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美术《二十年后的学校》教案
( http: / / new. / article / 2016 / 06 / 01 / 2157515.htm ) ( http: / / new. / article / 2016 / 06 / 01 / 2157515.htm" \o "分享到QQ空间 ) ( http: / / new. / article / 2016 / 06 / 01 / 2157515.htm" \o "分享到新浪微博 ) ( http: / / new. / article / 2016 / 06 / 01 / 2157515.htm" \o "分享到腾讯微博 ) ( http: / / new. / article / 2016 / 06 / 01 / 2157515.htm" \o "分享到人人网 ) ( http: / / new. / article / 2016 / 06 / 01 / 2157515.htm" \o "分享到微信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学校的各种设施配备,学会设计规划学校布局。
过程与方法:学会设计未来学校蓝图,有意识地运用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等形式原理,并能用各种材料制作建筑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母校的热爱,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体会美术与生活环境的关系,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用各种方法、材料制作未来的学校模型。
教学难点:
大胆想象,小组协作,创想出与众不同的学校创意。
教学策略: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即在设计校园规划布局图基础上增添了制作校园立体建筑模型,这样就形成“设计·应用”与“造型·表现”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
学校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历经六年的学习时光,一个个天真烂漫的孩子就像刚出芽的幼苗,在教师的精心哺育下,茁壮成长。毕业之际,面对即将离去的母校,留恋之情难以言表。因此,《二十年后的学校》的设置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具有特殊的意义。
通过这一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校园规划知识,用绘图设计、工艺制作等多种形式表现自己对母校未来美好的愿景。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探究、尝试利用它们进行设计,制作,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美术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本课教学中,可以采用“观察—分析—联想—创作”的教学策略,即从观察熟悉的校园情境图入手,了解校园规划相关知识,学习、掌握规划学校布局的方法,继而欣赏、感悟规划图不同形式美感,产生勇于设计、制作的愿望。在设计、制作环节,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合作能力。
参考资料:
城市规划: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总纲。
城市设计:城市设计是一种关注城市规划布局、城市面貌、城镇功能,并且尤其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门学科。其基本设计有城市景观设计、产业设计和居住设计三个方面。
平面图:是地图的一种。即将测试区地面上各种地物的平面位置按一定比例、用规定的符号缩绘成的相似图形。
立体图:也称为“三维立体图”,是一类能够让人从中感觉到立体效果的平面图像。
总平面图:亦称“总体布置图”。主要表示整个建筑基地的总体布局,具体表达新建建筑的位置、朝向以及周围环境基本情况的图样。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含过程与方法) 设计目的和说明
感悟体验 一、感悟学校 1.听歌曲:《毕业歌》听这优美的旋律,是广为流传的毕业歌。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要告别小学生活了,你想到了什么? 2. 我们回忆起在学校里度过的快乐时光。让我们一起再来看看我们的学校,(本校的照片)虽然我们的环境比较简陋,但在教室里大家一起学习、在操场上一起游戏,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有我们美好的回忆。 3. 想不想让我们的学校也能更加美丽,今天我们年龄还小,但二十年后,你们已经长大成人,让我们都来做建筑设计师,为我们学习生活过的学校出一点力,规划我们二十年后的学校吧! 回忆在学校生活的美好生活,激发学生对学校的热爱和为母校设计美好的未来的情感。 以熟悉的校园情境图导入,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为母校设计美好未来的情感。
观察发现 拓宽视野 1.让我们先来看看建筑设计师是怎样设计学校的?首先要了解学校需要哪些建筑,功能是怎样分工的?然后进行布局画出设计稿,设计稿分平面图和立体效果图。 2.(出示平面图)小组研究一下平面图画的是建筑的哪一个面?除了主要的建筑外,还要规划出那些地方?(道路、绿化等细节)。 下面,让我们先来了解学校需要哪些建筑,功能又是怎样划分的。 校前区——展示学校形象 教学区——办公楼、教学楼、实验室 生活区——宿舍、食堂、绿树成荫 体育活动区——体育馆、游泳馆、塑胶跑道、绿色草坪 综合活动区——图书馆、实验室、美术、舞蹈等专用教室 3.(出示立体的效果图)立体的效果图,还要画出建筑那些部分?这些建筑的形状可以归纳成什么基本形。 设计时应根据各功能区的不同特点进行布置,既要满足教学、工作、学习、生活的物质功能,更要满足增进师生交流、激发灵感、创造智慧、提高修养、陶冶情操的精神功能。
探究形成 三、范作赏析 请同学们欣赏教材上四幅校园设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之处呢? 教材上方三幅设计图为平面图,下方一幅为立体效果图。设计图的表现形式不同,但都给我们以直观、生动的美感。 平面设计图是以基本形概括建筑的顶面(俯视面),以文字辅助说明建筑物的功能,然后添画出道路、绿化等细节,并以箭头标明方向。在平面设计图上,整个校园的布局、结构、景观和空间构成都得以展示,体现出平面设计图简洁明了的特点。 平面图中有两幅作品分别采用了对称式和均衡式形式法则进行设计,产生出不同的形式美感。 立体效果图则在平面图的基础上画出了建筑的层数、形状与颜色等。因此,立体效果图比平面图更加直观、具体、生动。 欣赏、感悟规划图不同形式美感,引导学生在欣赏和评议中自主探究校园平面图的设计方法。
尝试表现 四、创作交流 通过分析我们懂得了校园规划的设计形式与方法,那么,你们将怎样设计二十年后的学校?下面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讨论。 学生汇报。师生共同评价学生板画情况,教师适当补充完善画面,并强调设计时应根据各功能区的不同特点进行布置,既要满足教学、工作、学习、生活的物质功能,更要满足增进师生交流、提高修养、陶冶情操的精神功能和心理需求。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在学生尝试表现的过程中发现学生需要的帮助点和困惑点,教师做进一步指导示范,从而解决本课难点。
联想创造 五、展示交流: 1.展示作品,介绍自己小组的设计意图与创意。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2.分小组完成未来学校的建筑模型制作,参加未来的建筑设计大赛。 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拓展知识 六、课后拓展: 1.全班同学作为评委围绕展示作品欣赏评价,并评出最佳创意、最佳效果等奖项。 2.小结本课。欣赏未来的建筑,引导学生在不远的将来我会用更多的知识和智慧创造出我们家乡美好的未来。 拓宽学生视野,引导学生为未来的家乡展现自己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