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课件(20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课件(20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8.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20 19:33:50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学习目标
1.了解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两岸交往概况;掌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汪辜会谈”及“九二共识”。
2.通过分析文字、图片等资料,掌握运用不同类型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3.认识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增强祖统一必将实现的坚定信念。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国时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
◎元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岛。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台湾问题的形成
(1)内战遗留问题: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推翻国民党政府,国民党败逃盘踞台湾。
(2)反华势力介入:1950年,美国派第七舰队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国民党军队逃往台湾
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
2.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政策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布争取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呼吁台湾当局以民族利益为重,对实现祖国统一的事业作出宝贵贡献,以及通过商谈结束台海军事对峙状态,撤除阻隔两岸同胞交往的藩篱,实现通航通邮发展贸易、进行经济交流。同日,国防部长徐向前发表声明,宣布从即日起停止对大金门、小金门、大担、二担等岛屿的炮击。
三十六计,和为上计。
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促进和平统一
进程的八项主张(1995年)
2005.3.14
A 政策的转变
B
C
D
3.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走向缓和:①从1979年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②中央人民政府倡议海峡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三通)。
(2)打破隔绝: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台湾同胞回大陆探亲
台湾老兵盼回家
(3)成立两会:1990年、1991年,台湾和大陆分别成立了“海基会”和“海协会”。
(4)“九二共识”:1992年,两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即“九二共识”)。
1993年4月27日至29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双方就两岸经济合作、两岸科技文化交流、海协会与海基会的会务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1993年 汪辜会谈
(5)汪辜会谈: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第一次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文教科技交流达成共识。
(6)破冰之旅: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祖国大陆。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7)“习马会”: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在会面中,双方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了意见。
胡锦涛会见连战
“习马会”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二.日益密切的交往
1.原因: 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经过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
2.表现: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3.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迅速发展的基础:两岸同胞都是炎黄子孙,有紧密相连的血脉关系,有共同的文字、语言和传统文化,还有党和政府坚持推进祖国的统一大业等。
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经济交流新发展
去台湾的四川卧龙大熊猫“团团”“圆圆”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完成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3.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4.香港、澳门的回归和持续繁荣为统一台湾提供了范例。
我国统一台湾的必然性: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