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算盘》教学设计
学情与教材分析:
“认识算盘”是根据《标准(2011)》的要求新增加的内容。本节课呈现两个层次的内容:第一层次是直观、形象地展示了算盘的结构,给出了算盘各部分的名称,说明一颗上珠表示5,一颗下珠表示1,让学生体会古人“以一当五”的创举。第二层次是让学生在算盘上表示数,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新知,同时加深对不同数位上的数的意义的理解,进而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算盘,因此教学中既要渗透中国传统的数学文化,又要注重让学生经历运用计数单位数数的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直观认识算盘,知道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用算盘计数和数数。
过程与方法:经历用算盘表示数、数数的操作过程,掌握用算盘记数的方法,初步渗透位值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知道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 对人类文化的一大贡献,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认识算盘,学会读算盘上的数,并会用算盘表示数。
教学难点:带有上珠的数的拨法和读法。
教学准备:算盘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谜底揭题
1、通过常见的方块、小棒、计数器三种形式来复习1000以内数的组成。
2、老师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一座城,四面墙,一群珠宝里面藏。用小手,拨一拨,噼里啪啦连声响。
学生猜一猜后,教师出示算盘图,揭示谜底:算盘。
2、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猜谜语引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感受算盘的特点。
3、介绍算盘的历史
再通过算盘历史的介绍,让学生懂得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一大贡献,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借助算盘,探究新知
1、了解算盘各部分的名称
(1)仔细观察算盘,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教师出示算盘,引导认识框、梁、档、算珠
(2)通过游戏巩固
出示大算盘:看来大家都认识了算盘,下面我们玩一个看谁说得快的游戏,我指算盘上的某个部分,请你快速说出它的名称。
下面请同桌两人一组,也玩一玩这个游戏。
(3)认识上珠和下珠,并介绍上下珠分别表示多少?
2、在算盘上表示数
师:看来,大家都知道上珠和下珠表示的意思了。用这些算珠还可以表示数,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用算盘表示数。
(1)定位
如何在算盘上表示1?(在个位拨一个下珠)那哪一位是个位呢?
和学生一起探讨定数位的方法。(必须从右往左依次定位)
教师小结:定位是用算盘记数的特殊要求。个位在哪里都可以,只要你标记一个档位是个位,其余的数位也就确定了,一般情况下,我们把最右边的一档定位为个位,依次往左推算,分别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问:把最右边的一档作为个位有什么好处?
(2)珠靠框.
像学生出示一个拨珠很乱的算盘,问大家这样可以开始计数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总结告诉大家:在开始计数之前算珠要靠框,拨珠靠梁。
(3) 在算盘上拨10.
师:很好,那老师现在有一个问题,我想在算盘上表示10,应该怎么办呢?请同桌讨论一下。
说明:10一般不用1个上珠和5个下珠(2个上珠)表示,而是用十位上1个下珠表示。这一点和在计数器上表示数是一致的,体现了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
3、用算珠表示数
师:出示一些用算珠表示的数,从一位数到三位数,从单纯的由下珠表示到上下珠一起表示。体现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出示两个相同的数在算盘上的不同表示方法,让学生观察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进一步让学生明确定位的重要性。
三、实际应用,巩固新知
1、通过谜语,进一步复习算盘的各个组成部分。
2、出示判断题让学生观察是否正确。
让学生明确定位的重要性。
3、完成课后做一做。
采用分组方式,一名同学拨其他同学看的方式,让同学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检查、相互指导从而加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设计意图:通过基本练习,帮助孩子进一步熟悉算盘的结构特点和用算盘表示多位数的方法,能够熟练读写算盘上的多位数。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算盘,并会用它进行拨数,它的神奇之处是不仅能表示数,用它还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计算呢!熟练的珠算计算并不逊于计算器,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查找一些资料,发现更多关于算盘的奥秘。最后出示一些各式各样的算盘,结束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