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 单元测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 单元测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3-20 16:28: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章《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2小题)
1.首先对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产生了怀疑的科学家是(  )
A. 布鲁诺
B. 伽利略
C. 开普勒
D. 第谷
2.如图所示是美国的“卡西尼”号探测器经过长达7年的“艰苦”旅行,进入绕土星飞行的轨道.若“卡西尼”号探测器在半径为R的土星上空离土星表面高h的圆形轨道上绕土星飞行,环绕n周飞行时间为t,已知引力常量为G,则下列关于土星质量M和平均密度ρ的表达式正确的是(  )
A.M=,ρ=
B.M=,ρ=
C.M=,ρ=
D.M=,ρ=
3.2013年12月11日,“嫦娥三号”从距月面高度为100 km的环月圆轨道Ⅰ上的P点实施变轨,进入近月点为15 km的椭圆轨道Ⅱ,由近月点Q落月,如图所示.关于“嫦娥三号”说法正确的是(  )
A. 沿轨道Ⅱ运行的周期大于沿轨道Ⅰ运行的周期
B. 沿轨道Ⅰ运动至P时,需制动减速才能进入轨道Ⅱ
C. 沿轨道Ⅱ运行时,在P点的加速度大于在Q点的加速度
D. 在轨道Ⅱ上由P点运行到Q点的过程,速度逐渐减小
4.关于万有引力和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不能看成质点的两物体间不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B. 只有能看成质点的两物体间的引力才能用F=G计算
C. 由F=G知,两物体间距离r减小时,它们之间的引力增大
D. 万有引力只存在于质量大的天体之间
5.电影《流浪地球》深受观众喜爱,影片中人们最后找到的新家园是一颗质量比太阳大一倍的恒星,假设地球绕该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地球到这颗恒星中心的距离是地球到太阳中心的距离的2倍.则现在地球绕新的恒星与原来绕太阳运动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线速度是原来的
B. 万有引力是原来的
C. 向心加速度是原来的2倍
D. 周期是原来的2倍
6.地球可视为球体,其自转周期为T,在它的两极处,用弹簧测力计测得一物体的重力为P;在赤道上,用弹簧测力计测得该物体的重力为0.9P.已知引力常量为G,则地球的平均密度是(  )
A.
B.
C.
D.
7.金星的半径是地球的,质量是地球的,忽略金星、地球自转的影响,金星表面的自由落体加速度与地球表面的自由落体加速度之比,金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分别是(  )
A. 5∶8 1∶2
B. 5∶8 ∶2
C. 1∶2 ∶2
D. 1∶2 1∶2
8.天文学家新发现了太阳系外的一颗行星,这颗行星的体积是地球的4.7倍,质量是地球的25倍.已知某一近地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周期约为1.4小时,引力常量G约为6.67×10-11N·m2/kg2,由此估算该行星的平均密度为(  )
A. 1.8×103kg/m3
B. 5.6×103kg/m3
C. 1.1×104kg/m3
D. 3.0×104kg/m3
9.利用引力常量G和下列有关数据,不能计算出地球质量的是(  )
A. 地球的半径及重力加速度(不考虑地球自转)
B. 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速度及周期
C. 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及月球与地球间的距离
D. 地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及地球与太阳间的距离
10.恒星演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可能成为恒星世界的“侏儒”——中子星.中子星的半径较小,一般为7~20 km,但它的密度大得惊人.若某中子星的半径为10 km,密度为1.2×1017kg/m3,那么该中子星上的第一宇宙速度约为(  )
A. 7.9 km/s
B. 16.7 km/s
C. 2.9×104km/s
D. 5.8×104km/s
11.银河系中有两颗行星绕某恒星运行,从天文望远镜中观察到它们的运行周期之比为27∶1,则它们的轨道半径之比为(  )
A. 3∶1
B. 9∶1
C. 27∶1
D. 1∶9
12.若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及公转轨道半径分别为T和R,月球绕地球公转周期和公转轨道半径分别为t和r,则太阳的质量与地球的质量之比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3.如图所示,某车沿水平方向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行驶,车厢中央的光源发出一个闪光,闪光照到了车厢的前、后壁,则地面上的观察者认为该闪光________(选填“先到达前壁”“先到达后壁”或“同时到达前、后壁”),同时他观测到车厢的长度比静止时变________(选填“长”或“短”)了.
14.半人马星座α星是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它距地球为4.3×1016m.设有一宇宙飞船自地球往返于半人马星座α星之间.
(1)若宇宙飞船的速率为0.999c,按地球上时钟计算,飞船往返一次需要时间为________ s.
(2)如以飞船上时钟计算,往返一次的时间为________s.
15.如图甲所示,竖直墙上挂一面时钟,地面上的观察者A观察到钟的面积为S,另一观察者B以0.8c(c为光速)的速度平行于y轴正方向运动,观察到钟的面积为S′,则S________S′(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时钟与观察者有不同相对速度的情况下,时钟的频率也是不同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A观察者观察到钟的周期是2.0 s,则B观察到时钟的周期约为________ s.
三、计算题(共4小题)
16.有一星球的密度与地球的密度相同,但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的4倍,求:
(1)星球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
(2)星球质量与地球质量之比.
17.一个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半径为2r,在其内部挖去一个半径为r的球形空穴,其表面与球面相切,如图所示.已知挖去小球的质量为m,在球心和空穴中心连线上,距球心d=6r处有一质量为m2的质点,求:
(1)被挖去的小球挖去前对m2的万有引力为多大?
(2)剩余部分对m2的万有引力为多大?
18.如图所示,两颗卫星在同一轨道平面内绕地球做同向匀速圆周运动,地球半径为R,a卫星离地面的高度等于R,b卫星离地面高度为3R,则:
(1)a、b两卫星运行周期之比Ta∶Tb是多少?
(2)若某时刻两卫星正好同时通过地面同一点正上方,则a至少经过多少个周期与b相距最远?
19.已知太阳的质量为M,地球的质量为m1,月球的质量为m2,当发生日全食时,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同一直线上,且月球位于太阳与地球之间,如图所示.设月球到太阳的距离为a,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为b,则太阳对地球的引力F1和太阳对月球的引力F2的大小之比为多少?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
2.【答案】D
【解析】设“卡西尼”号的质量为m,它围绕土星的中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G=m(R+h)()2,其中T=,解得M=;又因为土星体积V=πR3,所以ρ==,故D正确.
3.【答案】B
【解析】轨道Ⅱ的半长轴小于轨道Ⅰ的半径,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沿轨道Ⅱ运行周期小于轨道Ⅰ上的周期,故A错误;在轨道Ⅰ上运动,从P点开始变轨,可知嫦娥三号做近心运动,在P点应该制动减速以减小向心力,通过做近心运动减小轨道半径,故B正确;在轨道Ⅱ上运动时,卫星只受万有引力作用,在P点时的万有引力比Q点的小,故P点的加速度小于在Q点的加速度,故C错误;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知在轨道Ⅱ上由P点运动到Q点的过程中,速度逐渐增大,故D错误.
4.【答案】C
【解析】任何物体间都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称为万有引力,A、D项错误;两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间的万有引力也能用F=G来计算,B项错误;物体间的万有引力与它们之间距离r的二次方成反比,故r减小,它们间的引力增大,C项正确.
5.【答案】D
【解析】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m,解得线速度v=,由题意知,新恒星的质量是太阳质量的2倍,地球到这颗恒星中心的距离是地球到太阳中心的距离的2倍,则地球绕新恒星的线速度大小不变,故A错误;由万有引力F=G可知,万有引力是原来的,故B错误;由向心加速度an=可知,线速度v不变,轨道半径r变为原来的2倍,则向心加速度是原来的,故C错误;由周期T=可知,线速度v不变,轨道半径r是原来的2倍,则周期是原来的2倍,故D正确.
6.【答案】C
【解析】物体在两极处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即P=G,物体在赤道处的万有引力等于重力与向心力之和,即G=0.9P+mR,又M=πR3ρ,解得ρ=,选项C正确.
7.【答案】B
【解析】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m,解得v=,金星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得=.根据在天体表面的物体的重力近似等于天体对物体的引力,有mg=,解得g=,所以=,故选B项.
8.【答案】D
【解析】近地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有G=m()2R,解得m地=.质量m地=ρ地·πR3,则地球的密度ρ地=,因为该行星质量是地球的25倍,体积是地球的4.7倍,则ρ行==ρ地≈3.0×104kg/m3,故选D.
9.【答案】D
【解析】不考虑地球的自转,地球表面物体受到的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即=mg,得M地=,所以根据A中给出的条件可求出地球的质量;根据=m卫和T=,得M地=,所以根据B中给出的条件可求出地球的质量;根据=m月r,得M地=,所以根据C中给出的条件可求出地球的质量;根据=m地r,得M太=,所以据D中给出的条件可求出太阳的质量,但不能求出地球质量,故选D.
10.【答案】D
【解析】中子星上的第一宇宙速度即为它表面处的飞行器的环绕速度.飞行器的轨道半径近似认为是该中子星的半径,且中子星对飞行器的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由G=m,得v=,又中子星的质量M=ρV=ρ,联立得v=r=1×104×m/s=5.8×107m/s=5.8×104km/s.
11.【答案】B
【解析】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可得==,故B选项正确.
12.【答案】B
【解析】地球绕太阳公转,由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提供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得:=m地R,解得:m太=.月球绕地球公转,由地球对月球的引力提供月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得:=m月·r,解得:m地=,所以太阳的质量与地球的质量之比:=,故B正确.
13.【答案】先到达后壁 短
【解析】由于车向前运动,地面上的观察者认为该闪光先到达后壁,根据尺缩效应,他观测到车厢的长度比静止时的短.
14.【答案】(1)2.87×108 (2)1.28×107
【解析】(1)由于题中恒星与地球的距离s和宇宙飞船的速度v均是地球上的观察者测量的,故飞船往返一次,地球时钟所测时间间隔
Δt==2.87×108s.
(2)可从相对论的时间延缓效应考虑.把飞船离开地球和回到地球视为两个事件,显然飞船上的钟测出两事件的时间间隔Δt′是固定的,地球上所测的时间间隔Δt与Δt′之间满足时间延缓效应的关系式.以飞船上的时钟计算,飞船往返一次的时间间隔为Δt′=Δt=1.28×107s.
15.【答案】大于 3.3
【解析】由题意可知,A相对于地面静止,B以0.8c的速度平行于y轴运动,故在z轴方向上时钟的直径长度不变,y轴方向上缩短,其面积缩小.由对应的频率—速度图像可知,当B以0.8c的速度运动时,对应的频率大约为0.3 Hz,故周期约为3.3 s.
16.【答案】(1)4∶1 (2)64∶1
【解析】(1)由=mg得M=,所以ρ===,R=,=·==4.
(2)由(1)可知该星球半径是地球半径的4倍.根据M=
得=·=64.
17.【答案】(1)G (2)G
【解析】(1)被挖去的小球挖去前对m2的万有引力为
F2=G=G
(2)将挖去的小球填入空穴中,由V=πR3,m=ρV可知,大球的质量为8m,则挖去小球前大球对m2的万有引力为
F1=G=G
m2所受剩余部分的万有引力为F=F1-F2=G.
18.【答案】(1)1∶2 (2)
【解析】(1)由题意可知,地球半径为R,a卫星离地面的高度等于R,b卫星离地面高度为3R,
所以Ra=2R,Rb=4R,
由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知:=,
所以Ta∶Tb=1∶2.①
(2)设经过t时间二者第一次相距最远,此时a比b多转半圈,即·t-·t=π,
解得t=,②
由①②可得t=Ta,
故a至少经过个周期与b相距最远.
19.【答案】
【解析】由万有引力定律得
太阳对地球的引力F1=G
太阳对月球的引力F2=G
联立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