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1第四单元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选修1第四单元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1-06 20:05: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心忧天下
敢为人先
心忧天下,敢为人先请问:范仲淹“忧”什么?他的忧虑与王安石变法有什么关系?『探究的主要问题』:
北宋中期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第1课材料1材料2材料3:如果你的研究性学习小组的课题是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当你搜集这一系列资料时,你会从中找出什么联系?西夏王陵契丹人引马图材料
(按:以下为宋辽澶渊之盟盟约内容)
(一)宋辽维持旧疆,约为兄弟之国,辽主称宋真宗为兄,宋真宗称辽主为弟,并称萧太后为叔母;
(二)宋每年给辽国银十万两,绢二十五万匹,称为“岁币”;
(三)双方沿边州县各守边界,两边人户不得交侵…… 如果你们的研究性学习小组成员小甲在图书馆查到了这些资料,从中他将获得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出现这种历史现象的原因,你能帮他分析出来么?
王小波、李顺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这次起义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次起义沉重打击了宋朝政府;第一次提出“均贫富”的口号;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王均的起义又爆发了。仁宗庆历年间,农民起义和兵变在各地相继爆发,正如欧阳修所说 “一年多于一年,一伙强于一伙”。 小组成员小乙觉得通过他们收集上面两组材料能够找到北宋农民起义不断的原因,你能帮他找出依据吗?或者你还能说出其它原因?
材料A: 北宋政府为了防止“内患”,奉行养兵政策.宋太祖认为:“可以利百代者,唯养兵也.方凶年饥荒,有叛民而无叛兵者.”每逢荒年,政府就派人到灾区招募饥民当兵,灾荒不断,幕兵不已. 北宋初年,军队仅有二十万人,宋仁宗时,军队总数达一百四十万人之多.
 思考:针对连绵不断的农民起义,北宋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
导致了什么问题产生?材料B:宋仁宗皇祐年间(1049-1054)每年巨额的军费开支北宋愁眉不展的君主 最后,请你们组总结一下,北宋中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其根源是什么?你觉得要使北宋皇帝愁眉舒展该怎样做?北宋王朝收支情况表一、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1、土地兼并严重2、阶级矛盾的激化3、冗官
冗兵
冗费4、辽、西夏的威胁政治危机财政危机边患危机积贫积弱根源北宋初年对中央集权的加强范仲淹 (989—1052)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曾任枢密院枢密使,积极主张对辽、西夏用兵,整顿北宋吏治。失败后与欧阳修等被贬官。二、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新政措施:①改革文官升迁制②严格恩荫制③改革贡举制和考试内容④慎选地方官⑤减轻徭役、重视农桑等中心——整顿吏治小结:范仲淹“忧”什么?他的忧虑与王安石变法有什么关系? 2007年9月6日在大连召开的“首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年会”的开幕式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关于全球性的领导者最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时,引经据典的提到了北宋改革家王安石非常著名的“三不足”论断。非常巧妙的讲出了做为领导者要有改革的精神。
“三不足”既是王安石变法的精神支柱,也是他的思想武器。人们常引用这句话来表达一种不断革新的精神。未来的中国,只要一如既往的沿着王安石所提倡的这种:不畏、不法、不恤的改革精神走下去,未来中国的巨变、一定会让全世界刮目相看和异常震惊的! 温总理谈“三不足”精神巩固练习1、北宋“积贫积弱”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北宋的统治将岌岌可危是在哪个皇帝时期
 A 宋太祖   B 宋神宗                    C 宋仁宗    D宋高宗
2、庆历新政的核心内容是
  A、发展经济  B、加强军事
  C、整顿吏治  D、调整阶级关系CC选择题3.《宋史·食货志》记载,北宋“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不能止”。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北宋吏治腐败
B.北宋统治者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
C.混战不休,农民破产
D.佛教寺院强占民田B4.公元997年,宋廷税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了1500多万缗,“民贫乏食”而反,造成这种政治危机的根源是 ( )
A.经济衰退 B.起义频繁
C.兵力不足 D.吏治腐败D5.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者田连阡陌,为国家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表明北宋政府( )
A.采取抑制土地兼并、重农抑商的政策
B.减轻农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
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
D.力图搜刮百姓充实国库C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