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课件(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课件(1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20 21:44: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第2课
选择性必修2第1单元第2课
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美洲物种的外传
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03
01
目 录
CONTENT
02
学习聚焦: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物种陆续传播到欧洲、亚洲、非洲等地
学习聚焦:新航路开辟后,小麦、水稻等农作物和鸡、牛、羊等禽畜传入美洲
学习聚焦:食物物种交流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对经贸和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
课程标准:了解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及其历史影响;
物种交流
影响
思考:新航路开辟前,世界各地间物种交流是否存在?试举例
葡萄
苜蓿

樱桃
外来物种的四大姓——胡
姓名 传入时间 原产地 备注
胡瓜(黄瓜) 西汉 印度 张骞
胡荽(芫荽) 西汉 地中海 张骞
胡桃(核桃) 西汉 伊朗阿富汗 张骞
胡蒜(大蒜) 西汉 中亚 张骞
胡豆(蚕豆) 西汉 中亚北非 张骞
胡葱(葱) 唐 昆仑山
胡椒 南北朝 印度
胡萝卜 13世纪 伊朗
思考点:古代物种交流的特点?
新航路开辟以前的物种交流
交流范围有限,集中在亚非欧之间;在邻近地区或各大洲内部进行。
交流物种较少;存在少量跨洲的食物物种交流。
第一章
部分1:新航路开辟后各地食物物种间的交流
物种交流全球化时代的到来
思考:新航路开辟后新旧大陆间有哪些食物物种彼此交流?
甜橙
甘蔗
柠檬
黄瓜
豌豆
苹果
辣椒
咖啡
哥伦布大交换
美洲的食物物种传入我国并推广的概况
思考1:哪些美洲作物是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的?
经西亚、中亚传入西北地区
从印度、缅甸传入西南地区
从菲律宾传入东南沿海地区
思考2:玉米、甘薯、马铃薯传入中国的路径大体有几条?何时传入中国?
美洲的食物物种传入我国并推广的概况
学思之窗:番薯种出海外吕宋。明万历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值闽中旱饥,振龙子经纶白于巡抚金学曾令试为种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自是硗确之地遍行栽播。 ——摘自陈世元《金薯传习录》
史料阅读:蕃柿:一名六月柿,茎似蒿,高四五尺,叶似艾,花似榴,一枝结五实或三四实,一树二三十实,缚作架,最堪观。火伞火珠,未足为喻。草本也,来自西蕃,故名。
——王象晋《二如亭群芳谱》
▲《本草纲目》中所附玉米图
思考1:结合教材与材料对番薯与番茄的引进有何异同点?
▲ 16世纪中叶德国学者绘制的番茄植株和果实图
思考2:试例举作为非粮食作物引进的物种?
史料阅读:番椒:丛生,白花。子俨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子种。 ——高濂《遵生八笺》
注:当年番茄和玉米引入欧洲时就是作为观赏植物引进的;而番茄和辣椒最初引进中国也是作为观赏植物引进的。
小结:美洲的食物物种传入我国并推广的概况
作物 传入并推广的概况
玉米 明朝时期,玉米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从西亚、中亚传入西北地区;从印度、缅甸传入西南地区;从菲律宾传入东南沿海地区。
现在丘陵地区种植,后来逐渐扩展到平原地区
清朝前期,在全国各地多有种植;乾隆嘉庆年间,得到大规模推广;鸦片战争前,其种植已遍布全国
马铃薯和甘薯 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与玉米相似
番茄 明朝万历年间,被引入中国,长期被当做观赏和药用植物
清朝光绪年间,开始作为食用蔬菜在菜园种植
辣椒 明朝时期,传入中国,被称为“番椒”
思考:新物种在中国的引进及推广历程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的有何特点?
特点1:时间具有长期性
知识拓展: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的有何特点?
特点1:时间具有长期性
▲ 早期英属北美殖民地农作物分布图
左为美洲野生番茄,右为欧洲培育后的新品种,18世纪又传回美洲
▲ 新航路开辟后主要物种交流示意图
特点2:欧洲具有主导性
特点4:交流具有互补性
特点5:交流具有双向性
特点3:范围具有全球性
小麦第一
水稻第二
第一章
部分2: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材料:明朝后期,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传入中国后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
推动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食品种类更为丰富,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使世界人口激增
史料阅读:邑境山多田少,居民倍增,稻谷不足以给,则于山上种包谷、洋芋、荞麦、燕麦或蕨蒿之类。深林剪伐殆尽,巨阜危峰,一望皆包谷矣。
——清人袁景晖《建始县志》
P11思考点:食物物种交流怎样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改变传入地的食物结构,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
作为动物饲料,促进畜牧业发展,为人类提供更好的肉、蛋、奶等
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深刻影响着人类的日常生活
局限: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过度垦荒造田,水土流失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
01
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
02
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03
不同物种的交流推动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04
新物种的引进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小结
【真题演练】(2018全国Ⅱ卷)阅读材料完成问题(25分)
材料一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
——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和作用。(12分)
答:(1)特点:我国人民最早培育、驯化;种植范围从中原推广到南方,开发出各种豆制品;农书对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推广,政府推动。
作用:民众重要的食物来源,使中国人的食物结构合理化;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备荒物资。
【真题演练】(2018全国Ⅱ卷)阅读材料完成问题(25分)
材料二 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至1910年,美国已经拥有280多个大豆品种。1931年,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1954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大豆在南北美州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
——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豆在美国广泛种植的原因。(8分)
(3)根据材料一和二并结合所学,简析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5分)
(2)原因: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推动;大豆是一种优良作物品种,适宜种植;科学技术进步,大豆的用途得到广泛开发。
(3)意义:物种交流是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美洲物种的外传
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粮食作物的传播
玉米和马铃薯传入欧洲
玉米和甘薯传入中国
蔬菜的传播
番茄、辣椒先后传入欧洲中国
欧亚作物传入美洲:小麦、水稻、苹果
畜禽的传入:牛、驴、骡、猪、羊、鸡
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是世界人口激增。
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推进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对当地环境产生影响。
物种交流的特点:
欧洲主导;长期性;全球性;双向性;互补性等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