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和新兴国家的发展
一、单选题
1.下图是1963年马丁·路德·金在演讲。他曾领导美国黑人掀起民权运动。该运动取得的成果是
A.美国国会宣布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为非法 B.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政治、经济等权利
C.基本上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D.总体上实现了社会收入平等
2.1955年,亚非29国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会议,形成了“万隆精神”。20世纪60年代以来,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非洲国家统一组织、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伊斯兰国家首脑会议、安第斯条约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等先后形成。这表明
A.资本主义殖民体系迅速瓦解 B.民族解放运动向纵深发展
C.第三世界国家成为世界一极 D.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增强
3.有学者指出:“由于冷战中的迫切需要,东方和西方在争取殖民地民族和前殖民地民族方面展开了奇特的竞争。殖民地民族和前殖民地民族迅速地利用这种形势,设法不仅从华盛顿、伦敦和巴黎,而且还从莫斯科和北京获取最大的援助。”据此可知,世界殖民体系遭到冲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A.欧洲霸权地位的衰落 B.冷战形势发展的推动
C.民族民主思想的传播 D.宗主国涌现反殖运动
4.观察下图,判断该图深色部分反映的是( )
A.不结盟运动成员国 B.二战前后社会主义实践由一国到多国
C.战后第三世界国家 D.广大发展中国家积极应对全球化趋势
5.20世纪70年代,一些发展中国家出口一吨茶叶可换回17吨化肥,到80年代只能换回8吨;以前一吨香蕉可换回一吨钢,到1979年则需两吨香蕉换回一吨钢。该现象表明,这些发展中国家
A.需努力吸引外国资本 B.必须调整经济结构
C.理应加强区域合作 D.应积极扩大对外贸易
6.20世纪60年代,中东地区主要产油国组成了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1973年,为惩罚美国等国在中东战争中对以色列的支持该组织宣布对西方进行石油禁运,造成国际油价飞涨,成为导致欧美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这表明
A.区域经济合作冲击了旧有的国际秩序 B.美国的经济霸权地位完全丧失
C.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格局已确立 D.产油国主导国际经济发展进程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成员由1945年的51个发展到1975年的144个,这反映了
A.两极格局的瓦解 B.冷战格局的强化
C.殖民体系的崩溃 D.经济全球化加速
8.韩国实现其经济调整增长,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主要得益于其顺应国际环境的变化,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实施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这一时期的“国际环境的变化”主要是指
A.亚洲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B.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C.西方国家产业结构调整 D.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9.1945年7月,工党在英国大选中获胜,而工党历来主张印度独立;1958年戴高乐上台后,通过谈判承认法属阿尔及利亚独立,并使大多数说法语的非洲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获得了独立。英国和法国此举的主要原因
A.重塑国家的大国的形象 B.说明各国彻底退出殖民地,专注自身
C.实力受损,无力镇压殖民地人民的斗争 D.意识到和平的重要性
10.如图为作于1956年的漫画《苏伊士运河的巨人》。印有英、法、美国旗的轮船以“国际交流”(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名义正通过苏伊土运河,时任埃及总统的纳赛尔高举印有"阿拉伯民族主义"Arab Nationalism)的旗子,将其拦住。纳赛尔后方垂钓的是苏联外交部长谢皮洛夫。该漫画反映出当时
A.反殖民主义情绪高涨 B.埃及沦为大国间激烈斗争的棋子
C.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D.苏联掌握解决运河争端的主导权
11.非洲的反帝斗争在19世纪初到19世纪末主要是局部和零星的斗争,但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斗争却此起彼伏,战火燃遍整个非洲。导致这一变化的客观原因是
A.非洲民族独立的意识开始觉醒 B.非洲经济实力显著提高
C.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到更高阶段 D.世界殖民体系开始形成
12.1997年夏,在“金融强盗”索罗斯等国际炒家的持续猛攻之下,自泰国始,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汇市和股市一路狂泻,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由此可知,这些国家
A.力图参与世界竞争 B.脱离了本国的国情
C.忽视国际经济合作 D.经济联系相对密切
13.1960年,英国首相麦克米伦访问非洲时说:“变革之风已经吹遍这个大陆,不管我们喜不喜欢,民族意识的这种增长是个政治事实。我们大家都必须承认这个事实,并且在制定国家政策时把它考虑进去。”他意在强调
A.民族自决原则的适用性 B.应大力支持非洲独立运动
C.顺应非殖化完成的趋势 D.改革已成为非洲时代潮流
14.真正由黑人执导和出演并反映黑人精神的非洲电影,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才开始萌芽。被誉为第一部真正“非洲电影”的短片《马车夫》,描绘了马车夫被禁止靠近法国人的建筑物,马车夫的“我是谁”“我将会怎样”的内心独白在影片中不断被重复。据此可知,该电影
A.注重故事情节描写以憧憬未来
B.反映了去殖民地化的时代主题
C.通过主观想象抒发作者的情感
D.揭露了法国对非洲经济的掠夺
15.在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中,涌现出一大批英雄人物。下列人物与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A.桑地诺——宣布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B.真纳——领导了印度独立并担任印度第一任总理
C.纳赛尔——-领导人民与荷兰殖民者进行武装斗争
D.卡斯特罗——1961年宣布古巴是社会主义国家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亚洲经济发展的两种模式:
材料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亚洲金融危机波及范围示意图
亚洲金融危机,指发生于1997年的一次世界性金融:风波。这场风暴中,泰国、印尼、韩国等国的货币大幅贬值,亚洲大部分股市大幅下跌,亚洲许多大型企业的倒闭,工人失业,社会经济萧条。这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
(1)根据材料一中图1、图2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建设成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亚洲发展中国家面临什么挑战?应该如何应对?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一书中认为:非洲本土(撤哈拉以南的非洲)“不是一个历史的大陆,它既没有显示出变化,也没有显示出发展”,非洲黑人“处在野蛮的、未开化的状态之中”。
——摘编自艾周昌《非洲黑人文明》
(1)据材料一可知,黑格尔认为撤哈拉以南非洲落后、野蛮、未开化。你是否同意该看法?结合古代非洲文明发展的相关史实说出你的理由。
材料二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图1至图2西方国家对非洲殖民扩张的变化,结合欧洲经济发展情况说明成因。
材料三 二战中殖民地人民与宗主国为战胜法西斯而并肩作战,大大提高了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自算心和自豪感。例如巴黎解放时进入巴黎的40万盟军中就有近30万非洲人。经历两次世界大战,民族主义不再是西方国家的专利,殖民地人民高举民族民主的旗帜向宗主国宣战。二战前非洲只有3个独立国家,二战后随着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20世纪50年代非洲有6个国家独立,60年代末非洲独立国家已达到41个,约占非洲总面积的84%,总人口的88%…英、法、比、葡等在非洲的殖民帝国初底崩清。二战后一大批独立民族国家构成了当代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亚非会议的召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非洲统一组织的建立等。
——摘编自《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推动非洲国家独立的主要因素,并谈谈当前非洲国家发展面临的挑战。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B
3.B
4.C
5.B
6.A
7.C
8.C
9.C
10.A
11.C
12.D
13.A
14.B
15.D
16.(1)成就: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韩国等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海湾产油国经济发展较快。
(2)挑战: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差。
应对:深化改革,调整经济结构,健全政府对金融体系的宏观管理。西亚产油国一要利用石油财富发展本国经济,二要努力改变单一的经济结构,积极发展石油化工和其他工业。
17.(1)黑格尔认为撒哈拉以南非洲落后、野蛮、未开化。不同意。理由:撒哈拉以南非洲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东非沿海曾出现桑给巴尔等国家,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西非曾兴起过加纳、马里、桑海等国家,马里城市和文化繁荣,廷巴克图是重要文化中心。南非出现过津巴布韦国家,城市发展,有宏伟的建筑。
(2)由局部瓜分变为整体瓜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欧洲列强加快瓜分世界的脚步。
(3)因素:反法西斯斗争使非洲民族意识高涨;二战削弱了殖民国家的力量;旧的殖民主义统治方式已经不再适应新的世界形势;战后一系列支持民族独立的国际原则和组织产生。挑战:如社会环境动荡、基础社会落后、劳动力素质低下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