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2 浙江中考语文 二轮复习 写作 专题二 第一讲 第一节 全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备战2022 浙江中考语文 二轮复习 写作 专题二 第一讲 第一节 全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25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22 21:5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专题二 作文
一、中考作文写作技法讲与练
考场作文的时间非常有限,如何充分高效地用好有限的时间,写出吸引阅卷老师眼球的高分作文,是每一个考生都要积极思考的问题。为了便于考场快速作文,我们应加强考场思维的训练,善于捕捉思维的灵感,适时地把这些灵感记录到草稿纸上。当我们在考场动笔写作时,以前所打的腹稿就能如滔滔江水一样奔涌在笔端。下面将谈谈如何巧妙运用多种思维,快速打开写作思路。
第一讲 审题立意
审题,就是深入思考、反复推敲作文题目的意思和要求,对作文题目(包括引语)进行认真分析,最终把握题旨的过程。作文审题的过程就是理清已知条件,理出限定和要求等,明确哪些能写,哪些不能写,从而做到评分标准中的“符合题意”,扣题切题。审题不但是作文的第一步,而且是作文成败的关键性一步。
作文审题要做到准确到位、不偏不倚。考生只有将题目的内涵和外延理解透彻了,才能在立意、构思上不出偏差,才能追求立意上深刻、构思上新颖等更高层级的写作目标。
第一节 全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中考命题作文一般表现为两种题型:一种是只提供题目和要求;二是由提示语、题目和要求组成。那么,对于命题作文该如何审题、立意呢?
(一)先看有无引语。
引语是对作文题目的理解,也是对立意的提示与指导,审好引语是审题目的前提。它往往起着激发写作情思、界定选材范围的作用。
(二)再审题目,抓住题眼,找限制词。
1.独词型(以一个独立的词语来命题)
如:“扶”(2021烟台)、“眺望”(2021德州)、“教养”(2021德阳)等。审题时,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挖掘内涵,一击到位。
①明确内涵。如“眺望”一词,其含义既不同于“看望”,又有别于“仰望”,即“从高处往远处看”。
②挖掘引申义。有些独词具有多重意蕴,如果仅局限于表层理解,就会导致文章立意肤浅,内容单薄无新意。如“季节”,如果对其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层,只写对自然界的季节的感觉,文章未免流于平庸。如能挖掘词语的引申义,从自然界的“季节”联想到人类社会的“季节”,立意则不俗。
(2)添枝加叶,明确外延。
有时候我们可以在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后,通过设问引领等方法,在原词语前后加上恰当的修饰限制性词语,便可化难为易,化大为小,使题旨变得具体明白,便于行文构思。如“让”,可以组词为“谦让”“忍让”“退让”“礼让”等。在此基础上可造句为“忍让,是一种涵养”“寸土必争,绝不退让”等等,再据此立意。
(3)逆向思维,挖掘新意。
打破常规,从新的角度着眼,对题材作深层次的透视而获得其社会的、哲理的体悟。它能使文章的材料“平”中见“奇”,“奇”中见“深”。如“熟悉”,正向立意比较平常,但如果反向立意,写“熟悉中的陌生”“熟悉会让人陷入惯性思维”等,则会高人一筹。
(4)联想想象,虚实变通。
对于带有比喻或者象征性的题目,应该采用这种方法。在审题时还原它本身的含义,化抽象为具体。而那些题目过于具象的,则需要化实为虚,挖掘出题目的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使题目内涵得以升华。如“每个站点都有风景”是一个明显带有比喻色彩的题目,关键词“站点”和“风景”既有实际意义,又有比喻义。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人生某个阶段的旅途经历”。这样文章构思就水到渠成了。
2.短语型与句子型(以偏正结构、动宾结构或主谓结构的短语为主)
如“为自己赋能”(2021济南)、“这才是该有的样子”(2021青岛)、“我们都有自己的方向”或“总会找到前进的方向”(2021湖州)。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着手:
(1)分析题眼法。
短语型题
眼分析法 主谓短语 题眼一般是谓语或谓语中心词。如“我做主”,“做主”就是题眼,立意可确定为“做命运的主人”“做自己的主人”等。
动宾短语 题眼一般是动词。如“品味生活”,题眼就是“品味”;“学会忘记”,题眼就是“学会”。
偏正短语 题眼一般在定语或状语上。如“那个影响了我的人”,“影响”就是题眼。
句子型题
眼分析法 关注主
语、宾语 如“这里,也是我的舞台”,“舞台”为题眼,但也要关注主语“这里”,它限制了写作对象的范围。
关注谓语 如“我相信你一定会来”,“相信”为题眼,可以分析迟迟未来的原因,写出相信对方一定会来的决心。
(2)分析关系法。
即分析短语或句子内各成分间的关系。如“有你真好”,“有你”和“真好”之间暗含了因果关系,所以要具体展现为什么“有你真好”。
(3)辨别标志法。
就是通过辨别题目中标示性的词语来明确作文的体裁,如题目中出现“方向”“新意”等字眼或标明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景物的,一般应写成记叙文;题目中出现“谈”“说” “议”“辩”“评”“析”“读”“感”“启迪”“启示”“体会”“感想”等字眼的,一般要写成议论文。
(三)审写作要求。
首先看共有几条,逐条细读,在心中形成一个写作文的规范。
1.审文体限制。“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就是要求考生不能写诗歌,其余文体都可以。
2.审字数要求。“不少于600字”,要求考生所写作文字数一定要够600字,一般在650~750字为宜。
3.审对个人信息要求。“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凡在文中出现与考生相关的真实个人信息,如人名、校名、地名,均会被扣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适者生存是自然的选择,舍生取义是孟子的选择,先忧后乐是范仲淹的选择……选择时时见勇气,处处显智慧。
请以“美好的选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可以记叙、抒情或议论;③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采用了“引语+全命题”的形式。引语共两句话,第一句话以自然的选择和先贤的选择诠释“选择”的内涵,第二句话阐明选择需要勇气和智慧。什么是选择呢?所谓选择,就是取舍,放弃一些,争取一些。什么是美好的选择呢?符合自己初心的选择,符合社会大义的选择,符合传统美德的选择都是美好的选择。本文有两个写作方向,一是写人记事,创作记叙文。以自己某一次或某几次“美好的选择”为写作内容,表达自己对于选择的见解与看法。二是议论说理,以“美好的选择”为论题,摆事实,讲道理,以富有逻辑和思辨色彩的论证,阐明自己对于选择的看法与观点。
1.以“时光慢慢走”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得套作、抄袭;③不得透漏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考生相关信息;④不少于600字。
分析中心词 题目的中心词是“______”,中心词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
_____
明确限制词 “ _______”指“ _______________”
审写作要求 ①有_____点写作要求。
②你写作的题目是___________,选择的文体是_____________,
想要表达的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作文的字数要求是 不少于600字 。
时光
时间、光阴、
日子
慢慢走
希望慢一点流逝
4 
时光慢慢走
示例:议论文
为什么希望“时光慢慢走”,怎样珍惜美好
时光
2.以“拾起生命里的碎片”为题,请你运用审题眼的方法,从中心词、动词、修饰(限制)词三个方面进行审题,写出你的审题结论。
题目 审题眼 词语 审题结论
拾起生命
里的碎片 中心词
动词
修饰(限制)词
碎片
即一个细节,从小处选材、着笔
拾起
即联想回忆,从记忆的仓库中选取写作的素材
生命里的
即自我成长的经历、感悟
3.站点,既是匆匆而过的憩息处,又是暂时的落脚点;既是一段旅程的终点,又是新旅程的起点……人生就是这样,一个又一个的站点组成了一个人生命的完整链条。
请以“每个站点都有风景”为题,写一篇作文。
“站点”的本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匆匆而过的憩息处,暂时的落脚点。
“站点”的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的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从时间维度思考,必然是指人的童年、少年、
青年、老年,过去、现在、将来,昨天、今天、明天……其中某
一个关键的时刻;从空间维度思考,必然是指家庭、学校、社会
中某一特定的场合。
示例:①每一段成长的经历都是人生的风景;②人
生是一场旅行,喜怒哀乐都是风景;③踏上生命的火车,欣赏每
段风景。
4.生命中的惊喜让我们感到无限欢悦。意想不到的礼物是惊喜,柳暗花明的发现是惊喜,他乡遇故知的邂逅是惊喜,雪中送炭的帮助是惊喜。
请以“惊喜”为题目,依据提示,将横线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这是一个独词类文题,我们可以在题目的前后添加词语,组成一句话或一个短语,作为文中事件的概括或者叙事的指导,如:“我惊喜地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的惊喜”“我把惊喜送给妈妈”等,这样,就比较容易构思行文了。
示例:发现我也行
忘不了那份迟到
值得注意的是,本题目的中心词是“_____”,“_____”字则决
定了“_____”的程度,即所选事件必须让主人公的“_____”达
到“_____”的程度。这就预示着一般的“_____”事是不达标
的,一定是那些向往已久或几乎要放弃了的,或最能触动内心的
事突然出现,才符合“_______”的要求。






惊喜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