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一、选择题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下列哪位诗人的诗句( )
A.辛弃疾 B.李白 C.文天祥 D.苏轼
2.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编排有关成吉思汗的课本剧,设置了以下场景。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案上摆着《伤寒杂病论》、《资治通鉴》
B.蒙古军队进攻辽西夏时使用突火枪
C.成吉思汗登长城察看军情
D.营帐内挂着一幅元代疆域图
3.为今天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奠定基础的是( )
A.西周的分封制 B.秦朝的郡县制
C.隋朝的科举制 D.元朝的行省制
4.小明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时整理了下图中的笔记,据此推断,他学习的课题是( )
A. 南宋、蒙古与金的对峙 B. 元朝的疆域和民族交融
C. 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D.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5.12世纪时,我国北方蒙古草原上的各部落间混战不已,同时又受到金的奴役,草原人民不得安宁。使得蒙古草原结束这一局面的人物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忽必烈 D.成吉思汗
6.风吹草低,金戈铁马,还有震动欧亚的血与火交织的武功,组成了元朝历史的“风景线”。下列与元朝有关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忽必烈继承汗位 ②蒙古政权建立 ③南宋灭亡 ④元朝建立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④①③② D. ②①④③
7.毛泽东《沁园春 雪》中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其中“宋祖”和“一代天骄”分别是( )
A.赵匡胤和铁木真 B.赵匡胤和忽必烈
C.赵构和铁木真 D.赵构和忽必烈
8.关于元朝行省制度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大都由中书省直接管辖 ②今东北地区直接由中书省管辖 ③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 ④“行省”是地方行政机构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③④
9.元朝为管辖辽阔疆域,建立行省制度。根据下面元疆域图(局部)判断,我们的家乡滨州当时属于哪一行政机构的辖地( )
A.四川行省 B.河南江北行省 C.中书省 D.陕西行省
10.元朝时期,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同汉、蒙、维吾尔等民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这个民族是( )
A.藏族 B.满族 C.回族 D.白族
11.以下图表内容确定的主题是( )
第一阶段 1211-1217年 成吉思汗进攻金阶段
第二阶段 1217-1223年 木华黎进攻金阶段
第三阶段 1229-1234年 窝阔台进攻金阶段
A. 蒙古灭金战争 B. 金统治的腐朽
C. 成吉思汗的扩张 D. 蒙古的成立12.运用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历史人物与其功绩不相符的一项组合是( )
A.①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
B.②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C.③重用房玄龄、杜如晦为相
D.④建立元朝,定都大都
13.史书记载12世纪的蒙古“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结束这一局面,建立蒙古国的历史人物是( )
A.成吉思汗 B.元世祖
C.顺治帝 D.渥巴锡
14.诗歌“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出现于元朝末年,这反映了元朝( )
A.统一全国,疆域辽阔 B.文化事业发展
C.中外交往频繁 D.民族融合发展
15.下图是中国历史纪年表(局部),其中的a、b、c、d指四个朝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a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②b的都城在上京
③与c并立的两个政权是由契丹族建立的金和党项族建立的西夏
④d的建立者是忽必烈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6.元世祖忽必烈接受了一位贤士的建议,逐渐学会了更多地依赖汉人及其制度来治理国家,主要表现不包括( )
A.行汉法 B.行仁政
C.依据中原王朝的统治方式设立各种机构 D.建立蒙古政权
17.下图中的历史人物年少有大志,“思大有为于天下”。他一生征战,一统天下,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下列关于他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建立了元朝 ②创立行省制 ③灭亡南宋 ④废除丞相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
18.某班历史兴趣小组要编排有关成吉思汗的课本剧,设置了以下场景。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铁木真被推为各部共同的大汗 B.蒙古军队传递军报时使用蒙古文字
C.成吉思汗登长城察看军情 D.营帐内挂着一幅元代疆域图
二、综合题
19.对于历史上的成吉思汗,人们有很多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电视连续剧《成吉思汗》主题曲:长天飞沙,壮士血在狂号,原野飞花,壮士怀抱冷傲。一代天骄,千秋知我名号,谈笑造时势,问谁领风骚。
材料二黑格尔在他的《历史哲学》中评价成吉思汗和蒙古帝国:“他们,出现于文明化时代的野蛮人,在几年之内突然把罗马世界、波斯世界和中国世界变成了一堆废墟。”
材料三普希金在描述成吉思汗的入侵时说:“蒙古人征服俄罗斯以后,除了肆无忌惮地攫取和破坏,既没有给予我们代数,也没有给予我们亚里士多德。”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成吉思汗的名字,并概述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说说成吉思汗对外战争的消极影响。
20.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中国古代社会不同时期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和国力的兴盛都离不开制度的创新与完善。
材料一秦统一后,“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一区域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1).材料一反映的是秦朝在地方上推行的哪一制度?依据材料概括出该制度有何特点?
材料二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2).针对材料二反映出的选官制度存在的弊端,隋唐时期创制了什么新制度?此种创新有哪些进步性?
材料三……这个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首先,成为后代行政划分的基础。其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特别是西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
(3).材料三中提到的“这个制度”指什么?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这些新制度在历史上所起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统一契丹八部,任用汉人为官改革习俗,建筑城郭,创制契丹文字,发展了农业和商业。916年,他称皇帝,国号“契丹”。
材料二:他是党项族拓跋部人,于1038年称帝,国号大夏。他懂得蕃汉文字,懂得佛教经典,还研究过儒家的经史和兵书。他仿照唐宋封建制度建立统治机构,任用汉人为官,根据汉文创制西夏文字,曾制定官制、军制、法律。
材料三:他是女真族完颜部首领,他逐步统一邻近部落。1114年发动了反抗辽奴役的战争,一再取得胜利。1115年,他称帝,国号金,年号收国。摆脱了辽的统治。他还令人创制女真文字。
材料四:1206年,蒙古贵族推举他为大汗,建立蒙古国,在整个蒙古高原建立军事行政制度,并开始使用蒙古文字,确立了蒙古国的规模。随后,他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建立起一个横垮亚欧的蒙古大汗国。
请回答:
(1)写出上述材料中四个“他”的姓名。
(2)比较上述材料,归纳“他”们的共同有哪些?(至少归纳两点。
(3)上述材料说明辽、宋、夏、金、元时期突出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沁园春·雪》
材料二 世祖忽必烈因累世之业,改号曰元(至元八年,始改称元)。摧灭弱宋,遂一天下。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1)材料一中,毛泽东历数了哪几位封建帝王
(2)材料二“至元八年”是哪一年 “遂一天下”指什么事件
(3)请你写出在这次统一以前,曾经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的三个朝代。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D 3.D 4.D 5.D 6.D 7.A 8.D 9.C 10.C 11.A 12.D 13.A
14.D 15.D 16.D 17.B 18.D
19.(1)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落,建立蒙古政权;建立军事、行政和生产相结合的制度;建立司法机构,创制蒙古文字。
(2)成吉思汗的对外战争威胁了别国主权,侵犯了别国人民的利益等。
20.(1)制度:郡县制特点:地方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免,从而加强中央集权。
(2)制度:科举制进步性:科举制的创立改变了用人制度,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利,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扩大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
(3)制度:行省制共同作用:有利于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
21.(1)阿保机、元昊、阿骨打、成吉思汗或铁木真
(2)都是本民族著名的政治家;都建立了本民族政权;都在统治时期创制了民族文字等均可。
(3)各民族不断发展或民族关系不断发展。
22.(1)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
(2)1271年。灭亡南宋,统一全国。
(3)秦朝、西晋、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