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达标(三)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
1.“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是“和而不同”文化观念在民族政策中的体现,成为中国历代统治者的治国策略。新中国成立后实践这一理念的治国策略是 ( )
A.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设立经济特区 D.香港、澳门回归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下列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 )
A.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各民族自治区的所有事务都完全由本民族做主
C.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
D.民族自治区域是我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3.(2021·邵阳中考)邵斌同学撰写的地方史小论文中出现了“西域都护、察合台汗国、伊犁将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关键词。据此判断,他研究的地区应是 ( )
A.宁夏 B.西藏 C.新疆 D.广西
4.(2021·广州花都质检)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出版工作,还帮助十几个少数民族创制了文字。由此说明党和政府 ( )
A.推动少数民族文化建设 B.实现了各民族共同发展
C.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解决东西部发展不平衡
5.1999-2019年,从增速看,渝、川、黔、滇、藏、陕、甘、青、宁、新、内蒙古、桂等12省市的平均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数据,黔、陕领跑。这一现象得益于下列哪一项党的政策 (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精准扶贫
C.西部大开发政策 D.中部崛起战略
6.(2021·临沂中考)如图所示铁路分两期建成,一期工程于1958年开工建设,1984年5月通车;二期工程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这条铁路 ( )
A.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通车 B.建成于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之前
C.分期建成,促进了边疆地区发展 D.是“一带一路”倡议重要成果之一
7.(2021·丽水中考)1947年5月,中国第一个自治区诞生。从此,民族区域自治这个解决民族问题的“中国模式”,开始在中华大地普遍实施,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一制度 ( )
A.保障了民族地区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B.维护了民族自治地方行使高度自治权
C.解决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差距
D.形成了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关系
8.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部分票样,这些人民币上除了汉字还印有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字,部分面值主图案采用了身穿民族服饰的人物形象。这些设计理念体现了 ( )
①民族团结原则 ②民族平等原则 ③尊重民族文化 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9.(2021·梅州质检)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指出:“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份子,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 )
A.全面推行民族区域自治 B.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
C.尊重少数民族文化 D.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
10.以下三幅历史图片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发展,根据图片及文字为这三幅图片确立一个恰当的主题,这个主题应该是 ( )
A.民主政治的发展 B.民族团结的力量
C.社会生活的变迁 D.政协会议的扩大
11.2020年4月15日,献礼建党100周年重大革命题材的电影《邓小平小道》开拍江西戏份。邓小平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中国领导人,他对如何带领中国人民前进有着具体而准确的思路。下列属于他在祖国统一方面的思路的是 (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一国两制”构想
12.(2021·邵阳中考改编)2020年11月25日,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发表任内第四份《施政报告》。有港媒注意到,林郑月娥首次佩戴了一枚有着国旗和区旗图案的徽章。有港媒称这体现了 ( )
A.“一国两制” B.港人治港 C.勤政务实 D.高度自治
13.(2021·贵港中考)1984年,邓小平在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会谈时指出:“就香港问题而言,三方面都能接受的只能是‘一国两制’,允许香港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说明 ( )
A.“一国两制”是仅就香港问题提出的 B.“一国两制”吸收了历史上的成功经验
C.“一国两制”是实事求是的产物 D.香港的稳定取决于资本主义制度
14.(2021·常德中考)“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时机已经成熟”主要是指 ( )
A.中国人民渴望国家统一 B.“一国两制”的构想被各方接受
C.中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D.中国在政治上完全独立自主
15.如图所示钱币的发行是为了纪念 ( )
A.开国大典
B.三大改造
C.香港回归
D.澳门回归
16.1999年12月,澳门回归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回首历史,1553年,攫取在我国澳门居住权的殖民者是 ( )
A.葡萄牙 B.日本 C.荷兰 D.英国
17.2020年6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并全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该法强调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以维护国家安全和香港繁荣稳定。这表明香港的发展离不开 ( )
A.中央政府的政策支持 B.香港人民的完全自治
C.香港良好的经济基础 D.自由选择的社会制度
18.(2021·汕头龙湖质检)1999年澳门本地生产总值519亿澳门元,博彩业“一业独大”;2018年澳门本地生产总值4 447亿澳门元,多元经济欣欣向荣,累计财政盈余达到5 088亿元,外汇储备为1 636亿元,较1999年分别增长193倍和6.2倍。澳门发展取得亮眼的成绩说明了 ( )
A.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B.澳门法制建设完善
C.澳门经济基础优越 D.“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
19.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极大缩短了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间的时空距离。这三个地区 ( )
A.都设立了经济特区 B.都成立了特别行政区
C.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D.都由中央人民政府行使主权
20.(2021·佛山三水模拟)如图两张纪念邮票涉及地区的共同之处是 ( )
A.是地方行政区 B.享高度自治权
C.实行社会主义 D.实行资本主义
21.(2021·广州番禺质检)如图对联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意义是 ( )
A.中国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统一 B.全面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实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D.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的国耻
22.(2021·山西中考)下列两幅图呈现出我国交通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它们对国家发展的共同作用是( )
A.健全交通网,改善民生 B.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
C.发展高科技,巩固国防 D.有利于海峡两岸交往
23.提到台湾问题,温家宝总理曾满怀深情地说:“浅浅的海峡,国之大殇,乡之深愁!”造成今天海峡两岸分离的直接原因是 ( )
A.日本割占台湾岛 B.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C.国民党败退台湾 D.“台独”分子分裂台湾
24.20世纪50年代“金门厦门门对门,大炮小炮炮打炮”,到20世纪80年代“厦门金门门对门,三通两制促和平”。材料说明 ( )
A.和平成为世界的主流 B.中美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
C.海峡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D.港澳回归推动祖国统一
25.(2021·潮州质检)在2021年对台工作会议上,汪洋强调:坚决遏制“台独”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干涉,积极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 ( )
A.和平统一方针 B.一个中国原则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构想
26.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了“九二共识”。它的核心内容是 ( )
A.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B.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
C.开展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 D.海峡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27.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能迅速发展是基于以下哪些因素 ( )
①血浓于水的亲缘关系 ②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
③“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④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8.下列史实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
史实一:1992年11月,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
史实二: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史实三:1999年12月20日,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A.民族团结 B.外交成就
C.军队建设 D.祖国统一
29.(2021·阳江阳东质检)下图是某同学自制的历史年代尺。这个年代尺体现了 ( )
A.大陆放弃武力统一 B.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C.“台独”基础被铲除 D.两岸实现统一
30.为实现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党和政府不断进行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下列相关史实,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③香港、澳门先后回归祖国 ④达成“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③②④ D.①②④③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
31.八年级某班历史课上同学们围绕“我国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三次巨变”这一主题展开了探究,请你参与。
(1)社会形态的改变——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开辟了中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新时代,“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我国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发生第一次巨变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哪一少数民族地区的和平解放意味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2)政治形态的改变——各族人民在事实上获得政治上的平等。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推动我国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发生第二次巨变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3)经济形态的改变——1978年改革开放,经过40多年的努力,各族人民在经济上普获实惠,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为推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实现第三次巨变,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请列举其中的一项。
(4)民族团结是关系国家和各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分析三次巨变,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3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积极倡导下,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到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1)西藏是哪一年实现和平解放的 西藏和平解放有什么历史意义
材料二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各民族共同凝聚成伟大的中华民族,共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这就要求在处理我国民族问题时既要致力于维护国家的统一,也要从民族的、地区的实际出发,注意照顾差异和特点。
(2)按照“从民族的、地区的实际出发,注意照顾差异和特点”的要求,我国制定的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是哪一个
材料三 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个问题本身不能讨论。但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到了一九九七年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也会尊重香港的特殊地位。
——1979年邓小平会见香港总督麦理浩时的谈话
(3)为实现祖国统一和尊重香港特殊地位,邓小平提出的伟大构想是什么 在这一构想指导下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了祖国,港澳回归祖国有什么历史意义
材料四 尽管海峡两岸尚未完全统一,但中国主权和领土从未分割,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两岸关系就能改善和发展,台湾同胞就能受益。背离一个中国原则,就会导致两岸关系紧张动荡,损害台湾同胞切身利益。
——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4)1992年,海峡两岸在基于“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所达成的共识被称为什么 我国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
33.邓小平同志不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党和国家重要的领导人之一,他创立的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新中国初期的邓小平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邓小平主政西南军政两年多,他认为“单就国防问题考虑,应该把少数民族摆在很高的位置”。搞好民族团结的前提即尊重少数民族,为此,邓小平提出“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地区自身发展程度有机结合”。经济问题“关键就是首先要使他们在贸易中获得利益,然后帮助他们逐步地从农、工、牧、商等方面发展”。邓小平强调民主改革“要掌握一个原则,就是要同少数民族商量”“用开代表会议的方式解决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邓小平民族团结思想的三点主要内容。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材料二 1979年4月中央工作会议上,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提出要发挥广东的优势,在邻近港澳的地区兴办出口加工区。邓小平明确指出:“还是叫特区好,陕甘宁开始就叫特区嘛!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设立经济特区的作用。
港澳回归中的邓小平
材料三 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 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
——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香港能够顺利回归的原因。(至少三点)
PAGE单元达标(三)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
1.“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是“和而不同”文化观念在民族政策中的体现,成为中国历代统治者的治国策略。新中国成立后实践这一理念的治国策略是 ( B )
A.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设立经济特区 D.香港、澳门回归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下列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 B )
A.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各民族自治区的所有事务都完全由本民族做主
C.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
D.民族自治区域是我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3.(2021·邵阳中考)邵斌同学撰写的地方史小论文中出现了“西域都护、察合台汗国、伊犁将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关键词。据此判断,他研究的地区应是 ( C )
A.宁夏 B.西藏 C.新疆 D.广西
4.(2021·广州花都质检)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出版工作,还帮助十几个少数民族创制了文字。由此说明党和政府 ( A )
A.推动少数民族文化建设 B.实现了各民族共同发展
C.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解决东西部发展不平衡
5.1999-2019年,从增速看,渝、川、黔、滇、藏、陕、甘、青、宁、新、内蒙古、桂等12省市的平均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数据,黔、陕领跑。这一现象得益于下列哪一项党的政策 ( C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精准扶贫
C.西部大开发政策 D.中部崛起战略
6.(2021·临沂中考)如图所示铁路分两期建成,一期工程于1958年开工建设,1984年5月通车;二期工程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这条铁路 ( C )
A.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通车 B.建成于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之前
C.分期建成,促进了边疆地区发展 D.是“一带一路”倡议重要成果之一
7.(2021·丽水中考)1947年5月,中国第一个自治区诞生。从此,民族区域自治这个解决民族问题的“中国模式”,开始在中华大地普遍实施,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一制度 ( A )
A.保障了民族地区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B.维护了民族自治地方行使高度自治权
C.解决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差距
D.形成了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关系
8.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部分票样,这些人民币上除了汉字还印有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字,部分面值主图案采用了身穿民族服饰的人物形象。这些设计理念体现了 ( A )
①民族团结原则 ②民族平等原则 ③尊重民族文化 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9.(2021·梅州质检)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指出:“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份子,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 D )
A.全面推行民族区域自治 B.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
C.尊重少数民族文化 D.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
10.以下三幅历史图片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发展,根据图片及文字为这三幅图片确立一个恰当的主题,这个主题应该是 ( A )
A.民主政治的发展 B.民族团结的力量
C.社会生活的变迁 D.政协会议的扩大
11.2020年4月15日,献礼建党100周年重大革命题材的电影《邓小平小道》开拍江西戏份。邓小平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中国领导人,他对如何带领中国人民前进有着具体而准确的思路。下列属于他在祖国统一方面的思路的是 ( D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一国两制”构想
12.(2021·邵阳中考改编)2020年11月25日,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发表任内第四份《施政报告》。有港媒注意到,林郑月娥首次佩戴了一枚有着国旗和区旗图案的徽章。有港媒称这体现了 ( A )
A.“一国两制” B.港人治港 C.勤政务实 D.高度自治
13.(2021·贵港中考)1984年,邓小平在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会谈时指出:“就香港问题而言,三方面都能接受的只能是‘一国两制’,允许香港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说明 ( C )
A.“一国两制”是仅就香港问题提出的 B.“一国两制”吸收了历史上的成功经验
C.“一国两制”是实事求是的产物 D.香港的稳定取决于资本主义制度
14.(2021·常德中考)“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时机已经成熟”主要是指 ( C )
A.中国人民渴望国家统一 B.“一国两制”的构想被各方接受
C.中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D.中国在政治上完全独立自主
15.如图所示钱币的发行是为了纪念 ( D )
A.开国大典
B.三大改造
C.香港回归
D.澳门回归
16.1999年12月,澳门回归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回首历史,1553年,攫取在我国澳门居住权的殖民者是 ( A )
A.葡萄牙 B.日本 C.荷兰 D.英国
17.2020年6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并全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该法强调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以维护国家安全和香港繁荣稳定。这表明香港的发展离不开 ( A )
A.中央政府的政策支持 B.香港人民的完全自治
C.香港良好的经济基础 D.自由选择的社会制度
18.(2021·汕头龙湖质检)1999年澳门本地生产总值519亿澳门元,博彩业“一业独大”;2018年澳门本地生产总值4 447亿澳门元,多元经济欣欣向荣,累计财政盈余达到5 088亿元,外汇储备为1 636亿元,较1999年分别增长193倍和6.2倍。澳门发展取得亮眼的成绩说明了 ( D )
A.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B.澳门法制建设完善
C.澳门经济基础优越 D.“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
19.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极大缩短了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间的时空距离。这三个地区 ( D )
A.都设立了经济特区 B.都成立了特别行政区
C.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D.都由中央人民政府行使主权
20.(2021·佛山三水模拟)如图两张纪念邮票涉及地区的共同之处是 ( A )
A.是地方行政区 B.享高度自治权
C.实行社会主义 D.实行资本主义
21.(2021·广州番禺质检)如图对联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意义是 ( D )
A.中国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统一 B.全面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实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D.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的国耻
22.(2021·山西中考)下列两幅图呈现出我国交通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它们对国家发展的共同作用是( A )
A.健全交通网,改善民生 B.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
C.发展高科技,巩固国防 D.有利于海峡两岸交往
23.提到台湾问题,温家宝总理曾满怀深情地说:“浅浅的海峡,国之大殇,乡之深愁!”造成今天海峡两岸分离的直接原因是 ( C )
A.日本割占台湾岛 B.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C.国民党败退台湾 D.“台独”分子分裂台湾
24.20世纪50年代“金门厦门门对门,大炮小炮炮打炮”,到20世纪80年代“厦门金门门对门,三通两制促和平”。材料说明 ( C )
A.和平成为世界的主流 B.中美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
C.海峡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D.港澳回归推动祖国统一
25.(2021·潮州质检)在2021年对台工作会议上,汪洋强调:坚决遏制“台独”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干涉,积极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 ( B )
A.和平统一方针 B.一个中国原则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构想
26.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了“九二共识”。它的核心内容是 ( B )
A.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B.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
C.开展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 D.海峡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27.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能迅速发展是基于以下哪些因素 ( D )
①血浓于水的亲缘关系 ②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
③“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④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8.下列史实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D )
史实一:1992年11月,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
史实二: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史实三:1999年12月20日,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A.民族团结 B.外交成就
C.军队建设 D.祖国统一
29.(2021·阳江阳东质检)下图是某同学自制的历史年代尺。这个年代尺体现了 ( B )
A.大陆放弃武力统一 B.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C.“台独”基础被铲除 D.两岸实现统一
30.为实现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党和政府不断进行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下列相关史实,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D )
①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③香港、澳门先后回归祖国 ④达成“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③②④ D.①②④③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
31.八年级某班历史课上同学们围绕“我国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三次巨变”这一主题展开了探究,请你参与。
【第一次巨变】
(1)社会形态的改变——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开辟了中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新时代,“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我国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发生第一次巨变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哪一少数民族地区的和平解放意味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西藏。
【第二次巨变】
(2)政治形态的改变——各族人民在事实上获得政治上的平等。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推动我国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发生第二次巨变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三次巨变】
(3)经济形态的改变——1978年改革开放,经过40多年的努力,各族人民在经济上普获实惠,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为推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实现第三次巨变,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请列举其中的一项。
答: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青藏铁路建成通车;各民族共同发展等。(列举一项即可)
【提升感悟】
(4)民族团结是关系国家和各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分析三次巨变,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答:民族团结是中国繁荣发展的强大动力(或维护民族团结是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进步的保证)。
3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民族团结】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积极倡导下,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到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1)西藏是哪一年实现和平解放的 西藏和平解放有什么历史意义
答:1951年;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大陆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材料二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各民族共同凝聚成伟大的中华民族,共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这就要求在处理我国民族问题时既要致力于维护国家的统一,也要从民族的、地区的实际出发,注意照顾差异和特点。
(2)按照“从民族的、地区的实际出发,注意照顾差异和特点”的要求,我国制定的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是哪一个
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内蒙古自治区。
【国家统一】
材料三 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个问题本身不能讨论。但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到了一九九七年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也会尊重香港的特殊地位。
——1979年邓小平会见香港总督麦理浩时的谈话
(3)为实现祖国统一和尊重香港特殊地位,邓小平提出的伟大构想是什么 在这一构想指导下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了祖国,港澳回归祖国有什么历史意义
答:“一国两制”;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材料四 尽管海峡两岸尚未完全统一,但中国主权和领土从未分割,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两岸关系就能改善和发展,台湾同胞就能受益。背离一个中国原则,就会导致两岸关系紧张动荡,损害台湾同胞切身利益。
——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4)1992年,海峡两岸在基于“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所达成的共识被称为什么 我国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
答:“九二共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33.邓小平同志不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党和国家重要的领导人之一,他创立的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探究一】新中国初期的邓小平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邓小平主政西南军政两年多,他认为“单就国防问题考虑,应该把少数民族摆在很高的位置”。搞好民族团结的前提即尊重少数民族,为此,邓小平提出“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地区自身发展程度有机结合”。经济问题“关键就是首先要使他们在贸易中获得利益,然后帮助他们逐步地从农、工、牧、商等方面发展”。邓小平强调民主改革“要掌握一个原则,就是要同少数民族商量”“用开代表会议的方式解决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邓小平民族团结思想的三点主要内容。
答: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民主改革。
【探究二】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材料二 1979年4月中央工作会议上,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提出要发挥广东的优势,在邻近港澳的地区兴办出口加工区。邓小平明确指出:“还是叫特区好,陕甘宁开始就叫特区嘛!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设立经济特区的作用。
答:作用:加强外贸、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等。
【探究三】港澳回归中的邓小平
材料三 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 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
——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香港能够顺利回归的原因。(至少三点)
答: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指导;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等。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