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九一八说课

文档属性

名称 难忘九一八说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1-06 22:56: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5张PPT。第14 课 难忘九一八参赛课题永州市蓝山县博爱学校 李艳红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教学方法四、教学过程说课流程五、教学反思一、教材分析 地位分析
《难忘九一八》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课本《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本课是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开篇课。
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发生在1931年至1936年,30年代日本开始大规模侵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从而引起了中国国内各种政治力量的不同反映及相互关系的变化,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本课内容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意义;
2、通过对九一八事变或西安事变经过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4、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表述问题的能力。
一、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和查阅相关资料,训练学生
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2、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视频及史料,激发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创设情境,增强感性认识,掌握基础知识,调动学
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针对设问,引用史料,合作探讨,加以辩论,培养
分析能力,初步引导学生了解论从史出的历史研究方法。
一、教材分析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2、通过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方针的学习,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一、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教学难点:

西安事变的性质及其如何解决西安事变
依据:教材内容和新课标的要求
学生的具体情况二、学情分析 初二年级学生个性突出、思维活跃,经过一年的中学历史学习,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也形成了初步的历史学科学习能力。但是他们依然停留在以形象思维为主,自主学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足的层次上,需要不断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更进一步引导和培养其历史学科能力。三、教学方法自学辅导1、说教法指导预习情境教学激发兴趣分析讲解深化提高三、教学方法2、说学法收集资料讨论、辩论史料研读依案自学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呈现目标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小结巩固 目标深化精编练习 课堂反馈联系热点 实践提升
“九一八”事变79周年纪念日。各地群众纷纷举行活动
?? [ 2010年09月19日 ]
?? ?? ?? 昨天是“九一八”事变79周年纪念日。各地群众纷纷举行活动,表达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心声。 ??? 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广场前,几千名群众见证了撞响警世钟。在长春东北沦陷史陈列馆门前,一些大中学生和解放军武警战士自发举行宣誓仪式。 ??? 黑龙江省部分群众在侵华日军第731部队遗址殉难者纪念墙前,向遇难者表示哀悼和思念。 一、导入新课 呈现目标第14 课 难忘九一八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重点突破策略:
由标题入手,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1、什么是九一八事变?2、日本侵略者为什么要发动九一八事变?
3、日本侵略军侵略我国东北又为什么要先制造柳条湖事件?
4、事变发生后,蒋介石为什么采取不抵抗政策?

5、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了什么样的严重后果发生?
情境设问(形式可分为个人抢答和分组讨论)6、东北沦陷后,东北人民和中共又是怎么做的?二、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一)九一八事变情境问题:1、什么是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 “如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征征服中国。”
摘自《田中奏折》
2、 日本侵略者为什么要发动九一八事变?材料一:情境问题:田中义一情境问题: 3、日本侵略军侵略我国东北又为什么要先制造柳条湖件?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情境问题: 4、事变发生后,蒋介石为什么采取不抵抗政策?
材料二 5、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了什么样的严重后果发生?
情境问题:故事会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自发组成了抗日义勇军,中共也组织了游击队进行抗日。他们当中有很多的抗日英雄,你能说说他们的故事吗?杨靖宇,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在抗日战争中壮烈牺牲,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汉族,河南确山人。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杨靖宇抗日英雄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分析归纳法。
通过播放西安事变的影视视频、设计提问创设情境,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和辩论完成下列问题:
1、结合教材和视频完成知识表格;
2、通过视频、史料分析西安事变的性质;
3、根据史料辩论西安事变的解决方法。(二)西安事变突破难点(二)西安事变西安事变说一说“西安事变”背景史料10月22日,蒋中正由南京飞抵西安,严令进剿红军。张学良当面表示反对,并进谏:“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遭蒋拒绝。
10月29日,张学良飞洛阳为蒋中正祝寿,劝(谏)蒋联共抗日,遭蒋拒绝,并强令其剿共。
11月27日,张学良上书蒋中正,请缨抗战,遭蒋拒绝。
12月4日,蒋中正 下令“进剿”红军。张学良与杨虎城再次进谏,遭蒋拒绝。
12月7日,张学良到华清池见蒋中正,再三苦谏,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遭蒋拒绝。进谏劝谏苦谏兵谏↓↓↓材料三《张、杨告东北军、十七路军将士书》
  我们亲爱的将士们:
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酝酿了许久,现在已经揭开七八天了。我们为什么发动这样的运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忿吗?也不是。我们反对政府的屈辱外交,国家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自相残杀。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八项主张。我们主张的核心是集合全国各党各派的力量,以民众的总动员,去抗日救国。材料四:想一想 有人说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以下犯上,妄图谋反”,你同意吗?材料五杀蒋?放蒋?(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九一八事变蒋介石不抵抗中共和人民奋勇抵抗西安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三、小结巩固 目标深化四、精编练习 课堂反馈四、精编练习 课堂反馈二、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
避冲突。”?材料二:原东北军将领张学良逝世后,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向张学良的亲属发去唁电,高度评价他的历史功绩,称他是“伟大的爱国者”、“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并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他表示深切的哀悼。?请回答:?
 (1)材料一这份电文是谁下达的?这份电令的后果是什么?
? (2)你能谈谈张学良得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的高度评价,被称为“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的原因吗? 知识拓展 日本曾是我们历史上凶恶的敌人,近年来中日双方也摩擦不断,但在当今世界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理性的处理双边关系呢?事件回放:2010年9月7日,一艘载有约15名船员的我国渔船被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冲撞。而后又与追踪的另两艘日本巡逻船中的一艘发生碰撞。随后日方登船检查。巡逻船部分受损,没有人员伤亡。我国籍渔船和日本巡逻船均未沉没。
  五、联系热点 实践提升  本课我巧妙构思,首先以热点切入新课,最后又以热点拓展结束新课,首尾相应,让学生感觉历史就在身边;精心创设问题情境,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使学生轻松突破重点难点,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责任感油然而生。但由于学生查阅资料的途径与知识面及分析能力有限,有待进一步挖掘教材,如对九一八事变的背景和西安事变的原因进行分析,得出其直接与根本原因等,还需要不断努力,逐步解决!五、教学反思放映结束
谢谢各位评委老师!再见!联系电话:15116519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