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课件(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课件(1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20 21:54: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中国历代的改革与变法
选择性必修一第一单元:政治制度
第4课
01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目录
02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03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课程标准:(标准无明确要求)
重难点:通过了解历代主要变法和改革的历程、内容及作用,分析变法和改革的历史必然性,并理解变法和改革的曲折与艰辛。
01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中国自古就有改革的传统。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推动了生产力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和民族交融。但改革过程充满了曲折与艰辛。
目录
商鞅
孝文帝
范仲淹
王安石
张居正
① 自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处于急剧变动之中。
② 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乱给各族人民带来了苦难,在长期的冲突与交往中,民族交融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
③ 北宋中期,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北部边境又经常受到游牧民族的袭扰。
④ 明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进一步发展。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统治危机不断加深。
适应新的社会形态的变法改革
少数民族调整政策的汉化改革
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政策调整
商鞅变法
孝文帝改革
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
张居正改革
思考:这些人物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呢?从教材所示的是改革背景对改革进行分类?
思考:同学们认识这些改革者吗?
要而论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大地既通,万国蒸蒸,日趋于上,大势相迫,非可阏制。——梁启超《变法通议》节选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韩非子
魏国李悝变法
楚国吴起变法
秦国商鞅变法
赵国赵武灵王改革
韩国申不害改革
齐国邹忌变革
燕国燕昭王改革
温故知新: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百家争鸣
铁犁、牛耕使用
私田增多
井田制瓦解
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礼崩乐坏、诸侯争霸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改革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世易
备变
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
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
施行什伍连坐,建立县制
以法为教,文化专制
顺应时代潮流,推动社会进步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变革时期
③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成就统一霸业,奠定了基础。
①打击了贵族特权,推动军事发展
②促进了封建政治、经济的发展
上图所示大概什么时期什么事件?
少数民族汉化的改革(鲜卑族)
改革时期 主要领域 具体政策 影响
改革前期 (冯太后摄政)
改革后期 (孝文帝亲政)
迁都洛阳、易服装、改汉姓、说汉语、通婚姻
“汉化”政策
俸禄制
制度创设为主
促进民族交融、缓和民族矛盾,缩小南北差距使北方社会经济恢复繁荣,为隋唐盛世打下基础,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作出贡献
均田制
三长制
鲜卑族实现社会封建化的改革
张居正改革内容
(1)大力整顿吏治;
(2)加强官员考核;
(3)裁减开支;
(4)清丈土地;
(5)改革税制
(一条鞭法)
(1)官僚机构: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惟才用人
(2)财政制度: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等
(3)军事体制:保甲法、裁兵法、将兵法、保马法、军器监法
整顿官僚机构
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政策调整
根据教材分析统治集团内部的调整的相似背景?
政治腐败(吏治腐败)
财政困难
农民起义不断(阶级矛盾激化)
一条鞭法: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
结合高一所学,一条鞭法能够实行与明朝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哪些新变化有关?
富国强兵
富国
丝银对流
新法令刚刚开始推行,就遭到了旧贵族的强烈反对。秦孝公死后,商鞅被诬告谋反,结果被车裂而死。
共同问题:旧势力的强大阻力
思考:历代的改革都遭遇了什么共同问题?
孝文帝改革使得一部分利益受到损害的少数民族军人掀起暴动,导致了北魏的覆亡。北方民族交融的进程也在北魏灭亡前后出现短暂的反复。
王安石变法涉及面广、阻力大,有些措施也欠妥当。新法实行五六年后,王安石被罢职,变法措施被废止。
张居正改革遭到了极大反对,他死后,除一条鞭法外,其他改革几乎全部废止。
改革之路总是曲折与艰辛的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系辞下》
改革如此艰难,为何还改?
中国自古就有改革的传统。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推动了生产力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和民族交融。但改革过程充满了曲折与艰辛。
02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戊戌变法失败了,但它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清末新政和民国时期的改革,也大多没有成功。
目录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戊戌变法
清末新政
民国改革
时代赋予近代改革什么新主题?
救亡图存
自五口通商,我国民感觉到时局的严重,奋起而图改革,至此不过70年,而有如此大的成就,其成功,亦不可谓之不速了。 ——吕思勉《中国通史》
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钦定宪法大纲》
《明定国是诏》
南京临时政府改革
国民政府改革
失败
近代改革失败相同表现?
中国社会性质未改变:
反帝反封建任务未完成;
国家始终内外交困。
结局如何?
思想启蒙、民众觉醒、民资发展
由于民国时期政局动荡,国家始终未能实现实质上的统一,这些改革多以失败告终。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官员尸位素餐、苛捐杂税激增、改革与财力脱节、官场奢靡依旧……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城乡下层群众的自发反抗斗争,即当时人所称的“民变”,也愈益高涨起来……最后终于导致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戴鞍钢《清末新政为何会失败》
维新变法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社会上反对势力很大。裁撤闲差衙门后,大批丢了乌纱帽的庸官极端仇视变法,他们或造谣惑众,或上书恫吓,使得京师谣言四起;令旗人自谋生计,引起不少旗人的强烈不满;一些对变法主张不满的大臣,更是对康有为和梁启超充满仇恨。这些从中央到地方的反对势力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后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的重要社会基础。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思考:结合材料试分析这些改革为什么会失败?
触犯守旧势力利益
官场腐败、脱离群众
政局动荡、未统一
思考:中国近代改革的结局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是改革的重要前提
03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目录
巩固新生政权
推行土地改革
恢复国民经济
一化三改造
第一届人大
第一部宪法
中国现代改革主要包括哪几个时期?自主梳理各个时期的改革举措?
1949-1953
国民经济
恢复时期
1953-1956
社会主义
改造时期
1956-1966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78-
改革开放时期
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政治上:人民代表大会制确立
经济上:生产资料公有制确立
思想上:毛泽东思想新发展
《论十大关系》
中共八大
“八字方针”
七千人大会
”四个现代化“
十年文革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共十八大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
中共十九大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
……
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
P27思考点:40多年来,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成就,它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累了哪些宝贵经验?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取消农业税到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
打赢脱贫攻坚战;
实行乡村振兴战略;
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
沿海沿边沿江沿线和内陆中心城市对外开放;
加入WTO;
共建一带一路;
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
成功举办中国国际进出口博览会;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从搞好国营大中小企业;
发展私营经济;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发展混合制经济等。
中国GDP总量位居世界第二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
“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辽宁号”“山东号”航母
……(教材27历史纵横)
P27思考点:40多年来,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成就,它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累了哪些宝贵经验?
中国GDP总量位居世界第二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
“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辽宁号”“山东号”航母
……(教材27历史纵横)
①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③坚持党的领导
④以人民为中心
⑤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⑥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P27思考点:40多年来,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成就,它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累了哪些宝贵经验?
小结: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1840
1949

古代
近代
现代
商鞅变法
孝文帝改革
王安石变法
张居正改革
戊戌变法
清末新政
民国改革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探索建设道路
实行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