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固体 专项测试(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4固体 专项测试(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3-20 21:07: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4、固体
一、选择题(共17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玻璃是晶体
B.食盐是非晶体
C.云母是晶体
D.石英是非晶体
2.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见的金属为单晶体
B.颗粒的盐磨成了细盐,就变成非晶体
C.晶体具有各向异性,非晶体具有各向同性
D.在各种晶体中,原子(或者分子、离子)排列具有空间上的周期性
3.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有些晶体在不同的方向上有不同的光学性质
B.将一块晶体敲碎后,得到的小颗粒是非晶体
C.由同种元素构成的固体,可能会由于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而成为不同的晶体
D.在合适的条件下,某些晶体可以转化为非晶体,某些非晶体也可以转化为晶体
4.大烧杯中装有冰水混合物,在冰水混合物中悬挂一个小试管,试管中装有冰,给大烧杯加热时,以下现象正确的是( )
A.烧杯中的冰和试管内的冰同时熔化
B.试管内的冰先熔化
C.在烧杯内的冰熔化完以前,试管内的冰不会熔化
D.试管内的冰始终不熔化
5.关于固体的熔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熔化过程,温度不变,吸热
B.固体熔化过程,温度升高,吸热
C.常见的金属熔化过程,温度不变,吸热
D.对固体加热,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固体才会熔化
6.在甲、乙、丙三种固体薄片上涂上蜂蜡薄层,用烧热的针接触其背面上的某一点,蜡熔化的范围如图(甲)、(乙)、(丙)所示,甲、乙、丙三种固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丁)所示,则( )
A.甲、乙为非晶体,丙是晶体
B.甲、丙为非晶体,乙是晶体
C.甲、丙为晶体,乙是非晶体
D.甲为单晶体,乙为非晶体,丙为多晶体
7.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一定是晶体
B.晶体在物理性质上一定是各向异性的
C.非晶体不可能转化为晶体
D.晶体有确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黄金可以切割加工成各种形状,所以是非晶体
B.同一种物质只能形成一种晶体
C.单晶体的所有物理性质都是各向异性的
D.玻璃没有确定的熔点,也没有天然规则的几何形状
9.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探测器胜利完成月球采样任务并返回地球。探测器上装有规则几何外形石英晶体制成的传感器,其受压时在其中两相对的表面上会产生大小相等、符号相反的电荷,从而形成电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石英晶体是多晶体
B.该石英晶体具有各向异性的电学性质
C.石英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D.石英晶体传感器是将电学量转换成力学量的装置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将一块晶体敲碎后,得到的小颗粒仍然是晶体
B.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有些晶体在不同方向上有不同的光学性质
C.在合适的条件下,某些晶体可以转化为非晶体,某些非晶体也可以转化为晶体
D.在熔化过程中,晶体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内能也保持不变
11.关于晶体和非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的晶体都表现为各向异性
B.晶体一定有规则的几何形状,形状不规则的金属一定是非晶体
C.大粒盐磨成细盐,就变成了非晶体
D.所有的晶体都有确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12.多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  )
A.确定的熔点 B.各向异性
C.一定的硬度 D.天然规则的几何形状
13.一块厚度和密度都均匀分布的长方体被测样品,长AB是宽AD的两倍,如图所示。如果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挡沿两个对称轴O1O1′和O2O2′方向测量,结果阻值均为R,则这块样品可能是(  )
A.单晶体 B.多晶体 C.非晶体 D.普通金属
14.将冰块放在烧杯中,冰块慢慢熔化成水,再逐渐蒸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几何形状不规则的冰块不是晶体
B.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水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
C.在水的表面层,分子比较稀疏,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D.水变成水蒸气,分子间距增大,分子势能增大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大气中PM2.5的运动就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减小,分子势能也减小
C.扩散运动和布朗运动的剧烈程度都与温度有关
D.单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离子)的排列都具有空间上的周期性
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规则外形的物体是晶体,没有确定的几何外形的物体是非晶体
B.0 ℃的铁和0 ℃的冰,它们的分子平均动能相同
C.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都与温度有关,所以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都是分子的热运动
D.两分子从无限远处逐渐靠近,直到不能再靠近为止的过程中,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合力先变大,后变小,再变大
1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非晶体具有各向异性,且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B.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C.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分子势能不一定增大
D.相同温度下,氢气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等于氧气分子的平均动能
E.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中,分子的直径可能为
二、填空题
18.有的物质在不同条件下能够生成不同的晶体.那是因为组成它们的微粒能够按照______在空间分布,例如碳原子按不同的空间分布排列可形成______和______.
19.固体可以分为______和______两类.晶体又可以分为______晶体与______晶体.
20.下表所示的是一些晶体的熔点,则在零下时汞是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气态”).南极的气温最低可达零下91.2℃,则在制作测定气温的液体温度计时,应选择表中的______为测温物质.
晶体 固态水 固态酒精 固态汞
熔点/°C 0 ﹣117 ﹣39
21.2017年5月,中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试采成功.可燃冰是一种晶体,它是天然气的固体状态因海底高压,学名天然气水化合物,其化学式为。研究表明可燃冰可转化为的天然气和的水已转化为标准状态。
下列关于晶体和非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晶体有确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B.晶体都有确定的几何形状,非晶体没有确定的几何形状
C.制作晶体管、集成电路多用多晶体
D.云母片导热性能各向异性,说明云母片是晶体
体积的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处于状态A时温度,压强,现保持其质量不变让它经过状态B到达状态C,已知状态B时的温度,到达状态C时体积。则此时该气体的压强______。如果该气体从状态A到状态B的过程中吸收热量为,从状态B到状态C的过程中放出热量为,则从状态A到状态C气体内能增加量______填“”、“”或“”。
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个,试估算出可燃冰中所含分子的个数。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____________.
综合题
22.如图所示是对某种合金连续不断地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据图回答:
(1)这种合金在固态时是不是晶体;
(2)这种合金的熔点是多少;
(3)熔化过程用了多少时间;
(4)图中BC段表示这种合金处于什么状态。
23.寻找生活中应用陶瓷、金属、半导体、有机高分子等材料的例子,并体会它们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别。
24.为了缓解用电高峰电力紧张的矛盾,我国一些地区使用了“分时电(能)表”.下表是采用分时计费前、后电费价目表:
原电表计费方法 分时电表计费方法
时间范围 全天 高峰期 低谷期
6:00~22:00 22:00~次日6:00
单价(元/度) 0.48 0.50 0.30
小明家每天要用电水壶将质量为3 kg、初温为20℃的水烧开,已知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求:
(1)这些水被烧开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2)使用分时电表后,小明家把烧水时间安排在低谷期,若不计热量损失,仅此一项,一个月(以30天计)比原来节省多少元电费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玻璃是非晶体;食盐是晶体;云母是晶体;石英是晶体;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D
【详解】
根据晶体的微观结构可知在各种晶体中,原子(或者分子、离子)排列具有空间上的周期性,故D正确.
3.B
【详解】
A.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晶体有各向异性,有些晶体在不同的方向上具有不同的光学性质,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将一块晶体敲碎后,得到的小颗粒还是晶体,B错误,符合题意;
C.由同种元素构成的固体,可能会由于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而成为不同的晶体,例如石墨和金刚石,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在合适的条件下,某些晶体可以转变为非晶体,某些非晶体也可以转变为晶体,例如天然石英是晶体,熔融的石英后却是非晶体;把晶体硫加热熔化,到入冷水中,会变成柔软的非晶体硫,再经一些时间又会转变成晶体硫,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C
【详解】
物体间要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两者问存在温度差。冰水混合物中的冰熔化完以前,温度仍保持在0℃。试管中的冰为0℃,两者间不传递热量,故开始时试管内的冰不熔化,只有当烧杯中的冰熔化完毕,温度开始上升时,试管中的冰才开始熔化。
故选C。
5.C
【详解】
ABD.固体分为两类: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固定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熔点。固体熔化都要吸热。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升高;非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ABD错误;
C.常见金属是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故C正确。
故选C。
6.C
【详解】
单晶体是各向异性的,熔化在晶体表面的石蜡是椭圆形.非晶体和多晶体是各向同性,则熔化在表面的石蜡是圆形,因此丙为单晶体,甲、乙可能是多晶体与非晶体,根据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关系,可知,甲、丙为晶体,乙是非晶体,则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7.D
【详解】
A.外形是否规则可以用人工的方法处理,A错误;
B.多晶体在物理性质上是各向同性的,B错误;
C.实验证明非晶体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晶体,C错误;
D.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表现在是否有确定的熔点,D正确。
故选D。
8.D
【详解】
A、常见的金属都是多晶体,因而黄金也是多晶体,只是因为多晶体内部小晶粒的排列杂乱无章,才使黄金没有规则的几何形状,故A错误;
B、同一种物质可以形成多种晶体,如碳可以形成金刚石和石墨两种晶体,故B错误;
C、单晶体只在某些物理性质上表现出各向异性,并不是所有物理性质都表现出各向异性,故C错误;
D、玻璃是非晶体,因而没有确定的熔点和规则的几何形状,故D正确;
故选D.
9.B
【详解】
A. 该石英晶体是晶体,有确定的熔点,有规则的形状,故A错误;
B. 根据其受压时在其中两相对的表面上会产生大小相等、符号相反的电荷,从而形成电压的特点可知该石英晶体具有各向异性的电学性质,故B正确;
C.石英是晶体,晶体有确定的熔点,故C错误;
D. 按题意可知,石英晶体传感器是将力学量转换成电学量的装置,故D错误。
故选B。
10.D
【详解】
A. 将一块晶体敲碎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变化,得到的小颗粒仍然是晶体,故A正确;
B. 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晶体有各向异性,有些晶体在不同方向上有不同的光学性质,故B正确;
C. 在合适的条件下,某些晶体可以转化为非晶体,某些非晶体也可以转化为晶体,例如天然石英是晶体,熔融过程中的石英是非晶体,故C正确;
D. 在熔化过程中,晶体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但内能增加,故D错误。
故选D。
11.D
【详解】
A、只有单晶体才表现为各向异性,多晶体表现为各向同性,故A错误.
晶体是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晶体一定时固体,且内部具格子构造,但外部并不一定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如形状不规则的金属是晶体,故B错误.
大颗粒的盐磨成细盐,不改变盐的晶体结构,故C错误.
所有的晶体均具有固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故D正确.
12.A
【详解】
A.单晶体和多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故A正确;
B.只有单晶体才表现为各向异性,多晶体和非晶体一样表现为各向同性,故B错误;
C.有的晶体硬度较小,例如石墨,有的晶体硬度较大,例如金刚石,所以不能用硬度区分晶体和非晶体,故C错误;
D.多晶体和非晶体一样没有规则的外形,故D错误。
故选A。
13.A
【详解】
沿O1O1′和O2O2′两对称轴测长方体电阻,所得阻值相等,正说明该物质沿O1O1′和O2O2′方向电阻率(即导电性能)不同,即表现出各向异性的物理性质,即这块样品可能是单晶体。
故选A。
14.D
【详解】
A.单晶体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而多晶体和非晶体没有规则的天然外形,几何形状不规则的冰块具有确定的熔点,属于多晶体,故A错误;
B.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变化的标志,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不变,水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故B错误;
C.在水的表面层,分子比较稀疏,分子间距大于分子间的平衡距离,分子作用力表现为引力,故C错误;
D.水变成水蒸气,分子间距增大,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故D正确。
故选D。
15.CD
【详解】
A.大气中PM2.5的运动是悬浮在气体中的固体颗粒的无规则运动,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
B.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分子间作用力不一定减小,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故B错误;
C.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是分子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温度越高,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越剧烈,故C正确;
D.单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离子)的排列是规则的,这样才表现为各向异性,所以具有空间上的周期性,故D正确。
故选CD。
16.BD
【详解】
有规则外形的物体是单晶体,没有确定的几何外形的物体是多晶体或者非晶体,选项A错误;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则 0 ℃的铁和0 ℃的冰,它们的分子平均动能相同,选项B正确; 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都与温度有关,扩散现象是分子的热运动,而布朗运动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不是分子运动,选项C错误;根据分子力随距离变化规律, 两分子从无限远处逐渐靠近,直到不能再靠近为止的过程中,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合力先变大,后变小,再变大,选项D正确;故选BD.
17.BCD
【详解】
非晶体中粒子的排列无序,非晶体没有各向异性,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A错误;布朗运动是固体微粒的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应,B正确.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势能不一定变大,当分子之间的距离小于时,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势能减小,C正确;温度相同则分子的平均动能相同,D正确;油酸分子的直径为,E错误;选BCD.
18. 不同规则 石墨 金刚石
【详解】

19. 晶体 非晶体 单 多
【详解】

20. 固态 酒精
【详解】
(1)有图表可以知道:当晶体汞的温度是零下C时,因为其温度低于熔点,所以此晶体为固态.
(2)酒精的凝固点为-117℃,南极地区的最低气温零下91.2℃,不会低于酒精的凝固点,故测量南极地区的气温时用酒精温度计;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固态;酒精.
AD 4 >
【详解】
(1)A.晶体有确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故A正确;
B.单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而多晶体和非晶态没有规则的几何形状,故B错误;
C.制作晶体管、集成电路多用半导体.故C错误;
D.多晶体与非晶体具有各向同性,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云母片导热性能各向异性,说明云母片是晶体.故D正确;
故选AD。
(2)已知: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可得:
代入数据可得:
A→B过程为等容变化.B→C过程为等温压缩过程,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整个的过程中内能的增加量大于吸收的热量;
(3)由题意可知,1m3可燃冰可转化为164m3的标准状态下的天然气(CH4),标准状态下气体的摩尔体积为22.4L=0.0224m3,所以1m3可燃冰含有的气体的物质的量:
所含CH4分子的个数:
代入数据可得:
个。
22.(1)是;(2)210 ℃;(3)8 min; (4)固液共存
【详解】
(1)题图中BC阶段表示该合金的熔化过程,说明有一定的熔点,所以这种合金在固态时是晶体;
(2)熔点为;
(3)熔化过程用了
(4)BC段就是这种合金的熔化过程,合金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23.见解析
【解析】
陶瓷材料是指用天然或合成化合物经过成形和高温烧结制成的一类无机非金属材料。它具有高熔点、高硬度、高耐磨性、耐氧化等优点。可用于刀具。
金属材料是指具有光泽、延展性、容易导电、传热等性质的材料。可用作钢铁制品等。
半导体材料是一类具有半导体性能(导电能力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可用来制作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的电子材料。
有机高分子材料是一类由一种或几种分子或分子团(结构单元或单体)以共价键结合成具有多个重复单体单元的大分子,可满足多种特种用途的要求,包括塑料、纤维、橡胶、涂料、粘合剂等领域,可部分取代金属、非金属材料。
24.(1)1.008×10 6 J;(2)1.512元
【详解】
(1)水被烧开需要吸收的热量为:
Q 吸 =cm(t-t 0 )=4.2×10 3×3×(100-20)J =1.008×10 6 J.
(2)若不计热量损失,消耗的电能为:
W=Q 吸 =1.008×10 6 J=0.28kW h,
则一个月节约的电费为:
0.28×(0.48-0.30)×30=1.512元.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