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聆听和律动表演的音乐活动中,加强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
过程与方法目标:感受音乐形象和结构,进一步体会音乐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目标:并能根据音乐节奏、速度、力度、大跳音程旋律进行等音乐要素的变化。
教学重点:感受音乐结构和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并借助图形谱熟悉音乐。
教学难点:A段主题在乐曲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哪次是变化出现的?
教学资源: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图形、图像、音频、视频,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感知音乐,了解音乐作品及作品表现的音乐形象。
教法学法:教学以听赏为主.教师的讲解、提示,力求简明、准确、生动,富于启发性.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联想、想象,让学生体会音乐表现手段在塑造艺术形象中的作用。
通过“听、看、说、演”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音乐的情绪及音乐元素的表现方式,培养其自主学习、总结的能力,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模式:激趣—探究—感悟—创新
模式流程:
教 师 :课前激趣→质疑激趣→激发探究→感悟新知→应用创新→激励评价
学 生 :激发兴趣→确定课题→探究知识→讨论交流→创新活动→小结评价
教材分析:
管弦乐 《打字机》
美国作曲家、指挥家安德森(1908-1975)在办公室打字的时候,听到打字机发出 “嗒嗒嗒” 的击键声以及换行的 “叮” 声,这促发了他创作的灵感,以打字机作为打击乐器,写下了这首名为 《打字机》 的管弦乐曲。
乐曲为三段体 (ABA) 结构。速度甚快。
A段主题旋律不断作下行模进,均匀连续的八分音符用顿音奏出,灵活轻快。伴奏声部的打字机则随音乐节奏发出急遽的击键声,连续 3小节后在第 4小节重拍上出现满行预告铃声,继一个四分休止符,再响起倒回机头的 “咔嚓” 声。
B段转为 C大调,节奏放宽,并频频使用强拍上的休止,与 A段音乐的热烈气氛有所对比。
但打字机急促的击键声、铃声、倒机声仍不绝于耳,使人感受到工作着的人们紧张忙碌的心情以及娴熟自如地操作打字机时的得意神态。乐曲最后再现A段而告结束。
编写意图
聆听曲《打字机》 是首主题贴近儿童生活、情绪活泼、形象鲜明的管弦乐曲,深得孩子们的喜爱,通过对这两首乐曲的欣赏,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节奏、旋律、速度等音乐要素在塑造音乐形象上的作用,培养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感知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作曲家:莱罗尔·安德森
莱罗尔·安德森 (Leroy Anderson,1908~1975),美国作曲家、指挥家。早年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后来跟著名作曲家辟斯顿学习音乐。1930年曾担任大学管弦乐队的指挥。一度在波士顿通俗管弦乐队从事编曲工作。擅长创作轻巧的乐队小品,旋律流畅生动,内容通俗易懂,为广大听众所喜爱。代表作为《号手的节日》、《打字机》、《蓝色探戈》等。我们上二年级的时候就欣赏过他的《跳圆舞曲的小猫》《调皮的小闹钟》。
安德森最擅长旋律突出、而又愉快的短篇小品,在他所谱写的许多经典之中,有许多都是我们其实耳熟能详的,而且老少咸宜,尽管非常的通俗,却没有人能够否定这些乐曲的优雅。说他是二十世纪美国最重要的一位"亲子音乐"名家,一点都不过份,因为无数的美国小朋友都是透过他那些生动活泼的音乐,而开始爱上古典音乐的。
学生分析:小学生时代,一个渴望沟通、表现与承认的时代,他们的内心世界是
丰富多彩的,他们看待世界的眼光充满着好奇,萌动的创造欲望需要
通过一个合理的过程和方法,去验证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否
科学,而教师正是为他们提供这个平台的最佳伙伴。
设计思路:说——讲——看——听——想——唱——演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突破难点—多维感悟,探究学习—创造表现,动手表演,寓教于乐
设计理念:培养全面发展的创造性人才,是音乐学科的首要任务。音乐可以给人
以广阔的思维想象的空间,有利于培养人的创造意识,形成创造能力。
课本从第一课开始,明显地增大了教学内容的容量,并设计了多方面
的创造性练习、游戏,为师生提供了更大的活动空间。教师要发挥自
己的主动性,灵活地安排每一课的内容,独具匠心地设计每一课,让
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生动、活泼、健康地发展。所以我通过运用
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解决教材重难点、感受
和声音响效果。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器乐辅助教
学、主动参与实践、勇于创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
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
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的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
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
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
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含的整体把握,
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教学流程:
(一)课前激趣、激发兴趣
1.学生听着音乐进教室。
2.师生用歌唱的形式问好。
3.手指训练。
本环节我的设计理念是:课前师生用歌唱的形式相互问好,既缩进了师生间的距离,又让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节奏,使学生马上将思维从其它学科的学习状态中切换到音乐课上来。手指训练是我特意为学生开发大脑,让孩子们的整个大脑充分活动起来而设计的一个教学环节。
(二)质疑激趣、确定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来听一首乐曲,听后请你说一说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略。
师:同学们,听一听,是这种声音吗?
生:略。
师:让你联想到怎样的场面?音乐整体的情绪是怎样的?
生:略。
师:出示课题。
本环节我的设计理念是:让学生听音乐,说出音乐中除了乐器的声音,还有打字机的声音,然后细听是打字机发出的敲击键盘声音、倒机头声音和换行的铃声。让学生对乐曲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我想听、我要听的愿望。
(三)激发探究、探究新知
1、介绍打字机。
2、介绍乐曲
3、介绍作曲家
本环节我的设计理念是:通过介绍打字机,让学生了解老式打字机,从而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知道打字机也可以作为打击乐器。了解在我们的生活中音乐是无处不在的。再通过介绍乐曲、作曲家让学生了解作曲的背景以及作品所表现的情境。
(四)感悟新知、讨论交流
师:乐曲由几部分组成?
1、分段欣赏音乐。在每一乐段里,铃声和倒机声都分别出现了几次?
2、复听全曲,铃声和倒机声都分别出现了几次?
3、找出主旋律出现的次数。
本环节我的设计理念是:让学生分段细听音乐,了解每个音乐细节,从而让学生学会怎样去听音乐?学生带着问题聆听音乐,让学生有目的的聆听,主动的在音乐中找到答案。
(五)应用创新、创新活动
1、书空旋律图谱。
2、小组讨论:请你用你的肢体动作来表现一下打字机。
3、欣赏乐队的演奏视频。
4、欣赏合唱视频。
本环节我的设计理念是:通过让学生书空旋律谱,让学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并听出铃声和倒机头的声音在乐曲中出现的次数。用肢体动作来表现打字机,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速进行的音乐中找到音乐主题出现的次数。让学生观看乐队的演奏视频,合唱队的演唱视频,使学生了解音乐有多种表现形式以及他们表现效果的不同。
(六)激励评价、小结评价
感谢作曲家安德森,将古典音乐带到了我们小朋友的世界。让我们知道,打字机也能作为节奏乐器,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着音乐,从而让我们喜欢上古典音乐。
本环节我的设计理念是:教师的结束语,为这节课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学生在活泼、愉悦的气氛中走出教室,给学生意犹未尽的感觉,再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