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居环境科学是一种以人与自然的协调为中心,以居住环境为对象,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生态、文化、社会、技术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综合研究,了解、掌握人类聚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更好地建设符合理想的人居环境。在原始社会,伴随着农业的出现,人们逐渐转向定居的生活,出现了原始的村落。村落的出现为人们的集体活动提供了便利。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两河流域最先进入阶级社会,出现了城市;古代中国的西周时期,城市营建形成制度。西方古代城市的典型代表是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城市。世界各地的民居不仅体现了居住地的自然环境,而且反映了当地的社会经济水平与文化习俗。
知识梳理(一) 村落的产生
发展历程 人类居住形式经历了从穴居、巢居、半穴居到地面筑屋的演变
原因 农业出现以后,人们筑屋定居,村落形成
地点 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长江和辽河流域等,也存在大量的原始村落遗址
功能 村落建有住宅、仓廪、地窖和公共活动场所等,为人们的定居、繁衍和防卫提供了条件和保障,也为人们进行集体活动提供了便利
知识梳理(二) 集镇的出现
原因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表现 在原始社会末期,手工业与农业分离,手工业者开始在便于交换的地方集聚,形成了古代集镇的雏形
商人的出现使手工业者聚居的地方迅速繁荣,逐渐成为一定地域内的经济中心
商人和手工业者为了保护其财富和人身安全,在聚居的地方筑垒设防,形成集镇
中国古代的镇主要是为军事目的而设的;两宋以后,工商业者经营及定居的集镇发展起来
知识梳理(三) 城市的产生
1.两河流域
时间 约公元前3500~前3100年
地区 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生活的地区形成了一些居民中心,几个较大的居民中心结成城市
功能 城市是一定区域内政治权力、军事防御、经济活动、宗教祭祀的中心场所
2.古代中国
(1)时间:商朝时,城市已初具规模。
(2)特征:主要分为宫殿区、手工业区和商业区、居民区。
(3)概况
商朝 统治者的宫殿和宗庙位于城市的中心
周朝 营建城市形成制度,城邑选址、面积,以及城墙高度、城郭门数、道路宽狭、宫室种类、市场分布都有规定
3.古代西方城市
(1)代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城市。
(2)概况
古希腊 城市布局中已反映出行政、防御、宗教和商业的功能
古罗马 城市的道路系统和供水排水系统,成为后来西方城市建设的标准
欧洲中古时期 出现了一些以手工业者和商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和城镇
知识梳理(四) 世界各地的民居
1.特点:民居的建造不仅体现了居住地的自然环境,而且反映了当地的社会经济水平与文化习俗。
2.表现
两河流域 人们用黏土和芦苇混合制成的砖块建造房屋,用木材作支撑屋顶的栋梁
古代埃及 古埃及大多数房屋用泥和木材修建。庭院是家庭活动的场所,院落的周围有柱廊
续表
古代中国 中国远古的人们在地势低洼潮湿之地用树木营巢,在地势高亢干燥之处挖穴而居,巢居和穴居构成我国民居最早的两大类型
自先秦以来,中国民居的设计遵循严格的等级观念和长幼有序的礼仪制度。民居最普遍采用的是木构抬梁结构
明朝时,砖木结构的民居建筑开始普及
古希腊罗马 带有列柱围廊的中庭,是民居的核心。混凝土普及后,混凝土、拱券和希腊柱式相结合,成为古罗马建筑最主要的特征。集体公寓式楼房的原始形态——复合式公寓出现
北美 北美大平原的印第安人过着游猎生活,住在圆锥形的帐篷中
亚马孙雨林中的印第安人 住在圆形的公共居所中
主题一 东西方文化的典范——古代中国与古代雅典城市的特点
[析史料实证]
材料一 春秋战国以来的早期中国城市,或是国家行政中心、军事中心,或是地方的行政中心。位于城市中心的大多是官府衙门、宗庙祠堂。凡城内居民,都被按社会身份严格限制在官府划定的里坊内,分别士庶,不令杂居。城市有特定的手工业作坊区、居民居住区、商业区等。
材料二 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已有各种类型的建筑,有元老院、议事厅、剧场、俱乐部、画廊、旅店、商场、作坊、体育场等。贫富居民混居在同一街区,即使是很有钱的富户,其住宅外观与贫者住屋也无大异。雅典最出色的建筑群是卫城,是当时的宗教圣地和公共活动的场所。政治首脑居住在市中心附近宽阔的林荫道两侧,不同职业者安排在不同的城市区位中。雅典的外城比雷艾夫斯港商贾云集,是当时地中海地区的国际贸易中心。
——摘编自鲍宗豪《中西方城市文明比较研究》
[探究]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与古代雅典城市特点的不同。
[提示] 特点:中国古代的城市,政治和军事功能更加突出;经济活动受到严格限制;体现出浓厚的宗法色彩和集权、等级观念;官府管理严格,具有封闭性。
古代雅典,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功能完备;体现出民主、平等和宗教色彩;公共政治活动受到重视;具有开放性。
[明历史解释]
中西方城市特色比较
1.中国古代城市特色
(1)城市整体性强,以南北轴线定位,主次分明,对称排列,道路呈方格网状,布局较规整。
(2)市中心突出位置设王城、衙署或钟鼓楼,十字街口,无公共广场,呈封闭式布局。
(3)建筑呈平面展开,不仅实体的个性突出,而且以庭院与建筑组群出现,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市中心无高耸建筑物,高塔多建在郊区和山丘上。
2.西方古代城市特色
(1)无一定的轴线,道路结构呈环形辐射状,布局较自由。
(2)市中心为宗教式市政建筑,有公共广场,呈开放式格局。
(3)高耸建筑常在市中心,逐步向周围降低高度,市中心常有不高的山丘。
(4)城市建筑具有尺度雄伟,体量宏巨,呈外张感,与自然对立的外观形式。
[练经典小题]
1.雅典卫城平面布局呈开放式,中国古代传统城市平面布局多呈规整式。在建筑方位上,雅典卫城呈东西向,而中国古代传统城市多呈南北向。这主要由于( )
A.政治文化的差异 B.经济水平的高低
C.民众数量的多寡 D.地理位置的不同
解析:选A 雅典卫城平面布局的开放式体现了政治上的民主理念,中国古代传统城市平面布局的规整以及多呈南北向,体现了重秩序、皇权至上的政治理念,这主要说明了政治文化的差异,故选A项;建筑方位与经济水平的高低无关,排除B项;民众数量的多寡与建筑方位无关,排除C项;地理位置的不同是影响因素之一,但不是主要的,排除D项。
2.古代雅典的城市建筑呈现出宗教区、公共活动区和私人区混合的格局,街道体系也缺乏规划,城市一直延续到郊区和乡村,富人区和穷人区均衡地散布于城市之中。惟其如此,雅典人创造了独特的文明。以上材料最能说明( )
A.城市设计理念源于小国寡民的地理环境
B.城市设计与其行为和观念形成互动效应
C.城市规划科学合理,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D.街道体系缺乏规划导致民主政治出现弊端
解析:选B 材料中主要体现了设计理念的自由平等,而与小国寡民无关,故A项排除;材料中“城市建筑呈现出宗教区、公共活动区和私人区混合的格局”“富人区和穷人区均衡地散布于城市之中”反映了城市建设与布局的自由,受其民主文化的影响,反过来也利于形成平等的理念,故B项正确;规划的科学与否在材料中未体现,故C项排除;材料中没有阐释民主政治的弊端,故D项排除。
3.古城位于山西晋中盆地南端。“旧城狭小,东西二面俱低,周宣王时尹吉甫北伐猃狁,驻兵于此,筑西北二面。”“洪武三年重筑,周围十二里八分四厘,崇三丈二尺,濠深广各一丈,门六座……后建敌台、窝铺四十座。”“县城自康熙四十五年增修补筑,后百数十年来,未经修理,以致墙垣坍塌,敌楼倾圮……几无影形。”“道光三十年,邑侯刘公莅任……邀董事诸绅捐资重修……咸丰六年冬,工始竣。工科之费十二万缗有奇。”“光绪六年,又濬之,北城士民复捐资,疏瀹北面城濠,自是金汤永固,保障万世矣。”对该史料解读正确的有( )
①古城初修及明初重修扩建均突出了其军事功能
②康熙之后古城因商业贸易衰落而致其少有修补
③光绪年间日升昌票号等兴起推动古城完成重建
④整座城墙现为中国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B 依据材料“周宣王时……驻兵于此,筑西北二面”“洪武三年……后建敌台、窝铺四十座”可得出古城初修及明初重修扩建均突出了其军事功能,故①正确;依据材料“县城自康熙四十五年增修补筑,后百数十年来,未经修理”并不能得出康熙之后古城因商业贸易衰落而致其少有修补,故②错误;光绪六年是1880年,而日升昌兴起于1823年,而且材料中“光绪六年,又濬之,北城士民复捐资”,说明是由北城士民捐资修复,而且日升昌位于西大街南侧,故③错误;依据材料经过光绪年间的修复,古城墙“自是金汤永固,保障万世矣”,并结合所学可知平遥古城墙现为中国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故④正确。故B项正确。
主题二 “木头的史书”——古代中国建筑特点
[析史料实证]
材料一 传统的西方建筑是以石头为主,而传统的中国建筑则一直以木头作为主要材料,被誉为“木头的史书”。中国人相信,自然与人乃息息相通的整体,将木材选为基本建材,正是重视了它与生命之亲和关系。从建筑的空间布局来看,中国建筑是封闭的群体的空间格局,在地面平面铺开,是一种“集体”的美,如北京明清宫殿、明十三陵、曲阜孔庙都是规模巨大的建筑群,各种建筑前后左右、有主有宾、合乎规律地排列着,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形态的内向性特征、宗法思想和礼教制度。除了改造自然,中国传统建筑还强调与自然的结合,把建筑组织到自然环境中去,提高整个环境的美学质量。
——摘编自孙大章《中国古代建筑小史》
[探究] 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提示] 中国古代的建筑以木头为主要材料,体现对生命的关注;建筑的空间格局相对封闭,注重建筑的群体性;体现出对家国宗族的关怀和重视礼教;建筑与环境和自然融为一体。
材料二 徜徉在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宛若置身于一幅大写意的清明上河图,让人体味一个商帮曾经的芳华。高耸的市楼,居于城的中央,一城风光尽收眼底。吟咏着梁思成先生的文字:街市、民居、市楼、桥梁、寺塔、城垣等等,“它们的壮丽或它们的朴实,它们的工艺与大胆的结构,或它们的亲切部署与简单的秩序”,对于我们都是那么可爱,那么有意义。
有感于山西商人的创造力,梁启超任公先生曾在某一场合发言:“鄙人在海外十余年,对于外人批评吾国商业能力,常无辞以对,独至此,有历史,有基础,能继续发达之山西商业……有改良中国金融业之资格者……诸君一举手,一投足,非徒诸君自身利害之所系,于国民经济、国家财政且有莫大影响焉。”
——摘编自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梁思成《我国伟大的建筑传统与遗产》
[探究]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说明中国古代市楼角色的演变,并指出古代城中特定商业区的名称。
[提示] 演变:起源于西汉长安,最初是管理市场的官署,后有的演变为聚民交易的场所。名称:市。
[明历史解释]
中国建筑艺术发展阶段
(1)早在商周时期,中国建筑的主要特征如庭院形式、对称布局等已初步形成。
(2)秦汉时已有雕刻和彩绘,布局舒展、整齐,表现出刚健、质朴的风格特色。
(3)南北朝时期,佛教的传入和盛行,使建筑艺术在传统的理性精神中加入了许多浪漫情调。
(4)唐代形成了理性与浪漫相交织的盛唐风貌。
(5)清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走向最成熟的阶段。
[练经典小题]
1.夏、商都城往往以宫城为中心,宫室组群沿中央轴线作对称布置,官舍、民居、作坊、道路等环绕其周围。凡是宫室建筑都建于地面土阶之上,而且没有当时一般民居的半穴居或穴居形式。这反映出当时( )
A.经济发展水平极端低下
B.城市布局体现皇权至上
C.古代都城模式已经定型
D.礼制观念影响城市建设
解析:选D 材料反映了夏、商都城的布局都有一定的规矩,也就说明了礼制观念已经影响到了城市建设,D项正确;夏、商时期经济已经得到了发展而不是水平极端低下,排除A项;夏、商还没有皇帝,排除B项;古代都城模式仍在变化中,尚未定型,排除C项。
2.福建民居——土楼结构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这种建筑布局( )
A.利于邻里和睦 B.突出皇权至上
C.体现宗教色彩 D.深受宗法影响
解析:选D 依据材料中“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居住着一个家族”“长幼有序”“男尊女卑”可得出土楼的结构特点与建筑布局体现宗法的思想,故D项正确;利于邻里和睦反映不了主旨,故A项排除;材料中反映的是一个家族,谈不上皇权至上,故B项排除;材料中宗族与宗教是不同概念,故C项排除。
3.在皖南古村落和平遥古城中保存着很多古民居,它们是中国南北古民居的杰出代表。两地古民居的共同之处有( )
①夹溪筑屋是其择地特点
②配以木雕、砖雕和石雕作为装饰
③反映长幼有序的传统礼制观念
④具有粉墙青瓦马头墙的显著特征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选B 结合所学可知,徽派建筑的特点是夹溪筑屋,配以木雕、砖雕和石雕,反映传统礼制,还有粉墙青瓦马头墙,平遥古城体现传统礼制,也以木雕、砖雕和石雕装饰四合院,故②③正确,故B项正确;①④是徽派建筑的特点,故A、C、D三项错误。
一、古代中国村落特点
皖南古村落,地处安徽南部的山岭川谷崎岖之中,与山有着浓浓的情怀,素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说。但皖南古村落同样与“生于斯长于斯”的水有着不解之缘。……正是由于皖南古村落聚居环境的独特性,其水景观也呈现独有的特征。它既不同于江南水乡古镇般水汽氤氲如泽国,也不同于黄河中游的“关中八水”般浩浩然泾渭分明,更不同于西南高原的江河般漭漭奔腾。
——摘编自朱姝莹、陈永生《皖南古村落水景观特征分析》
二、古代中国的城市
隋唐两朝是史家津津乐道的中国城市发展的黄金时期,雄伟的长安城内外三重城墙,周回八十余里,相当于今天西安城的九倍还多。宫殿、官署都被围在宫城和皇城的高墙之中,坊区排列纵横有序,被南北十四条大街和东西十一条大街分割成棋盘状,市区则被固定在东西两区,有墙隔断,与坊区分开。按规定,坊区是居住区,市区为商业区,一切商业活动都规定在市区进行。
——摘编自《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城墙》
三、西方中世纪的城市
西方学者比较中世纪的中国和西方的城市后认为:中国城市处于朝廷行政官僚的控制之下,城市在司法审判上表现出随意性。相比之下,欧洲的城市则更为自治和独立。大多数城市都有宪章和民法法典保护公民的法律权利。欧洲城市中的商业影响也要强大得多。而中国城市工商业中,国家起了主导作用,诸如国家制铁厂和皇家陶瓷厂(官窑),食盐贸易的许可证制度,等等。
——摘编自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
四、明清时期中国的市镇
江南地区自唐宋时代开始逐渐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明中叶以后,当地传统市镇的军事及行政机能渐趋退化,商业机能日渐凸现,其规模和数量远超过宋代。至盛清时代,市镇经济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市镇和农村之间逐渐形成一种生产与贸易的连锁体,构成市镇网络。
——摘编自《明清江南市镇与农村关系史研究概说》
五、古代中国的村落
平遥民居以四合院为主,多为清代所建,也有部分为明代遗存。这些四合院华丽精美,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四合院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生活场所,关上大门便把外界的尘嚣留在高墙之外,在园中赏花栽木,宁静养心,满足了道家遁世的渴求;打开大门又可以投身世俗生活之中,实现了儒家出世的愿望。严谨的空间序列、对称的布局、沿轴线空间等级的递进,反映了宗族合居中尊卑、长幼的等级差别。
——摘编自宋昆《平遥古城与民居》
[随堂基础巩固]
1.城市是文明社会的一大标志,各具特色的“城”的规划、布局与建筑体现了不同的社会文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卫城是自然景观、建筑结构、公共用途的理想结合。卫城背后的山,既不会高到喧宾夺主,也不会低到可有可无。山顶上卫城的建筑,用料少之又少,但也起到了很好地衬托卫城艺术魅力的效果。山与诸神庙的结合,让卫城变成了最理想的公共场所,战时,起着堡垒作用,和平时期,是人民朝拜的圣地。对外部来说,这也是希腊人自豪和力量以及天才艺术创造力的有形物证。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它作出这样的评价:“雅典卫城显示着希腊1 000多年繁荣的文明、神话和宗教,包含了古希腊艺术的四个最伟大的杰作巴特农神庙、通廊、伊瑞克提翁神庙和雅典娜胜利神庙,因此被认为是世界传统思想的象征。”
——摘编自房龙《人类的艺术》、冯慧娟《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材料二 在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中,有两种主要的指导思想:其一,因地制宜,物尽其用;其二,整齐划一,以体现礼制上的象征性。作为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时期的古县城——平遥古城,在城市规划和建筑布局上反映了古代中国礼法制度下的理想城市模式,在城市建筑上充分顺应地理环境的制约,构建极具特色的古居民宅。民间有句俗语说平遥“房子半边盖”,指单坡内落水式房屋,蕴含“四水归堂”或“肥水不流外人田”之意。山西气候干旱,风沙较大,将房屋建成单坡,能增加房屋临街外墙的高度,且临街又不开窗户,则能够有效抵御风沙并保证院落安全。
——摘编自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刘谦功主编《中国文化欣赏读本》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雅典卫城如何体现了“自然景观、建筑结构、公共用途的理想结合”,概括雅典卫城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历史地位。
(2)有学者认为,平遥古城同时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两种指导思想。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平遥古民居为例,简要说明学者的观点,并概括至今仍基本保存完好的平遥古城的历史价值。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第二、三、四句话进行归纳;第二小问,据材料一最后一句话进行归纳。第(2)问第一小问,主要从平遥民居的四合院建筑和单坡内落水式房屋两个角度进行说明;第二小问,据所学知识归纳。
答案:(1)体现:巧妙利用地形修建兼具祭神与防卫功能的建筑。
地位:古代希腊文明的代表,世界传统思想的象征。
(2)说明:古民居以砖墙瓦顶的四合院为主,轴线分明,左右对称,尊卑有序,反映了中国文化传统中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的传统礼制观念;古民居根据地理环境修筑成实用且有文化内涵的单坡内落水式房屋。
历史价值:对研究我国古代文化,特别是晚清时期的城市建筑、人居形式和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2.(2017·浙江11月选考)学习历史,贵在知识发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略地说,凸字形的北京,北半是内城,南半是外城,故宫为内城核心,也是全城布局重心……贯通这全部署的是一根直线。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了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有这样气魄的建筑总布局,以这样规模来处理空间,世界上就没有第二个!”
“这个格式的形成,一方面是遵循或承袭过去的一般的制度,一方面又由于所尊崇的制度同自己的特殊条件相结合所产生出来的变化运用。”
——引自《梁思成全集》第五卷
材料二 “线性文化遗产”是近年来世界文化遗产关注的新领域,北京中轴线无疑是“线性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
就“中轴线”而言,有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中轴线”表现了“择中”的观念,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涵。②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对颐和园的轴线分析,人们发现在与紫禁城尺度大体相同的皇家御苑中也有类似的轴线处理。
——据唐晓峰《城市历史地理探索》等整理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遵循或承袭过去的一般的制度”的含义。综合材料一、二,以故宫为例,分析说明“中轴线”所凸显的文化价值意义。
(2)阅读材料二并联系材料一,您更侧重分析哪一种认识?侧重分析①,请结合所学对“择中”观念下的儒家思想核心内涵予以阐释。侧重分析②,请结合所学就“皇家御苑”颐和园的中轴线布局予以说明。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可以从皇权至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等方面分析概括;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一中“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和材料二中“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涵”等内容概括。第(2)问,两种观点任选一种,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选择①,可以从儒家思想角度进行分析;选择②,可以结合所学内容,颐和园中比如佛香阁周围建筑布局的特点来进行论证。
答案:(1)含义:传统礼制;主次分明的封建等级秩序。
意义:主要建筑集中在中轴线上,突显皇权至尊;皇宫中轴线与整个城市中轴线相重合的设计规划世所罕见;“线性文化遗产”的典范;古代中国的“精神轴线”。
(2)侧重分析①,中庸思想。恰到好处;和而不同;完美事物的构成,有赖于多种因素,特别是对立因素的统一与和谐。
侧重分析②,颐和园中轴线布局体现在万寿山前山景区;两条垂直轴线统领;东西轴线由千步廊构成;南北轴线是前山的一条中轴线;周围建筑对称分布,以佛香阁为中心,形成众星捧月之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