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一国之内建立,到突破国界扩大,再到世界范围普遍建立联系的过程,可以视为世界市场形成过程对全球范围生产要素的分解—整合过程。源于原始积累的生产分解到最终的世界范围的生产卷入的辩证统一的阶段,促成了狭义和广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市场在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发展到今天这样的全球化,其分解、扩散和整合的过程仍在不断进行。刚刚过去的全球化浪潮可谓资本主义世界凭借其在生产、交换、消费和分配领域的绝对优势大规模分解—整合全球经济的浪潮。中国应慢慢适应新的全球化角色,逐渐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在全球化逆势中尝试布局中国的全球化战略。
知识梳理(一) 世界市场的形成
1.开始形成
(1)时间:15~18世纪。
(2)条件:新航路开辟打通了东西方新的贸易通道,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大规模殖民掠夺;17~18世纪,荷兰、英国和法国也纷纷加入殖民地争夺行列。
(3)标志:欧洲商人和殖民者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基本形成
时间 19世纪中期
条件 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需要世界市场与原料产地;蒸汽机和轮船出现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为便捷
标志 亚非拉许多国家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附庸
3.最终形成
时间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条件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除输出商品和掠夺原材料外,还要大量进行资本输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标志 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被迫加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知识梳理(二) 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1.变化下的世界
(1)条件:新航路的开辟及欧洲人的殖民扩张。
(2)表现
①商业贸易中心转移: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16~17世纪,在东亚形成新的亚洲贸易中心。
②新型商业经营方式出现
1531年,最早的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开业。16世纪,威尼斯和热那亚创立了银行,1694年,英格兰银行创立。17世纪后,伦敦证券交易所成为国际证券交易中心。1852年,世界第一家百货公司在法国巴黎开业。1892年,德国出现有限责任公司。
③为了有效垄断对外贸易,英、法、荷等国建立起一种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这些公司在世界各地经营垄断贸易,进行殖民掠夺,对西欧资本原始积累发挥了重要作用。
④商品流通的数量和品种增多
新航路开辟后,烟草、咖啡、可可、茶叶和香料等原产于亚非拉的商品大量进入欧洲;非洲的黑人奴隶也成为商品被贩卖到美洲,形成著名的三角贸易或黑奴贸易;18世纪后期,英美等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⑤国际贸易格局变化
17世纪,英国通过各种手段打击荷兰,逐渐控制了海上贸易;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了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等新兴工业国崛起,世界贸易形成多中心的新格局。
2.世界大变局下的中国
(1)背景:鸦片战争后,西方加紧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
(2)表现:新的商业经营形式。
①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
②19世纪70年代,出现了民用股份制企业,股票开始走向市场。上海出现了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上海平准股票公司。
③1900年,香港成立了第一家大型百货公司——先施百货公司。
(3)影响
消极影响 中国的经济命脉被列强控制,成为近代中国落后的重要根源
积极影响 世界市场的发展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程
主题一 文明的交汇——世界市场的形成
[析史料实证]
材料一 世界市场是“资本空间化”在全球范围内推进的必然结果,它是一个历史进程。从宏观上看,自15世纪新航线的开辟和美洲大陆的发现到19世纪末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充分发展,这个时期是“世界市场”从地域性的市场向世界市场转变的过程,是世界市场纵向发展史。
——摘编自吴耀国《世界历史与世界市场的辩证关系》
[探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世界市场形成的实质和特点。
[提示] (1)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实质: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特点:渐进性——从区域市场向世界市场转变;不平衡性——世界市场由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主导;掠夺性——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也是资本主义国家掠夺亚非拉国家的过程。
材料二 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相对孤立、隔绝的状态,使欧洲、亚洲、非洲、美洲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并且带动了西欧的崛起与西欧国家的殖民掠夺和扩张,西欧国家的殖民掠夺和扩张拓展了世界市场的规模,改变了世界市场中亚洲(尤其是中国)占主导的格局。
——摘编自许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探究]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航路开辟与中国的关系。
[提示] (1)使人类从孤立逐渐形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引发了“商业革命”;推动了欧洲的崛起;改变了世界贸易格局,中国主导地位下降。
(2)中国的指南针等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技术条件;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对中国进行侵扰,加速了中国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下降。
[明历史解释]
新航路开辟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市场空间范围扩大 欧洲的商人们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欧洲与亚洲、美洲、非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达
市场贸易商品种类增多 美洲的黄金、白银、烟叶、蔗糖和马铃薯,亚洲的香料、丝绸、茶叶,非洲的黄金、珍珠、象牙和奴隶等,都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
市场联系便捷 直接沟通世界的新航路,使商品运输的速度和运载量迅速扩大
市场资本总额和贸易总额增长 新航路开辟后,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商业资本增多
市场组织、维护机制初建 新航路开辟后,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
市场主体力量增强 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价格革命”促使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地位下降,从事商品生产的资产阶级实力上升
[练经典小题]
1.“500年前,非洲人手里拿着象牙,欧洲人手里拿着《圣经》;500年后,欧洲人手里拿着象牙,非洲人手里拿着《圣经》。”这句话突出了近代以来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的( )
A.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冲突
B.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冲突
C.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融合
D.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融合
解析:选D “象牙”的拥有者易手,反映了经济方面的冲突,《圣经》的传播反映了文化、文明的融合,故D项正确,排除A、B、C三项。
2.下面是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的图示,按照世界市场形成发展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②③①
解析:选B ②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扩张时代,①反映的是工业革命后的商品输出时代,③反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资本输出时代,故B项正确。
主题二 经济领域的变革——波澜壮阔的商业革命
[析史料实证]
材料一 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探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宋朝“商业革命”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你是否同意作者对两次商业革命的评价。
[提示] (1)坊市制被打破,商业活动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纸币出现;商业契约形式多样;农副产品商品化,商品交易量增大;海上丝绸之路繁荣,海外贸易发达;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2)同意作者观点。理由:宋朝商业革命,没有能够推动中国的社会转型,中国自然经济依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西方商业革命推动西欧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西欧逐渐崛起,开始在世界占据主导地位。(亦可有其他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材料二 工业革命期间的国际商业贸易,从交易的地域范围说,它不是少数国家和地区的贸易,而是囊括世界大部分地区的贸易;从交易的时间说,它也不是偶然的、间断性的贸易,而是经常的、频繁的往来贸易;从交易的商品种类来说,它已不限于只供少数人享用的珍贵物品,而是供人民生活用的大宗消费品和供生产用的大宗原材料、机械设备等;从交易的规模说,也远不是过去少数国家之间的贸易量所能比拟的。
——摘编自宋则行等《世界经济史·上册》
[探究]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工业革命期间国际商业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上述特点出现的原因。
[提示] (1)地域范围更广,从局部地区到世界大部分地区;交易时间更持续、更频繁;交易种类更丰富,从奢侈品到日常消费品;交易规模更庞大。
(2)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能力,资产阶级在世界各地寻找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工业革命期间出现许多新型交通、通讯工具,如轮船等,大大便捷了世界联系的速度。
[明历史解释]
商业革命与工业革命的关系
西欧近代的“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多方面的条件,反过来工业革命也推动商业革命向纵深方向发展。
(1)随着西方的早期殖民扩张,为欧洲的工业产品提供了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
(2)推动了技术革新和组织形式的创新。为了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手工工场必须要改善其组织形式与技术革新,这为工业革命积累了技术。
(3)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必需的大量资金。商业革命期间,通过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大量金银流入欧洲,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
(4)商业革命刺激了人文主义发展,渴望得到财富的精神成为社会思潮,这为工业革命开展提供了精神支持。
(5)商业革命期间创造的许多商业形式如股份制公司、大银行等等,为工业革命开展提供了许多借鉴和便利。
[练经典小题]
1.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采购中国武夷茶,经爪哇转销欧洲各地。几十年后,武夷茶已发展成为一些欧洲人日常必需的饮料。下表是荷兰每磅武夷茶售价的变化。这些变化表明( )
年份(年) 1684 1689 1701
售价(荷兰盾) 80 7.75 2.32
A.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B.价格革命来势汹汹
C.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D.商业革命不断发展
解析:选D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故A项错误。价格革命的影响是物价上涨,与材料中茶叶价格下降不符,故B项错误。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于工业革命之后,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荷兰每磅武夷茶售价在下降,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导致茶叶在荷兰市场上数量增加,表明商业革命不断发展,故D项正确。
2.有同学看到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欧洲十大城市排行榜,发现伦敦、里斯本、阿姆斯特丹在1400年的时候尚未进入排行榜,1700年的时候不仅都跻身排行榜,而且排名靠前,分别位列第二、第五和第六。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动力是( )
A.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B.资产阶级革命
C.商业和贸易的发展 D.文艺复兴运动
解析:选C 15~17世纪,工场手工业的生产能力有限,不是主要动力,A项错误;葡萄牙还是封建君主制国家,没有爆发资产阶级革命,B项错误;商业和贸易的发展,推动这些城市财富的增加,伦敦、里斯本、阿姆斯特丹排名靠前,主要是英国、葡萄牙、荷兰海外贸易获得巨大财富,C项正确;文艺复兴主要发生在精神文化领域,不是主要动力,排除D项。
一、世界市场(经济全球化)的形成与发展
材料一 美洲和东印度航线的发现拉开了经济全球化的序幕,或者说,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经济全球化的序幕。从16世纪开始,由于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国内市场越来越不能满足生产扩大的要求,产生了对世界市场的需求和冲动,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殖民战争等方式开拓国外市场,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世界市场于19世纪中后期初步建成。
——摘编自廖和平《经济全球化与当今世界走向》
材料二 “资本主义的产生引起西欧各国对海外航路的探索”的判断很含混而不准确,地理大发现不等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一个主要由商业资本支配、由海外殖民掠夺和垄断性贸易支撑的世界市场不是不可逆转的,不能够确保认为可持续的“普遍交往”。16世纪,西欧列强的争夺的重心仍然是欧洲大陆和附近的海域。
——摘编自董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15讲》
材料三 世界市场的形成分为古代世界市场、近代世界市场和现代世界市场。古代世界市场是一个地理概念,是世界商品交换的场所,指欧洲大陆的意大利北部城市如热那亚等商业城市。由于地理上的伟大发现,商业突然的扩大,又形成新的世界市场。近代世界市场是指工业革命形成的世界范围内工业产品的交换场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为了扩大战后世界市场的份额,试图从金融、投资和贸易三个方面重建世界经济新秩序,现代市场形成。
——摘编自王海英《对现代世界市场发展趋势的探讨》
二、马尼拉大帆船
“马尼拉帆船”指的是16世纪末至19世纪初期,活跃在太平洋航线上的西班牙商船。西班牙经营的这条主航路是以马尼拉为远东基地、跨越太平洋与大西洋的亚美欧航路。西班牙人以菲律宾马尼拉为基地开展起来的贸易,其货物主要依赖中国商人供应。马尼拉帆船贸易作为早期全球贸易体系的重要一环,既是沿线各国包括中国、日本、菲律宾等为主的东亚、东南亚国家,与西属美洲殖民地及欧洲西班牙等国在内的各种物产、物资、人员大流动的通途,同时又是沿线各地文化大交流、融合的过程。伴随海上沟通而进行的文化传播,使得贸易沿线各个地区的多元文化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碰撞、交流和融合。它与葡萄牙人于16世纪开通的、荷英等主导的跨印度洋航路,共同构成近500年来东方联系西方的“新海上丝绸之路”环球网络。
——摘编自萧国亮《世界经济文化史》
[随堂基础巩固]
1.“鸦片战争前,在广州附近和在从广东通到内地去的粤湘大道上,有许多依靠对外贸易为生的劳动者。”后来,“这些人中的大部分生计维艰,而不得不走进流浪者的队伍中去。”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 B.广东人共同抵制洋货
C.“十三行”辞退员工 D.清政府严禁对外贸易
解析:选A 根据所学内容可知,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广州不再是唯一的对外贸易港口,由此导致许多依靠对外贸易为生的劳动者生计维艰,故选A项。这一变化的原因与广东人是否抵制洋货、“十三行”是否辞退员工没有关系,故排除B、C两项。清政府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而不是严禁对外贸易,故排除D项。
2.1860年,法国政府克服多方阻挠,与英国签订《法英商约》,实行自由贸易。此后,欧洲大陆掀起降低关税的风潮。这表明( )
A.工业革命不断扩展 B.世界市场走向成熟
C.民主政治逐渐完善 D.欧洲实现自由贸易
解析:选B 由“1860年,法国政府……实行自由贸易”可知当时法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故A项错误;由“法国政府克服多方阻挠……降低关税的风潮”可知国际市场在工业革命后基本达成共识,使世界经济交流更加理智,信用增强,标志着世界市场逐渐成熟,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民主政治,故C项错误;“欧洲大陆掀起降低关税的风潮”不能说明欧洲实行了自由贸易,故D项错误。
3.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解析:选D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时代背景分析。18世纪60年代,英国最先开始进行工业革命,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和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英国不断向国外输出工业品,从其他国家进口大量原料和包括茶叶在内的消费品,D项符合题意。17、18世纪的英国,等级观念明显,故A项错误。仅从英国茶叶消费群体的变化,无法得出英国崇尚东方生活方式的结论,且这一结论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的贫富差距不断拉大,故C项错误。
4.从1585年到1604年,英国每年至少有一百到两百艘国家授权的武装商船出海,他们专门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劫掠西班牙运输船队。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
A.工业革命需要寻求大量原料
B.英国已夺得世界的殖民霸权
C.新航路开辟后多国殖民竞争
D.新航路转移促进了贸易繁荣
解析:选C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后期,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英国于18世纪夺得世界殖民霸权,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6世纪新航路开辟后,多国进行对外殖民,殖民竞争加剧,在此情况下,英国政府授权武装商船劫掠他国船只,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英国在新航路开辟后推行的重商主义政策,未体现航路转移推动贸易繁荣与否,故D项错误。
5.美洲变种小麦是在普通小麦的基础上,培育出来的新品种。1750年以后,这种小麦在欧洲开始广泛种植,使白面包不再是欧洲富人地位的象征。这说明( )
A.商业革命推动欧洲社会等级趋于平等
B.欧洲人对食物原料的开发趋于世界化
C.殖民扩张极大地改变了美洲的经济生活
D.原产于美洲的作物通过新航路引入欧洲
解析:选B 材料反映出欧洲人对食物原料(小麦)的开发,借鉴了美洲经验,体现了世界化的特征,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不是商业革命改变了社会政治地位,故A项错误;由材料看不出美洲经济生活得到改变,故C项错误;小麦不是从美洲传入欧洲的,故D项错误。
6.19世纪末英国在海外营业的银行共有25家,并在各地设立了很多分行。各殖民地设立的银行机构更多,1904年共有50个殖民地银行和2 279个分行;到1910年殖民地银行增至72个,分行达5 449个。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自由主义的盛行 B.世界市场的形成
C.垄断资本的膨胀 D.资本输出的带动
解析:选D 材料提供的时间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值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侵略的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而开设银行就是资本输出的一种重要方式,故D项正确。
7.19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但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却出现了多个中心的格局。出现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
A.英国海外殖民地大幅减少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迅速开展
C.自由贸易政策的普遍推行
D.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解析:选B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迅速开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美德发展速度超过英国,导致英国独占地位丧失,因此世界贸易出现了多个中心的格局,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