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单元复习课件(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单元复习课件(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20 23:28:37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2课 抗美援朝
衔接导入 素养目标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什么要“跨过鸭绿江” 在这场战争中涌现出哪些英雄人物 这场战争的结果如何 历史解释:通过了解美国侵略朝鲜和对中国的挑衅,分析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理解抗美援朝是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
时空观念:利用《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至第三次战役示意图》,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大致过程。
唯物史观:通过分析中国政府派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理解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
家国情怀:通过邱少云、黄继光的主要事迹,感悟抗美援朝中涌现的英雄人物所体现出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以及国际主义精神。
理新知·自主学习
【问题导学】
1.简述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的时间、原因、目的和司令员。(重点)
2.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取得了哪些战果
3.简述黄继光和邱少云的英雄事迹。(重点)
4.为什么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5.抗美援朝战争的结果如何 简述其重要意义。(重点、难点)
6.分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难点)
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原因:
(1)美国干涉朝鲜内战:_____年,美国政府武装干涉朝鲜内战,朝鲜党和政府请求中
国派兵援助。
(2)中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
①美国_________侵入台湾海峡。
②美军越过_______,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
③侵朝美军飞机多次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1950
第七舰队
三八线
2.目的:_________、_________。
3.过程:
(1)开始:1950年10月,以_______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
(2)战况:连续发动五次大规模战役,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_______附近。
(3)结束:1953年7月,_____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军队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
对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4.意义:抵御了_________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
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_________。
5.评价: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
是中华民族走向_________的重要里程碑。
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彭德怀
三八线
美国
帝国主义
国际地位
伟大复兴
二、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人物
事迹 在_______战役中,用自己的
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
英勇牺牲 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严守潜伏纪律,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精神 高度的_________、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
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
赞誉 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___________”
上甘岭
爱国主义
最可爱的人
培素养·合作探究
【史料实证——山雨欲来风满楼】
  现在美帝的矛头直指我国的东北,假如它真的把朝鲜搞垮了,纵使不过鸭绿江,我们的东北也时常在它的威胁中过日子,要进行和平建设也会有困难。所以,我们对朝鲜问题置之不理,美帝必然得寸进尺……它要把三把尖刀插在中国的身上。……天下有变,它就从三个方面向我们进攻,那我们就被动了。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不许它的如意算盘得逞。
——《毛泽东论抗美援朝:美帝的军队有一长三短》
(1)材料中“朝鲜问题”是指什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抗美援朝的原因。
答:朝鲜内战(或朝鲜战争)爆发。
原因: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美军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侵朝美军飞机多次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中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
【家国情怀——为有牺牲多壮志】
材料一 
材料二 2021年9月3日,第八批109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及1226件遗物安葬仪式在沈阳举行。在这场持续2年零9个月的战争中,197 685名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浴血奋战,为战争的最终胜利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2)在抗美援朝中,涌现了无数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联系材料和所学历史知识,列举一位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并简述其事迹。这些英雄人物及事迹体现了怎样的抗美援朝精神
答:英雄及事迹: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邱少云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任选一例即可)
精神: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毅力;严密的组织纪律性等。
【图像史料】
【易错易混】
1.在抗美援朝中,用胸膛堵住敌人机枪射口而牺牲的英雄是黄继光;严守潜伏纪律,直至被大火吞噬的是邱少云。
2.中国人民的抗美援朝战争,既支援了邻国,抗击了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又保卫了伟大祖国的安全,是一场抗击侵略、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
【思维构建】
一、单项选择题
1.(2021·佛山南海模拟)邵允振指出,“在朝鲜战争中,我国台湾和东北屡受侵略,苏联在出兵问题上一再出尔反尔,最后仅限于声援,但中国义无反顾独立地制定参战决策并取得战争的胜利,使美国遭到第一次战败,严厉打击了战后美国跋扈张扬的气焰”。中国参加朝鲜战争的主要原因是 (   )
A.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气焰嚣张 B.苏联在战争开始后无所作为
C.朝鲜领导人向我国求援 D.朝鲜战争威胁我国边境安全
锻能力·梯级训练
D
2.正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是历史学科必须培养的学科能力。“抗美援朝战争具有保家卫国的正义性”这一结论的得出源自下列哪一材料 (   )
A.1950年6月,朝鲜南北双方爆发内战
B.美国派兵支援朝鲜南方军队作战
C.美军飞机对中国边境城市进行轰炸扫射……中国政府应朝鲜请求,赴朝参战
D.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邱少云、黄继光等英雄战士
C
3.(2020·广东中考改编)如表为1951年6月至1952年底全国捐献战斗机统计情况。这一情形出现的原因是 (   )
A.开国大典 B.抗美援朝战争  C.解放战争  D.西藏和平解放
群体或个人 捐献战斗机(架)
甘肃玉门石油职工群体 1
四川简阳县农民群体 2
豫剧演员常香玉 3
著名工商业者荣毅仁 7.5
…… ……
全国总计:3 710
B
4.(2021·苏州中考)如图是1950年创作的漫画《纸老虎》(漫画中的文字“杜鲁门声明”和“三十八度线暴风雨”),作者创作此漫画意在 (   )
A.阐释解放战争的必要性     
B.鼓舞军民的必胜斗志
C.呼吁世界人民团结反帝     
D.抨击美国的冷战政策
B
5.(2019·深圳中考)1953年6月,朝鲜政府追授杨根思“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彭德怀赞誉他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根据材料判断杨根思所属的部队是 (   )
A.中国工农红军  B.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
D
6.(2021·潍坊中考)如图为红色文物“一面布满381个弹孔的红旗”,曾高高飘扬在上甘岭阵地,上写:英勇前进,将红旗插到解放的阵地上。它生动诠释了
(   )
A.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B.敢为人先首创精神
C.伟大国际主义精神
D.执政为民奉献精神
A
7.美国有关对日战争的电影连绵不绝,对日战争的片子调子基本是眉飞色舞;有关朝鲜战争的则几乎空白一片。朝鲜战争被好莱坞“遗忘”,是因为它 (   )
A.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C.影响了整个世界的政治格局  D.巩固了新生的人民共和国
8.(2021·佛山质检)周恩来曾郑重警告美国:“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历时近3年与邻国并肩战斗而取得的胜利,使帝国主义不敢轻易进行武装侵华的尝试。这表明这场战斗
(   )
A.使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  B.保证了我国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
C.开拓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D.捍卫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
A
D
9.2020年是抗美援朝战争爆发70周年,回顾过去血与火的激烈战斗,我们发自内心地对英勇的志愿军将士表示崇高的敬意!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有(   )
①抗美援朝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②中国共产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
③志愿军和朝鲜军民的英勇战斗 ④中国军事、经济实力的强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A
二、综合题
10.20世纪50年代,中国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一胜利对新中国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某老师以“抗美援朝战争”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一起参与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材料一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1)材料一是毛泽东同志针对哪种情况作出的说明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中国人民志愿军采取了怎样的行动
答:情况:美国侵略朝鲜;行动:开赴朝鲜战场,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材料二
(2)材料二中三幅漫画都同抗美援朝战争有关。请指出三幅漫画分别表现的内容。这三幅漫画所表现的内容之间有何联系
答:内容:图一中有运输物资的火车、汽车等,这说明当时我国人民在后方大力支持前线。图二描绘的是一位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和一位朝鲜人民军战士,它显示的是前线的中朝军队协同作战,英勇杀敌。图三中有提示性文字“朝鲜停战协定”和“中朝”等,从中可以确定是美帝国主义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联系:图一、图二共同体现了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而图三是图一、图二的结果。
材料三 在异常残酷的战争中,志愿军涌现出30多万英雄模范和功臣,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汇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包括美、苏在内的世界各国都感到必须重新估计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分量。通过这场战争,人民军队建设向国防现代化方向迈出了一大步。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场战争胜利的标志性事件及胜利的伟大意义。
答:事件:1953 年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意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材料四 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说,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习近平强调,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砥砺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
(4)通过以上材料,你认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应该如何继承和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答:我们应该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每一片土地;积极接受时代的考验,勇于抓住机会,敢于拼搏,承担祖国给予我们的责任;为祖国、为个人的美好未来而奋斗等。
【阅读打卡】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毛泽东
【解读】
①材料中的“敌人”是指美国;“各方”具体指朝鲜、中国两国。
②中国参战的极大“利益”表现在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打击了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等。(共25张PPT)
第3课 土地改革
衔接导入 素养目标
  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
——历史学家费正清
  第二种梦想是通过什么实现的 实现后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史料实证:通过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内容和有关土地改革前后的图片、数据等材料,总结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和主要内容。
时空观念:对比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分析中国共产党调整土地政策的原因。
唯物史观:了解新中国土地改革的意义,认识土地改革在恢复国民经济和巩固新生政权中所起到的作用。
家国情怀:认识到土地改革的胜利,使中国农民一直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
理新知·自主学习
【问题导学】
1.归纳新中国实行土地改革的原因。
2.土地改革中颁布的文件是什么 是哪一年颁布的
3.土地改革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何时完成 有何历史意义 (重点、难点)
4.列表比较封建土地所有制与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异同。
一、原因
1.直接原因:新中国成立时,还有占全国人口一多半的_________尚未完成土地改
革。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_________,获得
土地。
2.根本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二、概况
新解放区
土地改革
三、意义
1.土地所有制方面: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_____________,消灭了地主
阶级。
2.农民的地位方面: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_____。
3.国家发展方面:使_________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
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_______建设准备了条件。
封建土地制度
主人
人民政权
工业化
培素养·合作探究
【史料实证——悯农】
材料一 
《悯农》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材料二 土地改革前耕地占有情况
材料三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民辛勤劳作却极度贫穷的原因。“农夫犹饿死”的根源是什么
答:原因:长期遭受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根源: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2)结合材料三内容分析土地改革的目的。
答:目的: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唯物史观——惠农】
辽宁农民土地改革后给毛泽东的一封信(摘录)
敬爱的毛主席:
我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经过土地改革,这个梦想实现了。
过去在别人地里出力,现在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过去是一个肩给地主扛着饭碗,现在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  
1949年与1951年粮食产量对比
(单位:百万吨)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土地改革完成的时间及意义。
答:时间:1952年底。意义: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时空观念】
归纳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1)国共十年对立时期——打土豪,分田地。
(2)抗日战争时期——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3)解放战争时期——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历史解释】
不同点 相


土地占有者 地主阶级与农民关系 产品
分配 土






封建
土地
所有制 地主 剥削与被剥削 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劳动成果
农民
土地
所有制 农民 平等 农民自己占有劳动成果 
【易错易混】
1.土地改革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所有权发生变化,但土地的私有性质并没有改变。
2.中国的封建土地制度确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废除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运动。
【思维构建】
一、单项选择题
1.“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处于无地少地状态。”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   )
A.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B.土地改革的内容
C.土地改革的性质 D.土地改革的影响
锻能力·梯级训练
A
2.(2021·佛山顺德模拟)《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的多余房屋。但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地主兼营的工商业及其直接用于经营工商业的土地和财产,不得没收。”由此可见,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
A.消灭地主阶级,清算其历史罪行 B.使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C.有限保护地主,防止社会暴乱  D.促进经济恢复发展,巩固新生政权
D
3.曾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无党派人士叶恭绰说:“中山先生所主张的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都没有办到……今天,毛主席来办到……”“毛主席办到耕者有其田”的法律依据是 (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天朝田亩制度》
C
4.烟标是一门艺术,方寸之间展示出历史文化和科技的综合形态。如图所示的烟标反映了(   )
A.农民分到了土地、农具和牲畜
B.土地改革在新解放区刚刚开始
C.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
D.广大农民过着比较富裕的生活
A
5.如表为四川省资中县某镇三个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表中阶级结构变动的直接原因是 (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北伐战争的胜利
C.西藏和平解放
D.镇压反革命运动的胜利
年份 雇农 贫农 中农 富农 新富农 地主 其他
1948年 83 197 116 18 0 27 2
1953年 3 74 355 0 4 0 7
A
6.(2021·江门模拟)在土地改革过程中,毛泽东非常强调“普遍发动群众”,反对恩赐……这种改革,不同于中国历史上的“改朝换代”……而是通过推翻旧政体,代之以人民政权,彻底粉碎旧秩序,重构中国几千年的农村社会结构。据此判断,毛泽东认为土地改革 (   )
A.是砸碎旧秩序和建立人民政权的基础
B.要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
C.应该注重发动群众,在建立人民政权的基础上进行
D.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C
7.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土地改革,使土地所有权发生了什么变化 (   )
A.变土地国有为地主所有 B.变土地国有为农民所有
C.变农民所有为国家所有 D.变地主所有为农民所有
8.周恩来曾指出:“在新解放区约三万万人口中实施土地改革,这是紧接着人民解放战争而来的中国第二场最激烈的阶级斗争。”这说明土地改革 (   )
A.具有反封建的政治性 B.有利于农业生产恢复
C.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D.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
D
A
9.(2021·佛山禅城质检)1950年冬,湖南省就动工建水塘9.8万多个,修堤坝2.2万多座,修沟渠4 000多千米,受益田地750万亩。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据此可知土地改革 (   )
A.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
C.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
二、综合题
10.“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民生问题。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国土地改革前,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处于无地少地状态,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摘编自罗平汉《土地改革运动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及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的主要目的。
答:必要性: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主要目的:让农民获得土地。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的这部法律文件是由哪个机构颁布的 请列出这部法律文件的主要内容。广大农民对这一法律文件持什么样的态度
答:机构: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内容: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态度:积极支持和拥护。
材料三 在土地改革中,农民不仅分到了土地,还分到了许多劳动工具。全国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到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土地改革的重大历史意义。
答: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4)综合上述材料,党和政府是怎样重视“三农问题”的
答: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颁布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等。
【阅读打卡】
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个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解读】
①材料“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说明土地改革的内容是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②“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与封建土地所有制相比,农民土地所有制的最大特点是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③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所以说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共24张PPT)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衔接导入 素养目标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奋斗、浴血奋战,战胜了自己的敌人,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中国共产党创业三十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哪一年 怎样理解“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历史解释:知道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所题文字的历史含义和现实意义。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
时空观念:结合史实说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知道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过程和重要意义。
唯物史观:了解开国大典的具体史实,结合中国人民的革命历程,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含义,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家国情怀: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理新知·自主学习
【问题导学】
1.简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意义。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它的地位如何
3.开国大典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重点)
4.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重点、难点)
5.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标志和意义。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召开 1949年9月第一届全体会议在_____召开
任务 讨论成立 _______的问题
内容 (1)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_________的作用
(2)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_______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
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3)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_____________》为代国歌;以
_________为国旗;采用_____纪年
(4)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_______________
职能 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_________________的职权
意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
_________制度正式确立
北平
新中国
临时宪法
毛泽东
义勇军进行曲
五星红旗
公元
人民英雄纪念碑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政治协商
二、开国大典
1.时间:_____年10月1日。
2.概况:_______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3.意义:
(1)国内。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_______。
②推翻了帝国主义、_____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③中国真正成为_________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2)国际: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_________的力量。
1949
毛泽东
新纪元
封建
独立自主
社会主义
三、西藏和平解放
1.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和平解放
西藏;中央人民政府希望西藏_________派代表到北京谈判。
2.过程: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_____________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北京
谈判,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_____________办法的协议》,
西藏和平解放。
3.意义:_________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地方政府
阿沛·阿旺晋美
和平解放西藏
祖国大陆
培素养·合作探究
【时空观念——不朽丰碑】
  材料一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
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
雄们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1)材料一中的“三年”起止何时 “三十年”又起止何时 这一时期革命的性质是什么
答:1946-1949年;1919-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唯物史观——屹立东方】
材料二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家国情怀——不忘初心】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你认为自己可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些什么
答:主要原因: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
做法:青少年应该努力学习,遵纪守法,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决维护国家统一等。
【历史解释】
开国大典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的寓意
(1)54门礼炮:象征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中的54个民族。(其他说法:象征着五四运动或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中的54个政治团体)
(2)28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28年。
【易错易混】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2.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香港、澳门、台湾尚未回归祖国,未实现祖国统一。
【时空定位】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思维构建】
一、单项选择题
1.刘爷爷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代表,他参与表决了会议通过的所有文件和决定。下列各项属于这些文件和决定的是 (   )
①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②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③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④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锻能力·梯级训练
A
2.(2019·深圳中考改编)如图中召开的会议主要是为了筹备 (   )
A.重庆谈判
B.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北伐战争
D.成立新中国
D
3.(2021·佛山质检)2019年3月3日至1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作出新的更大贡献。70年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成功召开 (   )
A.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C.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D.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
C
4.如表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各方参会代表组成情况,此表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   )
A.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协商会议中居于领导地位
B.政治协商会议代表是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的
C.政协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全民意志
D.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会议总代表662人
党派代表 165人
人民解放军代表 71人
团体代表 235人
区域代表 116人
特别邀请人士 75人
C
5.(2020·深圳中考)“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上,公元前221年、公元1911年和1949年发生的三次大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要了解第三次“大革命”的历史,我们可以查阅的教材是 (   )
D
6.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的第一个故事“前夜”讲述了人们克服重重困难,确保新中国第一面国旗在开国大典上顺利升起的故事。下列选项和开国大典无关的是
(   )
A.举行了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 B.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举行了盛大的群众游行 D.举行了隆重的阅兵式
7.(2021·中山质检)波兰《人民论坛报》社论说:“这在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阵线上又打开了一个缺口;中国人民的胜利,乃是本世纪继苏联十月革命和消灭希特勒法西斯主义之后的最伟大事件。”报道中“最伟大事件”是指 (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西藏和平解放
B
B
8.(2021·深圳光明质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庄严宣告是见证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其含义是 (   )
A.西藏和平解放,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B.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D.中国人民取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
C
9.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指出:“在国际上,我们必须和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团结在一起,首先是和苏联及各新民主国家团结在一起。”这说明即将成立的新中国 (   )
A.打倒了国民党的反动政府  B.推翻了帝国主义在华统治
C.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力量  D.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C
10.(2021·汕头模拟)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新中国”的标志——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这些措施
(   )
A.强化了新政权的民众认同感 B.标志着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C.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D.意味着人民当家作主新时代的到来
11.“对于国家而言,它意味着祖国大陆的统一、边防的巩固;对藏民而言,意味着旧社会的结束、新生活的开始。”材料评价的是 (   )
A.新中国的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西藏民主改革 D.青藏公路通车
A
B
二、综合题
12.拿破仑曾说:“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它一旦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经历了战争年代的暴风骤雨,中华民族终于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一次影响重大的会议】
材料一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开幕。参加会议的有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少数民族、国外华侨以及特邀代表等662人。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1)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通过了什么纲领 此纲领起什么作用
答:讨论新中国成立的问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一场全民参与的盛宴】
材料二 当雄伟的天安门,让风云迎来东升的太阳,历史的耳畔,传来了礼炮的隆隆回响,那排山倒海般的回响,是中国沧桑巨变的回响,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洪亮的声音,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2)材料二中描述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材料中的“一位巨人”指的是谁
答:开国大典。毛泽东。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实现了中国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实现了中国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国际影响。
答:意义: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实现了向人民民主制度的跨越;实现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必须从材料中概括)
国际影响: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4)综合以上材料,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答: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阅读打卡】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毛泽东《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解读】
①“长夜难明”指的是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代的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难以见到“光明”。
②“百年魔怪”主要是指一百余年间的封建势力、帝国主义列强、官僚资本主义等。
③“一唱雄鸡天下白”是指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