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嘉肴》课件(30张PPT)+2个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嘉肴》课件(30张PPT)+2个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22 17:14:45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22课《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语文部编版 八年级下
1.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疏通文意。(重点)
2.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难点)
3.赏析文章多用对偶增强气势的特点。(重点)
4.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一分钟读懂礼记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常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礼记》,领悟为学之道。
《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包括《曲礼》《檀弓》《月令》《礼运》《学记》《大学》《中庸》等篇,是研究我国古代社会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 “记”的意思是记载、记述。 “礼记”的意思是关于礼仪制度的各种资料记述。
《礼记》全书内容广博,门类杂多,多用短小生动的文章阐明某一道理,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全书气势磅礴、结构严谨,言简意赅、意味隽永,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作品简介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
作者简介
戴圣,西汉官员、学者,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字次君,世称小戴,西汉梁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人。与叔父戴德同学《礼》于后苍,宣帝时以博士参与石渠阁论议,任九江太守,今本《礼记》,即《小戴礼记》传为圣编。
(1)读准字音
弗食( ) 教学相长( )
嘉肴( ) 自强( )
兑命( ) 学学半( )
jiā yáo
qiánɡ
yuè
xiào

zhǎnɡ
预习检查
(2)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2)视频范读,学生标注停顿。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下注释集体讨论文意,教师适当指导。
课文释义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指美味的菜。
味美。
最好的道理。
即使。
所以。
困惑。
自我反思。
自我勉励。强,勉励。
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即《说命》,《尚书》中的一篇。
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前一个“学”同“敩”,教导。后一个“学”是“学习”的意思
表推测语气,大概
好处
达到极点
宾语前置标志
促进
译文: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兑命》中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课文释义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学”同“敩”,教导。
文言积累
1、通假字
2、古今异义
(1)不知其旨也(古义: ; 今义: 。)
(2)然后能自强也
(古义: ;今义: 。)
(3)教然后知困(古义: ;今义: 。)
(4)虽有至道 (古义: 。今义: 。)
(5)教学相长也 (古义: 。今义: 。)
味美
旨意
勉励
强大,强盛
困惑
困难
即使
虽然
促进
增长

其此之谓乎( )
不知其旨也( )
副词,表示推测
代词,它的

学学半( )
学学半( )
动词,向别人学习
“学”同“敩”,教导
3、一词多义
4、词类活用
(1)不知其旨也( )
(2)不知其善也( )
名词作形容词,甘美
形容词作名词,好,好处
判断句
弗食,不知其旨也。
倒装句
其此之谓乎!
“……,……也”表判断。
宾语前置,应为“其谓之此乎!”
5、文言句式
找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解释。
明确:教学相长
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整体感知
合作探究
1、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文章开头从“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写起,目的是引出下文“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学习实践的重要性,进而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嘉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就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
2、你从“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悟出了什么道理?
明确:实践非常重要,要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
3、学习只会使人知识越来越丰富,思想越来越充实,本文中却说“学然后知不足”,你如何理解?
明确:只有学习,才会知道知识浩如烟海,学问没有止境,所以,越学视野越开阔,越学越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
4、“教学相长”的结论在前面已经道明,课文最后《兑命》中的一段话是否多余?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不多余,“学学半”的意思是“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是对本文观点的补充说明。《兑命》的话进一步论证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5、说说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
㈠以类比的方法切入话题,强调要学习,要实践。
文章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类比手法)自然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道理。
㈡论述教和学的关系。
然后,对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果“自反” 和“自强” 。
㈢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最后引用《兑命》中的话进一步论证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全文语言精练,逻辑严密,文气贯通,层层递进。
6、“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两者是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说的直接全面,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将学的部分暗含其中,说得含蓄委婉,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
两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二者并非并列关系,而是两者是主从关系。
写作特色
逻辑严密。
先是强调要学习,要实践;接下来指出“学”和“教”的作用;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果;最后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对偶严谨。
《虽有嘉肴》共五句话,前三句均为对偶句式。这类句式不仅从形式上看起来比较整齐,也有增强表意效果的功能。第一句以“嘉肴”与“至道”对举,是一组类比,让读者更好地体会到二者的相似性。第二句和第三句都是从两个角度入手,论述教与学的关系,双管齐下,更为合理、全面、严谨。
文章中心
文章应用“类比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即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1、解释下列加线词语。
嘉肴( ) 旨( ) 至道( )
是故( ) 知困( ) 自反( )
自强( ) 兑命( ) 学学半( )
其此之谓乎( ) 教学相长( )
好、美
味美
达到极点
所以
反思
勉励

表示推测,大概;说
促进
困惑
通“说”,指傅说
课堂检测
2、课文内容层次理解填空。
(1)课文《虽有嘉肴》主要讨论了 和 的关系。
(2)将课文分为三层(用斜线标注)
① ② ③ ④ ⑤


/
/
3、论语中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今天我们强调要“活到老,学到老”。从全文来看,这样做是因为什么?用《虽有嘉肴》中的句子回答。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4、理解性默写:
(1)本文的中心句: 。
(2)本文在论述时先以“佳肴”作比引出 ,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论述了 的道理。(用原文相关语句填空)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教学相长
脉络梳理
虽有佳肴
类比引入
逐层论证
引用作结
弗食佳肴,不知其旨
弗学至道,不知其善
学知不足,教后知困
不足自反,知困自强
——学学半,此之谓
教学能相长
实践出真知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