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 第一单元复习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必修2 第一单元复习学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12-27 20:5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必修二第一单元复习学案
编写:陈龙 审核:鞠圣岳
教师寄语:将细节做成经典,用点滴汇成江海。
单元必背篇目《赤壁赋》《游褒禅山记》
一.梳理基础知识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壬戌( ) 扣舷( ) 举酒属客( ) 愀然( ) 窈窕( ) 酾酒临江( ) 横槊赋诗( ) 渔樵( ) 枕藉( ) 冯虚御风( )
扁舟( )  无尽藏( )黔( )首 仓颉( ) 咀嚼( )
舐( )犊情深 氤氲( ) 褒( )贬 青荇( ) 春寒料峭( ) 臆( )断
滂沱( )( ) 漫溯( )禅( )院 窈( )然 瑰( )怪 俯瞰( )
冗( )长 笙箫( )( ) 谬( )误 筵( )席 恻( )隐 近在咫( )尺
芜( )杂 斑斓 ( )铿锵( )( )
 (二)《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梳理
词类活用
1.歌窈窕之章 扣舷而歌之( )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 )( )
3.正襟危坐( )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
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 )
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 )( )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8.侣鱼虾而友麋鹿 ( )( )
一词多义
1、歌:扣舷而歌( ) 倚歌而和之( )
2.如:纵一苇之所如( )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
3.然:其声呜呜然( ) 何为其然也( )
4.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月出于东山之上( )
徘徊于斗牛之间( )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5.而: 羽化而登仙( ) 倚歌而和之( )
侣鱼虾而友麋鹿( ) 逝者如斯而未偿往也( )
耳得之而为声( )
6.之: 凌万顷之茫然( ) 扣舷而歌之( )
倚歌而和之( ) 哀吾生之须臾( )
特殊句式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2.何为其然也( )
3.而今安在哉( )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5.而又何羡乎( )
6.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 )
文本成语积累
1.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
2.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3.世独立:脱离社会,独自生活,不跟别人往来。
4.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5.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
(三)《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点梳理
1.一词多义:
(1)“卒”:①、卒葬之 ( )
②、卒相与欢 ( )
③、夫以疲敝之卒( )
(2)“道”:①、有碑仆道( )
②、何可胜道也哉( )
③、传道受业( )
④、策之不以其道( )
(3)“相”:①、无物以相之( )
②、操虽托名汉相( )
③、卒相与欢 ( )
(4)“胜”:①、何可胜道也哉( )
②、沛公不胜杯构( )
③、予观夫巴陵胜状( )
④、终不能加胜于赵 ( )
2.词性活用:
(1)“舍”:始舍于其址 ( )
(2)“名”:名之曰褒禅( )而莫能名者( )
(3)“穷”: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
(4)“谬”:后世之谬其传……( )
(5)“传”:后世之谬其传……( )
3.(文言虚词积累)解释下列各句的虚词:
乃 (1)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 )
(3)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 (4) 良乃入,具告沛公( )
焉 (1)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2)且焉置土石? ( )
(3) 犹且从师而问焉( ) (4) 割鸡焉用牛刀( )
(5)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
其 (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2)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
(3)其后名之曰褒禅 ( ) (4)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5)其孰能讥之乎 ( ) (6)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
以 (1)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 )(2)无物以相之( )
(3)险以远( )
(四)名句填空。
  1、清风徐来,_________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_________ 。
  2、月出于东山之上,_________ 。_________ ,水光接天。_________ ,
凌万顷之茫然。
  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_________ ,_________ 。
  4、其声呜呜然,_________ ,如泣如诉。_________ ,不绝如缕。
  5、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 。
  6、酾酒临江,_________ ,固一世之雄也,_________ !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8、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 。_________ ,羡长江之无穷。
9、夫夷以近,则游者众;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11、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__________________。
二、拓展训练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公讳德用,字符辅,其先真定人也。
至道二年,太宗五路出师,以讨李继迁之叛,而武康公①出夏州。当是时,公为西头供奉官而在武康之侧,年十七,自护②兵当前,所俘斩及得马羊,功为多。及归,公又请殿将。至隘,公以为:“归之至隘而争先,必乱;乱而继迁薄我,必败。”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武康为公令于军曰:“至阵而乱行者,斩!”公亦令日:“至吾阵而乱行者,吾亦如公令!”至阵,士卒帖③然,以此行而武康公亦为之按辔④。继迁兵相随属,左右皆望公,莫敢近。于是武康公叹日:“王氏有儿矣!”
明道元年,除福州观察使。军人挟内诏,求为军吏。公争日:“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后不可复治;且军吏不可使求而得,得则军人必大受其侵。”明肃太后固使与之,公固不奉诏。已而太后亦寤,卒听公。于是天子心贤公,遂以公检校太保、签署枢密院事。公固辞:“武人不学,不足以当大任。”
始,人或以公威名闻天下,而状貌奇伟,疑非人臣之相。御史中丞孔道辅因以为人言如此,公不宜典机密,在上左右。天子不得已,以公为武宁军节度使、徐州大都督府长史,赴本镇,赐手诏慰遣。或闻孔道辅死,以告日:“是尝害公者,今死矣。”公愀然日:“孔中丞岂害某者乎 彼其心所以事君,当如此也,惜乎朝廷无一忠臣。”
嘉佑九年,进封鲁国公。明年二月辛未,公以疾薨。
公忠实乐易,与人不疑,不诘小过,望之毅然有不可犯之色。及就之,温如也。平生少玩好,不以名位骄人。而所得禄赐,多散之亲党。善治军旅,宽仁爱士卒,士卒乐为之用。与士大夫游,士大夫亦多服其度,以为莫能窥也。
(选自王安石《临川文集》,有删节)
【注】①武康公:王德用之父王超,谥武康。②护:统率。③帖:安定,顺从。④按辔:扣紧马缰缓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乱而继迁薄我,必败 薄:轻视
B.除福州观察使 除:授予官职
C.继迁兵相随属 属:连接
D.公愀然日:孔中丞岂害某者乎 愀然:忧愁凄怆的样子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王德用“善治军旅”和“坦荡无私”的一组是( )
A B
C D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年时代的王德用即在父亲麾下统军杀敌,立下诸多战功;他统率军队军纪严明,整肃有序,显示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因而得到父亲的由衷赞赏。
B.王德用治军用人坚持原则,刚直不阿,他拒绝执行明肃太后为人谋求军职的诏命,最终赢得了太后的理解和赞赏,受到天子的重用。
C.由于御史中丞孔道辅的建议,王德用被天子外放为地方官。但是当孔道辅去世时,他反而感伤朝廷失去了一位忠臣,表现出一种博大的胸襟。
D.王德用为人宽厚忠实,淡泊名利,平和处世,得到广泛爱戴。文章运用生动的叙述描写,多角度地展现了他令人景仰的人格魅力。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年时代的王德用即在父亲麾下统军杀敌,立下诸多战功;他统率军队军纪严明,整肃有序,显示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因而得到父亲的由衷赞赏。
B.王德用治军用人坚持原则,刚直不阿,他拒绝执行明肃太后为人谋求军职的诏命,最终赢得了太后的理解和赞赏,受到天子的重用。
C.由于御史中丞孔道辅的建议,王德用被天子外放为地方官。但是当孔道辅去世时,他反而感伤朝廷失去了一位忠臣,表现出一种博大的胸襟。
D.王德用为人宽厚忠实,淡泊名利,平和处世,得到广泛爱戴。文章运用生动的叙述描写,多角度地展现了他令人景仰的人格魅力。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后不可复治。(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以为人言如此,公不宜典机密,在上左右。(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平生少玩好,不以名位骄人。(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听那冷雨》知识梳理
一、基础字词
1. 给下面的形近字注音并组词。
舐( ) 啮( ) 骇( ) 濑( ) 籁( )
舔( ) 龋( ) 垓( ) 獭( )
2、词语积累
料峭:<书>形容微寒(多指春寒)。
黔首:古代指百姓。
想入非非:思想进入虚幻境界,比喻想法脱离实际或胡思乱想。
氤氲:形容烟或云气浓郁。
凄楚:书面语,凄惨痛苦。
凄迷:书面语,①(景物)凄凉而模糊,如:月色凄迷。
②悲伤:怅惘。如:神情凄迷。
凄凉:①寂寞冷落(多用于形容环境或景物)
②凄惨,如:身世凄凉。
凄清:①形容清冷,如:凄清的月光。
②凄凉,如:琴声凄清。
二、积累与雨水有关的优美诗句。
1、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风荷举(宋·周邦彦《苏幕遮》)
2、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宋·贺铸《青玉案》)
3、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宋·李清照《声声慢》)
 4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宋·苏轼《蝶恋花·春景》)
三、课外拓展(18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寒冷的高纬度
——我的梦开始的地方
迟子建
从中国的版图上看,我的出生地——漠河居于最北端,大约在北纬53度左右的地理位置上。那是一个小村子,依山傍水,风景优美,每年有多半的时间白雪飘飘。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那里漫长的寒冷。冬天似乎总也过不完。
我小的时候住在外婆家,那是一座高大的木刻楞房子,房前屋后是广阔的菜园。短暂的夏季来临的时候,菜园就被种上了各色庄稼和花草,有的是让人吃的东西,如黄瓜、茄子、倭瓜、豆角、苞米等;有的则纯粹是供人观赏的,如矢车菊、爬山虎等等;当然,也有半是观赏半是入口的植物,如向日葵。一到昼长夜短的夏天,这形形色色的植物就几近疯狂地生长着,它们似乎知道属于它们的日子是微乎其微的。我经常看见的一种情形就是,当某一种植物还在旺盛的生命期的时候,秋霜却不期而至,所有的植物在一夜之间就憔悴了,这种大自然的风云变幻所带来的植物的被迫凋零令人痛心和震撼。我对人生最初的认识,完全是从自然界的一些变化而感悟来的。比如我从早衰的植物身上看到了生命的脆弱,同时我也从另一个侧面看到了生命的从容。因为许多死亡了的植物,在转年的春天又会焕发出勃勃生机,看上去比前一年似乎更有朝气。
童年围绕着我的,除了那些可爱的植物,还有亲人和动物。请原谅我把他们并列放在一起来谈。因为在我看来,他们都是我的朋友。我的亲人,也许是由于身处民风淳朴的边塞的缘故,他们是那么的善良、隐忍、宽厚,爱意总是那么不经意地写在他们的脸上,让人觉得生活里到处是融融暖意。当然,他们也有自己的痛苦和烦恼,比如年景不好的时候他们会为没有成熟的庄稼而惆怅,亲人们故去的时候,他们会抑制住自己的悲哀情绪。我从他们身上,领略最多的就是那种随遇而安的平和与超然,这几乎决定了我成年以后的人生观。至于那些令人难忘的小动物,我与它们之间也是有着难以理解的情缘。我养过猫和狗,它们都是公认的富有灵性的动物,我可以和它们交谈,可以和它们恶作剧,有时它们与我像是朋友一样亲密,有时候则因这我对他们的捉弄,而好几天对我不理不睬。在喧哗而浮躁的人世间,能够时常回忆起它们,内心会有一种异常温暖的感觉。
在这样一片充满了灵性的土地上,神话和传说几乎到处都是。我喜欢神话和传说,因为它们就是艺术的温床。相反,那些事实性的事物和一成定论的自然法则却因为其冰冷的面孔而令人望而生畏。神话和传说喜欢以两种方式存在,一种类似地下的矿藏,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能嗅到它的气息,这样的传说有待挖掘。还有一种类似于空中的浮云,能望得见,而它行踪飘忽,你只能仰望而无法将其捺入掌中。神话和传说是最绚丽的艺术灵光,它闪闪烁烁地游荡在漫无边际的时空中。而且,她喜欢寻找妖娆的自然景观作为诞生地,所以人世间流传最多的是关于大海和森林的童话。也许是因为神话的滋养,我记忆中的房屋、牛栏、猪舍、菜园,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等等,它们无一不沾染了申花的色彩和气韵,我笔下的人物也无法逃脱它们的笼罩,我所理解的活生生的人,不是庸常所指的按现实规律生活的人,而是被神灵之光包围的人,那是一群有个性和光彩的人,他们也许会有种种缺陷,但他们忠实于自己的内心生活,从人性的意义来讲,只有他们才值得永久的抒写。
还有梦境。也许是我童年生活的环境与大自然紧紧相拥的缘故吧。我特别喜欢做一些色彩斑斓的梦。有时我想,梦境也是一种现实,这种现实以风景人物为依托,是一种拟人化的现实,人世间所有的哲理其实都应该产生自它们之中。我们没有理由轻视它们,把它们视为虚无。要知道,在梦境中,梦境的情、景、事是现实,而孕育梦境的我们则是一具躯壳,是真正的虚无。而且,梦境的语言具有永恒性,只要你有呼吸、有思维,它就无休止地出现,给人带来无穷无尽的联想。
我对文学和人生的思考,与我的故乡,与我的童年,与我所热爱的大自然是紧密相连的。对这些所知所识的事物的认识,有的时候是忧伤的,有的时候则是快乐的。我希望能够从一些简单的事物中看出深刻来,同时又能够把一些貌似深刻的事物给看破,这样的话,无论是生活还是文学,我都能够保持一股率真之气、自由之气。
当我童年在故乡北极村生活的时候,因为不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认定世界就北极村这么大,当我成年以后到过了许多地方,见到了更多的人和更绚丽的风景之后,我回过头来一想,世界其实还是那么大,它只是一个小小的北极村。
——选自《小说评论》2002年第2期,有删节
18.概括说明文章第2自然段中,作者故乡植物的生命具有哪些特点?描写这些植物时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分)

19.除了植物外,文章中出现了哪些影响作者“对文学和人生的思考”的元素?这些元素分别给予作者怎样的影响?(6分)

20.文章结尾说“我回过头来一想,世界其实还是那么大,它只是一个小小的北极村”,
这句话有那几种含义?请概括回答。(6分)

2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这篇散文中,作者对自己童年生活做了诗意的回顾,语言清新,情趣盎然。
B.第3自然段中“爱总是那么不经意的写在他们的脸上”一句,凸显了故乡亲人的淳朴善良。
C.第4自然段中所谓“活生生的人”,是指有种种缺陷但忠于自己内心生活的人。
D.文章主、副标题相配,既点明故乡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又为全文笼罩上梦幻色彩,别具韵味。
参考答案
词类活用
1.歌,名作动 唱 2.舞,使……起舞;泣,使……哭泣3.正,形作动 整理
4.南,名作状 向南5.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6.下、东:名作动,攻占,向东进军、东下7.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 8.侣、友:意动用法 以……为伴、以……为友
一词多义
1.歌:唱,歌声2.如:往,像3.然:……的样子,像声词词尾;这样
4.于:在,从,在,被, 5.而: 羽化而登仙(表承接)倚歌而和之(表修饰)侣鱼虾而友麋鹿(表并列)逝者如斯而未偿往也(表转折) ,表因果
6.之: 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
特殊句式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宾短语后置)
2.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
3.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
5.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
6.是造物之无尽藏也。(判断句)
答案
1.一词多义:
(1)“卒”:①死。②终于。③士兵。
(2)“道”:①道路。②说、讲。③道理。④正确的方法。
(3)“相”:①帮助、辅佐,②宰相、丞相③互相
(4)“胜”:①尽 。②能承担,禁得起, ③优美的,④胜利,
2.词性活用:
(1)“舍”:筑舍定居。名词活用为动词。
(2)“名”:①命名,称呼。名词活用为动词。②说清楚,说明白。名词活用为动词。
(3)“穷”:穷尽,走到头。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4)“谬”:弄错,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5)“传”:流传下来的文字,动词活用为名词。
3.文言虚词积累
乃 : 是, 竟然 , 你的 ,于是、就
焉 : 于之、于此、于彼 , 在哪里 ,他 ,怎么,啊
其 :1表示判断语气 ,2它(他)的 ,3指示代词,那、那些 ,4第一人称,我、自己 5表示反问的语气 “难道” 6是……还是
“以”:作介词用:①因、由于。②用来、拿。3、表并列。“险以远”。
二、
1、A 薄:攻击,伏击。
2、C A表顺承B介词,在C代词,代所得禄赐;指示代词,这 D语气词,表感叹
3、A A 前者表明王德勇的军事才能,后者表明他的宽阔心胸B 前者是他主动请命C前者是他传达的军令,后者表明他的谦虚品质D前者说的是叛军的情况,后者是士大夫对他的态度。
4、B B “最终赢得了太后的理解和赞赏”错。
5、(1)军人敢于依仗昭命来干预军队制度,以后就无法再整治。
(2)于是认为(既然)人们像这样议论,王德用(就)不(再)适合执掌重要而秘密的大事,跟随在君王身边。(3)一生少有玩赏爱好,不凭借名声官位傲慢待人。
[翻译]
王德用,字符辅,他的祖先是真定(今河北正定县以南)人。
至道二年,宋太宗派出五路军队出兵讨伐李继迁(963-1004,宋朝党项割据首领,西夏地方政权的创建者)叛乱,而王德用之父王超出兵夏州(古地名,在今陕西横山县西)。在这时,王德用担任西头供奉官(西头供奉官:原名“内西头供奉官”,政和二年改名“左侍禁”),在王超身边,年龄十七岁,自从统率军队担任先锋以来,他俘获斩杀的人以及得到的马羊都很多,功劳很大。等回到军中,王德用又请求担任殿将。到了一个关隘,王德用认为:“回师到关隘,士兵如果争先恐后,势必造成混乱;出现混乱而李继迁攻打我军,我军必败。”于是又请求允许自己用他所率领的士兵火速赶往隘口并摆好阵势。王超在军前对王德用下命令道:“到了阵前而胡乱行动的人,斩!”王德用也命令道:“到了我的阵前胡乱行动的人,我也一定遵照将军的命令执行!”到了阵前,士兵们安定顺从,按照要求井然有序地前进,王超也因此扣紧马缰慢慢地走。李继迁的士兵紧随其后,周围的敌人都看着王德用(过去),没有人敢靠近。于是王超感慨道:“我王家有个(有出息的)儿子!”
明道元年,王德用被授予福州观察使。有军人拿着内诏(不经过外朝,直接由宫中发出的皇帝的诏命),请求担任军官。王德用进谏(争:“诤”的本字)道:“军人敢于依仗昭命来干预军队制度,以后就无法再整治;况且,军职不能允许靠求取得到,靠这种方法得到职务那么军人一定会大受其害的。”明肃太后坚决地要让王德用给予(那个军人)官职,公坚决地不接受命令。不久太后也觉悟了,最终听从了王德用的劝谏。因此宋仁宗认为王德用贤德,就让他担任检校太保、签署枢密院事。王德用坚决地推辞道:“我是一介武夫(武人:指军人,此处谦称自己)没有学问,不能够担当这样重大的责任。”
起初,有人认为王德用威名天下皆知,相貌奇伟,恐怕不是做大臣的相貌。御史中丞孔道辅于是认为(既然)人们像这样议论,王德用(就)不(再)适合执掌重要而秘密的大事,跟随在君王身边。天子不得不让王德用去担任武宁军节度使、徐州大都督府长史,王德用去徐州上任之前,宋仁宗赐手诏来抚慰送别他。有人听说孔道辅死了,把这个消息告诉王德用说:“这是曾经陷害你的人,现在死了。”王德用忧愁凄怆地说道:“孔中丞哪里是陷害我啊 他的忠心用来侍奉国君就该是这样的,可惜啊,朝廷中没有一个忠臣了。”
嘉佑九年,王德用进封为鲁国公。第二年二月辛未,王德用因为患疾病而死。
王德用忠诚老实,乐观平易,与人交往不疑心,不诘责别人的小过错,远看他刚毅有不可侵犯的神情。等到接近他,就会发现他温柔和蔼的样子。一生少有玩赏爱好,不凭借名声官位傲慢待人。他所得到的俸禄和赏赐,大多散发给亲友乡邻。他善于治理军队,对士兵宽厚仁爱,士兵们乐于为他效力。王德用与士大夫交往,大家也大多佩服他的气度,认为没有谁能窥察清楚(他的气度)。
现代文阅读答案
1.答案:答案 生命短暂 生命力顽强 拟人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和分析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C级。这个段落的主体在中间部分,抓住这部分中议论性的句子,并确定关键词,就可以组织答案。回答第二问时,最好答出修辞效果。
2.答案:亲人,是作者领悟到随意而安的平和与超然;动物,使作者带来异常温暖的感觉;生活与传说,使作品染上了神话色领略神灵之光;梦境,是作者感悟人生道理,从而产生的联想。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概括文中信息。本题的答题区间是第3至5段。做题需要分析文章结构,找到每一段中心句和关键句,进行组织。
3.答案:(1)故乡是世界的缩影;
(2)作者对故乡的爱是永恒的;
(3)童年在北极村学到的一切,奠定了作者人生基础;
(4)故乡是作者人生思考与创作精神之源;
(5)故乡使作者对人生的理解得以升华。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要联系全文,以写作目的为引子,以文章线索为牵引,多角度思考作者写每一个对象的意图是什么,综合组织答案。
4.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与评价文学作品,能力层级为E级。此项考查了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知识。思考时要注意语境,通过句间的逻辑关系理解各句的来龙去脉。这里“活生生的人”是指笼罩于神话光彩之下的凸显人性本真的人。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