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第七册教案《乒乓变奏曲》
教学内容:音乐欣赏《乒乓变奏曲》(北京市课程改革试验教材音乐第七册)。
教材分析:钢琴独奏曲《乒乓变奏曲》的主题音乐取材于儿童歌曲《小小球儿闪银光》,活泼欢快,表现孩子们打乒乓球时的快乐神情和熟练的球技。?像通常的变奏曲一样,主题简洁,带顿音的单声部旋律由左右手交替弹奏,灵巧轻快,好像乒乓球在小球手的你推我挡之下,一来一去,银光闪闪。乐曲包含五个变奏。
第一变奏:主旋律在上方由右手弹奏,低音部左手弹奏十六分音符的分解和弦
第二变奏:左手在低音部弹奏主题,右手以上面这种分解和弦音型作伴奏。
第三变奏:左、右手均弹奏十六分音符的分解和弦音型,但主旋律镶嵌在高音部的强位上。
第四、五变奏:在和弦的衬托下,主题变化为由下行旋律及上行琶音构成的旋律。两个变奏中主旋律分别出现于高音部及低音部。但乐曲最后仍由右手奏出一个旋律扶摇直上的乐句作为结束,使人如闻为精彩的球赛所发出的喝彩声。
教学目标:
一、聆听钢琴独奏《乒乓变奏曲》,感受主题的几种变奏形式及欢快的情绪。
二、通过图谱的摆拼及肢体动作的参与加深对这首变奏曲的理解。
教学重点:
听辨乐曲的几种变奏,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
教学难点:
对变奏的听辨。
教学设计:
这一课的教学,主要以音响实践为基础,教师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将教学内容形象化、趣味化、生动化,对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形象思维的展开起到了重要作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首先用电脑课件呈示出《小小球儿闪银光》的歌词、曲谱,使学生一目了然,清晰的找出了歌曲的主题部分,为后边的音乐欣赏做好了铺垫。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教师用电脑课件将主题分部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在逐层聆听、判断分析的基础上感受到了乐曲丰富的变化,使学生掌握住了变奏的内涵,更使整个欣赏教学魅力四射。
先通过教师不同形式的演奏,初步了解变奏的几种简单形式,继而通过对乐曲完整的初听、分段聆听,再次完整的欣赏,通过图谱,帮助学生感受乐曲的变奏。用肢体动作参与,体现乐曲变奏效果及乐曲层次,从而更好的感受理解音乐。
教学用具:
图形谱、自制电脑课件等。
教学过程:
复习演唱歌曲《小小球儿闪银光》。
熟悉《乒乓变奏曲》的主题音乐。
简单介绍此曲由来 。
初听主题音乐。
熟悉、演唱主题旋律。
初步了解此主题的几种变奏形势。
教师变换形式弹奏主题旋律,学生听辨。
简单介绍变奏曲。
完整的聆听全曲
提出问题:你能听出主题的不断变化吗 这一主题(包含变化的主题)在全曲中共出现几次 ?
聆听感知,手势表示主题的每一次出现。
小结
分段听
听第一段音乐(主题)教师摆拼图谱
听变奏一
提问:音乐有了什么变化?
小结:这段音乐和我们刚才听到的第一段音乐比较,乐曲为主旋律增添了低音伴奏
3、听变奏二
提问:这段音乐和我们刚才听到的变奏一有什么区别?
(有旋律、有伴奏、但是演奏的音区调换了位置)
学生图谱表示
听变奏三
提问:这段音乐有了什么新的变化?音乐主题隐含在了哪个声部里?
(这段音乐在主题中增添了一些音,让我们既能听出主题又感觉和主题不太一样,有变化)图谱表示。
听变奏四
这段音乐有什么特点?主题隐含在了哪个声部?
(流动的旋律,还有伴奏,主题隐含在了高声部旋律中)
听变奏五
提问:这段音乐和变奏四比较有了什么变化?
(旋律相同,音区相反)
小结:(提问:乐曲主题到底变化重复出现了几次?〈6次〉)
师: 短短的一首乐曲,主体变化重复了6次,但每一次都给了我们不同的感受,不乏味,丰富的变奏使乐曲更具表现力了。通过欣赏这首曲子你都知道了哪些变奏的形式?(学生总结)
完整的聆听全曲,动作参与表现。
附:板书
主题 变奏一 变奏二 变奏三 变奏四 变奏五
主题旋律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