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第十一单元盐 化肥测试题(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第十一单元盐 化肥测试题(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3-22 08:25: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一单元《盐 化肥》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H2O+CaO═Ca(OH)2
B.Na2SO4+BaCl2═2NaCl+BaSO4↓
C.H2+CuOCu+H2O
D.3CO+Fe2O32Fe+3CO2
2.氯化铵(NH4Cl)是“侯氏制碱法”的一种副产品。已知氯化铵的水溶液显酸性,下列关于氯化铵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氯化铵属于酸 B.氯化铵是一种复合肥
C.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使用可提高肥效 D.氯化铵溶液与硝酸银溶液混合会产生白色沉淀
3.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不需要加入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
A.FeCl3 NaCl NaOH KCl
B.CuSO4 Ba(OH)2 HCl HNO3
C.Na2SO4 BaCl2 Na2CO3 HNO3
D.Ca(OH)2 K2CO3 CaCl2 NaCl
4.十一世纪,中国就用“卓筒井”凿井技术获取食盐。食盐的主要成分是( )
A.NaHCO3 B.Na2CO3 C.NaCl D.NaOH
5.若利用碱的性质进行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A.分别加入少量Mg(OH)2固体,根据是否溶解,可鉴别稀盐酸和Na2CO3溶液
B.分别加入适量水溶解,根据温度是否明显升高,可鉴别NaOH固体和NaCl固体
C.分别加入Ba(OH)2溶液,根据是否产生沉淀,可鉴别MgCl2溶液和Na2SO4溶液
D.分别加入熟石灰粉末研磨,根据是否产生氨味,可鉴别(NH4)2SO4固体和K2SO4固体
6.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过程中,涉及到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等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称量时粗盐放在天平左盘的称量纸上
B.粗盐溶解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C.蒸发时,在恰好蒸干时停止加热
D.过滤时漏斗下端尖嘴处紧靠烧杯内壁
7.化肥和农药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化肥越多,农作物产量越高
B.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使用可以提高肥效
C.大量使用农药会导致土壤和食品污染,因此要杜绝使用农药
D.适当增大蔬菜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促进蔬菜的光合作用
8.为达到以下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A.分离出含有少量NaCl的KNO3,高温下配制KNO3饱和溶液,趁热过滤
B.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SO4,滴加适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C.鉴别某种溶液是FeCl3溶液,取样,观察溶液颜色,滴加AgNO3溶液
D.鉴别NaCl、Na2CO3两种溶液,取样,分别滴加酚酞溶液
9.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某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对几种化肥进行简易鉴别:
取少量固体分别进行实验,如表方案中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① 实验②
A 观察固体颜色 与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
B 观察固体颜色 加入Ba(NO3)2溶液中
C 加入足量水中 加入AgNO3溶液中
D 加入足量水中 加入Ba(OH)2溶液中
A.A B.B C.C D.D
10.下列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蓝色的是
A.澄清石灰水 B.NaCl溶液
C.稀硫酸 D.KNO3溶液
11.某农技站货架上待售的化肥有NH4NO3、NH4H2PO4、CO(NH2)2,其中缺少的肥料品种是(  )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料
12.某农用物资店的货架上待售的化肥有(NH4)2SO4、NH4H2PO4、CO(NH2)2,其中缺少的肥料品种是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料
二、简答题
13.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习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曾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请回答:
(1)下列水的净化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静置沉淀 B 吸附沉淀 C 蒸馏 D 过滤
(2)我国淡水资源并不丰富,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水污染日益严重,请你写出一条防治水污染的措施_____;节约用水也是保护水资源的一种方法,请你写出节约用水的一种方法_____。
(3)过度使用化肥也会造成水污染,但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又必须合理使用化肥。某稻田禾苗出现泛黄现象,此时应及时追施_____(填“氮肥”或“钾肥”)。
(4)请你任写一道有水参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有水生成的反应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5)电解水能获得高效、清洁能源物质_____,目前工业上并不采用该方法制取它,原因是_____(写一点);请你再写出一种能源物质_____。
(6)植树造林提高绿化面积可降低_____(填“温室效应”或“白色污染”)。
14.物质的变化
我们的家乡是座美丽的滨海小城,这里三面环海,海洋蕴含着丰富的资源,以下是人们从海洋中获取某些物质的方法:
①膜法淡化海水获得淡水; ②蒸馏法从海水中提取淡水;③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晒得粗盐;④开采出原油并进行分馏获得汽油、煤油等产品;⑤向粗盐的溶液中加入试剂制得精盐;⑥向海水中添加石灰乳,再向得到的沉淀中加稀盐酸,然后电解获得的氯化镁制得镁;⑦用贝壳(主要成分碳酸钙)制生石灰。
(1)请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对上述方法进行分类:一类是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另一类是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你的分类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和①膜法淡化海水原理相同的一个实验操作是______,原理都是依据_____________不同将混合物中的各成分分离。
(3)在②蒸馏法淡化海水时水的三态变化过程首先是由______态变为____态的蒸发过程,然后是由______态变为____态的冷凝过程,这与自然界中___________循环的原理类似。请描述蒸馏法淡化海水的微观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③海水晒盐的过程中,钠离子、氯离子、水分子三种微粒的运动状态是:首先在海水中这三种微粒处于__________的运动状态(选填“自由”或“在固定位置振动”,下同),在晒盐过程中,_________(填微粒名称)不断运动到空气中去,另两种粒子结合后处于__________________的运动状态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跟该结晶微观过程正好相反的一个物理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
(5)在⑤粗盐精制的操作中为除去过量的碳酸钠、氢氧化钠,需要添加适量的稀盐酸,请写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中,有效作用的粒子有______________。
(6)写出⑥中“电解氯化镁获得金属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
(7)贝壳制得的生石灰可用来做干燥剂,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干燥剂除了生石灰干燥剂外,还有一种硅胶干燥剂,硅胶吸附性能高、化学性质稳定,其内部为毛孔状结构,能够吸收水分,并将水分保留住。根据提供的信息分析他们的干燥原理是否相同?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
三、推断题
15.取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倒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为探究反应后所得溶液X的成分,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所加试剂均足量):
(1)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2)产生的无色气体是______。
(3)溶液X的溶质是______。
(4)计算滤液A中氯化钠的质量______。
16.如图所示,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几种物质。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D可
以用作炉具清洁剂,C→F反应过程很复杂,E,B不含相同元素。
试推断:
(1)B的化学式 _____________ 。
(2)A→D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 。
17.右图中A、B、C、D、E、F分别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A、B、C、E、F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在工业上,C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的生产等。F是一种气体单质。B和E只含有一种相同元素。(图中用“一”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用“→”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图中部分反应需要在溶液中进行,物质是溶液的只考虑溶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A、B、C、E物质的化学式:
A: ________ ;B: ________ ;C: ________ ;E: __________ 。
(2)写出B与C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写出F转化为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实验题
18.实验室有一包久置的生铁粉末(成分为碳、铁和氧化铁)。为测定各组分的质量分数,小怡取两份质量均为m的生铁粉末样品,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Ⅰ.测定碳的含量
已知:过氧化氢溶液能将Fe2+转化为Fe3+。
(1)步骤①的具体实验操作中包括过滤,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生成滤渣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Ⅱ.测定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下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在硬质玻璃管中放入样品2,打开止水夹K,在球形干燥管出口处检验氢气纯净后,点燃酒精灯,待充分反应后,熄灭酒精灯,冷却至室温,关闭止水夹K。
(3)打开止水夹K,观察到装置甲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
(4)若无装置乙,会导致测得氧化铁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实验过程中无污染性气体生成,且实验结束,硬质玻璃管中剩余固体为单质铁,丁装置中浓硫酸质量比实验前增重了0.54g,则m=__________g(结果精确到0.01)。
五、计算题
19.高温煅烧12.5g大理石,完全分解产生0.1mol二氧化碳。求:
(1)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___________g。(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2)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20.在82.2g碳酸钠溶液中,逐渐加入盐酸,所加盐酸的质量与产生气体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滴加过程中先发生化学反应:Na2CO3+HCl==NaCl+NaHCO3)。试计算(不考虑气体的溶解和盐酸的挥发):
(1)m的值为___________。
(2)刚好不再产生气体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C 2.D 3.C 4.C 5.C 6.C 7.D 8.A 9.C 10.A 11.C 12.C
13. C 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合理即可) 农业上改漫灌为滴灌和喷灌(合理即可) 氮肥 CaO+H2O=Ca(OH)2(合理即可) 不一定 氢气 用电解水的方法得到氢气的成本太高 太阳能(合理即可) 温室效应
14. ①②③④ ⑤⑥⑦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过滤 各成分颗粒大小 液 气 气 液 水 水分子获取能量后,间隔变大,运动加快,克服了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变成水蒸气,在冷凝管中的水蒸气遇冷后,能量变小,间隔变小,运动速率减慢,变成液态水 自由 水分子 在固定的位置振动 溶解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或H+和OH-) 2MgCl2 2Mg+Cl2↑ 分解反应 否 生石灰做干燥剂发生的是化学变化,硅胶干燥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15. 引流 CO2 NaOH、Na2CO3、Na2SO4 解:设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x
x=2.34g
设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
y=4.68g
氯化钠的质量为
16. HCl
17. H2O Ca(OH)2 NaCO3 HCl 有白色沉淀生成
18. 引流 液体浸没锌粒,固体逐渐
减少,产生大量气泡 偏大 10.76
19.(1)解:设大理石中碳酸钙的物质的量为x
x=0.1mol
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0.1mol×100g/mol=10g;
(2)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20.(1)6.6g
(2)解:设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x,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y
x=11.7g
y=9.125%
设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z
z=11.7g
刚好不再产生气体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刚好不再产生气体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