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选修二第三单元
第9课
目录
CONTENTS
世界经济的发展
PART 1
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PART 2
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PART 3
学习聚焦: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在曲折中发展。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成为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手段之一。
学习聚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促进了国际贸易发展。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服务贸易增长迅速,电子商务兴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学习聚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金融组织,对促进各国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金融全球化、电子化,便利了人们的消费,也具有相当的风险。
课程标准:
认识20世纪以来贸易、金融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宏观背景
PART 01 世界经济的发展
▲广交会展馆(广交会始创于1957年)
世界经济的发展(概括教材中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在曲折中发展的历程)
20世纪初人类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世界经济发展
1922年
1929年
1933年
1937年
1939年—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
1978年
1991年
1993年
苏联成立,并实行新经济政策
资本主义世界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之后,苏联逐步形成斯大林模式
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中国开始改革开放(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苏联解体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欧洲第一
两个五年计划之后
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扭转危机
德日两国通过法西斯扩张扭转危机
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曲折探索;苏等国社会主义建设困局
70年代开始各国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俄十月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
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有短暂的恢复与繁荣
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二战后有不同形式的发展,各国对市场与计划的关系有了全新的认识
温故知新:从苏联的建设探索思考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与劣势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内 容 农业
工业
商业
分配
优势: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快速实现工业化(集中力量办大事)
劣势:牺牲农业,轻工业,产业结构不均衡;排斥市场调节,经济活力不足(自上而下指令性计划,经济缺乏活力)
余粮征集制
工业国有化
取消商业贸易,国家集中分配
强制劳动,“不劳动者不得食”
固定的粮食税
有区别地对待大、中、小工业
产品交换转为自由贸易
工资级别制,按劳分配
强制实行农业集体化
优先发展重工业
排斥市场经济
自上而下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
温故知新:两次世界大战的概况及几点反思(结合纲要下册知识)
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各国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列强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并矛盾重重。
萨拉热
窝事件
两大军事集团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凡—华体系
德日两国对一战后的国际体系不满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29年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两次世界大战间隔仅短短20年,何以如此频繁?
思考2:1929年的经济危机为何如此严重,从美金融领域蔓延世界各地、各行各业?
思考1: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思考3:当年西方各国在法西斯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选择前者,绥靖政策加速了二战爆发,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真是天敌,不可共存吗?
材料2:经济危机使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大战愈演愈烈,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率。
——摘自《喧嚣时代:20 世纪全球史》
材料1:1825年英国爆发了经济危机。此后,每隔十年左右就会爆发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P62
材料: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开放都是对原有经济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就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世界经济的发展
混合经济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下经济体制中各种不同经济因素的混合。其基本特点是基本以市场竞争为主,同时又以政府对经济的某种程度的干预为辅的经济体制。
针对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针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结合是经济增长主要手段之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何特色?
P48史料阅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993年11月14日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
项目 特点
制度保障
调控手段
所有制结构
分配制度
根本目标
同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
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的
参看P48中国经济数据表
试对下列事件排序?
2013年一带一路
2001年多哈入世
2015年亚投行成立
2016年人民币入篮正式生效
21世纪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升
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我国从世界经贸规则的遵守者转变成了规则制订的参与者,在全球化竞争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P51学思之窗:中国发起亚投行的背景目的
▲世界银行(华盛顿总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华盛顿总部)
▲现·世界贸易组织(日内瓦总部)
▲原·关贸总协定(日内瓦总部)
PART 02 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PART 03 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世界贸易体系(GATT到WTO)
世界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世界经济的发展(概括教材中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在曲折中发展的历程)
20世纪初人类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世界经济发展
1922年
1929年
1933年
1937年
1939年—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
1978年
1991年
1993年
苏联成立,并实行新经济政策
资本主义世界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之后,苏联逐步形成斯大林模式
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中国开始改革开放(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苏联解体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欧洲第一
两个五年计划之后
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扭转危机
德日两国通过法西斯扩张扭转危机
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曲折探索;苏等国社会主义建设困局
70年代开始各国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俄十月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
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有短暂的恢复与繁荣
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二战后有不同形式的发展,各国对市场与计划的关系有了全新的认识
项目 关贸总协定(GATT) 世贸组织(WTO)
区别 成立时间
性质
宗旨或 原则
管辖范围
承担义务
联系
世界贸易体系(从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
思考:比较关贸总协定与世界贸易组织区别?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
1947年
1995年
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定
正式的国际贸易组织
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持续增长;……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力求扩大货物和服务的产生与贸易,合理利用世界资源、保护环境,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和利益,建立更具活力和永久性的多边贸易体制。
部分货物生产及贸易
除货物生产及贸易外,扩大服务贸易及知识产权(涉及旅游、教育等12大类)
随意
硬性
WTO建立在GATT基础之上,WTO更为规范化、法制化
结合教材P49-50概括:20世纪后期以来世界贸易的新变化
1.世界贸易体系日益走向规范化、法制化,全球国际贸易发展加速
2.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服务贸易对经济推动作用越来越大
3.贸易形式变化,实现商品贸易、国际投资、技术贸易、劳务承包等结合
4.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推动传统交易手段改变,电子商务兴起,改变了人们生活
机构 宗旨 业务活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世界银行) (WB)
(如:金融危机)
(如:灾后重建)
国际金融(世界货币体系)
重建国际货币制度,以维持汇率的稳定和国际收支的平衡,增强会员国维持经济繁荣的信心
鼓励对外投资,促进战后经济的复苏与发展。成立初期贷款对象集中在西欧国家,后来重点转向发展中国家
向会员国发放短期贷款,用于进行国际收支调整
向会员国发放中长期贷款,用于恢复和发展经济。
思考2:同为调节国际金融的机构,IMF和WB在宗旨及职能上的差异?
温故知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有何突出特点?
思考1: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于何时?取而代之的货币体系是哪个?有何特征?
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第一家跨国金融保险集团公司,也是中央金融企业
全球十大市值银行排名
结合教材P50-52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的发展与不足?
1.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证券市场融资规模扩大
2.业务界限被打破,银行、证券和保险三者趋同并融合
3.大型金融集团和跨国金融企业不断涌现
4.信用卡跨境消费的越发便利
5.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电子金融与网络金融日益普及
趋势:资本流动全球化、金融市场一体化和金融机构全球扩张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主导
▲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
结合教材P50-52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的发展与不足?
1.金融风险一旦失控,就会导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如:2008年次贷危机)
2.网络借贷、理财等涉及的风险、诈骗、信息泄露等安全隐患
小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P46思考点)
1.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体制被广泛应用;
2.科学技术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
3.产业结构调整,第三产业(服务型行业)兴起;
4.二战以来,世界贸易体系日益规范化、法制化;
5.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全球化、电子化不断发展;
6.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依然存在,经济危机时有发生;
7.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但发展中国家机遇与挑战并存;
8.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升
……
思考:阅读教材P48概括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仍存在的问题?
世界经济的不稳定、不确定性突出;周期性危机时有发生;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