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7.《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群文阅读课件(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7.《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群文阅读课件(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20 18:54: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屠呦呦,女,药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其名字取自《诗经·小雅》中的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1930 年生于浙江宁波。1951 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1955 年毕业后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 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2015 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是首个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科学家。这也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2017 年,屠呦呦获得2016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8 年,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屠呦呦“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屠呦呦的研发对人类的生命健康贡献突出。她的研究跟所有其他科研成果都不同,为科研人员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让·安德森评价)




以屠呦呦研究员为代表的一代代中医人才,辛勤耕耘,屡建功勋,为发展中医药事业、造福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评)
2011 年度拉斯克奖颁奖典礼上,拉斯克基金会将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授予屠呦呦,以表彰其在治疗疟疾的青蒿素研究中的贡献。这是拉斯克奖设立以来首次颁予中国科学家。评审委员会认为,屠呦呦领导的团队将古老的中医疗法转化为最强有力的抗疟疾药,使现代技术与传统中医师们留下的遗产相结合,将其中最宝贵的内容带入21 世纪,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本文根据屠呦呦在接受拉斯克奖时的演讲及同年发表于《自然医学》杂志的论文编写而成。
写作背景
青蒿素

一小步
人类征服疾病的
解释说明
点明了这篇获奖感言的科研对象
说明人类战胜了疾病,
这个疾病指的是危害人类健康几千年的疟疾;
而治疗这个疾病的正是青蒿素。
战胜,揭示了青蒿素对困扰了人类几千年的疾病——疟疾的疗效
明确了青蒿素的医药学地位和里程碑意义,显示了作者的谦虚态度
整个题目显示了科普文章题目的特性
解题
加来道雄(Michio Kɑku),美籍日裔理论物理
学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获加利福尼亚大学
伯克利分校哲学博士学位,后任纽约城市大学城
市学院理论物理学教授。主要著作有《超越爱因
斯坦和超空间》(与特雷纳合著)《量子场论》
《超弦论》。著作《超越时空》被称为“20世纪
人类的伟大智力壮行”。
教育历程
一名
物理学家

偏正短语
表示数量
加来道雄
点明了作者的身份
童年的两件趣事极大地丰富了他对世界的理解,并引导他走上成为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
通过童年的两件趣事和高中时建立实验室的事例,突出加来道雄成长为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解题
现代理论物理学认为,统一四种力的前景,在于高维空间(如十维或更高)理论的确立。比如对于古人来讲,风暴是怎样产生的,风暴会袭击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袭来,什么时候结束,他们是一无所知的,因为他们生活在平坦的大地上,只能靠肉眼从近似于二维平面的角度来观察,即使有简单的预报,也都是靠经验来推测的。现在有了气象卫星,从太空这样的三维角度观察地球,在地面上看来神秘莫测的风暴被看得一清二楚,可以精准地预报风暴的动向。同样,理论物理学家认为,传统的四维(空间三维加上时间)理论太“小”,不能解释宇宙中的四种力。当他们超越四维而在更高维(如十维或更高)中寻求统一这四种力时,就能得到一种简单、漂亮的解决模型(科学家认为宇宙应该是简单、和谐的)。
高维空间
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讲话文稿
是进行演讲的依据
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
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
演讲稿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它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 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等;演讲稿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演讲稿
hāo
nüè
suǐ
nüè
bèi
náng
qiǎng

gān
zhǐ
检查预习
同步p63
lán
xiá
zhuàn
chù
chà
xuàn
lán
huán
hàn

请将《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两篇文章按照以下的要求,用一句话概括各部分的大致内容: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第一部分(引言):
第二部分(从“发现青蒿素”到“分子到药物”):
第三部分(从“影响世界”到“发展超越”):
第四部分: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第二部分(2—11自然段):
第三部分(12—19自然段):
学习任务1:
第一部分(引言):现代科学技术和中医药对发现提取青蒿素的作用。
第二部分(从“发现青蒿素”到“分子到药物”):介绍发现青蒿素的研究历程
第三部分(从“影响世界”到“发展超越”):简述青蒿素所取得的成果。
第四部分:中医药学做出的巨大贡献。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童年的两件趣事对我成为理论物理学家至关重要。
第二部分(2—11自然段):主要记叙了作者童年时对鲤鱼世界的观察和想象。
第三部分(12—19自然段):介绍了作者对爱因斯坦未完成的理论的强烈兴趣与青少年时期的探索尝试。
1.结合“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这部分内容,下面简要概括出了发现青蒿素抗疟疗效的过程。请根据提示完成下表。
“523”项目
中草药
甚微
低温提取
学习任务2:
阅读《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两篇课文,屠呦呦与加来道雄都获得了卓越的科学成就,他们两人为什么能取得科学上的成就呢?他们都有哪些科学思维与科学精神?请简要分析。
屠呦呦成功的原因:1.热爱中医药;2.能运用现代科学技术;3.不畏艰辛;4.善于发现;5.借助团队的力量。
加来道雄成功的原因:1.具有探索精神;2.保持好奇心;3.不畏艰辛;4.将想法付诸行动,行动能力强。
屠呦呦与加来道雄都具有探索精神、不畏艰辛、不怕失败的精神品质。屠呦呦有科学的求异思维,加来道雄则能够将想象力赋予科学的思维。
这两篇文章有大量的术语,请你找出来,上网查资料,为同学们解释相关的名词。
(1)《青蒿素》一文中引用了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的“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能够将“渍”和“绞”二字去掉?说明理由。
(2)《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一文中“鲤鱼”“水池”“鲤鱼科学家”“水池”分别指代什么?用这样的手法有何好处?
(1)“渍”和“绞”二字不能去掉,渍,浸泡的意思,浸泡可以让细胞膨大、吸水,更有利于绞取汁。绞则点明了取汁是低温取汁,而不是通过加热来取汁。两个字的运用,体现了科普文章用词严谨、准确的特点。
(2)鲤鱼指普通人;水池指我们所处的环境;鲤鱼科学家则指现实中的科学家。运用这种手法能把抽象复杂的科学问题较为形成生动地表述出来。
学习任务3:
科普文章中常见的说明方法有那些?试简要总结概括(p65)
①举例子:举生活中人们熟悉的、真实的事物来说明,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地说明事物。
②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喻,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问题变得浅显,使陌生的事物变得熟悉。
③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作解释,具体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
⑤引资料:引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文献、诗词、歌谣、传说等进行说明,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更有趣味性。
⑥列数字:引用准确无误的数字,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准确化,以便读者理解。
⑦作比较:用具体的或熟悉的事物和说明对象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使读者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⑧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有序地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帮助读者掌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理清头绪。
学习任务4:分析文体特征及写作手法
1作为一篇学术性很强的演讲稿,文章语言准确、严谨而又不失生动性,请结合下面的句子加以分析。(1)其提取物显示有一定的抗疟效果,然而,实验结果很难重复,而且似乎与文献记录相悖。(2)“青蒿素的发现,则是中医药学赠予人类的瑰宝。”“青蒿素是中医药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
(1)用“一定”作定语,限制了“抗疟效果”的程度,用“很难”“似乎”作状语,限制了实验结果的可能性,使说明推理更准确,更严谨。(2)这两句都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既充分生动地肯定了青蒿素的价值,又表达了对祖国中医药学的热爱、赞美、感激、崇敬之情。
2、本文题目是“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但文章并没有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其成长经历,那么,本文在材料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本文在材料的处理上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①从整体上看,文章的题目虽然是“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但作者并没有按时间顺序叙事,而是通过童年的两件趣事和高中时建立实验室的事例,突出他成长为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并不旁及其他成长的体验。②从局部上看,如高中阶段,作者看了许多有关统一场论方面的书,并常常去斯坦福大学的物理学图书馆。相关的理论书籍是怎样启发、引导他研究的,这里肯定有许多精彩的故事,但是作者只是一笔带过,重点放在制造自己的“原子对撞机”上,其中具体的数据叙述得很详尽,让人体会到作者严谨、踏实的性格,以及成为物理学家所需要的内在的基本素质。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