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单元达标测试卷(四)(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单元达标测试卷(四)(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21 06:33:55

文档简介

单元达标(四)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
1.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2012年9月,我国交接入列的第一艘航空母舰是 ( C )
A.阿芙乐尔号 B.致远舰
C.辽宁舰 D.定远舰
2.强大的国防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我国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取得的成就有 ( C )
A.成功仿制歼-5型歼击机 B.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C.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大战区 D.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
3.下列两幅照片记录了 1949年和2019年我国国庆阅兵的瞬间,这些照片主要体现了 ( C )
A.经济发展,由弱到强 B.和平共处,广交好友
C.科技强军,初见成效 D.国防装备,世界第一
4.在新军事革命的浪潮中,信息化战争成为最主要的战争形态,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新军事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国际军事领域的竞争,集中体现在军队信息化作战能力的竞争,世界发达国家都把在新军事变革中抢占先机,夺取优势,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材料旨在强调加快军队信息化建设的 ( A )
A.原因 B.过程 C.结果 D.影响
5.(2021·东莞质检)“我军打破长期实行的总部体制、大军区体制、大陆军体制,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调整组建军委机关15个职能部门、五大战区以及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和联勤保障部队,领导指挥体制实现历史性重塑。”材料反映的是 ( A )
A.新时代的强军之路 B.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C.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6.(2021·佛山顺德质检)1949年周恩来说“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动……”周恩来的言论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一直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 D )
A.闭关锁国政策 B.对外开放政策
C.只和社会主义国家建交政策 D.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7.(2021·东莞质检)“两国力量相等,外交就是力量;两国力量悬殊,力量就是外交(即:弱国无外交)。”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打破这种状态是提出 ( C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睦邻友好政策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8.(2021·贵港中考)邓小平认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总结国际关系的实践,最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主要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D )
A.符合世界各国人民和平与发展的愿望
B.能处理国与国之间的一切关系
C.被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接受和支持
D.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9.(2021·汕头潮阳质检)如表是亚非会议相关的部分外交记录。根据这些记录可知,当时中国政府致力于 ( D )
时间 记录
1954年6月 周恩来访问印度,向尼赫鲁表示:中国赞同正在酝酿中的召开亚非会议的计划
1954年12月 缅甸总理吴努访问中国,双方领导人认为这一会议使向无往来的亚非国家能够会面,可消除误会和隔阂
1955年1月 毛泽东对这次没有帝国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很重视,责成周恩来亲自负责准备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的方案
A.调整政策全面发展睦邻外交 B.打击殖民势力维护世界和平
C.强化对外联系提升国际地位 D.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合作
10.万隆会议期间,菲律宾外长罗慕洛高度评价周恩来总理的讲话:“这个演说是出色的、和解的,表现了民主精神。”他这样说的原因是 ( B )
A.万隆会议是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由亚非国家自己处理自己事务的国际会议
B.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C.会议讨论了亚非国家共同关心的社会、经济与文化问题
D.会议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
11.下列历史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C )
①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 ②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
③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 ④周恩来最早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④②③ D.②①④③
12.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启了与会各国合作共赢的新篇章。同样是为了促进团结与合作,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在他的讲话稿中,有可能出现 ( B )
A.“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B.“亚非国家存在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但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C.“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13.(2021·福建中考)1971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升起,这是中国外交战线的重大胜利。这体现当时中国 ( C )
A.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推动亚非会议的圆满成功
C.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改善了与美国之间的关系
14.(2021·广州天河质检)1971年10月26日,获知中国正式成为联合国的会员国,毛泽东表示:“马上就组团去。这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不去就脱离群众了。”据此可知,中国重返联合国得益于 ( D )
A.中美关系正常化 B.社会主义阵营帮助
C.中国自身的争取 D.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15.尼克松在一份对外报告中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美国发出改善中美关系的信号,根本原因是 ( C )
A.中国综合国力强大 B.美国丧失世界霸主地位
C.维护美国国家利益 D.与苏联争霸处于不利地位
16.(2021·扬州中考)如图中人物口袋里揣着露出“PEKING(北京)”字样的纸张,手举乒乓球和球拍比着“胜利”的姿势。他可能在庆祝 ( C )
A.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C.中国和美国关系出现缓和迹象 D.中日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17.尼克松在回忆录中说:“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半钟,但却成了本世纪(20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这里的“公告”是指 ( C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C.中美《联合公报》 D.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公告
18.自尼克松访华到1972年底,我国与英国等8个西方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取得这一成就的关键因素是 ( B )
A.万隆会议召开 B.中美关系改善
C.中日邦交正常化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19.从巴黎和会上遭到列强宰割到成功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表明我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影响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D )
A.中国外交政策成熟 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C.抗美援朝取得胜利 D.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20.近年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下列邮票反映出我国的外交 ( D )
A.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B.出现了与各国建交的热潮
C.实现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D.形成了全方位的外交布局
21.1958年,毛泽东论断:“原子弹就是这么大的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说你不算数,那么好吧,搞一点原子弹、氢弹……”这说明我国政府决定研制原子弹的主要原因是 ( A )
A.加强国家的抗衡力量 B.与美苏争夺世界霸权
C.改善与邻国的关系 D.推动“大跃进”运动
22.(2021·襄阳中考)“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写道:“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材料中赞誉的“他”是 ( C )
A.王进喜 B.邓稼先 C.袁隆平 D.钱学森
23.新中国成立以来,文艺上有《红岩》《青春之歌》《茶馆》《东方红》《英雄儿女》等作品,科技上有杂交水稻、青蒿素、天宫一号等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与党的哪一方针政策相关 ( B )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B.“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方针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 D.“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24.中国的杂交水稻已被亚洲、非洲和美洲等地40多个国家引进和推广,种植面积达300多万公顷,为解决当地粮食问题作出了突出贡献。这表明 ( A )
A.中国先进技术为世界造福 B.改革开放促进了科技进步
C.科技进步推动了经济发展 D.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
25.以下是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重大历史瞬间而发行的报纸,对其反映的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B )
A.①③②④ B.①③④②
C.③①④② D.③①②④
26.以下是某班制作的“云展板”的主要内容,其主题是 ( B )
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2003年10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2020年6月,我国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成功。
A.核能利用 B.走向太空 C.大国外交 D.军队改革
27.1956年中国的出版事业空前繁荣,文艺书籍有9 375种,比1952年增长87%;哲学社会科学书籍出版3 723种,同比增长了170%。这一时期我国出版事业的空前繁荣主要得益于 ( B )
A.人民实现当家做主 B.“双百”方针的提出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一五”计划的推动
28.(2021·潮州质检)如图两幅图片的变化直接说明我国 ( C )
A.建立了立体化的交通设施 B.人民衣食住行全面升级
C.人民的社会生活水平提高 D.建立了完善的工业体系
29.(2021·珠海香洲质检)截至2010年底,我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跃居世界第二位。公路运输也获得较快发展,我国的高速公路里程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了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等,还有便捷的地铁,私家车也进入寻常百姓家。材料主要体现了 ( D )
A.我国已经步入发达国家之列 B.人民生活已经达到小康水平
C.新时期铁路交通不断发展 D.交通的便捷改变了生活方式
30.(2021·佛山三水质检)20世纪50-70年代,勤俭节约、无私奉献等是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如今注重环保、科学饮食等社会风尚逐步形成。影响中国社会风尚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 A )
A.改革开放促进经济迅速发展 B.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
C.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 D.卫生知识的普及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
3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获得了长足发展,为国家和人民的安全、社会经济的发展筑起了一道钢铁长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大国利器·为中华奠基】
材料一
(1)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我国哪一成就 图三中受检阅的核导弹方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图一: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图二: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主要任务: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任务。
【敢打敢拼·一夜成就威名】
材料二 1949年11月才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空军,作战飞机114架,大多数飞行员只飞行过60多小时。而当时侵朝的美国各型作战飞机1 100余架。它们的飞行员飞行时间最多的达30 007小时,两军实力相差悬殊。但中国空军不畏强敌,从1950年12月至1953年7月,共击落敌机330架,击伤F-86、F-84等型飞机95架。
(2)中华人民共和国空军是在什么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结合材料二,说出刚诞生不久的人民空军就面临哪次战争的考验。与美军实力悬殊的中国空军,在战场上取得了什么战绩
答:陆军。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不畏强敌,击落敌机300多架,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十年磨剑·铸就军事奇谈】
材料三 1961年,中共中央决定重点发展以导弹、原子弹为代表的尖端技术,加速国防科研和国防工业的发展。在“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方针的指导下,我国国防科研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连续取得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国防建设“连续取得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的原因。
答:党和国家的重视;科研工作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结果;人民群众的支持等。
【面向未来·思考使命担当】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获得了长足发展,成为捍卫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钢铁长城。对此请你谈谈自己的感想。
答:我们为国家取得的辉煌国防建设成就而感到自豪;中国人民解放军已成为捍卫国家主权、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我们要继续沿着科技强军之路走下去,由强军到强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 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我们并不要求各位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周恩来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是1955年周恩来在哪次会议上的发言 结合材料分析,他阐述的是什么方针
答:会议:亚非会议(或:万隆会议)。方针:“求同存异”。
材料二 1971年7月的一天,中美两国同时发表公告,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以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并就双方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公告的发表,引起世界舆论的震动。尼克松对此曾说道:“这一公告是20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2)材料二中所指的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 请举出一例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胜利。
答: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或: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材料三 新华社北京2020年6月11日电:针对有媒体报道6月9日美国一架C-40A军用运输机飞越台湾上空,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11日应询表示,美方此举严重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中方对此坚决反对、予以强烈谴责。“我们敦促美方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立即停止此类非法、挑衅的行径”。
(3)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当前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答: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有利因素:统一是两岸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一国两制”政策在港澳的成功实践;国际社会正义力量的支持;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海峡两岸同根共源,有共同的文化背景等。不利因素:“台独”分子的阻挠;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等。
材料四 2021年3月18日至19日,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举行。
(4)根据材料三、四,你认为应如何发展新时期的中美关系
答: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两伤;应互相尊重国家主权,加强合作,实现共赢;加强沟通交流,共同努力,维护中美经贸关系的稳定,造福两国人民等。
材料五 从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八大,中国外交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80年代末——“独立自主”“不结盟”。中国外交的主要目标是“为国内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第二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第三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至党的十八大——“和平发展”“互利共赢”。……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发展,以合作解争端。
——摘编自人民网《改革开放40年中国外交的历程与启示》
(5)据材料五,概括改革开放后不同时期中国的外交目的。
答:目的: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至中共十八大,实现互利共赢。
33.衣服是一种语言,是表达人生的一部袖珍戏剧。衣着就像是写在人们身上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展现的服装特点说明了新中国成立之初取得了什么外交成就
答:1949年中苏建交。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女孩爱穿工装裤,男士都是一致的黑蓝制服;20世纪70年代,军装成为全国服饰的主流,人们都以穿军装为荣,再肩挎一个绣着为人民服务的军用帆布挎包,那就是当时最时髦的服饰。
(2)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材料二中20世纪60年代流行“工装”“黑蓝制服”的原因。
答:1958年开始“大跃进”运动,全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材料三 西装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被海外学子带回。“文化大革命”时西装被批,在中国大陆几乎绝迹。到了20世纪80年代,西装再次流行开来。进入新世纪,国际品牌时装陆续进驻中国市场,中国人开始认识范思哲、路易-威登、迪奥……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人们获得各类时尚资讯变得畅通无阻,中国人的穿着不再同从前那么有“特色”了,而是真真正正地融入了并影响着国际化的时尚浪潮。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一说20世纪80年代后流行西服和新世纪以来人们追求时尚的原因。
答: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互联网的发展使人们获得时尚资讯变得畅通无阻。
(4)阅读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服饰发展变化的特点。除了服饰方面,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生活的很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请举出一个例子。
答:由简单朴素到追求时尚(或服饰变化和时代背景密切相关)。改革开放前,食物匮乏;改革开放后,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提倡绿色食品。(言之有理即可)
PAGE单元达标(四)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
1.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2012年9月,我国交接入列的第一艘航空母舰是 (   )
A.阿芙乐尔号 B.致远舰
C.辽宁舰 D.定远舰
2.强大的国防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我国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取得的成就有 (   )
A.成功仿制歼-5型歼击机 B.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C.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大战区 D.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
3.下列两幅照片记录了 1949年和2019年我国国庆阅兵的瞬间,这些照片主要体现了 (   )
A.经济发展,由弱到强 B.和平共处,广交好友
C.科技强军,初见成效 D.国防装备,世界第一
4.在新军事革命的浪潮中,信息化战争成为最主要的战争形态,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新军事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国际军事领域的竞争,集中体现在军队信息化作战能力的竞争,世界发达国家都把在新军事变革中抢占先机,夺取优势,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材料旨在强调加快军队信息化建设的 (   )
A.原因 B.过程 C.结果 D.影响
5.(2021·东莞质检)“我军打破长期实行的总部体制、大军区体制、大陆军体制,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调整组建军委机关15个职能部门、五大战区以及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和联勤保障部队,领导指挥体制实现历史性重塑。”材料反映的是 (   )
A.新时代的强军之路 B.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C.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6.(2021·佛山顺德质检)1949年周恩来说“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动……”周恩来的言论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一直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   )
A.闭关锁国政策 B.对外开放政策
C.只和社会主义国家建交政策 D.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7.(2021·东莞质检)“两国力量相等,外交就是力量;两国力量悬殊,力量就是外交(即:弱国无外交)。”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打破这种状态是提出 (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睦邻友好政策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8.(2021·贵港中考)邓小平认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总结国际关系的实践,最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主要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
A.符合世界各国人民和平与发展的愿望
B.能处理国与国之间的一切关系
C.被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接受和支持
D.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9.(2021·汕头潮阳质检)如表是亚非会议相关的部分外交记录。根据这些记录可知,当时中国政府致力于 (   )
时间 记录
1954年6月 周恩来访问印度,向尼赫鲁表示:中国赞同正在酝酿中的召开亚非会议的计划
1954年12月 缅甸总理吴努访问中国,双方领导人认为这一会议使向无往来的亚非国家能够会面,可消除误会和隔阂
1955年1月 毛泽东对这次没有帝国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很重视,责成周恩来亲自负责准备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的方案
A.调整政策全面发展睦邻外交 B.打击殖民势力维护世界和平
C.强化对外联系提升国际地位 D.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合作
10.万隆会议期间,菲律宾外长罗慕洛高度评价周恩来总理的讲话:“这个演说是出色的、和解的,表现了民主精神。”他这样说的原因是 (   )
A.万隆会议是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由亚非国家自己处理自己事务的国际会议
B.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C.会议讨论了亚非国家共同关心的社会、经济与文化问题
D.会议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
11.下列历史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 ②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
③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 ④周恩来最早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④②③ D.②①④③
12.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启了与会各国合作共赢的新篇章。同样是为了促进团结与合作,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在他的讲话稿中,有可能出现 (   )
A.“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B.“亚非国家存在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但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C.“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13.(2021·福建中考)1971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升起,这是中国外交战线的重大胜利。这体现当时中国 (   )
A.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推动亚非会议的圆满成功
C.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改善了与美国之间的关系
14.(2021·广州天河质检)1971年10月26日,获知中国正式成为联合国的会员国,毛泽东表示:“马上就组团去。这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不去就脱离群众了。”据此可知,中国重返联合国得益于 (   )
A.中美关系正常化 B.社会主义阵营帮助
C.中国自身的争取 D.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15.尼克松在一份对外报告中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美国发出改善中美关系的信号,根本原因是 (   )
A.中国综合国力强大 B.美国丧失世界霸主地位
C.维护美国国家利益 D.与苏联争霸处于不利地位
16.(2021·扬州中考)如图中人物口袋里揣着露出“PEKING(北京)”字样的纸张,手举乒乓球和球拍比着“胜利”的姿势。他可能在庆祝 (   )
A.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C.中国和美国关系出现缓和迹象 D.中日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17.尼克松在回忆录中说:“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半钟,但却成了本世纪(20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这里的“公告”是指 (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C.中美《联合公报》 D.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公告
18.自尼克松访华到1972年底,我国与英国等8个西方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取得这一成就的关键因素是 (   )
A.万隆会议召开 B.中美关系改善
C.中日邦交正常化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19.从巴黎和会上遭到列强宰割到成功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表明我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影响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中国外交政策成熟 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C.抗美援朝取得胜利 D.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20.近年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下列邮票反映出我国的外交 (   )
A.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B.出现了与各国建交的热潮
C.实现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D.形成了全方位的外交布局
21.1958年,毛泽东论断:“原子弹就是这么大的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说你不算数,那么好吧,搞一点原子弹、氢弹……”这说明我国政府决定研制原子弹的主要原因是 (   )
A.加强国家的抗衡力量 B.与美苏争夺世界霸权
C.改善与邻国的关系 D.推动“大跃进”运动
22.(2021·襄阳中考)“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写道:“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材料中赞誉的“他”是 (   )
A.王进喜 B.邓稼先 C.袁隆平 D.钱学森
23.新中国成立以来,文艺上有《红岩》《青春之歌》《茶馆》《东方红》《英雄儿女》等作品,科技上有杂交水稻、青蒿素、天宫一号等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与党的哪一方针政策相关 (   )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B.“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方针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 D.“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24.中国的杂交水稻已被亚洲、非洲和美洲等地40多个国家引进和推广,种植面积达300多万公顷,为解决当地粮食问题作出了突出贡献。这表明 (   )
A.中国先进技术为世界造福 B.改革开放促进了科技进步
C.科技进步推动了经济发展 D.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
25.以下是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重大历史瞬间而发行的报纸,对其反映的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①③②④ B.①③④②
C.③①④② D.③①②④
26.以下是某班制作的“云展板”的主要内容,其主题是 (   )
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2003年10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2020年6月,我国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成功。
A.核能利用 B.走向太空 C.大国外交 D.军队改革
27.1956年中国的出版事业空前繁荣,文艺书籍有9 375种,比1952年增长87%;哲学社会科学书籍出版3 723种,同比增长了170%。这一时期我国出版事业的空前繁荣主要得益于 (   )
A.人民实现当家做主 B.“双百”方针的提出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一五”计划的推动
28.(2021·潮州质检)如图两幅图片的变化直接说明我国 (   )
A.建立了立体化的交通设施 B.人民衣食住行全面升级
C.人民的社会生活水平提高 D.建立了完善的工业体系
29.(2021·珠海香洲质检)截至2010年底,我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跃居世界第二位。公路运输也获得较快发展,我国的高速公路里程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了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等,还有便捷的地铁,私家车也进入寻常百姓家。材料主要体现了 (   )
A.我国已经步入发达国家之列 B.人民生活已经达到小康水平
C.新时期铁路交通不断发展 D.交通的便捷改变了生活方式
30.(2021·佛山三水质检)20世纪50-70年代,勤俭节约、无私奉献等是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如今注重环保、科学饮食等社会风尚逐步形成。影响中国社会风尚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   )
A.改革开放促进经济迅速发展 B.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
C.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 D.卫生知识的普及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
3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获得了长足发展,为国家和人民的安全、社会经济的发展筑起了一道钢铁长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我国哪一成就 图三中受检阅的核导弹方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材料二 1949年11月才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空军,作战飞机114架,大多数飞行员只飞行过60多小时。而当时侵朝的美国各型作战飞机1 100余架。它们的飞行员飞行时间最多的达30 007小时,两军实力相差悬殊。但中国空军不畏强敌,从1950年12月至1953年7月,共击落敌机330架,击伤F-86、F-84等型飞机95架。
(2)中华人民共和国空军是在什么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结合材料二,说出刚诞生不久的人民空军就面临哪次战争的考验。与美军实力悬殊的中国空军,在战场上取得了什么战绩
材料三 1961年,中共中央决定重点发展以导弹、原子弹为代表的尖端技术,加速国防科研和国防工业的发展。在“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方针的指导下,我国国防科研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连续取得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国防建设“连续取得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的原因。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获得了长足发展,成为捍卫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钢铁长城。对此请你谈谈自己的感想。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 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我们并不要求各位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周恩来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是1955年周恩来在哪次会议上的发言 结合材料分析,他阐述的是什么方针
材料二 1971年7月的一天,中美两国同时发表公告,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以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并就双方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公告的发表,引起世界舆论的震动。尼克松对此曾说道:“这一公告是20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2)材料二中所指的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 请举出一例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胜利。
材料三 新华社北京2020年6月11日电:针对有媒体报道6月9日美国一架C-40A军用运输机飞越台湾上空,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11日应询表示,美方此举严重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中方对此坚决反对、予以强烈谴责。“我们敦促美方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立即停止此类非法、挑衅的行径”。
(3)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当前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材料四 2021年3月18日至19日,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举行。
(4)根据材料三、四,你认为应如何发展新时期的中美关系
材料五 从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八大,中国外交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80年代末——“独立自主”“不结盟”。中国外交的主要目标是“为国内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第二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第三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至党的十八大——“和平发展”“互利共赢”。……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发展,以合作解争端。
——摘编自人民网《改革开放40年中国外交的历程与启示》
(5)据材料五,概括改革开放后不同时期中国的外交目的。
33.衣服是一种语言,是表达人生的一部袖珍戏剧。衣着就像是写在人们身上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展现的服装特点说明了新中国成立之初取得了什么外交成就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女孩爱穿工装裤,男士都是一致的黑蓝制服;20世纪70年代,军装成为全国服饰的主流,人们都以穿军装为荣,再肩挎一个绣着为人民服务的军用帆布挎包,那就是当时最时髦的服饰。
(2)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材料二中20世纪60年代流行“工装”“黑蓝制服”的原因。
材料三 西装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被海外学子带回。“文化大革命”时西装被批,在中国大陆几乎绝迹。到了20世纪80年代,西装再次流行开来。进入新世纪,国际品牌时装陆续进驻中国市场,中国人开始认识范思哲、路易-威登、迪奥……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人们获得各类时尚资讯变得畅通无阻,中国人的穿着不再同从前那么有“特色”了,而是真真正正地融入了并影响着国际化的时尚浪潮。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一说20世纪80年代后流行西服和新世纪以来人们追求时尚的原因。
(4)阅读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服饰发展变化的特点。除了服饰方面,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生活的很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请举出一个例子。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