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嘉肴》 课件(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嘉肴》 课件(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22 17:10:56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第22课《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语文部编版 八年级下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礼记》的文学常识;能正确翻译课文,积累掌握重点文言词汇,熟读并背诵课文。
2、学习本文善用比喻与对比的说理方法,理解文中所蕴含的教与学相互促进的道理。
3、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明白只有勤奋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新知导入
同学们,“四书”、“五经”是国学之瑰宝,是智慧之源泉。“四书”、“五经”分别是哪几部典籍?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常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礼记》,领悟为学之道。
戴圣曾任九江太守,平生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尤重《礼》学研究。与叔父戴德及庆普等人曾师事经学大师后苍,潜心钻研。《礼》学。三人苦心钻研,各有所得,逐步形成自己的学说体系,成为今文礼学大师。戴德号称“大戴”,戴圣被称为“小戴”,二人合称为“大小戴”。“由是《礼》有大戴、小戴、庆氏之学”(《汉书·儒林传》)。
戴圣成为今文礼学“小戴学”的开创者;后来,三家之学皆立于学官,其学兴盛一时。宣帝时,戴圣曾被立为博士,参与石渠阁议,评定五经异同。终生以授徒讲学和着述为业,曾选集战国至汉初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等人所记的各种有关礼仪等论着,编撰成书。被称为《小戴记》或《小戴礼记》。该书原为解说《仪礼》的资料汇编,后经郑玄作注,使它摆脱从属于《仪礼》的地位而独立成书,成为今本《礼记》。全书共分《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内则》、《坊记》、《儒行》、《王制》、《玉藻》、《冠义》、《昏义》、《杂记》等四十九篇,其中的要言精义比起《仪礼》中的繁文缛节更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与其叔父戴德所编《大戴礼记》八十五篇(现存三十九篇)亦不相同。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把孔子的弟子对“经”的解说称为“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郑玄作了注,于是地位上升为经。书中还有广泛论说礼仪、阐释制度、宣扬儒家理想的内容。
《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它是《礼记》中的一篇。《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学记》写作于战国晚期。据郭沫若考证,《学记》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yuè)正克。
《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嘉肴( ) 弗食( )
教学相长( ) 学学半( )
自强( ) 兑命( )
jiā yáo

zhǎnɡ
xiào
qiǎnɡ
yuè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初读感知
示范朗读,读准节奏
听课文朗读,注意听自己读不顺的地方,在课文中标注节奏。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yáo,弗fú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qiǎnɡ也。故曰:教jiào学/相长zhǎnɡ也。《兑yuè命》曰“学xiào/学半。”其/此之谓乎!
朗读指导
本文是一篇精当的议论文,朗读时应以平调为主,语速宜舒缓。
部分句子朗读节奏划分示例: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其/此之谓乎!
初读课文,说说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
教学相长
“虽有嘉肴”的意思是“虽然有美味的肉食”。这是选文的第一句话,以此为题目,简单易记。
文题解读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指有骨头的肉。
味美。
最好的道理。
类比论证:论述亲身学习的重要性。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
困惑。
自我反思。
自我勉励。强,勉励。
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教与学相互促进的关系:教学相长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即《说(yuè)命》,《尚书》中的一篇。
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前一个“学”同“敩(xiào)”,教导。
表示揣测,大概、或许。
引用论证:进一步强调“教学相长”的道理。
译文: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的困惑,然后就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文言知识积累
学学半( )
通假字
古今异义
“学”同“敩”,教导
1.不知其旨也
古义:味美
今义:意义;用意;目的
2.教然后知困
3.教学相长也
古义:困惑
今义:疲乏
古义:教与学
今义:教书;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
一词多义

学学半
学学半
同“敩”,教导
学习
词类活用
不知其善也(形容词用作名词,好处)
文言句式
倒装句
其此之谓乎
(宾语前置,“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为“其谓此乎”)
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想一想:文章是怎样论证“教学相长”的?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方法提示,思考探究。
方法提示:抓住文章主要内容,分析其内在联系,明确文章的论点论据;最后用“首先……接着……最后……”表述论述层次。
精读品析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论述的?
请同学们借助标志起承转合的标志性词语,找到课文的结论句,并给课文分层。
起承转合的标志性词语:“是故”“故”。
结论句:教学相长也。
课文层次:
第一层:虽有嘉肴……不知其善也。第二层: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学相长也。第三层:《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再读感悟
请自由练读课文,在文中标注那些你认为最能表达作者观点或情感的语句。说说诵读它们时应注意的地方。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重读“虽”“弗”“不知”,读出分句内部的层次感(转折、假设),两个结句要读出惋惜、遗憾之情。]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重读“不足”“困”,语速渐缓,表现出一种沉重感。)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重读“自反”“自强”,语调略微上扬,读出一种重获力量的振奋感。)
故曰:教学相长也。(全文的中心,是层层推导得出的结论,重读“也”,拖长音读,读得语重心长。)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其此之谓乎”读出一种欣喜的感觉。)
把每句背后蕴含的情感串联起来,就是这篇文章的情味。我们要从看似枯燥无味的文字中品味出古代学子求学的心路历程。
分析讨论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论述的?
教学相长
(中心论点)
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也”
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道理
对举“学”与“教”分别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深入论述,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引用《尚书》中的话印证观点
类比论证
精读品析
2.文章开头为什么要从“嘉肴”写起
运用类比的论证方法,将“嘉肴”“至道”进行类比,由吃饭引申到学习,再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使论证浅显易懂,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课文最后引用《兑命》的话有什么作用?
通过引用《兑命》中的话来讲道理,证明论点,阐述教与学的关系,进一步强调了教的重要性,这样把中心论点阐述得非常清楚,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1.“教学相长”与“学学半”有何异同?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相同点
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
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阐述教和学的关系,即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后者则主要是从教的角度来说明,将学的部分暗含其中,说得含蓄委婉。
合作探究
两者关系
前者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后者是论据,是用来补充强调中心论点的,二者是主从关系。
2.从学习的角度来看,“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①学习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发现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②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困惑,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3.如何理解课文所讲的“教学相长”和现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课文所讲的“教学相长”是一个人学习成长的过程:一方面,“学然后知不足",而后“自反",另一方面,“教然后知困”,而后“自强”。在同一个主体的身上,学与教互相促进。
现代教育学意义上的“教学相长”是对师生关系的一种描述。教师不仅仅是讲授者,他本身也在教学中受到教益;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反过来对老师有所启发。比如学生对某一问题的回答可能会激发教师的思维,使他对问题认识更深入;学生提出的某个疑问,可能也正是教师自己理解上的难点;等等。
本文多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请你找出来并加以分析。
第一组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第二组
类比论证,导出议题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
构成对比,说明“学”与“教”的情境
品味语言
第三组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进一步论述“学”与“教”的情境
运用对偶句式,两相对举,结构相同,用词相对,语气一致,相互辉映,明快有力,连用铺排,强化了类比说理的效果。
文本特色
逻辑严密
条理清晰
多用对偶
增强气势
本文先将“嘉肴”与“至道”进行类比,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然后进一步论证了“学”与“教”两者之间的关系,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课堂小结
虽有嘉肴
学习的重要性
教与学的作用
教学相长
板书设计
类比论证
弗食嘉肴,不知其旨
弗学至道,不知其善
深入分析
学→知不足→自反
教→知困→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