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教材分析
本章是第8单元的开篇,主要介绍生态学最基本的知识。通过23章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如何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知识。
学情分析
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此部分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比较接近,学生容易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包含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十分陌生,学生初学根本无法理解,掌握起来比较困难;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更抽象,理解起来十分困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生物依赖环境的分类。
理解水、阳光、温度对生物的重要作用。
了解生物彼此之间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通过对比三种非生物因素以及生物种类关系和种间关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对比判断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环境与生物之间既能相互影响,又可以相互适应的辩证的观点。
教学重点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彼此之间的影响。
教学难点
环境因素对生物影响。
教学准备
教师: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视频和图片。
学生:通过上网搜索或询问家长,了解水、温度、阳光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
(播放优美视频)
教师出示问题:“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环境?该如何保护环境?”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会讨论出环境破坏后,人就无法生活等,引出“影响人类生活的生态因素有哪些”,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
生态因素
师:在以前我们学习了生物的基本特征,基本特征是什么?学生回答。
师:其中最后一个,实际上是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既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如北极熊、企鹅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北极,仙人掌生活在干旱少雨的沙漠。但是无论生物生活在何种环境中,都要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同学们思考下,影响麦田中小麦生存的因素有哪些?
生:(讨论回答)阳光、空气、水、土壤、虫子……
师小结: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的因素,叫生态因素。
(二)没有水就没有生物
引导学生回忆:水是细胞和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一切生物都离不开水,没有水就没有生物。因此水也是影响生物生存的重要因素。让学生看图片分析水对生物分布的影响。
太阳光是生命的能量源泉
教师问:阳光对植物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
启发学生联系绿色植物新陈代谢的有关知识回答: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播放图片,让学生分析光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温度限制着生物的分布
教师讲解:各种不同的生物,世世代代生活在相似的环境中,对环境的温度有一定的适应,故不同生物有自己最适合的环境温度,一般是20~50度,但各种生物的生存的温度范围也不同。
温度对植物的分布有重要的影响,受温度限制,植物呈地带性分布。从果树分布来看,苹果、梨不宜在热带地区中,柑橘不宜在南方栽种,这都是受温度的限制。
温度对动物也有影响
投影:极地狐和沙漠狐。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温度能影响动物的形态。极地狐尾短,耳朵、鼻端小,可以减少身体的表面积,从而减少热量的散失。
温度对动物的生活习性也有明显的影响,如动物的迁徙、鱼类的洄游的例子。
生物彼此之间也会相互影响
讨论自然界每一个生物与其生活环境中很多其他生物的关系。
师生共同分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无非有两种: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种内关系: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的关系。
学生根据课本的例子举例,举自己了解的列子。知道种内关系包括两种:种内互助、种内斗争。
种内互助:同种不同个体的相互协助。学生举例。
种内斗争:同种不同个体之间由于争夺 食物、空间或配偶等而发生的斗争。
种间关系: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互利共生、竞争、捕食等。
指导学生分析种间关系。
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寄生: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从后者摄取营养以维持生活的现象。
竞争: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的想象。
捕食: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课堂小结:结合板书总结,引导学生发现阳光、温度和水对植物的分布的都有影响。各种因素的影响有什么不同?
板书设计
生态因素
没有水就没有生物
太阳光是生命的能量源泉
温度限制着生物的分布
生物彼此之间也会互相影响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较多,涉及知识点多,知识抽象,如温度对植物分布的影响,需要大量的的例子证明,对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课堂表现不够积极,播放图片,让学生看图分析。生态因素中水和温度这两个因素学生比较好理解些,通过例子分析透彻,学生能够当堂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