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条件
2、在探究燃烧条件的过程中,形成与他人合作设计化学实验方案,并对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与探究,初步练习利用对比思想设计探究实验,并对获得的实验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感受实验探究过程,体验探究实验的乐趣
2、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2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实验验证燃烧的条件。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好奇心较强,对探究实验比较感兴趣,喜欢自己动手操作。但由于本节课的实验都离不开“火”,若操作不当,会失火,危险性很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对学生实施安全教育,让同学们人人都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规范操作实验的每一步。同时每个实验台上都准备了盛有水的水槽、湿抹布等等来防止意外的发生,以保证安全。
另外,我们班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太好,盲目一味地做实验,不善于观察实验现象,更缺乏对所做实验进行总结的能力。因此在讲课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激发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鼓励他们描述看到的实验现象,并引导他们总结实验结论,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比如在验证燃烧条件之一燃烧需要氧气,同学们自主设计实验:将两只高低不等的燃着的蜡烛,用烧杯扣起来,结果两只蜡烛不但熄灭而且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学生感到很困惑,因此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利用身边的器材进行验证,然后通过启发、诱导,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终于寻找到了正确答案。原来蜡烛燃烧产生的热的二氧化碳,密度变小,自上而下下落先接触到高的蜡烛。同学们开心地笑了,活跃了课堂气氛。天水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更有利于今后化学的学习。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探究实验,了解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对照实验进行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燃烧的条件
【实验过程】
教学环节与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
课堂导入
实验活动一
实验活动二
实验活动三
实验小结
问题与交流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播放神舟十一号升空的视频。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出今天的课题
(过渡)事实上人类的文明就是在火堆上发展起来的,直到今天我们也不能想象如果没有燃料的燃烧,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那么你们想知道燃烧具备什么条件吗?让我们走进实验室,一同来探究吧!
(板书)探究燃烧的条件
(出示)幻灯片本节课的实验目的
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燃烧实例有哪些呢?(木炭、铁丝、红磷等物质的燃烧)引导学生分析木炭、铁丝等物质的燃烧现象从而让学生思考物质能燃烧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呢?
【过渡】以上只是同学们的猜想,事实上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
(出示)幻灯片
本节课的实验用品
探究一:燃烧需要可燃物
方法1、用粉笔分别蘸酒精和水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
(不同小组可能选择不同的方法)
现象:1、蘸酒精的粉笔燃烧,蘸水的粉笔不燃烧。实验结论:燃烧需要可燃物
探究二 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实验1、分别在酒精灯上加热滤纸片和小兵乓球碎片(坩埚钳夹持)
实验2、三角架上放一块薄铜片,分别放上学生自己选取的两种不同的可燃物,并点燃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验证结论。
现象:1、滤纸片立即燃烧,乒乓球碎片燃烧
小组交流各自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探究三 燃烧需要氧气(自主探究)
请同学们利用蜡烛和烧杯或其他用品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燃烧需要氧气
小结:燃烧的条件:
可燃物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1、蘸水的棉球如果长时间加热会怎样?为什么?
2、如果将探究二中实验3的乒乓球碎片和小木块换成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什么?
3、在实验中,还有哪些异常现象或没有解决的问题,一起讨论交流?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引导学生归纳对照实验设计方法
完成实验报告
欣赏有关燃烧的图片,回忆并总结燃烧的定义
感受物质燃烧对生活的影响和对社会的推动作用。
思考,举出前边我们学过的燃烧的实例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猜想1、燃烧需要可燃物
猜想2、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猜想3、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对照检查实验用品
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仪器、设计实验方案,并合作完成实验。
各组成员通过实验过程讨论并展示实验成果
思考:比较各组实验设计的优缺点,并总结结论
讨论交流,设计实验方案,可选择进行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分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分析成败利弊
根据所有的仪器、用品并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进行总结
讨论交流,提出实验方案选择进行实验操作,自己验证。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思考归纳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的思路。
通过生活事实体会燃烧的重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了解这节课的目的,做到有的放矢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猜想感受实验魅力,激发学生进行探究的欲望
通过问题的设置,让学生了解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
通过交流比较,认识到个人力量的渺小,从而增强合作意识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进行探究,让学生了解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学习对照实验的方案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拓宽学生的思维、增强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回顾和巩固课堂知识,明确对比实验的设计思路。
板书设计: 探究燃烧的条件
探究一、燃烧需要可燃物
探究二、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探究三、燃烧需要氧气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燃烧的条件
【实验过程】
教学环节与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
课堂导入
实验活动一
实验活动二
实验活动三
实验小结
问题与交流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通过播放有关燃烧的图片引导学生复习巩固燃烧的定义。
(提问)什么是燃烧?
(过渡)事实上人类的文明就是在火堆上发展起来的,直到今天我们也不能想象如果没有燃料的燃烧,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那么你们想知道燃烧具备什么条件吗?让我们走进实验室,一同来探究吧!
(板书)探究燃烧的条件
(出示)幻灯片本节课的实验目的
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燃烧实例有哪些呢?(木炭、铁丝、红磷等物质的燃烧)引导学生分析木炭、铁丝等物质的燃烧现象从而让学生思考物质能燃烧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呢?
【过渡】以上只是同学们的猜想,事实上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
(出示)幻灯片
本节课的实验用品
探究一:燃烧需要可燃物
方法1、将小石子和棉花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2、分别点燃蘸有水和酒精的棉球。
3、将小木条和玻璃棒分别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不同小组可能选择不同的方法)
现象:1、棉花燃烧,小石子不燃烧。
蘸酒精的棉球燃烧,蘸水的棉球不燃烧。
小木条燃烧,玻璃棒不燃烧。
实验结论:燃烧需要可燃物
探究二 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实验1、分别在酒精灯上加热滤纸片和小煤块(坩埚钳夹持)
实验2、分别在酒精灯上加热小木条和小煤块。
实验3、分别在酒精灯上加热乒乓球碎片和小木块。
现象:1、滤纸片立即燃烧,煤块不能
小木条燃烧,煤块不能
乒乓球片立即燃烧,木块不能
实验结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探究三 燃烧需要氧气(自主探究)
请同学们利用蜡烛和烧杯或其他用品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燃烧需要氧气
氧气
小结:燃烧的条件:
可燃物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1、蘸水的棉球如果长时间加热会怎样?为什么?
2、如果将探究二中实验3的乒乓球碎片和小木块换成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什么?
3、在实验中,还有哪些异常现象或没有解决的问题,一起讨论交流?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引导学生归纳对照实验设计方法
完成实验报告
欣赏有关燃烧的图片,回忆并总结燃烧的定义
感受物质燃烧对生活的影响和对社会的推动作用。
思考,举出前边我们学过的燃烧的实例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猜想1、燃烧需要可燃物
猜想2、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猜想3、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对照检查实验用品
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仪器、设计实验方案,并合作完成实验。
各组成员通过实验过程讨论并展示实验成果
思考:比较各组实验设计的优缺点,并总结结论
讨论交流,设计实验方案,可选择进行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分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分析成败利弊
根据所有的仪器、用品并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进行总结
讨论交流,提出实验方案选择进行实验操作,自己验证。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思考归纳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的思路。
通过生活事实体会燃烧的重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了解这节课的目的,做到有的放矢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猜想感受实验魅力,激发学生进行探究的欲望
通过问题的设置,让学生了解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
通过交流比较,认识到个人力量的渺小,从而增强合作意识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进行探究,让学生了解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学习对照实验的方案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拓宽学生的思维、增强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回顾和巩固课堂知识,明确对比实验的设计思路。
板书设计: 探究燃烧的条件
探究一、燃烧需要可燃物
探究二、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探究三、燃烧需要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