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3-21 11:42: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
下列关于生物的有性生殖表达正确的是(  )
A. 母体→新个体 B. 受精卵→新个体
C. 种子→新个体 D. 组织→新个体
如图,有关植物生殖方式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①是扦插,②是嫁接,①②都是营养生殖
B. ③所示的生殖方式需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C. ④是植物的组织培养,可以加快植物繁殖的速度
D. ①②③是无性生殖
与昆虫生殖和发育无关的成语是(  )
A. 作茧自缚 B. 破茧成蝶 C. 画饼充饥 D. 金蝉脱壳
下列诗句或成语中,不包含生殖现象的是(  )
A.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B.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C.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D.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
青蛙生殖和发育过程中,不具有的是(  )
A. 雌蛙孵卵 B. 雄蛙鸣叫 C. 成蛙有肺无鳃 D. 雌雄蛙抱对
鸡卵的钝端有一个空腔,其作用是为胚胎发育提供(  )
A. 氧气 B. 空间 C. 营养 D. 水分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句古诗对青蛙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作了生动的描述。然而现在许多稻田里已经听不到蛙声了,造成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 农民过度使用农药破坏了青蛙的栖息环境
B. 青蛙由水陆两栖进化为完全的陆生生活
C. 人类的乱捕滥杀、大量捕杀食用
D. 水域污染影响了青蛙种群的繁殖
下列有关鸟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有的鸟都有孵卵和育雏的繁殖行为
B. 一个鸡卵就是一个卵细胞
C. 母鸡下的蛋都可以孵化出小鸡
D. 鸟类的繁殖行为是对复杂多变的陆地环境的适应
下列有关青蛙的生殖发育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青蛙的发育过程是完全变态发育
B. 青蛙的生殖发育摆脱了水的限制
C. 青蛙个体发育的起点是蝌蚪
D. 青蛙的抱对行为有利于提高卵的受精率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诗句形象生动地突出描述了燕子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  )
A. 求偶 B. 筑巢 C. 产卵 D. 孵卵
鸟卵的结构有利于鸟类在陆地繁殖后代。在鸟卵结构中能减少水分丢失的是(  )
A. 胚盘 B. 卵黄 C. 卵壳 D. 气室
多少年来,关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一直吸引着科学家探索的目光。关于它们的研究人类一直没有停下脚步,下列关于遗传和变异说法正确的是(  )
A. 转基因技术可以说明基因能够控制生物的性状
B. 生物体的所有性状都是肉眼可以观察到的
C. 生物体的所有性状是否表现只与基因有关
D. 生物的遗传是绝对的,变异是相对的
据资料表明,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出生婴儿性别比接近1: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正常情况下,男女体细胞中都含有23对染色体,其中只有一对性染色体
B. 两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
C. 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时即决定胎儿性别
D. 第一胎生女孩后,第二胎生男孩的概率增加
下列关于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每条染色体上都有多个基因
B. 精子、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比其体细胞少
C. 不同种生物的细胞中含有染色体数目都相同
D. 同种生物的受精卵与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已知马蛔虫体细胞内有2对染色体,如果只研究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如图),则其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及基因的组成可能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生物种子随“神舟七号”飞船在太空中飞行,通过这次飞行,可能使种子出现某种地球上无法获得的变异,而大大提升生物的品种质量,这种育种方法的原理是(  )
A. 诱导染色体变异 B. 诱导基因突变
C. 人工选择培育 D. 杂交
小伟和表妹去登记结婚,被告知我国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原因是近亲结婚(  )
A. 后代都会得遗传病 B. 后代都会得传染病
C. 后代长相会很难看 D. 后代得遗传病可能性很大
杂交水稻比常规水稻产量高,土地肥沃的杂交稻比土地贫瘠的杂交稻产量高。引起上述变异的原因(  )
A. 都是遗传物质的变化
B. 都是环境条件的变化
C. 前者是遗传物质的变化,后者是环境条件的变化
D. 前者是环境条件的变化,后者是遗传物质的变化
一对智力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有苯丙酮尿症(智力障碍)的儿子(aa),下列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
A. 这对夫妇各自的父母中一定有人患苯丙酮尿症,这种病是隔代遗传
B. 这对夫妇都带有隐性基因,其基因组成为Aa
C.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苯丙酮尿症不是遗传病
D. 这对夫妇正常,其儿子患病,说明其基因并没有遗传给儿子
小刚和几位同学在探究两个品种花生果实大小变异的时候,得出如下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 同一品种的花生大小有差异,说明变异是普通存在的
B. 大花生品种中的小花生只占少数,说明还是遗传物质起决定作用
C. 选小花生品种中的大花生种在地里,一定会结出大花生
D. 两个花生品种的差异是由不同的基因决定的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0分)
如图为部分生物的生殖发育相关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中的M表示的发育过程称为 ______ ,其特点是个体在发育过程中,幼体与成体之间形态结构和 ______ 差异很大。
(2)图乙是昆虫个体发育过程模式图,其中B表示蛹期,则蝗虫的发育过程应该是 ______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它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对农作物危害最严重的时期是[ ______ ]。
(3)图丙所示鸟卵的结构中,胚胎发育的部位是 ______ ;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的结构是[ ______ ]和[ ______ ]。
(4)对比甲、乙、丙和丁的生殖方式,丁为 ______ 生殖,它只具有 ______ 的遗传特性;其成功的关键是1和2的 ______ 紧密结合,新形成的植物将表现出[1] ______ 的性状。
(5)蝗虫、家蚕、青蛙和鸟这几种动物,从其受精方式来看,明显与其它三种动物不一样的应该是 ______ 。
豌豆是研究植物性状遗传的常用实验材料,现将两株紫花豌豆作为亲本进行杂交,收集种子种植下去,观察子代豌豆的花色并统计数据,将其结果汇成所示柱状图。请分析作答:
(1)豌豆的紫花和白花是一对______,紫花性状从亲代传给子代的现象叫______.
(2)已知豌豆的体细胞内有7对染色体,则一株亲本紫花豌豆为每一株子代白花豌豆提供了______条染色体。
(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紫花是_____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
(4)若显性基因用D表示,隐性基因用d表示,则亲本紫花豌豆的基因组成分别是______,子代中一株紫花豌豆的基因组成是______.
(5)让子代的白花豌豆进行杂交,后代出现紫花豌豆的概率是______.
(6)将同一株豌豆所结籽粒,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种在肥沃和贫瘠的田地中,前者的产量明显高于后者,这种变异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
科学家将男女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进行分析整理,形成了如图的排序图。请分析回答:
(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两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DNA和蛋白质,其中 ______ 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一个DNA分子上包含多个能控制生物性状的DNA分子片段,这种片段称为 ______ 。
(2)如图是男女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从图中可以看出,男女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 ______ 存在的。
(3)从染色体的形态和组成可判断,图[ ______ ]表示女性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
(4)从所含的性染色体的种类看,图中甲个体所产生的生殖细胞有 ______ 种类型。
(5)男性X染色体通过生殖细胞传给后代时,传给女儿的可能性为 ______ 。
某班同学用乒乓球模拟生殖细胞来探究生男生女的概率问题,实验步骤如下:
①甲桶中装入60个黄球,乙桶中装入白球与黄球各30个,分别摇匀.
②分别从甲、乙两桶中随机抓取一个球,组合在一起,记下两球的组合(黄球与黄球组合用A.表示,黄球与白球组合用B表示).将抓取的乒乓球放回原桶,摇匀.
③重复②步骤50次.
全班共分7个小组,实验记录结果如表:
1 2 3 4 5 6 7
A、(黄球与黄球组合) 24 27 25 21 28 30 19
B、(黄球与白球组合) 26 23 25 29 22 20 31
(1)白球模拟的生殖细胞是 ______ (填“精子”或“卵细胞”) .黄球模拟的生殖细胞中含有 ______ 性染色体.
(2)为使实验更准确可靠,应如何处理以上数据: ______ .
(3)从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生男生女的机会 ______ .
(4)有些人为了满足生男或生女的愿望,怀孕期间请医生对胎儿进行性别鉴定,决定取舍.你对这种做法的看法是什么? ______ .
(5)在此探究实验过程中,从甲、乙两桶取出的球组合后并记录下来要放回原桶中,最主要的目的是 ______ .
A.保证样本数目足够大
B.确保桶内两种小球的比例为1:1
C.保证雄雌生殖细胞的数量相等
D.保证雄雌生殖细胞能够互相结合.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有性生殖是指由两性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然后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可见有性生殖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
故选:B。
无性生殖指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亲本直接产生子代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是指由两性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然后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判断植物的生殖方式是有性还是无性看是否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各自的优缺点。
2.【答案】D
【解析】解:A、营养生殖是由高等植物体的营养器官--根、茎、叶的一部分,在与母体脱落后,发育成一个新的个体。农业、林业和园艺工作上常用分根、扦插、压条和嫁接等方法。①是扦插,②嫁接都属于营养生殖,A正确;
B、③用种子繁殖是有性生殖,具有母本和父本双方的体遗传性状,B正确;
C、④是植物的组织培养,是无性生殖,可以加快植物繁殖的速度,C正确;
D、①扦插、②嫁接、④组织培养是无性生殖,③种子繁殖是有性生殖,D错误。
故选:D。
植物的生殖方式有两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图中①扦插、②嫁接、④组织培养,都是无性生殖,③种子繁殖是有性生殖。
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3.【答案】C
【解析】解:A、作茧自缚,描述的是昆虫发育过程中的蛹期,与昆虫生殖和发育有关,A正确;
B、蛾类、蝶类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发育过程为: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其中“毛毛虫”属于蛾类、蝶类发育的幼虫阶段,蛾类、蝶类属于发育的成虫阶段,与昆虫生殖和发育有关,B正确.
C、画饼充饥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也称为复杂反射,与昆虫生殖和发育无关,C错误;
D、金蝉脱壳,描述的是蝉发育过程中的幼虫蜕皮现象即脱去外骨骼的现象,与昆虫生殖和发育有关,D正确;
故选:C.
昆虫的发育可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的叫不完全变态发育.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昆虫的发育过程特点.
4.【答案】B
【解析】解:生物具有一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探花峡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蜻蜓点水是蜻蜓在产卵,属于生殖现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螳螂吃蝉,黄雀吃螳螂,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雄蛙有鸣囊,雄蛙鸣叫是为了吸引雌蛙,是求偶行为,属于生殖现象;几处早鹰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鹰占领繁殖的巢区,春燕筑巢,都属于生殖现象。
故选:B。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的生殖现象。解答时可以从生物的特征和生殖现象的表现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5.【答案】A
【解析】解:每当春夏之交,在近水边的草丛中,常可看到进入生殖期的雄蛙趴在雌蛙的身体上,并用前肢紧紧地抱住雌蛙,这种现象叫抱对。青蛙的卵是体外受精,抱对是青蛙产卵和排精时的行为。抱对时,雌雄蛙的泄殖腔(动物体的消化管、输尿管和生殖管共同开口处的总腔)孔相互接近,有利于精液直接排在卵上,这样就会提高卵的受精率。小的是雄蛙,在上面;大的是雌蛙,在下面,抱对时雄蛙的挤压也有利于雌蛙的排卵。受精卵即将孵化蝌蚪,刚孵化的蝌蚪有一条扁而长的尾,用头部的两侧的鳃呼吸,长出内鳃的蝌蚪,外形像一条鱼。长出四肢的幼娃,用肺呼吸。幼娃逐渐发育成蛙。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上相差很大,为变态发育。不经过孵卵这一过程。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A。
两栖动物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水里),卵生、卵自然孵化,体外发育,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有尾。成体用肺呼吸、有四肢无尾,水陆两栖,多为变态发育。
青蛙的生殖方式是卵生,体外受精,属于有性生殖。
6.【答案】A
【解析】解:据分析可见:研究鸡卵结构实验中,敲开鸡卵的钝端可以发现有一个空腔,是气室,这个结构的作用是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
故选:A。
如图是鸟卵的结构:
可见鸟卵由外及里的结构为:卵壳起保护作用,卵壳上有小气孔可以通气;卵壳膜起保护作用;气室可以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卵白既有保护卵细胞又有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水分的功能;系带起到固定卵黄的作用;卵黄膜是紧抱在卵黄外面的膜,起保护作用;蛋黄即鸟卵内部发黄的部分。鸟卵中的大多数蛋白质都集中在蛋黄部分,其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对卵细胞具有保护作用的有:卵壳、卵壳膜和卵白。卵黄上的小白点叫做胚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鸟卵中卵黄、卵黄膜和胚盘合称卵细胞。
熟记鸟卵结构和功能,是解答此类题目解的关键。
7.【答案】B
【解析】解:A、两栖动物对环境的依赖性大,威胁两栖动物生存的主要因素是农药的大量使用,水污染,农田被侵占等,破坏了两栖动物的生存环境,导致两栖动物数量减少。因此环境污染是造成两栖动物减少的原因,A不符合题意;
B、青蛙没有进化,还是水陆两栖,B符合题意;
C、人的大量捕杀,必然导致两栖动物数量减少,因此人类的大量捕杀是造成两栖动物减少的原因,C不符合题意。
D、两栖动物的受精和发育过程都离不开水,因此栖息地和繁殖环境的改变与破坏是造成两栖动物减少的原因,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滥捕乱杀)、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威胁蛙类生存的原因。
8.【答案】D
【解析】解:A、不同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有所不同,如有些鸟类杜鹃鸟就不筑巢、孵卵、育雏,但都必须要具备求偶、交配、产卵的行为。故A项说法错误。
B、如图是鸟卵的结构图:其结构主要为:卵黄、胚盘、卵白、气室、卵黄膜、卵黄系带、卵壳膜等,其中卵黄、卵黄膜和胚盘合称卵细胞。其余的结构不属于卵细胞。受精的卵细胞叫受精卵。故B项说法错误。
C、并不是每个鸟卵都能孵化出小鸟。要想孵化出小鸟,鸟卵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鸟卵是受精的卵;具备鸟卵孵化所需要的适宜的温度。故C项说法错误。
D、鸟类的繁殖行为是对复杂多变的陆地环境的适应,D正确。
故选:D。
1、有的鸟不筑巢,不孵卵,不育雏,如杜鹃。
2、鸟卵中的卵黄、卵黄膜和胚盘合称卵细胞。
正确理解鸟类的生殖发育特点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9.【答案】D
【解析】解:青蛙发育的四个阶段是: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为变态发育,属于变态发育,不是完全变态发育,A错误;
B、青蛙受精作用和幼体发育离不开水,B错误;
C、青蛙的发育要经过四个时期,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因此,青蛙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C错误;
D、青蛙的抱对行为有利于提高卵的受精率,D正确。
故选:D。
青蛙属于两栖动物,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变态发育成成体后,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青蛙的生殖方式是卵生,体外受精。注意抱对不是交配,是为了提高卵的受精率。
10.【答案】A
【解析】解: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诗句形象生动地突出描述了燕子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求偶行为。
故选:A。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物的繁殖行为。解答时可以从动物的繁殖行为的概念、目的、种类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动物的繁殖行为的概念、种类。
11.【答案】C
【解析】解:A、胚盘是胚胎发育的部位,A不符合题意;
B、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养,B不符合题意;
C、卵壳位于鸟卵的最外层,起保护作用,上面有许多的小孔,通气,利于呼吸,并且减少水分的散失。C符合题意;
D、气室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鸟卵的结构主要为:卵壳(保护作用),卵壳膜(保护),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养料),胚盘(胚胎发育的部位),卵白(保护卵细胞,为胚胎发育提供水分和养料),气室(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卵黄膜(保护卵细胞),卵黄系带(固定卵细胞)。
回答此题的关键能够熟悉鸟卵的结构以及特点。
12.【答案】A
【解析】解:A、转基因技术培育出转基因生物,就可能表现出转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说明基因控制生物性状。A正确;
B、生物的性状有的肉眼可以观察到的特征,如形态结构、行为方式等,有的肉眼看不到,如生理特征人的ABO血型等,B错误;
C、生物的性状不仅与该生物体内基因有关,还与环境有关,C错误;
D、生物在繁衍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变异,其中的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是适应环境的有利变异,这些不断发生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然后过度繁殖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动力,以生存斗争为手段,达到适者(有利变异)生存与不适者(不利变异)被淘汰的结果。自然选择使不断变化的生物适应于不断变化的环境。因此,遗传和变异都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遗传和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的材料,是自然选择的基础,是生物进化的内因,生存环境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外因,D错误。
故选:A。
转基因技术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转基因生物,就可能表现出转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此题综合性较强,解答需要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进行解答。
13.【答案】D
【解析】解: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
A、正常情况下,男女体细胞中都含有23对染色体,其中只有一对性染色体是XY,A正确;
B、男性可产生数量相等的X精子与Y精子,加之它们与卵子结合的机会相等,所以每次生男生女的概率是相等的,B正确;
C、受精时,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时即决定胎儿性别:如果是含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C正确;
D、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生男生女的概率是相等的,D错误。
故选:D。
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会借助人类的性别遗传图解分析解答此类问题。
14.【答案】C
【解析】解:A、一条染色体上一般包括一个DNA分子,一条DNA上有许许多多的基因,即每条染色体上都有多个基因。故A正确;
B、同种生物精子、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都比体细胞的少一半,故B正确;
C、不同种生物的细胞中都含有不同数目的染色体,如水稻的体细胞内有12对染色体,猪的体细胞内有20对染色体。故C错误;
D、同种生物的受精卵与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同。故D正确。
故选:C。
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一条DNA上有许许多多的基因,一个基因只是DNA上的一个片段。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亲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的一半,而子代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亲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同,这是因为通过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既含有卵细胞的染色体,又含有精子的染色体,因此由受精卵发育成的子代体细胞中成对的染色体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据此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以及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15.【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 在生物的细胞中染色体存在的形式。关键是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成单存在,基因随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
【解答】
解:生殖细胞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②③都含有两条染色体,并且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也不成对,属于生殖细胞。故正确;
而①④中等位基因没有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故错误。
故选B。

16.【答案】B
【解析】解:A、诱导基因变异是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不会产生新品种;
B、生物种子随“神舟七号”飞船在太空中飞行,通过这次飞行,可能使种子出现某种地球上无法获得的变异,而大大提升生物的品种质量,这种育种方法的原理属于诱导基因改变的诱变育种。
C、人工选择培育是人工对原有的变异进行选择性的培育形成新品种,如高产奶牛的培育;
D、杂交是利用了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使两个个体的基因重组,产生稳定的、可以遗传的、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故选:B。
太空诱导育种的原理利用太空射线等手段改变种子中的遗传物质,从而获取新品种.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太空育种的原理.
17.【答案】D
【解析】解: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如近亲结婚时所生的子女中,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比非近亲结婚要高出7.8~62.5倍;先天畸形及死产的机率比一般群体要高3~4倍.孩子智力下降,并患有许多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愚型,其危害十分显著.我们要根据我国政府颁布的“婚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做好婚前检查工作,把优生工作做到婚前孕前因此我国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
故选:D.
近亲是指的是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近亲结婚的危害.
18.【答案】C
【解析】解: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杂交水稻比常规水稻产量高,是遗传物质变化引起的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是遗传的变异;土地肥沃的杂交稻比土地贫瘠的杂交稻产量高。是环境中土壤的肥沃程度不同引起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是不遗传的变异。
故选:C。
此题考查的是变异的类型,解答时可以从变异的类型和原因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变异的原因。
19.【答案】B
【解析】解:A、一对智力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有苯丙酮尿症(智力障碍)的儿子(aa),表明这对夫妇都携带苯丙酮尿症的致病基因a,这个基因来自于他们各自的父母中的一方,即他们各自的父母均是该基因的携带者,即其父母的基因组成一定是Aa,A错误;
B、夫妇双方都正常,却生出了患有笨丙酮尿症儿子,说明夫妇双方都携带有该病的致病基因a,同时还含有一个正常基因A,即夫妇双方的基因组成是Aa,B正确;
C、如果这对夫妇各自的父母仅仅一方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或仅是一方是该病患者,则其兄弟姐妹中不会有人患该病,但会将该致病基因传递给下一代;如果这对夫妇各自的父母都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则其兄弟姐妹中就有患苯丙酮尿症者,C错误;
D、夫妇双方都正常,却生出了患有笨丙酮尿症儿子,说明夫妇双方都携带有该病的致病基因a,同时将致病基因a传递给了儿子,D错误。
故选:B。
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当控制某个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
20.【答案】C
【解析】解:变异包括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由于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这种变异不能传给下一代,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A、同一品种的花生大小有差异是环境因素引起的,说明变异是普通存在的。故不符合题意;
B、大花生品种中的小花生只占少数,是环境因素形成的变异,说明性状受环境影响较小,主要还是遗传物质起决定作用。故不符合题意;
C、大小两个花生品种的差异是因遗传物质不同而形成的。而小花生品种的大花生的遗传物质并没有改变,种在地里不一定会结出大花生。故符合题意;
D、大小两个花生品种的差异是因遗传物质不同而形成的,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因此花生品种的差异是由不同的基因决定的。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可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变异的原因。
21.【答案】变态发育 生活习性 D→A→C C 胚盘 ② ③ 无性 母体 形成层 接穗 青蛙
【解析】解:(1)蝗虫是不完全变态发育,家蚕是完全变态发育,青蛙是变态发育,因此图甲中的M表示的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其特点是个体在发育过程中,幼体与成体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着较大的差异。
(2)蝗虫的发育过程为: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为不完全变态发育;所以蝗虫的发育过程可用图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为D→A→C。蝗虫是一种农业害虫,在整个发育过程中蝗虫的幼虫期发育时间较短,食量较小;而成虫主要以禾本科农作物为食。食量大,消化能力强。因此对农作物危害最严重的时期是C成虫期。
(3)含有细胞核,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是①胚盘;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的结构是②卵黄和③卵白。
(4)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嫁接时要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这样新分裂出来的细胞才能愈合在一起,提高嫁接成活率。
(5)蝗虫、家蚕和鸟都属于体内受精,青蛙属于体外受精。
故答案为:(1)变态发育;生活习性;
(2)D→A→C;C;
(3)胚盘;②;③;
(4)无性;母体;形成层; 接穗;
(5)青蛙。
图甲中,M是蝗虫、家蚕和青蛙的共同特点,图乙中,D表示受精卵,则A表示幼虫、B表示蛹、C表示成虫,图丙中,①胚盘、②卵黄、③卵白、④卵壳。图丁是扦插。据此回答。
正确识图、理清相关知识点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22.【答案】相对性状 遗传 7 显性 Dd、Dd DD或Dd 0 不遗传的变异
【解析】解:(1)豌豆的紫花和白花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是一对相对性状;紫花性状从亲代传给子代的现象叫遗传。
(2)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成单存在。因此已知豌豆的体细胞内有7对染色体,则一株亲本紫花豌豆为每一株子代白花豌豆提供了7条染色体。
(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从图中看出将两株紫花豌豆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子代出现了白花豌豆。因此紫花是显性性状;白花是隐性性状。
(4)若显性基因用D表示,隐性基因用d表示,则白花豌豆的基因组成是dd,因此亲本紫花豌豆遗传给子代白花豌豆的基因一定是d.因此亲本紫花豌豆的基因组成是Dd、Dd.遗传图解如图:

从遗传图解看出,子代中一株紫花豌豆的基因组成是DD或Dd.子代白花豌豆所占比率为25%.
(5)子代白花豌豆的基因组成是dd,其产生的生殖细胞只有1种,基因组成是d;因此让子代的白花豌豆进行杂交,后代的基因组成是dd,性状是白花,没有紫花。所以让子代的白花豌豆进行杂交,后代出现紫花豌豆的概率是0.
(6)将同一株豌豆所结籽粒,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种在肥沃和贫瘠的田地中,前者的产量明显高于后者,这种性状的差异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因此这种变异在生物学上称为不遗传的变异。
故答案为:(1)相对性状;遗传;
(2)7;
(3)显性;
(4)Dd、Dd;DD或Dd;
(5)0;
(6)不遗传的变异
(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2)遗传是指亲子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性即性状的差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3)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因此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成单存在。
(4)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5)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的概念、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会借助遗传图解来分析解答此类问题。
23.【答案】DNA 基因 成对 乙 两 100%
【解析】解:(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两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DNA和蛋白质,其中D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一个DNA分子上包含多个能控制生物性状的DNA分子片段,这种片段称为基因.
(2)男女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图甲所示的23对染色体中,有一对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另外22对与性别无关的染色体,叫常染色体.
(3)甲图中的第23号性染色体中,大小不同,是XY染色体,因此性别是男性.乙图中的第23号性染色体中,大小相同,称为XX染色体,因此性别是女性;所以据图示判断,乙个体为女性.
(4)男性的染色体是22对+XY,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因此图中乙个体所产生的生殖细胞有两种,都含有23条染色体,这些生殖细胞中含有的性染色体是X或Y.
(5)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男性X染色体通过生殖细胞传给女儿的可能性为100%。
故答案为:(1)DNA;基因;
(2)成对;
(3)乙
(4)两
(5)100%。
(1)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2)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其中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正确辨认染色体图谱并会借助人类的性别遗传图解分析解答此类问题.
24.【答案】精子 X 求全班7组的平均值或求全班7组的数据总和 均等(相同) 这种做法不对.人们单纯追求男孩或女孩,将会打破生育的自然规律,导致人类社会性别比例失调,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B
【解析】解:(1)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类型即含X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产生的卵细胞只有一种含有X染色体的.因此,白球模拟的生殖细胞是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黄球模拟的生殖细胞中含有X件染色体的精子或卵细胞.
(2)为了排除由于偶然性引起的误差,增加实验材料达的数量或重复次数,计算平均值.因此,“为使实验更准确可靠”,应求全班7组的平均值或求全班7组的数据总和.
(3)处理数据,分析结果,A.(黄球与黄球组合)即女性,是(24+27+25+21+28+30+19)÷7≈25;B.(黄球与白球组合)即男性,是(26+23+25+29+22+30+31)÷7≈25;从七组数据的平均值得出的结论是:生男生女是随机的,机会是均等的.
(4)自然情况下,人类男性产生的两种类型的精子(即含X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与含X的卵细胞结合的几率是均等的,所以男女比例是接近1:1的,但如果人为决定所生胎儿的性别,造成流产女胎,直接的影响是会导致男女性别比例失调,再就是引发各种社会问题;会造成社会上男女比例的失衡,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所以,这种做法不好.人们单纯追求男孩或女孩,将会打破生育的自然规律,导致人类社会性别比例失调,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5)每完成1次组合后,需要将摸出的棋子再放回袋子,否则就会使实验失去逼真性.因此,“在此探究实验过程中,从甲、乙两桶取出的球组合后并记录下来要放回原桶中”,最主要的目的是确保袋内两种小球的比例为1:1,故选B.
故答案为:(1)精子;X
(2)求全班7组的平均值或求全班7组的数据总和
(3)均等(相同)
(4)这种做法不对.人们单纯追求男孩或女孩,将会打破生育的自然规律,导致人类社会性别比例失调,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5)B
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男性产生的精子含X和Y两种染色体的,女性产生的卵细胞只有X的染色体.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性别的遗传以及探究实验的要求和特点.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