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第七章 运动和力
7.2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第一课时)
课前回顾
1、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一看选哪个物体作参照物;
二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位置变化。
3、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的。
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任意性)
相对
新课引入
运动有快慢之分
一、比较运动的快慢
看比赛,说说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方法一:
通过相同路程 ,比所花时间的多少;
一、比较运动的快慢
看比赛,说说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方法二:
通过相同时间 ,比所跑路程的多少;
一、比较运动的快慢
1.时间相同比路程(观众)
2.路程相同比时间(裁判)
思考: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时如何比较?
一、比较运动的快慢
思考:汽车120s行驶3600m,飞机2s飞行1000m,哪个运动得快呢?
快
慢
二、速度
1.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叫做速度(v)。
2.公式:
(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比值定义法)
3.单位: m/s , 读作: 米每秒
4.物理意义:
1m/s表示物体1S通过路程为1m.
常用单位:km/h , 读作:千米每小时
变形公式:
二、速度
1m/s= km/h
5.单位换算:
3.6
汽车速度表
6.观察汽车速度表,所用单位是什么?
二、速度
人步行约1.1m/s
自行车约5m/s
高速公路上的小轿车约33m/s
喷气式客机约250m/s
子弹出膛时约1000m/s
同步卫星约3070m/s
生活中的速度
课堂检测
1、单位换算:5m/s= km/h ; 108km/h= m/s
18
30
2、甲、乙、丙三个运动物体,甲运动速度为72km/h,乙运动速度为18m/s,丙物体在1min内通过900m,比较可知( )
A.甲运动最快 B.乙运动最快
C.丙运动最快 D.三个物体一样快
A
20m/s
15m/s
三、平均速度
1、定义:
运动物体通过某段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平均速度
2、物理意义: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3、公式:
注意:根据定义可知,计算平均速度时,必须指明是哪一段路程上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因为不同路程上或不同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能不同;
四、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1.实验原理:
需要测量那些物理量?需要什么测量工具?如何测量?
2.实验器材和装置:
停表
刻度尺
斜面要保持很小的坡度,目的是:便于测量时间
金属片
四、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3.实验设计:
S1
S2
金属挡板
s3
t3
t2
t1
金属挡板的作用:便于测量时间
四、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4.实验记录表格:
路程s/m
运动时间t/s
平均速度v/(m·s-1)
5.观察实验:
四、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6.实验记录表格:
注意:1.小车运动距离为车头到车头的距离。
2.小车从斜面顶端要从静止释放。
3.测量过程中不要改变斜面的坡度。
S
A
B
课堂检测
3、某同学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请完成以下问题。
(1)实验原理是 。斜面的倾角较小,目的是 (填“缩短”或“增加”)测量时间,以减小测量时的误差。
(2)小车通过ABC三个位置时停表对应如图所示,全过程的平均速度vAC= m/s,
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
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
路程的平均速度vAB= m/s,
小车通过BC段所用时间是 s.
0.20
0.24
增加
2
课堂小结
1、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1)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2)相同路程比较时间。
2、速度:
(1)物理意义: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
(2)公式:
(3)单位换算:1m/s=3.6km/h
3.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