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单元综合
1.短缺的自然资源和庞大的人口之间的矛盾造就了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尽管人口众多,劳动力仍然是中国传统农业生产中最关键的要素,其要素回报率甚至长期高于土地。该生产模式体现了( )
A.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B.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
C.精耕细作的生产特点 D.传统农业的经营方式
解析:选C 根据材料“劳动力仍然是中国传统农业生产中最关键的要素,其要素回报率甚至长期高于土地”并结合所学可知,反映了中国小农经济模式下农民以精耕细作提高产量,故C项正确;其他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2.根据下图及所学知识,以下表述最准确的是( )
A.中世纪的庄园与东汉豪强地主田庄性质相同
B.中世纪庄园大体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C.中世纪庄园采取轮耕的种植方法
D.中世纪庄园具备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
解析:选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的庄园是封建领主制,东汉豪强地主田庄是封建地主制,A项排除;B项表述符合史实,但是图片信息不能反映;C项表述不能全面反映图片信息;根据图片信息可知,中世纪庄园具备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故D项正确。
[深化提能]
西方传统农业结构与中国传统农业结构的比较
比较点 中国传统农业 西方传统农业
自然条件 地少人多、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地广人稀、温带海洋气候为主
农业结构 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辅 种植业与畜牧业并重
耕作模式 精耕细作 粗放经营
经营方式 家庭经营为主 庄园经营盛行
衣着原料 蚕丝、麻 毛皮、羊毛
获取方法 农桑结合 农牧并举
食物结构 植物性为主 动物性为主
3.历史上有名的“大帆船贸易”开始于明朝隆庆五年(1571年),美洲的白银由西班牙帆船从墨西哥出发,横越太平洋,运到吕宋岛,在那里与来自中国的商人交换货物。“大帆船贸易”( )
A.是中国与美洲直接贸易的开始
B.使中国与西方建立了贸易关系
C.促进了美洲地区的开发和建设
D.扩大了中国与国际市场的联系
解析:选D 从材料中的时间来看,大帆船贸易发生在新航路开辟后,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已经产生。中国商人通过在吕宋岛的贸易往来,扩大了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不是中国与美洲的直接贸易,排除A项;中国早就同西方国家存在贸易关系,排除B项;C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4.晚明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列举了原产美洲的玉米在中国不同地域的名称,“或称玉麦,或称玉蜀秫,盖亦从他方得种”;李时珍《本草纲目》等还详细记述了玉米的功用。这说明当时中国( )
A.美洲物种深刻影响中国 B.玉米种植已经遍及全国
C.政府大力引进外来品种 D.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解析:选A 材料“《农政全书》列举了原产美洲的玉米在中国不同地域的名称”“《本草纲目》等还详细记述了玉米的功用”表明美洲物种深刻影响中国,故A项正确;B项“遍及”错误;当时政府并没有大力引进外来品种,故C项错误;D项是鸦片战争之后。
[深化提能]
新航路开辟对中国和美洲交往的影响
(1)中国与美洲建立了交往联系。西方殖民主义者在16世纪60年代建立了用来沟通美洲与中国贸易交往联系的马尼拉据点,形成了一条与外界沟通的新“海上丝绸之路”。
(2)贸易交往规模和数量扩大。新航路开辟后,中国与美洲贸易交往规模之大、数量之多,确实为新航路开辟前中国与美洲贸易交往所不能比拟。
(3)大量华人与华工涌向美洲。为与美洲诸国建立直接的商业交往联系,中国商人纷纷来到太平洋彼岸,渐次建立了华人贸易据点或居留地。
(4)中国与美洲持续了三百年之久的“马尼拉帆船贸易”,使得美洲上层社会逐渐喜爱中国衣物和丝织品;同时移居到美洲的华工也为美洲社会经济发展起了作用。
(5)在中国与美洲交往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大批西班牙银元以及独立后自造的鹰洋流入中国,“对促使我国后来的币制改革,促使我国使用银两逐渐改用为银元,曾起过相当重大作用”。
(6)美洲印第安人培植的主要农作物如玉米、马铃薯、番茄、烟草、可可等,从17世纪初开始传入我国,大大丰富了我国农作物品种和人民的物质生活。
5.1820年,化学家阿库姆出版了《论食品掺假和厨房毒物》一书,它是以科学的手段、毫无偏见地讨论食品掺假问题的著作,不仅在英国引起强烈反响,而且还传播到美国和德意志等国家和地区。材料( )
A.揭示了资产阶级的本性 B.说明科技有害人类健康
C.表明工业革命走向歧途 D.说明开始关注食品安全
解析:选A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食品贸易日益扩大,资本家在巨额利润的驱使下,食品市场上掺假、伪造、掺毒的现象不断发生,成为当时英国主要的食品安全问题,并引起了当时英国有识之士的关注,故选A项。材料涉及的是食品掺假问题,不能说科技本身对人类有害,故B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食品掺假问题,无法表明工业革命走向歧途,故C项错误。D项中“开始”说法错误。
[深化提能]
食品的现代化生产对食品安全而言,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但实际上,食品生产现代化过程同样会引发一系列关于食品安全的问题,而且其后果更加严重且危害范围更广。
1.积极作用
(1)生产环节: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预,生产环节的机械化似乎必然会提高食品的安全性。
(2)流通环节:食品现代化生产往往都有标识,因而可以追踪,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食品的安全。
(3)新技术、新方法:在食品现代化生产过程中,运用了许多新技术、新方法,提高了商品生产的安全性。
2.消极作用
(1)养殖环节:在现代食品生产模式下,养殖业都采取喂饲料的方式进行。大量添加剂的使用,必然会给食品安全带来威胁。
(2)包装环节:生产厂家往往为了增加食品的保质期,添加了许多的化学成分,甚至是非法添加,增加了食品安全的风险。
(3)育种环节:在现代生物学的推动下,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已经成为全球讨论的热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