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册 第二单元 课题2 氧气 教案(表格型)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册 第二单元 课题2 氧气 教案(表格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3-21 11:10: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氧气》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②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丝等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来验证氧气的性质,并对实验进行分析和总结。
②观察和分析演示实验,初步学会描述实验过程和现象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描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通过认识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难点:①依据实验结果,通过比较和分析,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
②培养学生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认识物质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飞机起飞之前,飞机上都会先播放一段安全须知的视频,现在我们就来看一段视频的节选。 【播放视频】 【陈述】 在视频里可以看到出现紧急情况时,需要戴上氧气面罩,它的作用是什么呢? 出现紧急情况时,飞机内的氧气减少,氧气面罩可以提供我们呼吸的氧气,氧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 所以我们这一节课就来学习这种非常重要的气体——氧气。 【展示并板书】2.2 《氧气》 观看视频,回答问题 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出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更加关注生活与化学的联系。
【温故知新】 认识物质的一般步骤应该是由表及里,先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再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 【提问】回忆一下,我们学习过的物质的物理性质包括哪些方面呢? 回答问题:色,态,味,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等 学生回顾已有知识,并学习新知
【引入】现在呢,在老师手上这一瓶是氧气,大家观察一下,你可以得出氧气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呢? 【板书】一.物理性质 【展示】 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陈述】还有氧气具有一定的沸点和凝固点,所以氧气是有三态变化的,降温到沸点时就会变成液态氧,再继续降温到凝固点又会变成固态氧,而氧气在液态和固态时为淡蓝色。 【展示】长征七号发射成功的图片 【陈述】 就在今年六月,我们文昌发生了一件大事,长征七号火箭在文昌的航天发射场成功首发,火箭能够成功发射靠的就是液氧作为助燃剂。当时的场面非常壮观。这也体现出了氧气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呢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锻炼学生的观察思考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走进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渡】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四个实验来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板书】二.化学性质 【实验1】氧气的检验 利用小木条,酒精灯和装有氧气的氧气瓶来做实验。 步骤: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小结】这一实验可以用来检验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内,如木条复燃,则证明瓶内装的是氧气。 【实验2】与木炭的反应 步骤:先将木炭点燃,观察,再慢慢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注意观察木炭在空气里和在氧气里燃烧时现象有何不同,燃烧之后,向集气瓶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澄清石灰水有何变化 【实验3】与硫的反应 【说明】由于燃烧产物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并且会污染环境,所以这一实验我们就通过视频来看一下。 【注意】观察硫分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提问】请描述硫分别在空气与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阅读并思考】除了以上这些通过视频可以看到的现象,还有一些其他的现象,现在大家阅读课本34页第一段,找出来还有哪些其他的现象呢? 【讲解】硫与氧气的反应是放热的,并且会闻到一种刺激性的气味,这种气味呢,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经常遇到,就是在燃放爆竹时也会有这种刺激性的气味,这是因为爆竹中有硫磺,燃烧时都生成了二氧化硫。而二氧化硫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相同的,这也说明了,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际上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 【小组讨论】 木炭,硫分别在空气里和在氧气里燃烧的现象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 不同点:燃烧在纯氧中进行比在空气中进行得更剧烈。 【讲解】空气中氧气含量较少,所以在空气中燃烧不如氧气中剧烈。这说明了,燃烧的剧烈程度与什么有关?(学生回答与氧气的含量有关) 说明:氧气的含量越高,燃烧就越剧烈。 学生代表上讲台与老师一起配合做实验。 学生通过观察后,积极描述实验现象。填写学案。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 学生代表上黑板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学生观看视频,积极思考,填写学案后回答。 学生阅读课本,并回答问题。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从氧气的含量去分析 倾听,理解并记忆 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使学生熟悉探究程序,养成从实验到分析再到结论的习惯。 初步渗透化学方程式的知识。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增强学生对环境污染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 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的学习习惯
【转折】在之前的两个实验中,木炭和硫在空气中就能燃烧,你见过铁丝在空气中能燃烧吗? 【教师演示实验】在空气中点燃铁丝 【提问】那么前面我们说到氧气含量越高的话燃烧就越剧烈,那铁丝是否能在氧气燃烧呢 【实验4】与细铁丝的反应 步骤:把光亮的细铁丝盘成螺旋状,下端系一根火柴,(到这一步老师已经事先准备好了,大家可以直接进行下一步)点燃火柴,这时候一定要注意待火柴快燃尽时再伸入集气瓶中(集气瓶底部先放一些水)观察现象。 注意:伸入时细铁丝不能碰到集气瓶内壁。 【小结】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但是却能在氧气里剧烈燃烧,生成的黑色固体为四氧化三铁。 【讨论】1.火柴的作用 2.为什么要将铁丝绕成螺旋状? 3.为什么要待火柴燃尽时再伸入集气瓶中 4.集气瓶底部先放一些水或铺一层细沙的作用 学生观察教师演示实验,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学生代表描述实验现象,并上黑板写出文字表达式 学生深入思考并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全面和深入 掌握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方法
【课堂总结】通过这一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总结论: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可以支持燃烧,可以跟很多物质发生反应。 【课堂练习】 【作业】 跟随教师的讲解,巩固所学 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信息的分析,进行有机的总结
四、板书设计:
《氧气》
一、物理性质
二、化学性质
⑴支持燃烧
⑵碳+氧气二氧化碳
⑶硫+氧气二氧化硫
⑷铁+氧气四氧化三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