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单元综合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单元综合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1.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22 10:20: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单元综合
1.市镇与城市不同,作为商业中心,市镇联系的对象是四周的乡民。明朝前期,农民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江南地区在原有市镇的基础上,出现了一批新兴市镇,但市镇的分布不能过于稠密,否则就会出现被迫衰退者。这说明明朝前期(  )
A.政府对市镇分布进行合理规划
B.地域性商帮具有明显的排他性
C.重农抑商使市镇经济陷入停滞
D.农业对市镇发展具有双重作用
解析:选D 根据材料中的“农民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江南地区在原有市镇的基础上,出现了一批新兴市镇”来看,农业的发展对市镇的兴起有促进作用;从材料中的“但市镇的分布不能过于稠密,否则就会出现被迫衰退者”来看,农业的现状对市镇又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故选D项。A、C两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市镇的兴起与商帮无直接关联,排除B项。
2.1900~1938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发展加速,城乡之间移居基本上自由。1938年中国5万以上人口的城市总人口是2 730万,占5亿人口的5%~6%。由于城市化可以将一个大分工网络所需的交易集中在一点进行,进而大大改善交易效率。这一现象说明(  )
A.工商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B.中国城市化水平整体较高
C.近代工业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
D.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推力
解析:选D 材料“由于城市化可以将一个大分工网络所需的交易集中在一点进行,进而大大改善交易效率”,说明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推力,D项正确。20世纪30年代,中国自然经济依然占据主导地位,A项错误。由材料“5万以上人口的城市总人口是2 730万,占5亿人口的5%~6%”可知,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城市化发展的作用,没有体现城市化发展的原因,C项错误。
3.城市化率(也叫城镇化率)是城市化的度量指标,一般采用人口统计学指标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包括农业与非农业)的比重。根据下表可以得出(  )
年代 城市化率(%)
战国 公元前300年 15.9
西汉 公元2年 17.5
唐 745年 20.8
南宋 1200年 20
清 1820年 6.9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 10.6
1990年 26.4
A.城市化率直接关乎商品经济发展水平
B.政府政策对城市化率影响较大
C.大多封建政权限制农村人口流入城市
D.农业发展程度与城市化成反比
解析:选B 材料数据反映了清代城市化率较低,但清代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故A项错误;历代政府政策对城市化率影响较大,例如,南宋时期抑商政策有所松动,城市化率上升,新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城市化率上升,故B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初期也限制农村人口流入城市,故C项错误;农业发展程度与城市化不一定成反比,两者也可以并存发展,故D项错误。
[深化提能]
中国古代、近代城市发展特点的比较
1.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特点
(1)传统的政治城市逐渐向商业城市发展,表明商品经济日益活跃。
(2)城市布局从严格控制坊市界限到逐步打破坊市界限。
(3)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4)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价值观念逐渐发生变化。
2.中国近代城市发展特点: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具有近代化的特点;受西方工业文明影响大;是思想革新和政治革命的前沿阵地;发展不均衡。
4.北方的四合院和南方的堂屋是中国古代典型民居。四合院空间序列为:长辈住正房,晚辈住厢房,前后辅助房间供下人居住。堂屋正中则供奉祖先牌位,家族重大事务都在此进行。帝王宫殿更是巍峨宏大,体现着皇室的唯我独尊。这表明传统建筑(  )
A.体现天人合一思想
B.象征家族伦理秩序
C.体现君权至上的政治理念
D.强化权威认同的政治心理
解析:选D 根据材料“长辈住正房,晚辈住厢房,前后辅助房间供下人居住”“堂屋正中则供奉祖先牌位”“唯我独尊”可知,四合院、堂屋、皇宫宫殿等建筑都体现了强化权威认同的政治心理,故选D项。A项与材料无关,B项仅符合四合院、堂屋的特点,C项仅符合皇宫的特点,故排除。
5.中国民居建筑,向有“北在山西,南在安徽”之说。皖南民居以朴实清新而闻名,晋中大院则以深邃富丽著称。民国时期,乔家大院西北院进行改进,占用原来的厨房建成客厅,并按异国风情加以装修,又把旧厕所改造成“洋茅子”……新院的窗户全部安装大格子玻璃,装饰仿造西洋式,美观大方,别具一格。由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居室建筑的典型特征是(  )
A.设计精巧,建筑考究    B.彩饰金装,工艺精湛
C.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D.内涵深刻,名扬三晋
解析:选C 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占用“原来”的厨房建成客厅说明居室建筑的典型特征是中国的、是土的,并按“异国”风情加以装修、改造成“洋茅子”则说明居室建筑的典型特征是西方的、是洋的,综合起来看这一时期中国居室建筑的典型特征就是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6.在近代中国的城市中,天津可以说是城市空间(地理空间和社会空间)变化的一种典型。多国租界的存在、八国联军对天津的占领、新技术的传入、清末改革的事实,都促成了20世纪天津城市空间的重构。上述影响近代天津城市空间重构的因素实质上反映了(  )
A.天津城市的近代化主要受到西方影响
B.天津城市近代化是中国近代化的缩影
C.近代城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征
D.近代天津城市的重构内因起主要作用
解析:选C 根据题干材料“多国租界的存在、八国联军对天津的占领、新技术的传入、清末改革的事实,都促成了20世纪天津城市空间的重构”可知,天津城市空间的变化发展既源于近代中国西方入侵及西方技术影响,又有本国近代化改革的推动,体现了近代中国城市典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征,故C项正确。天津城市的近代化不仅仅受西方影响,排除A项。题干未体现天津变化在中国近代化中的地位与影响,排除B项。近代天津城市的重构是内外作用的结果,排除D项。
7.明朝在江南市镇等关键要地设立巡检司管理日常治安;对一些规模比较大的江南市镇,直接委派县丞、主簿等县级官员驻镇管理;对那些特别大的江南市镇,还派遣同知等更高级别的官员驻镇管理。这一举措(  )
A.提升市镇的经济水平 B.凸显市镇的军事功能
C.使经济发展水平趋同 D.加强基层社会的治理
解析:选D 依据材料可知,明代加强了对江南地区的关键市镇的政治管理,因此明代江南地区基层社会治理得到加强,故D项正确。政府加强对市镇的行政管理,其目的不在于提升经济水平,而且从市镇规模和派遣官员级别的对应程度来说,也充分说明官员派遣的目的在于行政而非经济,A项排除;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政治管理的强化,与军事功能无关;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明代江南地区的关键市镇受到中央的管理,不能体现其经济发展水平趋同。
[深化提能]
1.中国古代市镇兴起的原因
中国古代城市兴起的原因包括,生产力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生产分工的扩大,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春秋时期城市兴起的途径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西周封邦建国发展起来的侯国都城所形成的城市;由世袭贵族的封邑发展而成的城市;新立的采邑和赏赐的邑地发展为城市;有些城市是由农村的邑落而来的;处于水陆交通枢纽或是河川渡口要塞的城邑由于交换频繁,使人口、货物聚集而发展起来的城市;出于军事目的所筑城邑发展而为城市。
2.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原因
进入近代以来,中国城市发生分化,部分城市衰落,而另一部分城市则脱颖而出,如上海、天津、武汉、广州、重庆等中等城市相继发展成为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这些城市之所以会优先发展,并成为经济中心有一些共同的条件:开放、门户位置和优越地理条件、贸易先导因商而兴、近代工业发展的动力,当然还有政治、战争(如太平天国、抗日战争)、社会心理等多方面的因素,加速了近代城市的发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