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老王》课件(共5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老王》课件(共5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20 20:49: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6张PPT)
老 王
杨绛
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1.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和“善”。
2.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3.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者。
教 学 目 标
4.品味作者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 学 重 难 点
学习目标
同学们,你们平常关注的可能大多是球星、歌星。你们关注过身边的小人物吗?其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还是平凡普通的,他们或许是送煤气的大叔,卖小菜的老大爷,扫大街的大婶,你了解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幸福、他们的无奈吗?我们该如何对待他们?今天,作家杨绛会给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老王》。
新课导入
杨绛,原名杨季康,1911年生,祖籍江苏无锡,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 主要作品包括:译著《堂·吉诃德》,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长篇小说《洗澡》。
作者简介
钱钟书(1910—1998),江苏无锡人。学者,作家,著有小说《围城》和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编》等。
作者简介
文章作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以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生活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那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作者和其丈夫因此受到迫害。
写作背景
文中的老王蹬三轮车单干也被认为是属于资本主义国家那一套,于是他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了。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
写作背景
1.重要读音
塌败(tā)
惶恐 (huáng)
田螺眼(luó)
荒僻( pì )
杨绛(jiàng)
侮辱(w )
翳( yì )
取缔 ( dì )
凑合(còu)
伛(y )
愧怍(zuò)
镶嵌(xiāngqiàn)
攥着(zuàn)
滞笨( zhì )
骷髅( kūloú)
基础梳理
2.词语释义
塌败:
滞笨:
取缔:
愧怍:
凑合:
伛:
翳:
塌陷破败。
呆滞笨拙。
明令取消或禁止。
惭愧。
将就。
弯(腰)曲(背)。
眼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
基础梳理
1.本文的写作线索是什么?
线索:“我们”与老王的交往过程。
整体感知
2.梳理本文结构
第一部分(1-4):
第二部分(5-16):
第三部分(17-22):
多角度展现老王孤苦寒微的生活状况。
回忆与老王交往的三个片段。
详写老王临终前赠送香油和鸡蛋。
整体感知
分析 老王形象
1.老王是怎样的一个人?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合作探究
2.老王的不幸表现在哪些方面?
职业——靠一辆破旧三轮维持生活
生活——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
身体——眼睛残疾,难自理
居住——荒僻的小胡同,塌败小屋
不幸
逻 辑 顺 序
合作探究
3.针对老王的生理残疾,别人如何对待老王?
1、不愿坐他的车;
2、叫他“老光棍”;
3、恶意的揣测他眼睛瞎掉的原因。
合作探究
4. “老王”为作者做了些什么呢?表现了老王的什么特点?
D、去世给作者送香油、鸡蛋表示感谢
A、老王为作者送冰,车费减半
B、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
时 间 顺 序

老实厚道
心地善良
知恩图报
C、给三轮车装护栏,为客着想
体贴顾客
合作探究
5.文章中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个片段?在这个片段中打动你的又是哪些细节?
(1)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动作描写,老王最后一次登门时身体虚弱,行动不便。
合作探究
5.文章中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个片段?在这个片段中打动你的又是哪些细节?
(2)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肖像(外貌)描写,突出了老王的病态,既写出了老王身体的极度虚弱,又为下文写他第二天去世做铺垫。
合作探究
5.文章中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个片段?在这个片段中打动你的又是哪些细节?
(3)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
动作描写,“攥”“滞笨”“直着脚”等词形象地写出老王病情的严重,已经到了行动不便的地步,为下文写老王的去世埋下伏笔。
合作探究
5.文章中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个片段?在这个片段中打动你的又是哪些细节?
(4)他只说:“我不吃。”……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语言描写,简短的话语中透露出老王的朴实、憨厚,“我不是要钱”表明老王送鸡蛋和香油只是为了表达感谢。
合作探究
6.总结老王形象特点。
通过细读课文,我们看到了一个穷苦卑微但纯朴善良的老王。他一生凄凉艰难,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不幸者,但是老王善良、老实厚道、重感情、讲仁义,常愿意尽义务,或者少收钱,是一个精神上没有受到污染的纯朴的好人。
合作探究
体悟 感情
合作探究
1.老王去世了,深受老王恩惠的我们一家心情如何呢?为何会有此心情?
老王临死也要去给作者送香油鸡蛋,对于一个生活艰苦的贫困者来说,这是弥足珍贵的。然而当时“我”为老王做得太少,几年下来,才深悟到自己的麻木,为自己做的还不够感到愧怍。
合作探究
2.作者对老王做了哪些事情呢?体现出作者怎样的品质?
照顾老王生意,坐他车;
女儿送鱼肝油,治好老王夜盲症;
关心老王的生活;
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让他白送。
“我”和家人也是善良的人,以善良对待善良。
合作探究
3.既然我们一家人对老王也很好,为什么作者还会“愧怍”呢?找出相关语句进行分析。
“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
“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可看出作者对老王的第一印象并不好。
可看出作者同情老王。
合作探究
3.既然我们一家人对老王也很好,为什么作者还会“愧怍”呢?找出相关语句进行分析。
“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
可看出作者对老王态度逐渐好转,有好感。
合作探究
3.既然我们一家人对老王也很好,为什么作者还会“愧怍”呢?找出相关语句进行分析。
老王甘冒被检举揭发的风险,不仅热心的送“反动学术权威”去医院,还诚心表示“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在那样黑白颠倒的荒诞岁月,淳朴的老王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主动尽其所能的去帮助自己认定的“好人”。
合作探究
3.既然我们一家人对老王也很好,为什么作者还会“愧怍”呢?找出相关语句进行分析。
“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还在为作者一家担心,此时此刻,“我”的“笑”里,隐藏着几多苦涩,几多感激!惯于隐忍的先生,内心怕已是翻江倒海感恩不已,甚至还有一种说不出的“敬意”吧!
合作探究
4.如何理解最后一句作者的“愧怍”之情呢?
愧怍不是后悔,愧怍是惭愧的意思,是感觉对不住老王。因为老王临死前的送礼,送的是情谊,是对作者一家的感激。而作者当时却没有明白,还拿钱“侮辱”他,所以,作者后来特别惭愧,觉得对不住老王的一片心意。
合作探究
4.如何理解最后一句作者的“愧怍”之情呢?
老王送的不是礼,说“礼”就俗气了,甚至“玷污”了,因为老王在生命的尽头,拖着病体上门倾其所有的赠送,送的是一份深情厚谊,送的是对这薄情世界最温暖的一份念想!
合作探究
5. “侮辱”这个词用得妥不妥贴,该怎样理解呢?
“侮辱”,表明作者多年之后才明白老王临死前的那次赠送,不同与平时,是老王最后的告别和对作者一家的感谢,是不能用钱来衡量,更不该用钱去回赠,这样做,反而辜负了老王的一片真心。所以作者用“侮辱”这个词很妥帖,表现了她的“愧怍”之情深重。
合作探究
6.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中“幸运的人”指谁?
作者自己
合作探究
7.作者真的是个“幸运的人”吗?
文革以前,作者凭着精湛的学识享有优越的地位,而文革后,作者的地位急转直下,成为“反动学术权威”,被敌视鄙视的目光包围,扣发工资、剃“阴阳头”、罚扫厕所、被批斗,受尽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摧残。
合作探究
8.她为什么说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呢?
作者也是不幸的人。她说自己幸运,是相对于老王这样悲苦的人来说的,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特别善良、特别有爱、同情弱者的好人。
合作探究
8.她为什么说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呢?
透过作者对老王的感情变化,我们能体会到文章最后,作者心底的那份“愧怍”,是自己曾经对老王“居高临下”态度的批判,包含着多年后作者终于懂得了老王临时前送礼的一片心意后,对老王知恩图报、善良人性的敬仰与赞美。
合作探究
8.她为什么说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呢?
然而,通过对写作背景的了解,我们知道了那时那地的作者也并不幸运,可是,同样善良的作者却对自己当时的行为,耿耿于怀并进行深刻的反省自责,让我们见识了杨绛先生高深的修养,慈悲的心怀,更叫人感动崇敬。
合作探究
9.本文主旨
作者通过回忆老王窘迫的生活状况以及与老王交往的生活片段,展现了特殊时代背景下,老王与作者一家珍贵的友情,凸显了孤苦、微寒的老王纯朴、仁义、善良的品行,表达了作者对人性之美的讴歌、对“不幸者”的关怀、对自身的反省以及对命运的慨叹。
合作探究
赏析 语言
合作探究
“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从侧面再现了老王生活的艰辛,有病没钱治,只能承受眼瞎的痛苦。
1.“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为什么说“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合作探究
“直”表明老王身体没有弧度,不能弯曲。“僵僵”写出老王身体不仅直,而且硬。“镶嵌在门框里”是夸张的说法,强调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暗示其时日不多。
2.品味句子“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合作探究
一个“强”字,写出了作者当时复杂的心理,既可怜老王,又感激老王,又不得不打趣,调解气氛。
3.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为什么要“强笑”
合作探究
动作描写。写出了老王离开时的情形,说明他的状态已极其不好,为下文写其第二天去世埋下伏笔。
4.“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攥”“滞笨”“直着脚”说明了什么
合作探究
交代老王的职业及“我”与老王的关系。
5.“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说说这段文字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合作探究
老王送冰,冰量多一倍、冰价相等,体现了老王为人忠厚老实、心地善良,体现其“善”。
6.“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此处将老王和他的“前任”对比,有什么作用?
合作探究
侧面描写。说明老王病情严重,为下文写老王给“我”送东西时不成形的模样作铺垫。
7.“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有怎样的作用?
合作探究
肖像描写。“骷髅”指干枯无肉的死人头骨或全副骨骼。老王当时瘦得就像“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运用比喻形象而贴切地写出了老王因病痛而变得外表干瘦、恐怖的特点。老王自己已是病人,而且长期营养不良,病已经很严重了,可有香油和鸡蛋自己不吃,却送给作者一家人吃,可以看出老王对作者一家人的关心爱护,表现出老王的善良。
8.“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这段描写有什么作用?
合作探究
作者是在告诉老王,自己知道他不是为了钱,表明他已明白老王的心意,自己只不过是礼尚往来,是回赠他罢了。
9. 第14段中“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为什么说“我知道”?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合作探究
作者从没有见过老王这样的姿态,况且他今天看上去骨瘦如柴,面如死灰,两眼结翳,状如僵尸,样子实在是古怪而可怕。而作者又是一个女人,看到老王这样的形象,“害怕”是本能的反应。
10. 第16段中为什么说“我害怕得糊涂了”?
合作探究
写作特色
1、语言朴实,情真意切
本文娓娓讲述老王的故事,语言朴实,却时时流露出叹惋的伤感。如“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眼……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再如文章结尾“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作”。语言朴实,却满含真情,意味深长。
课堂小结
写作特色
2、形象真实感人,刻画细致入微
文章细致入微地刻画了老王这一形象。如文中叙述老王给“我”家送鸡蛋和香油时对老王的外貌描写“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只瞎,哪一只不瞎”;又如对老王的动作描写“滞笨地转过身子”“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从这些描写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垂死的病人憔悴的面容、枯瘦的身躯和僵直的动作。
课堂小结
1.想一想,我们周围的“老王”该如何对待?
拓展延伸
同一片天空,不一样的生活。每个人由于境遇的不同,就有幸运与不幸的差别。一个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
即便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能让人生好起来,让世界美起来!
拓展延伸
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
特蕾莎(MotherTeresa)[1910-1997][南斯拉夫/印度]
拓展延伸
茕孑一人坎坷伛行人生路,破车一辆风雨搭载几多人。演绎着你不幸的故事,书写着你孤独的忧伤。目盲能识真善美,年迈却擎一重天。优质而廉价的冰块,却影射出你那腔待人的热心肠。外表落魄如柴僵尸一具,满腔热忱似火大爱无疆。纵然是生命将息,也要把香油和鸡蛋,带着身体的最后一点余温,把感恩送进他人的心房。骑白马的并非都是王子,布衣行者真的皆有好人。和谐尚得善良在,至亲至爱是“老王”
2、为老王写一则颁奖词。
拓展延伸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