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册 第六单元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第一课时 教案(表格型)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册 第六单元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第一课时 教案(表格型)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3-21 11:10: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金刚石、石墨和C60(第1课时)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课标》明确提出:“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提炼教学内容中的某些方法要素,并在教学设计中予以渗透,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依据心理学与教育学上的相关理论,我以“研学后教”为思想,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继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解决问题。
二.教学背景分析
1. 教学内容分析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是在前面经历了五个单元学习,学生接触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化学分析基本方式;从化学的角度了解了身边熟悉的物质——空气、氧气、水等;初步了解了物质构成的奥秘,学会了定性分析化学变化的基础上,开始系统从结构决定性质,用途决定性质等角度深入、细致地研究碳和碳的氧化物,从而获得系统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方法。学习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衍变关系,为以后学习燃料及其利用、酸和碱、盐和化肥等单元的内容打下一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本课题从物质组成多样性的角度主要介绍了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介绍了金刚石的“硬”、石墨的“软”和导电性以及C60分子的结构特点。由于木炭和活性炭主要是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的,同时结合第三单元学习活性炭的吸附性又介绍了木炭的吸附性。教材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在介绍金刚石和石墨的用途时,注意联系学生生活中用到或见到的物质,如玻璃刀、钻石、铅笔、电极等。本课题紧密联系社会和高新科技。例如,教材中介绍了人造金刚石和金刚石薄膜、C60分子及管碳等,最大特点是图文并茂,许多内容以图代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教材内容,增强教材的趣味性和可读性,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2 .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前面五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有了由现象推知性质、由性质了解用途的思维,但对于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还不知道,所以要使学生初步认识“用途——性质——结构”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本课题的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书本大量的图片信息、教师演示试验、学生动手实验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掌握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并理解木炭的吸附性。增加动画模型结构的视频,可帮助学生理解金刚石和石墨在物理性质上存在差异的原因。但学生对一种元素不一定只组成一种单质的说法理解不透。容易产生金刚石和石墨混合在一起也是纯净物的错误想法,教师要加以引导区分。
三.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金刚石、石墨和C60等都属于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2.能说出金刚石、石墨、活性炭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对应的用途。3.知道这些物质中碳原子的排列特点及其相应的性质。二、过程与方法4.通过碳的几种单质的学习,初步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维方法。5.体会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初步学习用表格、框图等手段整理知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6.通过对碳的几种单子的学习,感受并赞赏人类运用科学改造自然的成就,树立崇尚科学的观念。重点: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难点:金刚石和石墨在物理性质上的巨大差异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1 .教学流程设计
2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时间 教 学 内 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回顾 2分钟 [想一想]1、前面几单元我们学习了氧气和水,他们分别由什么元素组成的?2、一种物质可由多种元素组成,那么一种元素能组成多种物质吗?碳元素组成的物质有那些? 回忆已有的知识,讨论猜测 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创设情境,大胆猜测。
情境导入 8分钟 [探一探][演示实验] 展示玻璃刀,切割玻璃。[学生实验] 学生用手摸铅笔芯。做石墨导电的实验。 学生对自主研学答案动手实验探究石墨的物理性质 通过学生们动手实验使学生能亲身体会石墨的导电性,润滑性等。
合作研学1 10分钟 [试一试] 投影金刚石、石墨用途的图片【任务1】用列表法引导学生归纳出金刚石、石墨的用途和对应物理性质。 学生讨论、思考,将金刚石和石墨的用途和性质归纳出来,并填表。 掌握对比学习的方法。达成目标2:能说金刚石、石墨的主要用途和对应的性质。
[问题1]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为什么性能相差那么大?[展示]金刚石、石墨的结构图片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推导出金刚石、石墨的性质差异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学生通过思考和观看模型并对比,形成空间思维达成目标3:知道这些物质中碳原子的排列特点及其相应的性质。
[问题2]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把它们混在一起,得到的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分析。 让学生弄懂这易错的题目。
合作研学2 10分钟 【任务2】归纳出木炭或活性炭的用途和原因。实验6-1:木炭和活性炭的吸附性实验。[展示]木炭在显微镜下的内部结构。推出木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的结构原因 观察、思考原因。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分析。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达成目标2能说出木炭、活性炭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对应的用途。
[问题3]通过对比分析、对比实验,从结构、性质和用途三个方面介绍。你们能发现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吗?(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反之,用途体现了性质,性质又体现了结构) 分组讨论; 交流体会; 总结归纳 将所学的知识升华,形成理论。达成目标4初步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维方法。
研学反馈 10分钟 课本P112 1〔检测目标1〕、 2、(1)、(2)、(3)〔检测目标2〕3〔检测目标3〕、4〔检测目标2〕、 6〔检测目标2〕 巡回解答学生疑难 将自己的问题不要遗漏的提出来,做到堂堂清。
板书设计 一、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1、金刚石、石墨的性质差异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2、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性。3、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本节课我以“研学后教” 为思想。学生先预习做“自主研学”,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主导,经历观察、思考、交流、类比、归纳、练习巩固等求知过程。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率,教师除了采用演示实验外,还采用了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其中用了较多的flash动画和实验视频。相信学生这节课会上得开心,新知识接受得快,吸收得较好。
六.教学反思 这一课题的研究中,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又对它们产生疑惑,很快地进入情境的学习中。接着通过观察视频引导学生归纳金刚石的物理性质,并通过“想一想”帮助同学们形成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的化学学科思想。再通过“探一探”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石墨的物理性质,并通过“试一试”将石墨与金刚石的物理性质进行对比归纳形成表格,然后乘机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同样是碳单质,物理性质却存在很大的差异?通过观察模型获得结构决定性质的学科思想。总体上,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通过学生实验探究、教师演示实验、观看视频等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得出结论——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同时也感受到用途反映性质,性质也体现了结构。在课后的学生作业上,采用分层的形式,根据本课题要求学生达成的最低目标设置了基础达标题,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有能力题和拓展题。并且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手段来关注科学的发展,了解更多的碳的单质,以及在碳的单质研究上的前景,将课堂延伸到课外。
情境导入
:资料卡片
提出问题
[演示实验] 用玻璃刀切割玻璃
[学生实验]石墨导电的实验
实验探究
归纳出金刚石、石墨的用途和对应的原因
解释金刚石和石墨性能差异的原因
合作研学
【任务1】
解决:问题1、问题2
归纳出木炭或活性炭的用途和原因
合作研学
【任务2】
[演示实验] 6-1:木炭的吸附性实验
问题3,分组讨论与交流
归纳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维方法。
形成结论
练习和拓展
研学反馈和提高
课本P112
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掌握了什么?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