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
一、教学内容分析
碳和碳的氧化物是初中阶段一个全面研究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单元体系,涉及知识内容较广,化学反应方程式繁多,物质之间的联系较为复杂。本专题学习要求较以往有了提高,从“知道”转化为“结合实例说明”,能力层次有了提升,再者本专题涉及类容较多,在中考复习时笔者分为两课时进行,鉴于碳单质和一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相似性故作为第一课时,第二课时复习二氧化碳制取及性质。主要性质和用途的。
二、学情分析
通过学习,学生对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相关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知,但由于这部分内容的特点,往往被学生看成是零碎、易懂、难记的,因而在复习中力求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深入细致梳理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相关知识,注重本专题知识的系统整理归纳,整合相关知识的串联方式,形成整体的感知,帮助学生建立起有序的知识结构。 为学生提供回顾知识、总结知识的导学案,便于学生自己总结并学会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碳的几种常见的单质及其用途;(2)理解碳单质的化学性质;(3)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性质、用途的比较,认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维方法; (2)通过对碳单质的结构、性质、用途,及一氧化碳与碳单质化学性质比较,学习比较归纳的方法; 通过对一些实际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认识一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意识,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环境以及养成如何看待事物的客观态度; (2)通过学生的总结、表达,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3)通过对比讨论与反思,形成学生综合考虑问题、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碳单质、CO的化学性质;2. 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以及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教学难点】一氧化碳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碳及碳的化合物的相互联系。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通过前置作业学生导学展示:学习小组第一组学生展示系“我会完成1”、“我会归纳1”全体学生用红笔进行更正、可以纠错、提问。教师总结、点评。全班猜谜语学习小组第二组学生展示系“我会完成2”、“我会归纳2”全体学生用红笔进行更正、可以纠错、提问。教师总结、点评。学习小组第三组学生展示系“我会完成3”、“我会归纳3”全体学生用红笔进行更正、可以纠错、提问。教师总结、点评。教师利用Flash课件引导学生复习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实验注意事项以抢答形式完成对碳单质和一氧化碳的性质概念理解及运用,活跃课堂气氛以上黑板接力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形式对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之间的转换理解,活跃课堂气氛全班学生完成导学案的相关内容,并对有疑问的知识进行小组讨论,由学习小组第六小组学生展示,并对有疑问的知识进行小组讨论,教师总结、点评。全班学生完成导学案案的难题突破,小组间讨论,学生举手展示,教师总结、点评。学生学习小组合作,回顾本节的内容 环节一:创设导入情境,播放课前录制故事“碳父夺宝”,并提出问题,引出课题。环节二:对学生分组完成、展示的前置作业总结、点评。前置作业考点一 碳单质常见碳单质及其物理性质1.金刚石:是____________正八面体的固体,是天然存在的________的物质,常用作_______ __________、作钻石等;2.石墨:是________________的细磷片状的固体,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可用于制成干电池上的_______;质软划一下会留下深灰色的痕迹,可用于制________;有滑腻感,可用作________;3.C60:形似足球,碳分子很稳定,主要用作超导体;4木炭、活性炭:都具有________性,木炭用来吸附工业中的______和______,活性炭用在防毒面具中吸附毒气。[注意] 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由于它们_____________ 物理性质存在很大差异。猜谜语——打一化学反应二小黑不团结,高温夺宝很激烈。一个得宝逃跑了,一个失宝在流血。 碳单质化学性质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_______,(随着温度的升高,碳的活泼性大大增强。)2. _______性(用途:用作_____)氧气充足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氧气不足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3. _______性(用途:用于_______)(1)与CuO反应①实验现象:_____色固体逐渐变成_____色,澄清石灰水_____②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2)与CO2反应 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3)碳还原氧化铁 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二 一氧化碳1.物理性质:___色___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___,___溶于水2.化学性质(1)可燃性(用途:用作_____。)反应现象:纯净的CO在空气中点燃时,能产生_____火焰,放出大量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2)还原性(用途:用作_______。)CO还原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CO还原氧还原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剧毒性。毒性原理:CO与血液中的_________结合播放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Flash课件环节三:(基础演练)知识点抢答、化学方程式接力:抢答判断正误:1、金刚石和石墨硬度都很大;2、一氧化碳和碳都可以做燃料;3、常温下一氧化碳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气体;4、冬天煤炉取暖时,在煤炉旁放一盆冷水,可以防止煤气中毒;5、活性炭包可以吸附冰箱中的异味;6、利用木炭的还原性,常温下可将CuO中的铜还原出来。 化学方程式接力:完成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转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1)C转化成C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转换成CO2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O转化成CO2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CO2转化才C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节四:过关检测1、以石墨为原料,先制备氧化石墨, 再经过热还原制备石墨烯。石墨烯硬度大,导电性能好,有韧性,可弯曲。下列关于金刚石、石墨、C60和石墨烯四种单质叙述错误是()A.将石墨变成石墨烯发生了化学变化 B.四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C.四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 D.石墨烯是一种新型的有机物2、三氧化二碳(C2O3)是某星球大气的成分之一,其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关于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C2O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C2O3在O2中充分燃烧的产物为CO2C.C2O3在一定条件下能还原氧化铁 D.C2O3中碳的化合价为+3价3.木炭与氧化铜、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分别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中A的作用是尾气处理B.木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中,都只有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C.两个实验中都可以观察到红色固体变黑D.木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4.A~H是九年级化学常见的物质,根据它们如下的转化关系,请完成下列各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D________;溶液I中溶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①E→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G→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环节五:难题突破碳还原氧化铜实验,实验装置如右图: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操作细节:①试管口应______________;酒精灯加灯罩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刚开始预热,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立即产生气泡,但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对于化学反应,我们不但要考虑加入的试剂,还要考虑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对化学反应的影响。教材中“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见图),试管A中的物质除木炭与氧化铜外,还存在空气。(1)根据你所学化学知识猜测:试管A中除C、CuO外,还可能有物质(①O2②N2 填序号 )参与反应。除木炭可以还原氧化铜外,经反应生成的_______可以还原氧化铜,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排除环境对该反应的影响,你认为应采取的措施_____________ (2)请你推测进入试管B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可能有 。要想使进入试管B中的二氧化碳全部被吸收,应采取的措施是 。 环节六:小结要点1.你记住了哪些知识?2.你掌握了哪些方法? 3.你还有什么疑问? 学生听故事,回答问题。学生观看前置作业导学展示, 回忆常见碳单质物理性质及用途的知识,用红笔进行更正、提问。 全班猜谜语,上台写出相应的方程式学生观看前置作业导学展示, 回忆碳单质化学性质及用途的知识,感知碳单质化学性质、用途及其应用等,用红笔进行更正、提问。学生观看前置作业导学展示, 回忆一氧化碳化学性质及用途的知识,感知一氧化碳化学性质、用途及其应用等,用红笔进行更正、提问。学生观看PPT,思考问题,举手回答看PPT课件, 大胆抢答展示,表达,倾听,理解,学以致用,红笔更正四、五小组同学轮流上台完成一个化学方程式,写好后,用粉笔作为“接力棒”,传给下一个同学,完成最快、准确率最高、书写最规范组取胜。 第六组展示导学案,相关知识梳理。组内相互检查和讨论,观看,倾听。用红笔进行更正全班同学完成,小组讨论,倾听,观看、红笔更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利用前置作业和学生导学展示,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加深对常见碳单质物理性质及用途的理解,实现对知识体系及重要知识点的关注, 回顾教材,把握知识,抓住重点。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更容易巩固和加深。利用前置作业和学生导学展示,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加深对碳单质化学性质及用途的理解,能正确应用,实现对知识体系及重要知识点的关注, 回顾教材,把握知识,抓住重点利用前置作业和学生导学展示,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加深对一氧化碳化学性质及用途的理解,能正确应用,实现对知识体系及重要知识点的关注, 回顾教材,把握知识,抓住重点利用动画视屏加深对一氧化碳还原性实验操作的理解、运用以抢答方式复习碳单质和一氧化碳性质,对知识点进行回忆和提高,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上黑板接力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形式对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之间的转换理解,让他们愿意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根据课件的设计,温故而知新,体验数据处理的成功,以“练→讨论→展示 ”的方式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提高,培养学生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识点进行综合提高,培养学生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类比、归 纳的自主学习能力, 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六、板书设计 思考、总结,画知识网络图、观看整理学生对本节课的收获做交流。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七、教学活动评价设计
课堂教学学习活动评价表评 价 内 容自 评小 组 评师 评学习态度带好课本及学习资料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参与积极思考,敢于提出问题遵守课堂纪律合作与交流有效完成小组任务主动与同学合作、互助认真倾听同学的观点和意见认真、公正地评价他人并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习效果独立完成导学案练习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能提出其它的问题
八、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完了化学新授课的基础上进行的复习课。由于复习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都已经学过,已失去了新鲜感;而且碳和碳的氧化物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知识繁杂,较难引起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因此,这节课我在复习时以考纲作为基础,并配合导学案和多媒体课件等,在课中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小组展示;个人抢答,小组竞赛,然后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得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形成知识网络,构建基本知识框架,同时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碳的单质
(金刚石、石墨、C60
)
用途
一氧化碳
物理性质
用途
碳的氧化物
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