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衔接导入 素养目标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了显著成就,出现了“梅开三度”的局面,中国外交“梅开三度”是指哪三度 中国外交为什么能够取得这些成就 历史解释: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等史实;了解改革开放后中国发展全方位外交的成就。
唯物史观:通过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学习,初步了解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外交方面团结广大发展中国家这一现实选择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的外交成就,认识中国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感受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增强民族自豪感。
理新知·自主学习
【问题导学】
1.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为什么是“恢复”而不是“获得”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间、会议名称及重要历史意义。(重点、难点)
3.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美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列举中美、中日建交过程中的主要事件。(重点、难点)
5.列举改革开放后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
6.改革开放后形成的外交布局特点是什么
7.归纳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背景:在_____等国家的操纵下,联合国长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排斥在外,仍由台
湾国民党当局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2.概况:_____年10月,第___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
的一切合法权利。
3.意义:这是中国_____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
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美国
1971
26
外交
二、中美、中日建交
1.中美建交:
(1)背景:20世纪70年代初,_____________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
(2)过程。
①1971年7月,_______秘密访华;
②1972年,_______访华,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③_____年,中美正式建交。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_____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2.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_________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改善中美关系
基辛格
尼克松
1979
台湾
田中角荣
三、全方位外交
1.政策:继续奉行__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
2.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表现:
(1)中国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_________关系,注重加强同发
展中国家的_________合作,力争中美、中日关系稳定发展,逐步实现中苏关系正
常化,积极发展与_____国家的关系。
(2)中国积极发展_________关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
类命运共同体。
独立自主
睦邻友好
政治经济
欧盟
全球伙伴
(3)中国积极拓展_________,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
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___________而努力。
(4)中国广泛参与_________、社会领域的活动,在环境、粮食、预防犯罪、禁毒、难
民、妇女等___________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4.成就:
(1)外交布局:形成_______、多层次、_______的外交布局。
(2)外交成果:截至2019年9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0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
际组织的工作。
(3)承办会议:举办“_________”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_______集团领导人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
5.影响: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
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多边外交
世界新秩序
多边经济
全球性问题
全方位
立体化
一带一路
二十国
培素养·合作探究
【历史解释——扬眉吐气】
材料一 周恩来说:“如果要我们进去(指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就必须改变形势。我们再等它三年、五年、七年、八年乃至十年,等我们力量强大了,再进去也不迟。总有一天要请我们进去。”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
答: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史料实证——跨洋握手】
材料二 周恩来总理当年对美国总统尼克松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
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尼克松后来回忆与周恩来首次握手时也感慨地说:“当我
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2)中美“25年没有交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中所说的“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
时代开始了”的含义是什么 简述中美关系进入正常化阶段的标志及意义。
答:原因:美国长期以来坚持敌视中国的政策(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
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含义:中美结束了长期对立的僵局,开始走向关
系正常化。标志: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意义: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家国情怀——合作共赢】
材料三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致力于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如今,我们的“朋友圈”覆盖全球。……迈向复兴的中国将与世界携手前行,为推进和平与发展事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政论专题片《大国外交》第六集
(3)依据材料三回答,我们的“朋友圈”覆盖全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结合所学,举例说明中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作出的努力。
答:主要原因:中国致力于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赢得各国的认可。
举例: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成立亚投行;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任举两例)
【时空观念】
【易错易混】
1.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因为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
2.1972年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3.新时期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外交布局是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思维构建】
一、单项选择题
1.(2021·肇庆模拟)20世纪70年代,美国驻联合国大使认为:“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
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里“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表现在
(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C.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2.(2021·佛山高明质检)邓小平曾说:“1974年4月,我去出席联大第六届特别会议,代表我
国政府发表讲话,受到热烈欢迎,讲完以后,许多国家的代表前来热情握手。”这反映了
( )
A.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提高
C.“文化大革命”推动我国外交发展 D.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锻能力·梯级训练
C
B
3.1972年2月21日晚上,周恩来举行了欢迎尼克松的宴会,尼克松在祝酒词中说:“过
去的一些时期我们曾是敌人,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虽然我们不能弥合我们
之间的鸿沟,我们却能够设法搭一座桥,以便我们能够越过它进行会谈。”尼克松
所说的“巨大的分歧”和“鸿沟”主要是指 ( )
A.经济发展的差异 B.抗美援朝战争的影响
C.种族、语言的差异 D.社会制度的差异
D
4.如图是新中国成立后与世界其他国家在不同时期建交情况示意图,图中20世纪
70年代出现建交高峰的关键原因是 ( )
A.“求同存异”方针的推动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推动
C.中美关系的缓和
D.对外开放政策的提出
C
5.(2021·佛山高明质检)新中国外交成就突出。由下表可知,中美《联合公报》和
中美《建交公报》的共同意义在于 ( )
A.确立了一个中国原则
B.促进了中美关系正常化
C.消除了两国的外交分歧
D.明晰了台湾的法理地位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 美国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1979年中美《建交公报》 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B
6.下表反映了我国 ( )
A.促进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协作
B.确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C.谋求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D.积极参与地区性多边外交活动
1991年 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2001年 在上海举行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14年 在北京举行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D
7.(2019·广东中考)如表信息反映了 ( )
1949-2017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
A.世界殖民体系走向瓦解 B.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C.第三世界力量日益壮大 D.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年份 1949年 1959年 1969年 1979年 1989年 1999年 2017年
国家数量(个) 10 34 45 120 136 162 175
B
8.(2021·潮州潮安质检)近年来,中国在实现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目标、主办国际盛
会、应对突发事件、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
量。其根本原因在于 ( )
A.中国梦的实现
B.综合国力的增强
C.“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施
D.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B
9.(2021·广东模拟)如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从图中曲线可
以看出 ( )
A.新中国成立初期与许多国家保持友好的外交关系
B.改革开放以后西方国家掀起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C.进入21世纪后我国外交事业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
D.我国逐步打破外交僵局以全面开放姿态走向世界
D
二、综合题
10.(2021·湛江霞山质检)新中国成立后,民族获得独立,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外交成就硕果累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5月21日,李克强在新德里发表演讲表示:分歧和波折影响不了中印关系湛蓝的天空,天空中的几朵云彩,遮不住中印友好的灿烂阳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20世纪50年代,中印两国为驱走“云彩”而做了怎样的努力
答:努力: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材料二 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十月二十五日以压倒多数通过了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立即驱逐蒋介石集团的提案。美帝国主义长期剥夺我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政策和企图在联合国内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宣告彻底破产。
——摘编自《人民日报》社论《历史潮流不可抗拒》
(2)材料二中美国的“阴谋”彻底破产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答: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材料三 “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以及美国与苏联争霸的需要,都使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三,为什么“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答:原因: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以及美国与苏联争霸的需要;事件: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
材料四 1985年,邓小平高瞻远瞩地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重要论
断。根据这一战略判断,改革开放后,中国广泛参与各种国际组织,增进对外交流与合作,
以更积极更活跃的形象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结合材料四,请列举两例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外交成就。
答:①加入亚太经合组织;②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③上海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答出任
意两点即可)
(5)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构建和谐世界,当今国与国之间应如何相处
答:认识:①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②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③加强
互信、合作、良性互动;④以和平友好方式解决国际争端;⑤反对军国主义、霸权主
义、战争等;⑥遵守国际公约,做负责任的国家。(言之成理即可)
【阅读打卡】
“正如我在过去三年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参加,是不可能有稳定和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我将进行一次我深深希望成为谋求和平的旅行——不仅谋求我们这一代的和平,而且谋求我们在其中共同生活的这个地球上的将来世世代代的和平。”
——尼克松在电台广播《公告》时的讲话(1971年7月15日)
【解读】
①尼克松此次讲话的主要原因:认同中国对世界和平和稳定所作出的贡献;希望同中国恢复正常的关系。
②此次讲话有利于中美关系的改善。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共25张PPT)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衔接导入 素养目标
……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周恩来(1955年)
“求同和团结”是周恩来在哪次国际会议上提出的方针 这一方针的提出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历史解释】: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和意义,理解“求同存异”中 “同”和“异”的具体内涵,认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时空观念:结合中国近代屈辱的外交,对比新中国成立后独立自主的外交,得出“弱国无外交”的结论,分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外交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本课,认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树立同世界各国友好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意识;理解“万隆精神”,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意识。
理新知·自主学习
【问题导学】
1.新中国刚成立时,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2.首先与中国建交的是哪个国家 当时美国怎样在外交上对付中国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哪些内容 是在何时提出的 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重点、难点)
4.万隆会议的主题是什么 遇到了什么困难
5.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其中“同”指什么 “异”指什么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背景:
(1)外交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奉行_________的和平外交
政策。
(2)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情况。
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第一年里,就同_____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②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_____态度,实行_________政策,不与中
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独立自主
苏联
敌视
外交孤立
2.提出:1953年底,_______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内容:互相尊重_______________、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_________、和
平共处。
4.发展:1954年,周恩来分别与印度总理_______、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
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5.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接受,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_________。
周恩来
主权和领土完整
平等互利
尼赫鲁
基本准则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1.历史背景:新中国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2.万隆会议:
时间、地点 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_____
中国代表 _______率中国代表团参加
突出特点 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外来破坏 一些国家的代表由于受帝国主义国家挑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_________,甚
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
中国智慧 ①周恩来提出“_________”的方针;
②中国代表团还积极开展会外交往,与很多国家的代表团举行会晤
深远影响 促进了会议的_________,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万隆
周恩来
共产主义
求同存异
圆满成功
培素养·合作探究
【唯物史观——前路艰难曲折】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说:“……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以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纽约每日新闻》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中国的外交取得哪些成就 又面临怎样的困境
答:成就: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困境: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历史解释——和平政策问世】
材料三 (1953年)12月31日“两个大国之间,特别是像中印这样两个接壤的大国之间,一定会有某些问题。只要根据这些原则,任何业已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谈。”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周恩来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
(2)依据材料三指出,周恩来在当时首次提出了哪一外交原则 分析该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主要意义。
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史料实证——求同存异解围】
材料四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到共同基础,我们就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猜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周恩来《补充发言》
(3)材料四是周恩来在哪个国际会议上的发言 这次会议的特点是什么 概括指出材料四中“同”和“异”的含义。
答:会议:亚非会议(万隆会议)。特点:这次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同”:大多数国家曾遭受过殖民主义奴役;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
“异”:各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
【历史解释】
【易错易混】
1.我国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的外交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我国的外交方针是“求同存异”。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思维构建】
一、单项选择题
1.(2021·东营中考)“如果不是坚决贯彻独立自主的立场,就会成为卫星国,仰帝国
主义的鼻息,就会成为从属国家。因此,在坚持独立自主上不能放松。”从中可以
看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共赢共享的理念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对外开放政策
锻能力·梯级训练
C
2.1952年,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准备实行“一五”计划,国内需要大量资金,国际上需
要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因此,新中国改变外交方针政策,不再强调意识形态的
革命外交方针,将和平外交政策具体为五项行动准则。下面最符合材料意思的是
( )
A.经济政策影响外交政策 B.中美关系已经走向正常化
C.意识形态是外交出发点 D.和平政策是外交基本国策
A
3.(2019·深圳中考)在2014年的一次演讲中,缅甸总统吴登盛指出,“……不仅经受
住了时间的考验,而且不断与时俱进,成为国与国关系的指导原则”。该“指导原
则”是 ( )
A.一个中国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四项基本原则 D.合作共赢原则
4.“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
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
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材料体现的原则 ( )
A.促进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B.表明中国不与任何国家结盟
C.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D.开拓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B
C
5.(2021·烟台中考)1901年和2021年都是辛丑年,但中国已不是原来的中国!2021年当地时
间3月18日,杨洁篪、王毅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开场白中阐明中方有关立场:美国没有资
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要求美方彻底放弃干涉中国内政的霸道行径。据此可知,中
国 ( )
A.开始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B.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6.(2021·佛山高明质检)“不同文明之间应当相互尊重,包容互鉴,以多样共存超越文明优
越,以和谐共生超越文明冲突,以交融共享超越文明隔阂,以繁荣共进超越文明固化。”下
列选项能充分体现材料观点的是 ( )
A.“一国两制”方针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求同存异”方针 D.和平统一原则
D
C
7.“我们的会晤是难得的。尽管我们中间存在着许多不同意见,但是这不应该影响我们
所具有的共同愿望。我们的会议应该对于我们的共同愿望有所表示,使它成为亚非历史
珍贵的一页。”这里的“会议” ( )
A.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B.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第一次参加的国际会议
C.由美国倡导而召开的国际会议
D.促进了欧亚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8.习近平“在亚非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在万隆精神的激励下,亚非国家联合自
强,区域、次区域、跨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
用。”以下表述符合“万隆精神”的是 ( )
①和平合作 ②制度认同 ③反帝反殖 ④民族独立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A
A
9.据统计,中国与亚非国家的贸易额由1950年的3.6亿美元提高到1957年的7.67亿
美元。这一贸易额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 )
A.万隆会议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合作
B.日内瓦会议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中国与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关系密切
D.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A
10.(2021·东莞质检)卡片中的“成就”取得的国内背景不包括 ( )
A.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B.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巩固
C.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D.改革开放综合国力的增强
成就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参加日内瓦会议
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D
二、综合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国总理重申指导两国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1)材料一中所说“两国总理”分别指的是谁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什么
答:周恩来、尼赫鲁。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材料二 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2)材料二中周恩来为什么能够改变会议的航向 这又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答:原因: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历史意义: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材料三 2021年1月8日是周恩来总理逝世45周年纪念日。南京市民自发赶到周恩来纪念馆,或献上鲜花,或深情鞠躬。馆内周恩来汉白玉坐像前,摆满了敬献的鲜花,不少花篮上书“缅怀敬爱的周总理”。周恩来纪念馆全体工作人员来到周恩来汉白玉坐像前,手持白菊花,一一敬上,以表达对周总理无限的怀念之情。
(3)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人们缅怀周恩来总理是由于他身上的哪些人格魅力。
答:鞠躬尽瘁、心系国事、情牵百姓。
【阅读打卡】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得到大多数国家认同和接受,不仅在于其理论上的精深内涵,而且缘于其实践上的普适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积极拥护,这不是偶然的。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初的出发点,就是运用国际法律准则维护弱小国家在国际社会的正当权益……它被国际社会接受还体现在历史风云变幻对其生命力的考验上。冷战结束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关系发生深刻变化。世界总体形势进一步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徐坚 《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理论与实践》
【解读】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大多数国家认同的原因:理论精深丰富;实践上有普适性;有助于维护弱小国家的正当权益;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在这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中国与绝大多数邻国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步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共22张PPT)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5课 钢 铁 长 城
衔接导入 素养目标
“在装备技术领域、国防科技领域,过去我们与世界先进国家之间有一半甚至两代的差距。如今,我们弥补了与先进国家之间的代差……”
——军事专家尹卓
我国在装备技术领域、国防科技领域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 史料实证:结合新中国70周年国庆阅兵,了解我国陆军、海军、空军、导弹部队的发展状况,认识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唯物史观:通过对陆军、海军、空军、导弹部队发展历史的比较,理解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家国情怀:认识坚固的国防钢铁长城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从而建立起为中国的国防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理新知·自主学习
【问题导学】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陆军有哪些发展 (重点)
2.归纳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建立和发展历程,并说说海军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重点、难点)
3.从人民空军的发展历程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4.我国导弹部队主要担负什么任务 由哪些部队组成 (重点)
5.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五大战区和五大军种分别是什么 形成了怎样的新格局 (重点)
一、陆、海、空军的建设
1.陆军: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发展成包括步兵、_____、装甲兵、_______、通信兵等多兵
种的现代化部队,武器装备不断更新。
2.海军:
建立 新中国成立前夕 第一支海军部队——_________海军建立
新中国成立后 建立了东海、_____和北海舰队
发展 1971年 自行研制了___________
1974年 海军陆续装备了我国自己制造的核潜艇
20世纪90
年代以后 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_________也逐步扩大
2012年9月 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_”交接入列
炮兵
防化兵
华东军区
南海
导弹驱逐舰
活动范围
辽宁舰
3.空军:
(1)建立:人民空军是在_____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发展。
①20世纪50年代初,空军部队拥有各种飞机3 000多架。
②抗美援朝时,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在_____战场取得了辉煌战绩。
(3)装备:飞机从国外购买逐步走上国产化道路。
1956年 仿制成功____型歼击机,后来又制造了各种型号的歼击机、轰炸机和
强击机
改革开放
以来 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空军的_______建设有了新的飞跃,
成为保卫祖国领空的_________
陆军
朝鲜
歼-5
现代化
钢铁卫士
二、导弹部队的发展
1.建立:1966年,中国组建_________部队。
2.地位:它是中国_________的核心力量,在现代化军队中不可或缺。
3.任务: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_______和_________精确打
击任务。
4.组成:由___________、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组成,装备了_________弹
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等。
5.更名: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_______。
第二炮兵
战略威慑
核反击
常规导弹
核导弹部队
东风系列
火箭军
三、新时代强军之路
1.政治保证: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_____召开,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
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2.作战体系:
(1)五大战区: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_____战区。
(2)五大军种: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_________部队。
3.新的格局:形成军委_____、战区_____、军种主建的新格局。
古田
中部
战略支援
管总
主战
培素养·合作探究
【史料实证——博弈科技强军】
材料一第一组图片: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式
第二组图片: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
(1)材料一中第二组图片与第一组图片相比发生了怎样的根本性变化 哪些重要因素导
致了上述变化
答:根本性变化:武器装备更加先进;国防力量更加强大。
因素:国家的独立自主;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等。
【家国情怀——提升思想认识】
材料二 ……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全面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
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力争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中共十九大报告
材料三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我国为什么要在和平年代加强国防建设
答: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最大限度地谋求世界和平,使我国具有反
对和制裁侵略的能力等。(言之有理即可)
【历史解释】
我国国防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1)根本原因在于党的军事理论的正确指引,国家政策的保障。
(2)我国经济实力的迅速发展为建立强大的国防提供了物质基础。
(3)科技水平的提高为国防建设的自主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
【易错易混】
1.我国的近代海军最早建立于洋务运动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的标志是
华东军区海军的建立。
2.我国核武器的使用原则:我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
我国研制核武器的主要目的是自卫,即进行核反击。
【思维构建】
一、单项选择题
1.(2021·东莞质检)江苏省泰州市的白马镇,是一处红色旅游景区,因为这里是中国
人民解放军海军的诞生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是 ( )
A.北海舰队 B.东海舰队 C.南海舰队 D.华东军区海军
2.(2021·佛山高明模拟)“中国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以来,主战装备不断升级换代,
从20世纪50年代的鱼雷快艇,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的火炮护卫舰和21世纪初的大
型导弹驱逐舰。”材料表明中国人民海军 ( )
A.武器现代化水平提高 B.成为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
C.形成海陆空防御体系 D.实战化训练水平领先世界
锻能力·梯级训练
D
A
3.早在1928年,时任国民党海军署长的陈绍宽首次提出要建造航空母舰,1970年7
月,中国正式启动了航母研制计划“707”工程,迈开了自行研制航母的步伐,但直到
2012年,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才交接入列,它诞生的主要因素是我国
( )
A.海权意识增强 B.综合国力提升
C.国防实力增强 D.造船工业进步
4.有一支英雄的部队,它还没有宣布成立就参加了开国大典的阅兵,刚成立就在抗
美援朝战争中打出了自己的威风。这支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 ( )
A.空军 B.海军 C.陆军 D.火箭军
B
A
5.火箭军,这支掌握着“大国利剑”的神秘部队从诞生伊始,就是我国大国地位的战
略支撑,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它的前身是组建于1966年的某一部队,该
部队的名字是 ( )
A.中国人民志愿军 B.华东军区海军
C.第二炮兵部队 D.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
6.如图臂章所属部队的前身是 ( )
A.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 B.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 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
C
D
7.(2021·韶关武江质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迅速,实现了由
单一军种到诸军兵种合成的转变。在下列军种中,组建于1966年,是中国战略威
慑的核心力量,担负核反击任务的是 ( )
A.火箭军 B.陆军 C.战略支援部队 D.空军
8.(2021·临沂中考)2016年2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大战区成立大会在北京举
行。其中,辖东北三省加内蒙古、山东等5个省区所属武装力量的战区是
( )
A.北部战区 B.东部战区 C.中部战区 D.南部战区
A
A
9.新时代,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推进,国防和军队
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了怎样的新格局 ( )
A.军委主战、战区配合、军种主建 B.军委管总、战区主建、军种主战
C.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 D.军委主建、战区主战、军种管总
10.201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庆典和阅兵式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新
中国成立初期,人民军队的常规重型武器装备是火炮,本次阅兵式上先后亮相了
歼-20、东风-41等装备,这一变化反映了改革开放后( )
A.全面实施“科技强军”战略的成效 B.工业化为国防现代化提供保障
C.人民军队突破西方的军事封锁 D.教育与军事科技创新高度结合
C
A
11.(2021·佛山模拟)下列图片所示内容共同反映了人民军队 ( )
A.武器装备不断提高 B.使命担当始终未变
C.部队军种日益完善 D.指挥作战愈加勇敢
B
二、综合题
12.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
标。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指出:“我们一定要建设一支海军,这支海军要能保卫
我们的海防,有效地防御帝国主义的可能的侵略。”……1950年4月,毛泽东为《人民空
军》题词:“创造强大的人民空军,歼灭残敌,巩固国防。”
——姜廷玉《毛泽东与新中国人民军队建设》
(1)材料一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成立于什么时间 名字是什么 结合材料一和
所学知识回答,我们的“人民空军”诞生之初就面临哪一战争的考验
答:时间:新中国成立前夕。名字:华东军区海军。考验:抗美援朝战争。
材料二
(2)对比材料二中四幅图片,可以获取中国人民军队发展历程中的哪些历史信息
答:先进装备由进口到模仿再到自主研制,中国人民军队武器装备科技水平不断增强等。
材料三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部队刚刚成立不久,接受
检阅的炮兵部队使用的还主要是从国民党军队缴获的炮,以及一些土炮,只能打击地
面目标。201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国庆阅兵中接受检阅的
导弹方队,已经是包括地空导弹、岸舰导弹、舰舰/潜舰导弹、反坦克导弹、防空导
弹、核导弹等多种导弹在内的装备方队了。
(3)我国的导弹部队主要担负什么任务 根据材料三,说说现在的导弹部队装备如何。
答:任务:导弹部队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
确打击任务。装备:包括地空导弹、岸舰导弹、舰舰/潜舰导弹、反坦克导弹、防空
导弹、核导弹等多种导弹在内的装备。
材料三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部队刚刚成立不久,接受检阅的炮兵部队使用的还主要是从国民党军队缴获的炮,以及一些土炮,只能打击地面目标。201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国庆阅兵中接受检阅的导弹方队,已经是包括地空导弹、岸舰导弹、舰舰/潜舰导弹、反坦克导弹、防空导弹、核导弹等多种导弹在内的装备方队了。
(4)结合三则材料谈谈中国人民军队走出了一条怎样的“强军之路”。说说你对加强国防建设的认识。
答:科技强军。认识:加强国防教育、树立国防观念,加强国防建设,走科技强军道路。
【阅读打卡】
“我们下这样大的决心,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员额减少100万,这是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有力量、有信心的表现。……减少100万,实际上并没有削弱军队的战斗力,而是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即使国际形势恶化,这个裁减也是必要的,而且更加必要。”
——邓小平《在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1985年)
【解读】
①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中国一直主张裁减军队,反对军备竞赛,裁军表明中国是负责任的国家,用实际行动对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
②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证实了邓小平的判断,百万大裁军不但没有削弱,反而增强了我国军队的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