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感受鄂温克族民歌风格特点,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
2、感受切分节奏特点,并体会演唱表达歌曲情感。
3、创编简单舞蹈动作,体会音乐美感。
教学重点:能用优美、悠扬的歌声和动作表现歌曲情感,体会感受鄂温克族民歌特点
教学难点:衬词处节奏及切分节奏的演唱准确到位。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感受生活中的音乐
同学们,生活中你最喜欢的人是谁呀?(妈妈)那你平时是用怎样的声音和语气称呼妈妈的?(内向:妈 撒娇:妈妈)
2/4 5 4 ︱3 2 ︱1 -‖
ma
2/4 5 5 4 ︱3 2 ︱ 1 - ‖
ma ma
设计意图:(音乐源于生活,渗透切分节奏特点,感爱体验,为学习歌曲做准备)
2、师:妈妈如果听到同学们这么美妙的声音一定会很高兴的。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音乐无处不在,它每天都伴随着我们生活和学习。细心的同学可能会发现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环境我们都能感受到音乐的存在,比如在校园你能举出例子吗?(上下课的铃声、做眼操及广播操时都需要音乐)在生活中呢?(手机铃声、电视节目的配乐等)
3、不管是什么样的音乐作品都会对人的情绪产生影响,它们称为音乐情绪也称为音乐表情,下面我们共同来听一听以下音乐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4、播放音乐,学生感受,说出想法
请同学们再来欣赏一段老师演奏的音乐好不好?听一听它又给你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5、教师演奏乐曲《大雁湖》,学生聆听感受
6、同学们跟老师随音乐动一动,感受音乐的旋律特点。
7、讲解切分节奏及跨小节切分节奏特点,学生认识并掌握准确
8、出示曲谱,老师范唱(这么优美的旋律如填上歌词会有什么效果呢?请同学们听听歌词唱的主要是什么内容?我们刚接触到的切分节奏共出现了几次)
二、歌曲教学,体验学习
1、教师演唱歌曲,分析歌曲,揭示歌曲名字
2、按节奏朗读歌词并随琴声学唱歌曲
3、大雁湖究竟有多么美?鄂温克又是一个怎样的少数民族呢?播放多媒体图片,学生欣赏观看
4、、介绍鄂温克族:鄂温克族主要居住在中国内蒙古 ( http: / / baike. / doc / 315829-334373.html" \t "_blank )和黑龙江 ( http: / / baike. / doc / 839458-887739.html" \t "_blank )两省区,鄂温克意思是“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鄂温克人主要以放牧为生,驯鹿曾经是鄂温克人唯一的交通工具,被誉为“森林之舟” ,鄂温克族的人们能歌善舞,性格豪爽、粗犷,在歌曲中哪一乐句能表现出来?民歌优美动听,风格独特,富有草原和森林气息。
5、完整演唱歌曲
三、创作实践,合作展示
师:鄂温克族的人们能歌善舞,我们现在已经有优美的歌声了,如再配上优美的舞姿启不是更加完美。同学们能否根据旋律变化自己编几个简单的动作来表现歌曲?
1、播放音乐,学生自编自创,老师巡视指导
2、综合学生创编优美的动作,老师进行整合,完美展示
3、学生边唱边表演歌曲
四、拓展教学,情感升华
师:悠扬的歌声、优美的舞姿似乎真的把我们带到了风光秀丽的大雁湖,同是也让我们感受到了鄂温克族人民对自己家乡的热爱。说到我们的家乡,同学们又有何感言呢?
生:回答自己对家乡的了解
师:我们美丽的家乡大兴安岭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森林覆盖面积是全国最大的林区,素有“绿色宝库”之美誉。在我们大兴安岭也聚居着许多少数民族,有蒙古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回族、满族还有我们今天所接触到的鄂温克族,一段音乐,一首歌曲可以让我们了解身边的音乐文化,民族文化,最后,让我们将《大雁湖》这首歌再次回响,并用优美的舞姿来表现鄂温克族人民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教学反思:
本节课精心设计的发声练习巧妙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立刻进入状态,懂得音乐语言是源于生活的,并体验切分节奏的特点。通过聆听不同情绪的音乐导入歌曲,并反复用肢体语言体现歌曲的难点,让学生从听觉及视觉上都有第一感知,为快速学习歌曲做充分铺垫,并潜移默化地解决了难点,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了解鄂温克族民歌特点,性格特征,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我觉得在教学中也存在很多不足,整节课大部分学生都参与到了其中,有小部分学生不够积极主动,我想以后要多想点办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热情,培养他们的胆量。还有就是学生主体性的体现不明显,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