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2课 家乡美 大雁湖 人音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2课 家乡美 大雁湖 人音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03-22 16:07: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音版《大雁湖》教案
【教材分析】
《大雁湖》一首蒙古族民歌,曲调优美抒情,悠扬动听,富于歌唱性,歌曲中通过对大雁湖景物的描绘,抒发了人们热爱家乡的真切情感,歌曲为2/4拍,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歌曲简短,节奏较规整,旋律抒情优美,是典型的短调民歌。曲调中切分节奏的运用,使音乐富有动感,特别是第二句衬词“啊哈嗬”的运用更增添了歌曲浓郁的地方风格,第三乐句采用第一乐句换头重尾的手法,曲中上下八度大跳把蒙古族人民粗矿豪放的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抒发了人们对家乡无比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从一到三年级已经具有有一定的基础,那么四年级以后应该对基本的音高、节奏、拍、调都应该要进一步学习, 音乐课如果单单只是教唱几首歌曲是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的,而且在课堂中要通过唱、练、赏、游的方式让学生能对音乐产生兴趣,特别是能学会欣赏不同民族及不同风格的音乐,通过音乐来起到美育的作用。
【教学目标】
1.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及民歌音调风格,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2. 知识目标:学习简单的蒙古族舞蹈动作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从中学会配合、学会聆听,体会合作学习的快乐。
3. 技能目标:将歌曲的歌词和节奏进行改编,让学生更透彻的体会歌曲。体验创作的乐趣,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聆听和互助的方法学会歌曲,并启发学生有感情的演唱。
2.了解蒙古族民歌音调特点,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表演。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对“啊哈嗬”节奏的准确,掌握唱准切分节奏
【教具准备】
1.钢琴、多媒体、打击乐器、自制乐器(串铃、沙锤等)
2.课前让学生查找有关蒙古族的资料(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文学艺术、音乐、诗歌、舞蹈) 教材分析
【教学方法】
由于《大雁湖》是蒙古族民歌,在本课的设计中,通过情景法,设置教学情景体验蒙古舞蹈,以律动为手段,让学生了解蒙古族人文文化和民歌特点,通过示范法、聆听法、听唱法、模唱法、探究法等,让学生体验歌曲中的内涵,从而唱好这首蒙古族民歌。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学说蒙古话
师:亲爱的同学们:“三班怒!”,想和老师一起用蒙古话打个招呼吗?
生:学说蒙古话。
3.发声练习:
师:同学们真是热情大方呀!下面就让我们乘上歌声歌声的翅膀走进蒙古族!
(设计意图:用《我是草原小牧民》为背景音乐,再次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音乐形象。)
生:随音乐演唱《我是草原小牧民》
二、新授教学
(一)导入
1.学跳蒙古舞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也为你们献上一支蒙古舞,请大家仔细的欣赏,看完后告诉我你最喜欢哪个动作?”(老师跳一段蒙古舞,其中有硬肩、挤奶、骑马等动作,播放《大雁湖》音乐)
师:“舞蹈看完了,谁能说说你喜欢什么动作?能模仿一下吗?”
生自由发言,教师通过让学生模仿学习蒙古族舞蹈的代表性动作
师:“这个动作你觉得表现了什么呢?”生答(大雁在天空展翅飞翔)
师:“让我们来模仿大雁在天空展翅飞翔,伸展我们的双臂,动作舒展而大气”(学生一起练习。)
教师讲解蒙古族舞蹈特点,提示学生模仿揉肩、压弯动作,体会蒙古族舞蹈的风格。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扬起马鞭,自由驰骋吧!”全班学跳蒙古舞。
(设计意图:通过律动,体验歌曲的内在旋律动力,感受歌曲优美,连绵不绝的音乐形象。多次律动和聆听,熟悉歌曲旋律。)
二、简介蒙古的风土人情。
师:“刚才我们一起跳了蒙古舞,那你们对蒙古这个民族还有哪些了解呢?”(生各抒己见)
教师声情并茂通过PPT讲解蒙古族的人文化,让学生了解蒙古族的生活、饮食、歌曲、舞蹈等特点。
师:蒙古人热情好客,诚恳待人。草原的宽广和博大赋予了蒙古人民粗犷豪放的性格。就是这样热情奔放的蒙古人,就是这样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就是这样富有音乐才能的蒙古人创造了一首又一首震憾我们心灵的乐曲。在美丽宽广的大草原上每年都要举行隆重的“那达慕”盛会 。同学们,想不想参加呀?
师:看,我们的音乐特快列车大雁来了,那就让我们一起乘着歌声的翅膀出发吧!
2.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真像展翅飞翔的大雁呀!”
师:“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去的这个地方位于唐古拉山附近,这里风景秀丽、草肥水美。它是散落在茫茫草原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鸟儿们的天堂,优雅的天鹅、高飞的大雁,还有许多珍禽异鸟都在这个舒适而快乐的地方生活。告诉老师这是哪里?(老师边讲解边播放幻灯片,最后出示课题)”
生:“大雁湖”
师:“对了,这里就是我们今天音乐之旅的目的地——《大雁湖》”。
三、学唱歌曲《大雁湖》
1.聆听歌曲
师:“下面就让我们闭上双眼,展开想象的翅膀再次去感受大雁湖的美丽吧!”(教师有感情地范唱)
生:初次聆听
师:“同学们,大雁湖美吗?刚才王老师演唱就是内蒙古族民歌——《大雁湖》”(简介歌曲)“这么美的歌曲还想再听一遍吗?听一听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教师播放歌曲录音、课件出示:随歌词出现画面)
生:再次聆听,并说歌曲情绪。
师:评价、补充、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聆听,拉近音乐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受音乐、熟知音乐、分析音乐,从而更好、更快地学习音乐。)
2.学唱歌曲
师:“刚才在聆听的过程中,老师发现好多同学已经跟着录音唱起来了,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能自学这首歌吗?有信心吗?好,下面让我们试着放慢速度用‘LU’来哼唱着首歌。”师伴奏
生:轻声哼唱
(提示学生正确的发声方法模唱旋律)
师:“让我们填上歌词唱一唱,找一找哪里唱的不好”
生:填词演唱、并说出唱的不好的地方。
师:看一下这首歌曲一共出现了几处切分节奏?
生答:七处。
师:正是因为这些切分节奏的运用,使音乐富有了动感,增强了美感。
(1)随琴学唱歌曲两遍
指导衬词处的节奏以及切分节奏的演唱。
(2)再次学唱歌曲
师:同学们,这首歌曲里用了一个衬词是什么?
生答:“啊哈嗬”
同学们再想一想我们学过的歌曲还有那首歌曲带了衬词“啊哈嗬”?
生答:《我是草原小牧民》并演唱,《我是草原小骑手》并演唱。
师:这个衬词“啊哈嗬”也体现了歌曲浓郁的地方风格特点,表达了人们对家乡内心的赞美之情。比如彝族的歌曲常用衬词“阿里里”如“《彜家娃娃真幸福》《赶圩归来阿里里》并演唱,让同学们体会人们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与赞美。
(3)再次学唱歌曲
师:大雁湖在唐古拉山附近,那里草肥水美,栖息着很多珍禽异鸟,(图片),请同学们静静聆听曲中都描绘了那些迷人的景象? 带领学生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力度、节奏)
生代入歌词完整演唱歌曲
师:大家都知道,蒙古族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正因为草原的宽广和博大赋予了蒙古人民粗广豪爽的性格,他们的歌曲都是跌宕起伏,音程跨度比较大,大家找找看,这首歌曲什么地方音程跨度比较大?
生小组讨论,回答并唱一唱
师:这就是南北民歌不同的地方,北方民歌这种旋律的大跳刻画的是北方人民那种粗犷、豪爽的性格。举例《银杯》并演唱。南方民歌音乐旋律就比较平稳,体现的是南方人民那种柔和细腻的性格。举例《茉莉花》并演唱。
(4)完整的演唱歌曲。
(5)观看视频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四、歌曲拓展
师:“同学们唱得非常到位,下面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演一部音乐剧?”
生:参演音乐剧
1.清晨的大雁湖
2.欢快的马蹄声
3.载歌载舞
4.雨中的大雁湖
启发学生要学会举一反三,并运用打击乐器、自制乐器(铃铛、沙锤等进行伴奏)
【板书设计】 X X.I X X X I
光 啊 哈 呵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创设情境”、“歌曲学唱”、“创造表现”三个部分。开头的情景创设呢,我给学生们跳了一支舞蹈,里面有几个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动作,让学生去欣赏,了解,说说自己喜欢的动作并简单的模仿,从而说明了蒙古族这个民族的特色。接着通过展示图片,将学生带入美丽的大雁湖欣赏风景,欣赏歌曲《大雁湖》,轻松而自然的进入了本课的主题。在教唱环节中我采用了听唱,跟唱等方法,由于歌曲非常短小,所以学习起来难度不是很大,我让学生通过画旋律线感受歌曲的旋律走向,并让学生自己找出歌谱中认为最难的地方,就是:光啊哈嗬,这个地方啊要唱2拍,不少学生拍数拖不满。还有一处是:歌曲中跨度最大的2个音的音准问题。这2个地方不仅是最难的,也是最突出表达感情的地方,所以一定要唱好唱准。我们就反复练习,逐一攻克,这样在整首歌曲的学习上自然就轻而易举了。歌曲难点“光啊哈嗬”这两小节节奏时,我重点只引导学生读出了节奏,但这两小节的旋律在音高上还有一个大跨度的大跳,我却没有更深一步的加入旋律的演唱,所以到最后,很多学生都没能用准确的音准唱好这首歌曲,这也是这节课最大的失误。在学会歌曲后,我就启发学生让他们把大草原当作是自己的校园,自己的家乡,用真挚,热烈的感情去演唱全曲,再次体会歌曲中所蕴涵的感情。创造表现部分是对学习的内容进一步巩固和再创造。老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应该给予学生很大的发挥空间,启发学生创造性的进行艺术表现。为歌曲重新创编歌词,是让学生运用语文技能将自己所想的词句整理清晰,并带入歌曲中演唱,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创编能力。为歌曲伴奏,让学生进一步解决什么乐器最适合马蹄的声音,在没有这种乐器的情况下可以怎么伴奏?这样学生动脑筋思考,然后实践,感受,提升了孩子们运用各种形式为歌曲伴奏的能力。在这些基础,让学生听辩老师改编后的歌曲的节奏,并动手将歌曲改为四三拍并随音乐表演合适的动作,这样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也可以对歌曲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后面我安排了一个小音乐剧,《草原的一天》,由四个不同情绪,内容的音乐主题构成,让学生通过自己对草原的了解,把他们心里的东西表现出来。也起到一个复习蒙古族舞蹈动作的作用。课程的最后让学生谈谈今天的感受,给学生一个畅所欲言的机会,也听听他们的内心世界吧。整节课里贯穿了听、说、唱、跳,样样俱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