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必修2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 必修2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20 20:28: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一、单选题
1.“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富丽堂皇的船只无帆无风也能航行得象箭一样快……新闻通过环绕地球的电线能在一瞬间传遍世界,镰刀自动收割,纺车自行转动,铁犁自动开沟,而我们仍象过去一样渴望得到面包。”这是19世纪晚期一位克罗地亚农民发出的感叹,从中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A.交通通讯事业的发展
B.两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应用
C.生产工具的重大革新
D.社会矛盾得到基本缓和
2.学者德 弗雷斯曾指出:从1750年到1800年,生活在大都市的欧洲人口保持稳定(这一阶段仅增长0.2%),而小城市和城镇(规模在5000 30000人之间)的人口却突增了4倍。导致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化进程导致城市污染严重
B.普通民众对大城市生活的厌倦
C.小城市和城镇代表城市化方向
D.社会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3.英国的煤炭消费量从1800年的l000万吨,猛增到1856年的6000万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蒸汽机的推广 B.相对论的提出 C.内燃机的出现 D.发电机的发明
4.16世纪英国一个典型农户年产5吨谷物,同时期中国长江三角洲的农户年产量仅为英国的40%,19世纪中叶也没有达到英国16世纪的水平。中英这种差异主要取决于
A.经营方式
B.社会制度
C.工业革命
D.经济政策
5.如表是英国奴隶贸易过程中的大事摘录。这反映了
时间 大事
1562年 英国人约翰·霍金斯第一次贩奴至美洲
1670—1776年 英国贩卖到美洲大陆的奴隶总数超过其他国家贩奴数量的总和
1807年 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
1833年 英帝国废除了奴隶制
A.英国人权观念的普及 B.英国殖民霸权确立的过程
C.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 D.英国工业革命发展的进程
6.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7.16世纪的一位英国人曾说过,以前的农民及其一家都睡在地板上,厨房里仅有一两口锅;而到16世纪末,一位农夫可能拥有“在橱柜里摆有一套精致的锡铅合金餐具,三四张羽绒床,好几套床罩和挂毯,一个印制的盐罐,一罐酒……以及一打羹匙。”这一现象说明
A.工业化推动了农业的商品化
B.世界性的贸易体系开始形成
C.商贸中心转移推动了英国经济快速发展
D.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8.1900年后,美国许多大公司纷纷成立工业研究实验室,其中通用公司、杜邦公司的实验室成为现代工业研究实验室的典范。这一现象主要说明了
A.科学、技术与生产之间联系紧密
B.当时美国科研开发力量最为雄厚
C.公司是现代科技发展的物质基础
D.国力强弱取决于现代科技的发展
9.据统计,1500—1650年的150年间,仅西班牙就在美洲搜刮了1.6万吨白银和180吨黄金。由于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物价高涨,货币购买力降低。自16世纪30年代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上涨4倍多,英法等国上涨2倍至2.5倍。这种现象
A.促进了西欧机器制造业的发展
B.表明西欧商业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
C.增强了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实力
D.导致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受到摧残
10.“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富丽堂皇的船只无帆无风也能航行得象箭一样快……新闻通过环绕地球的电线能在一瞬间传遍世界,镰刀自动收割,纺车自行转动,铁犁自动开沟,而我们仍象过去一样渴望得到面包。”这是19世纪晚期一位克罗地亚农民发出的感叹,从中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A.交通通讯事业的发展
B.两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应用
C.生产工具的重大革新
D.社会矛盾得到基本缓和
11.“管理的集中,以保证少数上层领导人大权独揽来维持规定的价格标准;消除竞争,以杜绝外国竞争的保护关税来保证在市场上的稳固地位;以较少数企业、但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方法,来实现生产率的提高。材料所述积极影响的直接推动因素是
A.新航路开辟
B.早期殖民扩张
C.第一次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12.观察下面的示意图,引起1760年以后图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棉纺织工厂的大量建立
B.棉纺织业普遍采用机器大生产
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
D.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
13.16世纪末17世纪初,英国占有40座庄园以上的土地显贵由原来的39家锐减至19家。1600年时,大约2/3的英国旧贵族在财政上不仅入不敷出,甚至濒临破产。同时期欧洲也有大量的封建贵族陷入贫困。这反映出,当时西欧
A.社会财富出现重新分配 B.对外殖民扩张步伐放缓
C.下层民众生活水平提高 D.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
14.对18世纪后半期英国的工业化,“马克思派”认为,英国之所以发生资本积累和投资行为是因为,从生产角度看,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受到政治领导的保护和支持而大行其道。对“马克思派”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A.资本积累和投资是政府干预的有效手
B.政府支持在工业化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C.工业革命成果的推广需要依赖政府支持
D.市场机制在工业化中的作用微乎其微
15.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16.17世纪初的西班牙劣币狂行,一夜之间黄金白银都不知流到哪里去了,市场上充斥着劣质的铜币,用这些铜币去抢购粮食,会累坏体质虚弱的无产者,因为一口袋粮食恐怕需要一口袋铜币。不无夸张的是买一支蜡烛要付出二倍的铜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罗马天主教会的盘剥
B.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
C.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低
D.欧洲商贸中心的转移
17.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商人以澳门为中转站将中国的生丝、瓷器等货物运往印度果阿,再转运到欧洲各国进行贸易,获取大量白银。据统计,1580—1590年间,运往印度果阿的生丝为3 000多担,价值白银24万两;1635年增至6 000担,价值白银48万两。该现象可说明  (  )
A.世界贸易中心转移至亚洲 B.印度通过世界贸易获益最大
C.工业革命迫切需要原材料 D.商品世界性流动进一步加强
18.世界近代早期,欧洲人喜欢宗教题材、希腊神话、人像和风俗画等风格的绘画,中国工匠为迎合这种喜好,生产了大量的刀马人物画瓷器,比如赵子龙长坂坡、尉迟恭大战秦琼等。据此推断
A.文艺复兴对欧洲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B.新航路开辟后,中西贸易往来频繁
C.中国当时出现了专业的工商业市镇 D.欧洲出现商业革命,市民阶层壮大
19.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20.依据下表,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16世纪至18世纪中叶 大西洋三角贸易 主条目:黑奴贸易 欧洲→非洲:盐、布匹、朗姆酒 非洲→美洲:黑奴 美洲→欧洲:糖、烟草、白银 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 太平洋三角贸易 主条目:鸦片贸易 清→英国:茶 英国→印度:棉织品 印度→清:银、后期鸦片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心变化 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确立
C.地区性贸易在全球普遍兴起 D.世界贸易结构发生一定变化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关于科技进步,以下两种现点颇具代表性。
观点一 科技进步是通往富足、自由的人类社会的阳光大道,科学技术所代表的现代大机器生产力,给人类带来辉煌的经济成就和知识成果。
观点二 科技会导致人的异化,使人沦为某种外在事务的奴隶。标准化、工具化等造成冷冰冰的技术统治,人类的创造反过来控制了人类。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二 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的同时,陈旧的社会、文化和政府模式得到了细底改变一因此,许多观察家都领向于将现代的工业文明视为一种不同于以前任何形式的事务,无论是在欧洲还是在其它地方。
——摘编自(美)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从史前到21世纪全球文明的互动》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观点有有局限,并就科技进步对人类的影响谈谈你的看法。
(2)结合材料二的观点,分析工业革命对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积极影响。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54年英国完成了第一个以入股形式进行海外殖民贸易的特许公司“莫斯科公司”。该公司成立当年,即进行航行白海的冒险尝试,要发现新的地区和岛屿,深入俄国内地。最初把整个公司的资本分为240股,每股25金镑,每人投资一部分,由6人分担风险。开始时规定,公司营业只限一次行程,每次远航归来,按股份分配所有的利润。并连股本一起发还。后来随着贸易活动的频繁和规模扩大,就把原来投入的股份全部或一部分留在公司,作下次航行使用。到1604年该公司股东增加到160人,15人董事管理整个业务。继之而起的,有1557年成立的西班牙公司、1579年成立的伊士特兰公司、1581年成立的勒凡特公司、1588年成立的几内亚公司,1600年又组织了东印度公司。这些贸易公司都是以股份制形式组建的,是英国向海外扩张殖民势力的工具。
——摘编自朱荫贵《中国近代股份制企业的特点——以资金运行为中心的考察》
材料二 股票作为一种同近代股份制企业联系在一起的资本凭证,最早是外国在华企业在上海发行的。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侵入中国。一些外国商人陆续在上海创办了企业,这些企业大多为股份制企业,“并仿西欧成例,在沪集合资本,发行股票证券,俗称股票”,股票交易随之产生。现在所知最早的股票交易发生在1862年。进入19世纪70年代后,我国陆续出现了一些官督商办的近代股份制企业,如1873年创办的轮船招商局,1878年创办的开平煤矿等。这些企业也在上海发行股票。这样,上海又出现了中国股票。
由于轮船招商局在初创期间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以及早期的股票购买者大都得到了丰厚的股息回报,因而在19世纪80年代初,人们开始把购买股票作为一种理想的投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货币资金纷纷投向上海股票市场。上海迅速出现了一个股票交易的狂潮,各种中外股票大量发行,价格暴涨,供不应求。这个狂潮开始于1881年,1882年达到顶点。但由于人们盲目购买股票,对股票的发行和上市缺乏管理,以及投机过度,上海股票市场在1883年出现暴跌。上海股市的暴涨暴跌,不仅对上海的社会经济生活造成了严重后果,而且严重影响了中国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摘编自彭厚文《19世纪80年代上海股票交易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至17世纪英国股份制公司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上海股票市场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D
3.A
4.A
5.C
6.A
7.C
8.A
9.C
10.D
11.D
12.B
13.A
14.B
15.A
16.C
17.D
18.B
19.A
20.D
21.(1)局限:材料一只看到积极的一面,材料二只看到消极的一面。
看法:应该辩证的、一分为二的看待。一方面科技发展推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高效,科技发展还能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
另一方面,科技发展造成环境污染、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过快造成压力过大等问题。
我们应趋利避害,将科技发展与社会人文相结合,使得科技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2)政治: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近代文官制度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
文化:科学精神影响力扩大;男女平等的观念兴起;自由主义思想传播。
生活:城市化发展;近代交通、通讯工具发展;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
22.(1)背景:资本主义兴起与发展(或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革命的影响(或新航路开辟后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只答新航路开辟,也给分);殖民扩张(或向海外扩张殖民势力);海外贸易兴起;贸易活动频繁、规模扩大;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
(2)特点:起步晚,发展快(只写“起步晚”,没写“发展快”,也给分);近代列强侵华影响下产生(或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色彩);受“西学东渐”影响;股票盲目投机;股市缺乏科学管理;股市暴涨暴跌。
积极影响: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来的经济侵略;突破了旧式的商业传统;吸收民间资金,为新式企业(或洋务企业)筹集发展资金;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消极影响:股市的暴涨暴跌影响了上海的社会经济生活,也影响了中国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