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同步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同步训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20 19:1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11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选择题
1.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正式提出于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 D.实现现代化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下面对“中国梦”理解正确的是( )
①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②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③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实现
④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3.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下列内容属于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时的目标是
①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②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这一总方略是
A.“两个100年”奋斗目标 B.“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C.改革开放 D.“一带一路”建设
5.“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每一个“全面”都有其重大战略意义。其中,为着力推进党的建设而采取的战略举措是(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6.“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下面示意图中的“▲”处应该填写
A.复兴中华民族 B.改善社会环境
C.增进人民福祉 D.建成小康社会
7.2021年4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首次提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在发展经济时要坚持( )
A.对外开放政策 B.“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C.新发展理念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努力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这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 )
A.创新 B.绿色 C.开放 D.共享
9.小铭同学在学校举办的某项活动中绘制了一幅漫画。此漫画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是
A.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B.放缓经济发展速度
C.温室效应环境恶化 D.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10.如图是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的部分重大科技成果,这一系列重大成果,主要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
A.绿色 B.创新 C.协调 D.开放
11.某同学绘制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示意图,图中④应该对应填写的是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2.下面的历史年代尺展示了党带领中国人民近百年的奋斗历程,与1978年、2020年相对应的方框内应该分别填写
A.打开国门、依法治国 B.深化改革、高举旗帜
C.从严治党、科学发展 D.伟大转折、决胜小康
13.最适合图中第三单元的标题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4.词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反映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主题的变化。以下为1978—2019年我国社会上出现的高频率词汇,其中最有可能属于2012—2019年的是
A.解放思想 包产到户 一国两制 B.经济特区 拨乱反正 三个代表
C乡镇企业 政企分开 科学发展观 D.中国梦 一带一路 两个一百年
非选择题
15.202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砥砺前行,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巨大飞跃。
【独立之路】
材料一: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的知识,“第三次大革命”是指什么历史事件?为什么说此次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富裕之路】
材料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人民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极大地发展了生产力,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使中国走上了一条富裕安康的强国之路。
(2)依据材料二,中国人民“富起来”主要得益于哪一伟大决策?并概括这一伟大决策的作用。
【强国之路】
材料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4)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将如何继续?
16.回顾中国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的形成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材料一: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中国,创造性地采取 了渐进、和平的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同时向苏联学习进行了工业化建设,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一个大强国,而不是一个被投以贪婪的目光、即将被瓜分的弱国。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实现伟大转折】
材料二: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 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摘自《邓小平文选》
【改革开放的深化】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面临严重的困境。第一,在指导思想上面临着重提“以阶级斗争为纲”,冲击和动摇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危险。第二,苏联解体、东欧巨变后,党内和一部分干部群众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认识不清,甚至出现了姓“资”姓“社”的争论。
——陈炎兵何五星《中国为何如此成功》中信出版社
【新时代新思想】
材料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 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要理论论断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新中国如何“创造性地采取了渐进、和平的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又是如何“向苏联学习进行了工业化建设”的?
(2)据材料二概括邓小平的主要思想主张。在此思想主张指导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怎样的思想路线?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是如何解决材料三中“两大困境”的?
(4)据材料四回答,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什么新的理论论断?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三代领导人在确立党的指导思想方面都遵循了怎样的原则?
答案:
1-10:BDBBD; DCDAB; 11-14:DDDD
15.(1)新中国的成立。理解:中国结束了被奴役被侵略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2)决策:改革开放。
作用:极大地发展了生产力,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使中国走上了一条富裕安康的强国之路。
(3)内涵: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
(4)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等。
16.(1)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一五计划。
(2)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路线。
(3)第一个困境:发展才是硬道理,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第二个困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5)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