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浮力实验题(福建地区专用)2021-2022学年下学期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期中复习(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章:浮力实验题(福建地区专用)2021-2022学年下学期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期中复习(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3-20 16:26: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9章:浮力实验题
1.(2021·福建·厦门市湖滨中学八年级期中)如图所示是研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图中,A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B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大,说明了______;
(2)比较B、C两图,可得出结论:______;
(3)比较C、D两图,可得出结论:______ ;
(4)比较D、E两图,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同,可得出结论:______;
2.(2021·福建南平·八年级期中)在语文课本上学习了“死海不死”的文章后,小敏想“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她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猜想二:可能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猜想三:可能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她按照图中字母顺序做了如下实验:
(1)分析比较实验步骤A、C、D,可以验证猜想______,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______关。
(2)分析比较实验步骤A、B、C,可以验证猜想______是正确的,并由此联想到,轮船的满载排水量越______(选填“大”或“小”),它的承载能力就越强。
(3)分析比较实验步骤______,可以验证猜想一是正确的。分析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图E中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为______N,计算可知盐水的密度是______kg/m3。(ρ水=1.0×103kg/m3)
3.(2021·福建福州·八年级期中)在探究浮力的影响因素实验中;
(1)用细线将乒乓球固定在烧杯底,往烧杯里加入足量的水,观察到细线被竖直拉直,如图1甲所示。将烧杯倾斜,发现细线仍在竖直方向被拉直,如图乙。由此可得:浮力的方向是_____。
(2)将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慢慢浸入水中,如图2。当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___N。
(3)分析图乙、丙可知,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跟______有关。
(4)分析______两图可知,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5)将石块从水中慢慢提起(即:从丙图到乙图),水对杯底的压强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2021·福建福州·八年级期中)小明用金属块A等器材探究浮力的影响因素。
(1)小明列举了三个常识,分别做出了三个猜想,其中符合常识1的是猜想________。(填序号)。
常识 猜想
常识1:木头漂在水面,铁钉沉在水底 常识2:轮船从长江驶入大海,船身会上浮一些 常识3:人从泳池浅水区走向深水区,感觉身体变轻 猜想1:与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猜想2: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猜想3: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2)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小明依次做了如下实验:
①金属块A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___。
②分析乙、丙两图实验数据可得: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___________有关;分析丙、丁两图实验数据可得:浮力大小跟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___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分析___________两图可知,浮力大小跟液体密度有关。
③为了研究“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小明用两块相同的橡皮泥分别捏成圆锥体和圆柱体进行如图己所示的实验,由此小明得出的结论是: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小红认为这结论不可靠,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④小明利用上述的器材测量一块合金的密度,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合金所受的重力;
b.使合金浸没在水中,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c.则合金密度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用、、表示)。
5.(2021·福建福州·八年级期中)徐亮同学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圆柱 体,当圆柱体下表面与水面相平时开始缓慢下降,直到与烧杯底接触为止,如图甲所示。
(1)圆柱体浸没在水中后所受浮力F浮( )N ;
(2)比较 b、c 两图可得:浸在同一种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跟___________有关;
(3)比较_________两图可得:当圆柱体浸没在水中继续下沉的过程中,受到的浮力不变;
(4)徐亮完成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后,把水换成另一种液体重复上述实验,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体下降高度h的F-h图像。那么物体浸没在这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F浮( )N 。实验表明,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还跟_______有关。另一种液体的密度 液 ( )kg/m3。
6.(2021·福建龙岩·八年级期中)如图是某一小组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①、②两图可知物体A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大小是______N;
(2)若选用的操作是①④⑤,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______的关系;
(3)若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深度的关系,应选用的操作是______(填序号);
(4)若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应选用的操作是______(填序号);
(5)另一小组在实验结束后,绘制了弹簧测力计对物体B的拉力和物体B所受浮力随浸入液体深度变化的两条图线,如图2所示。分析图象可知:
①曲线______(选填“a”或“b”)描述的是物体B所受浮力的变化情况;
②物体B所受重力为______N,物体B的密度为为______kg/m3。
7.(2021·福建三明·八年级期中)小明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做了以下实验:
(1) 由(b)、(c)得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________有关。要探究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密度有关应选择(c)图和_________图;
(2) 根据上图(a)、(c)可得出圆柱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N,圆柱体的体积_______m3,得出盐水的密度是________kg/m3;
(3) 实验结束后小明想到,如果在丙图中测力计7N的位置标出水的密度值,就可以把这个改装成一个密度秤。用来测量液体的密度,该密度秤的零刻度应标在________N处,该密度秤的刻度是_______(选填“均匀”或“不均匀”)的;
(4) 小明在实验过程的中发现浮力的实验也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密度:
A.利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的重力G物 ;
B.将物体放入水(ρ水)并完全浸没,测出此时的浮力F浮,物体的密度表达式为_______(用G物、F浮和ρ水来表达)。
8.(2021·福建福州·八年级期中)如图所示,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小桶、石块、细线和水等器材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大小的关系。
(1)部分实验操作步骤如图所示,遗漏的主要步骤是________,若将遗漏的步骤标注为丁,最合理的实验步骤顺序是_________(用实验步骤对应的字母表示)。
(2)小明进行实验并分别把甲、乙、丙、丁四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为、、、。石块浸没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________,被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________。(用上述测得量的符号表示)
(3)小明根据它们的大小关系归纳出了实验结论并准备结束实验,同组的小红认为实验还没有结束,理由是___________,接下来的实验操作应该是________。
9.(2021·福建龙岩·八年级期中)如图所示是小芳同学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其中桶A为圆柱形。
(1)小芳同学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了空桶A、B的重力,如图甲、乙所示,则桶A重______N,桶B重______N;
(2)将空桶A轻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用桶B接住溢出的水,如图丙所示,则空桶A受到的浮力为______N;
(3)测出桶B和溢出水的总重力,如图丁所示,则桶A排开水的重力为______N;
(4)分析以上探究过程可以得到的结论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该物体______。
10.(2021·福建·厦门双十中学八年级期中)如图所示,图甲是“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示意图,圆柱体通过细绳与弹簧测力计相连。
  
(1)在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过程中,图甲中第______(填序号)幅图中的数据是多余的,可以省去;
(2)图甲中______(填序号)两个步骤是为了测量圆柱体浸没在液体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
(3)由图甲中测量数据可知,圆柱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为______N;
(4)若容器的底面积为100cm2,从步骤②到步骤④,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了______Pa;
(5)图乙是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圆柱体下表面浸入深度h变化的关系图(仅画出h为6-14cm范围的图线),已知圆柱体高为4cm。请结合图甲中测量数据,在图乙中画出h为0-6cm范围时的F-h图线______。
11.(2021·福建龙岩·八年级期中)为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小明所在的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A、B为弹簧测力计,C为金属块,D为薄塑料袋(质量不计),E是自制溢水杯,F是可升降平台。
(1)先将金属块挂在测力计A下,读出金属块未浸入水中时测力计的示数F如图甲所示,则金属块的重力是______N,然后将溢水杯放在可升降平台上,在溢水杯中装满水,并将两支弹簧测力计及薄塑料袋按图乙方式组装好。
(2)小明逐渐调高平台F,使金属块浸入水中的体积越来越大、观察到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逐渐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同时观察到D中水的体积越来越多,这表明浮力大小与_______有关
(3)实验时,金属块在浸入水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A示数的变化量为,弹簧测力计B示数的变化量为,若两者间存在________关系,则说明阿基米德原理是成立的。
(4)金属块浸没(未碰底)在水中后弹簧测力计A示数为1.2N,则此时金属块受到的浮力是______N,金属块排入D中水重为______N;若此时,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为3.0N,则小明在实验中可能存在的不当操作是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可能)。
12.(2021·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学八年级期中)某实验小组利用弹簧测力计、小石块、溢水杯等器材,按照如图所示的步骤,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1)先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空桶和石块的重力,其中石块的重力大小为___________N.
(2)把石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_________N.石块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可由_________(填字母代号)两个步骤测出.
(3)由以上步骤可初步得出结论: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__________.
(4)为了得到更普遍得结论,下列继续进行得操作中不合理得是________.
A.用原来的方案和器材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B.用原来的方案将水换成酒精进行实验
C.用原来的方案将石块换成体积与其不同的铁块进行实验
(5)另一实验小组在步骤C的操作中,只将石块的一部分浸在水中,其他步骤操作正确,则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与(3)相同的结论.
13.(2021·福建厦门·八年级期末)李天浩同学回到家发现有一电子秤,如图a所示,他想利用电子秤、玻璃杯、石块、水、酱油、细线进行探究“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1)他利用适量的水和细线进行了如图c、d、e、f的操作。由实验步骤d、e、f可知,浸在水中的石块所受的浮力与排开的液体的______有关;石块的密度为______。如果考虑石块浸入水中后会吸水(吸水后石块体积不变),则所测得的石块密度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天浩将杯中的水换成相同体积的酱油进行了如图g的操作,取出石块后,如图h 所示。为了证明浮力与液体密度有关,应选择步骤c、f和步骤______进行对比(选填2个步骤)。空杯子的质量为______g。(不考虑石块吸入或沾有液体对实验的影响)
14.(2021·福建福州·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是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
(1)物块的重力为 ___N,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 ___N。
(2)由图甲、乙、丙可得:当液体密度一定时,物体 ___越大,所受浮力越大。
(3)由图甲、丁、戊可得:___;三次实验测得的数据还可以计算出 ___,(写出一种物理量的名称即可)。
(4)如图巳,溢水杯中装满水,电子秤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1,将物块缓慢浸入水中,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2,物块浸入水中前后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为△F,若△F=___(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则验证阿基米德原理成立。
15.(2021·福建南平·八年级期末)学习了“认识浮力”后,爱动脑筋的小聪提出了问题: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经过思考,他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实验。
(1)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______N,方向是______;
(2)比较A、B、C三幅图,小聪感觉浮力的大小有时与深度有关,有时又与深度无关对此正确的解释是浮力的大小与______有关;
(3)比较B、D两图可知,浮力的大小跟______有关;
(4)物体的体积V=________m3;
(5)小聪利用实验中数据算出了盐水的密度为______kg/m3;
(6)完成探究后,小聪同学不想利用弹簧测力计,而用量筒、木块和适量的水,测量金属块的密度。如图,是他测量过程的示意图。
①在量筒中倒入体积为V0的水;
②将一木块放入盛有一定量水的量筒内,测得量筒示数为V1;
③将金属块放在木块上,使其漂浮在量筒中测得量筒示数为V2;
④然后通过细线将金属块放入量筒内,此时量筒示数为V3;则金属块密度ρ=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 物体在液体中受到浮力 同种液体,物体受到的浮力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物体受到的浮力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浸在同一液体中,物体受到的浮力跟物体浸没的深度无关
【解析】
(1)[1]A图中物体在空中,B图中物体浸在水中,就会受到水给物体一个向上的托力,即是浮力,因此A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B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大。
(2)[2]比较B、C两图,可知,浸入的液体相同,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故可以得到结论:同种液体,物体受到的浮力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3)[3]比较C、D两图,可知,浸入的液体不同,物体都是处于浸没状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故可以得到结论: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物体受到的浮力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4)[4]比较D、E两图,可知,浸入的液体相同,物体浸没的深度不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同,故可以得到结论:浸在同一液体中,物体受到的浮力跟物体浸没的深度无关。
2. 三 无 二 大 A、C、E 1.2 1.2×103
【解析】
(1)[1][2]分析比较实验步骤A、C、D实验可知,物体排开水的体积相同而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不同,根据F浮=G-F可得物体受到的浮力相等,由此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浸没在液体的深度无关,由此可知,猜想三是错误的。
(2)[3][4]分析比较实验步骤A、B、C,实验可知,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不同,根据F浮=G-F可得物体受到的浮力不同,由此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有关,由此可知,猜想二是正确的;所以轮船的满载排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它的承载能力就越强。
(3)[5]验证浮力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需要保持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深度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选择步骤A、C、E。
[6]物体在空气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2.8N,全部浸没在盐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6N,因此物体在盐水中所受的浮力为
F浮′=G-F′=2.8N-1.6N=1.2N
[7]由图A、C所示实验可知,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F浮=2.8N-1.8N=1N
物体的体积
V=V排==1×10-4m3
盐水的密度
=1.2×103kg/m3
3. 竖直向上 2 排开水的体积 丙丁 减小
【解析】
(1)[1]在甲、乙图中,细线都是在竖直方向被拉直,乒乓球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绳子竖直向下的拉力及向上的浮力作用,小球处于静止状态,由力的平衡,小球受到竖直向下力的合力与浮力为一对平衡力,由二力平衡,这个合力与受到的浮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乒乓球受到的浮力方向竖直向上。
(2)[2]由图甲可知,石块的重力是5.2N,由图丙可知,当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3.2N,由称重法测浮力,此时石块受到浮力大小
F浮=G-F=5.2N-3.2N=2N
(3)[3]由乙和丙可知,同种液体,石块排开水的体积不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由称重法可知浮力大小不同,说明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跟排开水的体积有关。
(4)[4]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跟液体的密度的关系,保持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改变液体的密度,选择图丙和图丁。
(5)[5]将石块从水中慢慢提起(即:从丙图到乙图),石块排开水的体积变小,水的深度变小,由p=ρgh可知水对杯底的压强变小。
4. 3 1 排开液体的体积 无关 丁戊 没有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
【解析】
(1)[1]木头漂在水面,是因为木头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铁钉沉在水底,是因为铁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其中符合常识1的是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即符合常识1的是猜想3。
(2)①[2]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4.8N,物体的重力是4.8N,图丁中,A浸没时测力计的示数为2.8N,则金属块A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
F浮=G-F拉=4.8N-2.8N=2N
②[3]由图乙、丙可知,液体都是水,即液体的密度相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测力计的示数不同,物体受到的浮力不同,由此可知: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4]分析丙、丁两图实验数据可知,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不同,弹簧测力计示数相同,则浮力相同,即浮力大小跟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无关。
[5]分析丁、戊两图可知,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液体密度不同,测力计示数不同,浮力不同,即浮力大小跟液体密度有关。
③[6]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要研究浮力大小与物体形状的关系,必须保证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不变,实验中改变了形状,但没有控制排开水的体积相同,故小红认为这结论不可靠,不可靠主要原因为没有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
④[7]由步骤①②可得合金受到的浮力
F浮=G-F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
F浮=ρ液gV排=ρ液gV物
则物体的体积为
V物=
则合金密度的表达式为
5. 5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d 4 液体的密度 0.8×103
【解析】
(1)[1]由图a知,圆柱体的重力G=6N,由图c,根据称重法测浮力,圆柱体浸没在水中后所受浮力
F浮=G-F=6N=1N=5N
(2)[2]由b、c两图知,液体的密度相同,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测力计的示数不同,两物体受到的浮力不同,可知浸在同一种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3)[3]由c、d两图,圆柱体完全浸没,下沉过程中,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即所受浮力不变。
(4)[4][5]由图乙知,当h=0时,测力计示数即为物体的重力,物体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不变,测力计示数不变)测力计的示数为2N,则浸没时受到的浮力
F浮'=G-F'=6N-2N=4N
因4N≠5N,故可知,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还根据液体的密度有关。
[6]由F浮=ρ液gV排得

因物体的体积不变,故有
解得
ρ液=0.8×103kg/m3
6. 0.4 液体的密度 ①③④ ①②③(或①②④) a 2.7 2.7×103
【解析】
(1)[1]由①知,物体的重力
G=4N
由②知,
F=3.6N
所以
F浮=G﹣F=4N﹣3.6N=0.4N
(2)[2]由①④知,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
F浮水=4N﹣3N=1N
完全浸没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为
F浮盐水=4N﹣2.8N=1.2N
两种情况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浮力不同,可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3)[3]要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深度的关系,则需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且浸没的深度不同,所以应选择①③④两图。
(4)[4]若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则应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所以应选择①②③或①②④。
(5)①[5]完全浸没前,深度越大,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所受浮力越大;完全浸没后,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所受的浮力不变,所以浮力随深度的变化是先变大后不变,应为a。
②[6]由图象知,当F浮=0时,测力计的示数为2.7N,则
G=2.7N
[7]当物体完全浸没时的浮力为1.0N,根据F浮=ρ液gV排得
V=V排===1.0×10﹣4m3

ρ====2.7×103kg/m3
7. 体积 (d) 1 10-4、 1.1×103 8 均匀
【解析】
(1)[1]图(b)、(c)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不同,即物体在两个图所示的实验中,所受的浮力不同,这说明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2]要探究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密度的关系,应让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排开相同的体积,所以应选择图(c)和(d)。
(2)[3]由图(a)(c)知,圆柱体在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
F浮=G-F示=8N-7N=1N
[4]此时圆柱体排开水和体积与圆柱体的体积相同,据阿基米德原理知
[5]由图(a)(d)知,圆柱体浸没在盐水中所受的浮力
F浮1=G-F示1=8N-6.9N=1.1N
据阿基米德原理知,盐水的密度
(3)[6]当物体所受浮力为0N时,液体的密度为0.,此时物体静止在空中,测力计的示数
F示ˊ=G=8N
[7]本探究中物体浸在液体中时,受到的浮力满足
F浮=G-F示

F示=G-F浮=8N-ρgV排=-ρgV排+8N
而gV排和8是常数,所以F示与ρ是一次函数关系,其变化是均匀的,所以密度秤的刻度也是均匀的。
(4)[8]由题意可求出物体的质量
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浸没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此时排开水的体等于物体的体积)
那么物体的密度
8. 测量空桶的重力 丁、甲、乙、丙 F1-F2 F3-F4 做一次实验得出结论具有片面性或偶然性 换用不同液体重新实验
【解析】
(1)[1]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需要测出物体排开水的重力,需要先测出空桶的重力,由图示实验可知,实验遗漏的步骤是测量空桶的重力。
[2]实验时,先测出空桶的重力,然后测出物体的重力,再将物体浸在溢水杯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根据F浮=G-F示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最后测出小桶和水的总重力,从而测出物体排开水的重力,因此合理的实验步骤是:丁、甲、乙、丙。
(2)[3]由实验步骤甲乙可知,石块受到的浮力
F浮=F1F2
[4]由实验步骤丙丁可知,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G排=F3-F4
(3)[5][6]由于只做了一次实验,这样得出的结论具有片面性或偶然性,所以为了寻找普遍规律,做完一次实验后,需要换用不同液体重新实验。
9. 2 1.6 2 2 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解析】
(1)[1][2]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故甲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N,即桶A重2N;乙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N,即桶B重1.6N。
(2)[3]当空桶A轻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空桶A属于漂浮状态,此时静止,受力平衡,空桶A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与竖直向下的重力,故浮力等于重力,故空桶A受到的浮力为2N。
(3)[4]由图丁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6N,则桶排开水的重力
G排=3.6N-1.6N=2N
(4)[5]由图中的实验可知,空桶A收到的浮力为2N,而空桶A排开水的重力同样为2N,故可以得到的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该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10. ③ ②和④ 1.2 120
【解析】
(1)[1]根据甲图,第⑤步测的是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排开液体和小烧杯的总重力,说明该实验探究的是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和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所以第③幅图的数据是多余的,可以省去。
(2)[2]甲图中的②和④是称重法测浮力,目的是测圆柱体浸没在液体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
(3)[3]由图甲中测量数据可知,圆柱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为
(4)[4]圆柱体浸没在液体中时受到的浮力为
因为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所以浸入水中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的体积,故圆柱体体积为
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水面升高的高度为
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增大的压强为
(5)[5]当圆柱体下表面距离水面距离为0时,所受的浮力为零,此时拉力等于重力等于3N,随着圆柱体浸入体积变大,所受浮力变大,拉力逐渐变小,当下表面距离水面4cm时,圆柱体浸没在水中,再向下运动时,浸入水中体积不变,浮力不变,拉力不变,故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圆柱体下表面浸入深度h变化的关系图如图所示:
11. 4.6 变小 排开液体的重力 相等 3.4 3.4 最初溢水杯中的水未装至溢水口
【解析】
(1)[1]弹簧测力计分度值为0.2N,物体的重力为4.6N。
(2)[2][3]逐渐调高平台,重物浸入水中的体积越来越大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重物受到的浮力变大,因为
F浮=G-F′
所以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
F′=G-F浮
变小。
又因为重物浸入水中的体积越来越大时,溢出水的体积变大、溢出水的质量变大、溢出水受到的重力变大,由此可知,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重力有关。
(3)[4]由实验可知,弹簧测力计A示数的变化量和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变化量,若两者间存在相等关系,即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和排开液体的重力相等,则说明阿基米德原理是成立的。
(4)[5][6][7]根据称量法知,此时
F浮=G-F2=4.6N-1.2N=3.4N
金属块排入D中水的重力等于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为3.4N。若此时,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是3.0N,即
G排=3.0N
所以排开液体的重力小于浮力,这可能是最初溢水杯中的水未装至溢水口,则金属块排开水的只有一部分溢出到薄塑料袋中,导致排开水的重力G排偏小。
12. 3.8 1.4 DA 该物体所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的大小; A 能
【解析】
(1)根据测力计分度值读数;
(2)把石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根据计算;分析比较哪两个图可以得出块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
(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回答;
(4)该实验为使结论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应换用不同液体和物体进行实验.
(5)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受到浮力大小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受到浮力越大;
解答:(1)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石块的重力为3.8N;
(2)把石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4N, 根据;比较DA两图,可以得出块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
(3)由以上步骤可初步得出结论,也就是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该物体所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的大小;
(4)为了得到更普遍得结论,应换用不同液体和物体进行多次实验,而不是用原来的方案和器材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操作中不合理的是A;
(5)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受到浮力大小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受到浮力越大;只将石块的一部分浸在水中,其他步骤操作正确,也能得到与(3)相同的结论.
故答案为(1)3.8; (2)1.4; (3)DA;(4)该物体所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的大小;
(5)A; (6)能;
13. 体积 2 偏大 g、h 50
【解析】
(1)[1]由d、e、f可知,石块浸入液体的体积不同,电子秤的示数不同,则表明石块受到的浮力也不同,所以可得出,浸在水中的石块所受的浮力与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有关。
[2]石块浸没在水中时,排开水的质量为
m排=mf-mc=170g-150g=20g=0.02kg
石块受到的浮力为
F浮=G排=m排g=0.02kg×10N/kg=0.2N
石块的体积为
石块的密度
[3]如果石块吸水,则图f中绳子拉力增大,电子秤示数减小,测得的石块体积偏小,根据可知,测得的石块密度偏大。
(2)[4]为了证明浮力与液体密度有关,应该改变液体密度,并控制石块浸入液体的体积相同,所以,应选择步骤c、f和步骤g、h进行对比,得出结论。
[5]石块浸没在酱油中时,排开酱油的质量为
石块在酱油中受到的浮力为
酱油的密度为
水和酱油体积相等,设为V0,则有
解得
杯中水的质量为
空杯的质量为
14. 2.8 1.4 排开液体的体积 当排开液体体积一定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越大 物块的密度
【解析】
(1)[1][2]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1N,故读数为2.8N;称重法测浮力,故当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浮力为
故当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浮力为1.4N。
(2)[3]图甲、乙、丙可知,液体的密度一定,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浮力不同,故可以得出结论是液体的密度一定,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3)[4][5]图甲、丁、戊可知,液体的体积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故浮力不同,故结论是当排开液体体积一定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越大;三次实验测得的数据可以根据浮力计算出物体的体积,通过甲还可以计算出物体的质量,那么物体的密度就可以求出了。
(4)[6] 物块浸入水中前后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为△F,即为浮力,那么排开水的重力为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等于排开水的重力,故填。
15. 1 竖直向上 排开水的体积(或V排) 液体的密度(或ρ液) 1×10-4 1.1×103
【解析】
(1)[1][2]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在空气中时,示数即物体的重力为2.8N,由图BC可知,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是1.8N,根据称重法可知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方向向竖直向上。
(2)[3]比较A、B、C三幅图,虽然物体未完全浸入时,浸入深度不同,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同,但当物体完全浸入后,无论深度如何变化,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所以可知浮力的大小有时与深度无关。准确地说是因为当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或V排)不同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则物体受到的浮力不同。所以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水的体积(或V排)有关。
(3)[4] 比较B、D两图可知,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浸没在水和盐水中,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可知当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或ρ液)有关。
(4)[5]由(1)[1]已知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1N,浸没在水中,物体的体积与排开水的体积相同,根据可得物体的体积
(5)[6]由第一幅图和D图根据称重法可得到物体浸没在盐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即
物体浸没在盐水中,物体的体积与排开盐水的体积相同,根据可得盐水的密度
(6)[7]由步骤②④可知量筒中水增加的体积等于金属块的体积,则金属块的体积
由步骤②③可知,排开水的体积增加量为
则排开水的质量增加量
步骤②③中,木块在水中漂浮,木块上放了金属块还是漂浮在水中,根据浮沉条件以及阿基米德原理可知
由可知
步骤③中,漂浮物上多了金属块,则金属块的质量
则金属块的密度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