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方程式》单元复习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能用粒子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能设计简单实验,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实验验证和探究。
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掌握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方法、步骤,能对给定的化学方程式的正误进行判断。
掌握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格式。
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定量实验,对质量守恒进行实验验证和探究,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通过学生之间的谈论交流,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作出解释,培养学生分析及推理能力。
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中对数据的处理,培养学生分析和计算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产生学习的成功体验,享受学习,享受科学。
认识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关系以及它在生产及科学研究中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
1.能设计简单实验。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实验验证和探究。
2.掌握化学方程式的相关量的计算。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讨论法。
四、教学仪器用品和药品
天平、锥形瓶、烧杯、药匙、气球、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
五、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活动内容
的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设置情景引入问题分析与讨论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和探究活动探究一活动探究二实验分析与小结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其涵义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引入】展示图片:氧化汞的分解,红磷在锥形瓶中燃烧,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反应等天平称量的图片,不管是化学家的实验,还是前不久老师的演示实验,他们都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设问】那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为什么会等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之和呢?【投影】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动画和其微观的分子分裂,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动画。【提问】大家从动画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呢? 教师针对回答中的情况给予评价,总结归纳板书。一、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对于分子的数目可能变化可以举例说明氢气燃烧甲烷燃烧【讲述】刚才我们对质量守恒定律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实验现象,现在请看实验。【演示实验】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前后天平的指针偏转情况,并说明这个反应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教师强调,很多化学反应有气体或沉淀生成,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包括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物质质量总和。【讲述】如果要用这类有气体产生的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你们该如何改进实验呢?【演示实验】将气球中装入二氧化锰,锥形瓶中装入过氧化氢溶液,放在天平上称量后,将气球口扎在锥形瓶口上,再将二氧化锰缓缓地倒入锥形瓶中。【提问】指针为什么仍偏向右边?如何再改进实验呢?请看实验展示,老师讲解原理。选择密闭且弹性形变不大的装置来完成实验探究。可见:进行质量守恒定律验证时,要使反应体系无外界物质进入,也无因产生气体而造成的物质损失,同时避免因浮力作用的影响得出错误结论和干扰。【讲述】请同学们将刚才课堂上涉及到的化学反应用化学方程式来表达。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教师小结,强调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请同学在下面读出化学方程式。请说出质变、微观和量变三个方面的涵义【讲述】前面我们称量了反应前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前的质量总和,若忽略反应中水的蒸发散失,容器以及内容物的质量比反应前的减少了1.6g,请问,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求出哪些物质的质量请选出一个问题进行计算【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理解1.6g就是产生的氧气的质量并能根据化学方程式准确找到物质之间的质量比。【课堂小结】见投影。1.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2.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某些实验现象。3.用有气体产生的装置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和进行探究实验。4.巩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理解其涵义。5.初步掌握因产生的气体逸出导致容器内容物有差量的相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作业:完成学案上的练习。 【学生回答】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之和 【学生回答】1、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原子的种类,质量,数目均不变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成新分子或直接构成新物质3、化学变化中物质的种类变了。4、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5、反应前后的总质量不变。……【学生实验】分别倒取过氧化氢溶液取用二氧化锰粉末放在天平托盘上,调节天平平衡后,将两者混合,观察反应时指针的变化【学生分析】指针向右偏,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产生的氧气逸出。【学生交流】讨论后提出各种不同的方案。【结论】如果设计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试验,杜绝反应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天平指针就不会偏转了,无论是密闭还是敞口系统,质量守恒的规律都客观存在。【学习设计方案】用气球将产生的气体收集起来进行验证。【学生活动】观察指针偏转的情况。【学生讨论】气球膨胀受到空气浮力的作用。 学生书写在学案上。 几个学生板书在黑板上。其他学生书写在学案上。学生订正。正确读化学方程式。学生讨论并回答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2.两个过氧化氢分子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两个水分子和一个氧气分子3.每68份质量的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和32份质量的氧气【学生交流】提出了几个可求物质的质量。【学生书写方案】学生板演,学生评价。【学生归纳】 引导学生回忆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引导学生由客观到微观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 追求一个开放的各抒己见的氛围。当学生用所学知识成功地解释实验现象时,会由衷地感到学以致用的 喜悦,进一步激发求知热情。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呈现的结果出乎意料之外时,激起认知和事实的冲突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们的求知欲望。体验到认识的发展是一个理论和实践不断交锋和融合的过程,理论要经受时间的检验,实践要得到理论的证明。通过互评的方式规范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放声朗诵,活跃气氛。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尤其是量变的涵义,为后面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做好准备。让学生自主出题,提高参与学习的热情巩固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规范格式。提高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的能力
课后反思:
本节课以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为主线进行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和探究,并以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读法和涵义对化学方程式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复习,最后以课堂中探究实验的情景研究过氧化氢反应前的容器以及内容物的总质量的变化,进行差量分析,并以此情景进行了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此设计以实验代替文字阅读题,生动直观,避免了知识的繁杂错综,开展起来易被学生接受。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的复习决不是一节课就能达到查漏补缺、复习巩固、能力提升的系列教学目标,还得安排相关的专题复习。上完本节课后,觉得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意犹未尽,可以安排有空气参与反应的类型进行探究,让学生对相关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有更开阔的思维方式。又如,安排同学们对近期学过的化学方程式加强理解记忆,可采用四轮记忆法,将短时记忆变成较长久记忆。还有,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涉及多种类型,不必一次呈现出来,避免引发同学们的畏难情绪,可以在后面单元的学习中逐步展开。
板书设计:
化学方程式的复习
一、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应用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和探究
成功验证方案要三思:
1.无外界物质进入,
2.也无因产生气体而造成的物质损失,
3.同时避免因浮力作用得出错误的结论的干扰。
三.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理解其涵义
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
涵义:
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氧气和水
2.两个过氧化氢分子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一个氧气分子和两个水分子
3.每68份质量的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32份质量的氧气和36份质量的水
四.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反应一段时间后,若忽略反应中水的蒸发散失,容器及其内容物的质量总和比反应前减少了1.6g ,试求:(H:1 O:16)
1.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 2.生成的水的质量
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氧气的质量为1.6g。
设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生成水的质量为y
68 32 36
x 1.6g y
x=3.4g y =1.8g
答: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3.4g,生成的水的质量为1.8g。
附:学生学案
学法指导
阅读课本,加强对质量守恒定律理解
实验探究法
讨论交流法
知识要点
一.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应用
1. ,这个规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2.为什么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这是因为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
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 ,
, 都没有改变。
3.化学反应前后“一定改变”的是指 , ;“一定不变”的是指
, , , , ;“可能改变”的是指 。
4.在演示实验中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前后天平的指针偏转情况 ,
这个反应 (是或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 。
小结:很多化学反应有气体或沉淀生成,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包括 三态的物质质量的总和。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和探究
设计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方案时,要使反应装置 ,也 而造成的物质损失,同时 得出错误的结论的干扰。
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中,也可从以上的某一因素着手分析。
三.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 。
涵义:1.
2.
3.
四.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前面我们称量了反应前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前的质量总和,反应一段时间后,若忽略反应中水的蒸发散失,容器及其内容物的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1.6g,请问,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求出哪些物质的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H:1 O:16)
解题步骤:1.设未知量x 解:
2.写化学方程式
3.写出相关物质的化学
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的
乘积以及已知量、未知量
4.列出比例式并求解
5.写出答案
练习:
1.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元素 B.图中体现了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都可再分
C.该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D.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2.煤油中含有噻吩,噻吩(用X表示)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X+6O24CO2+SO2+2H2O,则噻吩X的化学式为( )
A.C4H4S2 B.C2H6S C.C4H4S D.C6H6S
3.(1)某同学按下图装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填“符合”或“不符合”),理由是
若要成功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应如何改进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填序号)。①原子种类 ②原子数目 ③分子种类 ④分子数目 ⑤元素种类 ⑥物质种类
4.按要求写出符合题意的化学方程式
(1)生成两种气体单质的分解反应
(2)不使用催化剂的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
(3)木炭燃烧
(4)红磷燃烧
(5)铁丝燃烧
5. (能力提升题 )武汉市民新水泥厂化验室,为了测定某矿山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石灰石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在烧杯中反应(假设石灰石样品中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 反应后
实验数据 烧杯和稀盐酸的质量 石灰石样品的质量 烧杯和其中混合物的质量
150 g 12 g 157.6 g
相对原子质量: C :12 O :16 Ca :40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2)求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通过提问和图片展示,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引入复习课
播放木炭燃烧的宏观和微观动画,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回忆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引导学生分析其微观本质
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原因,总结设计实验方案的注意事项
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和探究
学生写读纠正错误,强化对化学方程式涵义的理解及其计算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读法和涵义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老师加以引导,学生归纳
课堂小结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
五不变
宏观:
①化学反应前后各种物质总质量不变
②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
微观:
③原子的种类不变
④原子的数目不变
⑤原子的质量不变
二变
宏观①物质的种类
微观②分子的种类
可能变 分子的数目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
五不变
宏观:
①化学反应前后各种物质总质量不变
②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
微观:
③原子的种类不变
④原子的数目不变
⑤原子的质量不变
二变
宏观①物质的种类
微观②分子的种类
可能变 分子的数目
PAGE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