗传物质是DNA,不是蛋白质。 小组代表回答病毒的繁殖方式。(自我复制)观察。回答:吸附→注入遗传物质→遗传物质复制→组装→释放。回答:DNA。 利用3D动画使病毒的繁殖过程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加深理解,这比传统的教学方式简单快捷很多,提高了教学效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形象,变静为动,变不可见为可见的优势,营造了使创新的教学方法得以实施的教学环境,可以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七、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示课件: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提问:你知道的有哪些人类或动物的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评价学生的回答,介绍由病毒引起人类或动物的一些疾病;由病毒引起植物的一些疾病。提问:人类在哪些方面利用了病毒?评价学生的回答,介绍人类对病毒的利用。强调疫苗是经过减毒或灭毒的病毒。 观察。思考、回答。思考、回答。理解、体会。1.有利关系。2.有害关系。 运用问题驱动法,选择具有发散性思维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养成在生活中收集生物学知识的习惯。认同病毒可以为人类利用,树立辩证的观点。
课堂小结 示课件:课堂小结。 与老师一起总结回顾。 树立整体的知识结构。
巩固练习 课件展示:练习题评价学生做题情况,加以纠正。 独立思考。完成练习题。回答。 达到学以致用和及时检验学习效果的目的。
课外延伸布置作业 生物视野---世界上四种神秘病毒:1.埃博拉病毒;2.拉沙热病毒;3.西尼罗河病毒;4.马秋波病毒。课后作业:用个人账号在北京四中网校教学平台登录后,观看教师已上传的埃博拉病毒纪录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埃博拉病毒的疫情、传播途径、防治措施、与中国的距离等相关知识,在网络平台撰写一篇以埃博拉病毒为主题的小论文,并留言评论组员的小论文。 了解世界上四种神秘病毒。登录平台。观看视频,了解埃博拉病毒。查阅资料。撰写论文。互相评论。 本环节意在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新知,逐步提高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
七、教学评价
利用信息技术突破难点,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3D动画和影片,引导学生进入微观生物世界,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地展示了病毒的结构和繁殖。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新知。
八、教学反思
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善于直观形象思维,弱点是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本课宜利用视频和3D动画来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知识,教学效果较好。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动画及影视等手段把病毒的种类和结构直观演示出来,同时可以把病毒感染人体的过程和病毒的繁殖过程变得直观、具体、形象。学生易于理解,同时可以直观感受病毒对人类的危害无处不在,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开始
问题驱动
激趣导入
视频介绍
分析归纳
灵活运用
巩固新知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合作探究
理解新知
结束
展示图片题
图片激趣
病毒的发现
显示视频
指导点拨
总结归纳
激发兴趣答
观看视频
图文动画
探究:大小
图文动画
探究:种类
图文动画
探究:结构
巩固练习
小结归纳
小结归纳
小结归纳
小结归纳
图文动画
探究:生活
图文动画
探究:繁殖
小结归纳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