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教案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教案 (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0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3-21 16:38: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碳和碳的氧化物 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碳和碳的氧化物”是初中阶段一个全面研究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单元,涉及知识内容较广,化学反应方程式很多,物质之间的联系较为复杂。往往被学生看成是零碎、易懂、难记的内容,根据这部分内容的特点,本课力求让学生对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形成整体的感知,帮助学生建立起有序的知识结构,了解C→CO→CO2→H2CO3→CaCO3之间的转化关系。其中运用知识链的学习模式,归纳整理并综合复习CO还原CuO、Fe2O3,C还原CuO,H2还原CuO几个还原实验,同时整理了几套最常见的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相互比较优点。
2、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完九年级化学的所有内容,并且把《物质的构成》、《物质的化学变化》、《酸碱盐》部分的内容进行了第一轮复习,“碳和碳的氧化物”
是属于《身边的化学物质》的其中一个课题,通过前面这一段时间复习,学生对以前学的知识的掌握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CO2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
2、掌握CO2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3、了解CO2的物理性质和生物圈的作用
4、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
(二)过程和方法:
1 、通过用思维导图整理碳和碳的化合物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学会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2 、通过归纳还原反应和气体发生装置,使学生学会对比归纳整理知识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持续保持对化学的兴趣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 、环境与化学、爱护公共资源、传播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的情感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C、CO、CO2化学性质的复习
教学难点:使本单元的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四、教学策略
1. 对复习内容进行合理的重组,通过知识的整理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结构;
2.学生用思维导图带领学生复习的方式,更有利于学生相互间查漏补缺,相互促进。
五。、教学准备
【学生】思维导图
【老师】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一辆家用小汽车消耗一公斤汽油等于产生3.7公斤的CO2,国家倡导低碳的出行方式,于是便有了当今街头的网红,展示摩拜单车的图片以及共享单车被破坏的图片,所以我们要爱护公共资源,倡导低碳生活。引入课题。 【中考考点】1、初步学会CO2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2、掌握CO2的化学性质和用途3、了解CO2的物理性质和生物圈的作用4、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第一部分:一、碳的性质和用途。(老师板书)【提问】1、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属于物理还是化学变化?2、金刚石、石墨、C60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生成物是什么?第二部分:二、一氧化碳(老师板书)可燃性还原性毒性【总结并板书】1、气体还原CuO的条件:加热2、C还原Fe2O3/CuO/CO2条件:高温3、还原Fe2O3条件:高温第三部分:三、二氧化碳(老师板书)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与水反应与碱反应制取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点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传播“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知识补充】常见的气体发生装置的选用和优点。 学生倾听并且思考。 学生产生疑问【学生活动】一位学生代表上台展示学生自己做的思维导图,并带领下面学生复习知识点。1、金刚石、石墨、C60与活性炭的物理性质及用途。2、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和用途。①稳定性②可燃性③还原性小结: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学生活动】倾听、思考、圈划重点、在书上做好补充。【学生互动】台上学生提问:为什么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物理性质差异很大?【学生回答】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学生回答】1、化学变化 2、CO2【学生活动】一位学生代表上台展示学生自己做的思维导图,并带领下面学生复习知识点。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用排水法收集)化学性质与用途可燃性 (点燃前要验纯)补充:要验纯的气体还有H2、CH4 与氧化铜反应②还原性与氧化铁反应【过实验】以上两个实验的注意事项:实验现象先通CO,后加热(为了排尽管内空气,防止CO不纯加热时发生爆炸)先停止加热,继续通CO直到玻璃管冷却(为了防止生成的Cu/Fe在高温下再次被氧化)处理尾气的方法(a、直接点燃b、用气球收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拓展1】H2还原CuO①实验现象:黑色固体变红色②导管尽量接近试管底部(为了排尽管内空气,防止H2不纯加热时发生爆炸)③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为了防止生成的水回流到试管底部导致试管炸裂)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拓展2】C还原CuO①实验现象:黑色固体变红色②加网罩(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③先将导管从石灰水中撤出,再停止加热(为了防止水被倒吸进试管,导致试管炸裂)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毒性 【学生活动】倾听、温故、思考、圈划、补充。 学生记笔记【学生活动】一位学生代表上台展示学生自己做的思维导图,并带领下面学生复习知识点。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化学性质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结合密度比空气大,用于灭火)② 与水反应:CO2+H2O=H2CO3(H2CO3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与碱反应:与澄清石灰水反应Ca(OH)2+CO2=CaCO3↓+H2O(检验CO2) 与氢氧化钠反应:2NaOH+CO2=Na2CO3+H2O(用于吸收或除去CO2)制取:工业制取:实验室制取:CaCO3+2HCl=CaCl2+H2O+CO2↑【提问】①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吗?②能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吗?③能用碳酸钠固体或碳酸钙粉末代替块状石灰石吗?【学生回答】①稀硫酸与石灰石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附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②浓盐酸易挥发,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使制得的CO2不纯。③不能,反应太剧烈,不利于反应速率的控制和气体的收集。装置选择: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验满方法: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集满。检验方法: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则是CO2或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若石灰水变浑浊,则是CO24、 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①CO2对人体的健康的影响:本身没有毒,但不能供给呼吸,因此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干凅的深井之前,要做灯火实验。②自然界中的碳循环【课堂小结】【巩固练习】学生4分钟完成小时身手后对答案。全对的同学举手。 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且是当下比较热门的事物引入,能引起学生的强大兴趣,同时从破坏共享单车言简意赅的引入我们应该爱护公共资源,教育学生做个文明的公民,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资源,传播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与课题紧密相扣。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知识,通过归纳整理,让学生对知识有整体感官。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专心听讲、分析问题、认真思考的能力。学会总结培养分析归纳的能力。根据课本实验改进,这样容易操作且误差小,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把几个还原实验一起对比,巩固旧知,培养学生科学地观察和规范表达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发展和完善自我。。以点带面,让学生学会分类归纳知识点,形成知识框架。在课件上呈现题目,并标注解析。这样可使思维可视化,同时让学生学会圈划题目中的关键词,培养学生良好的做题习惯。让学生体会对旧知识的整理和反思是一个知识内化、认识提高、情感升华的过程。同时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最终把化学知识回归生活,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让学生的“绿色化学,绿色生活”的情感得到升华。及时练习,巩固掌握所学知识,进一步加强知识理论与实际联系的能力。
PAGE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