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 评 学 科 音乐
教 材 版 本
四 年级 上 册
课题 《 打字机 》
第 一 课时
《打字机》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打字机》
教学年级:四年级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打字机》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是美国作曲家、 指挥家安德森在办公室打字时获得灵感而创作的一首管弦乐作品,乐曲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快速的旋律中用打字机作为打击乐器,诙谐有趣,表现出紧张忙碌的办公室里人们愉快工作的情景。
设计理念:
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本节课作为一节音乐欣赏课,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严格遵循了“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的原则,整节课以聆听作为最主要的教学手段,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通过反复多次有目的地聆听,充分挖掘作品的音乐形象,这样做的目的是——把最直接的音乐体验还给学生,让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从音乐中来,再带着被激起情感共鸣,回到音乐中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在听和律动表演的音乐活动形式中,加强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进而培养节奏感、表现力和良好的合作意识。
②通过音乐反复聆听,整体聆听和分段聆听,听辨出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的变化,区分音乐形象,划分音乐段落。通过主题创编,加强对主题音乐的记忆,并能够掌握乐曲的三段体曲式结构。
2.过程能力与方法:通过在模拟情景的音乐活动中,深化音乐形象,加强对音乐的体验和感受;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和协同,培养对音乐的创作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管弦乐曲《打字机》,能够在参与音乐活动中获得积极、愉悦的审美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听辨音乐主题和乐曲基本曲式结构。
难点:感受与表现不同主题的音乐形象。
教法:音乐欣赏法、演示法、创作教学法、发现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发现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2、钢琴等。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激趣导入:
1、欣赏《幽默的小品》片段
师:今天的音乐课上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神秘的朋友——一个 19世纪的办公品。它是谁呢?长什么样子?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找出三种特殊的声音
敲击键盘:嗒嗒
提示音:叮
倒机声:刷
3、表现声音
再次播放音乐片段,学生用动作表现三种声音。
新课教学
(一)揭示曲目,简单介绍。
师:刚刚我们听到的仅仅是乐曲的一小段,接下来我们就来完整的欣赏这首管弦乐曲《打字机》,这首乐曲是由美国作曲家、指挥家安德森创作的。
(二)聆听全曲,展开想象,整体分析。
1、完整欣赏全曲,告诉我你仿佛来到了什么地方?看见了什么?
生:仿佛来到了打字机的世界、美国的办公大楼......
看到人们在忙碌的打字、工作,一片片文件从打字机里打印出来....
2、你觉得这首乐曲的速度怎么样?
3、为什么作曲家要用这么快的速度来表现这首乐曲,他想表达什么?
4、这么快的速度,说明他们的打字技术怎么样?
5、所以这首乐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从音乐中你感受到打字员的心情怎么样?
(三)聆听与表现主题旋律
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在整首乐曲中,有段旋律反复出现 这就是这首乐曲的主题旋律,下面我们就来欣赏。
谁能说一说,主题旋律打了几行字?
每行字都一样长吗?哪一行长?长几拍?
(反复聆听,引导学生每打完一行都会有一个叮的提示音,提示换行,每一行代表一个乐句,并通过数拍子的方法找出主题旋律的规律----前三个乐句是六拍,第四个乐句是十拍)
3、用动作表现主题旋律。
4、数一数,主题旋律出现的次数?
(教师板书乐曲图形谱,学生从图形谱中指出主题旋律出现的位置)
5、通过图形谱观察完全一样的主题旋律与同头异尾的主题旋律的区别。
(四)完整聆听,为乐曲分段:
A+B+A’的带再现的三段体。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的方法,从乐曲节奏、力度、旋律的变化上进行分析)
(五)分析B段,展开思维。
1、学生根据旋律特点创编歌词
师:前后两段表现打字员热火朝天的工作着,那么中间B段表现什么呢?(用力度的变化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生: 你累不累? 我非常非常累。
师:这是位勤勤恳恳打字员,工作从不叫苦叫累,那他又会说什么呢?
生:还有纸吗? 还有一点一点纸 。
师:打字机很辛苦,打字员也很辛苦,那么他们可以不可以相互问候一下呀?我们来看一看他们会说什么。(播放课件,配合音乐第二段来唱。)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打字机乐曲是由美国安德森创作的一首管弦乐曲,他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打字机发出的声音,在生活中,你们只要有善于发现和善于聆听的耳朵,你就会发现,生活中的音乐无处不在。
作业布置: 发现生活中有趣的声音,模仿或创作一小段旋律。
板书设计:
`````````````````````````````````````````````
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
oo∨/oo∨/oooo∨/oooo∨/oo∨/o∨∨∨oo/
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
`````````````````````````````````````````````
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
教学反思:本课教学在欣赏中,层层挖掘音乐作品的艺术性和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体态律动、声音、乐器的综合表现力。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欣赏必须从感性过渡到理性,再用理性引导到更高层次的感性。本节课将打字机的打字声、铃声和倒机声作为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从生活入手,引导学生聆听欣赏,以各种方式参与表现音乐,层层递进,养成专注聆听的好习惯,提高对声音的敏锐反应,更加生动细致地感受音乐。最后的创编环节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再创造的能力和合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