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湖北省鄂州市市直中学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生命世代相续,生生不息。下列诗词没有体现生殖现象的是( )
A.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B.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C.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D.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袁隆平海水稻团队在第五届国际海水稻论坛上宣布,2021年将正式启动海水稻的产业化推广,拟用8至10年时间实现“亿亩荒滩边变农田”。海水稻又称为耐盐碱水稻,具有抗盐、抗碱、抗病等优良特性,决定这些性状的基本结构是( )
A. 细胞核 B. 染色体 C. DNA D. 基因
新冠肺炎治愈者捐献的血浆可以用于治疗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其原理是利用康复者血浆中的( )来清除病毒
A. 抗原 B. 抗体 C. 病原体 D. 新型冠状病毒
一对双眼皮的夫妇怀有二胎,已知一胎是一个单眼皮男孩,单眼皮为隐性性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二胎孩子如果是单眼皮,则概率为25%
B. 二胎孩子如果是双眼皮,则概率为50%
C. 无法确定二胎孩子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
D. 双眼皮的夫妇生下单眼皮的孩子,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有关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的描述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嫁接、植物组织培养、试管婴儿、克隆羊均属于无性生殖
B. 家蚕和蝗虫的发育过程都是一样都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
C. 卵黄是鸟类胚胎发育所需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
D. 雌雄蛙抱对之后,雌蛙将受精卵产在水中发育
人的褐眼(A)与蓝眼(a)是一对相对性状,如图表示某家庭眼睛颜色的遗传情况(表示蓝眼男性),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1、2号夫妇的基因组成均为Aa,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均为23条
B. 3号个体的基因型是Aa或AA,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是22 对+XX
C. 4号个体的基因组成是aa,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组成22条+Y或22条+X
D. 该夫妇再生一个蓝眼男孩的概率是14
鱼鳞病是一种人类遗传病,又称为遗传性角化障碍性皮肤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伴有鱼鳞状脱屑。下列疾病与鱼鳞病致病原因相同的一组是( )
A. 白化病、坏血症、呆小症 B. 白化病、血友病、新冠肺炎
C. 白化病、侏儒症、夜盲症 D. 白化病、色盲、苯丙酮尿症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在疟疾治疗研究中取得的成就而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疟疾是由疟原虫所引起的疾病,它主要靠蚊子叮咬传播,其中疟原虫和蚊子分别是( )
A. 传染源、传播途径 B. 传染病、传染源
C. 病原体、传播途径 D. 病原体、传染源
下列植物繁殖方式,不属于无性生殖的是( )
A. 黑枣和柿树嫁接 B. 小麦种子繁殖
C. 椒草叶片长成新植株 D. 杜鹃花枝条扦插
大多数哺乳动物受伤后,用舌头舔伤口能促进愈合,这是由于( )
A. 唾液中含溶菌酶,有杀菌作用,属特异性免疫
B. 唾液中有唾液淀粉酶,有消化作用,属特异性免疫
C. 唾液中有唾液淀粉酶,有消化作用,属非特异性免疫
D. 唾液中含溶菌酶,有杀菌作用,属非特异性兔疫
昆虫、两栖类、鸟类在生殖发育方面既有明显区别,也有共同特点。如图是关于其区别与相同点的汇总,①②③处所代表的内容依次是( )
A. 变态发育、卵生、体外受精
B. 变态发育、卵生、体内受精
C. 卵生、体内受精、变态发育
D. 变态发育、体内受精、卵生
下列器官中不组成人体第三道防线的是( )
A. 胸腺 B. 脾脏 C. 肝脏 D. 淋巴结
如图的这个南瓜是经过太空育种培育成的,这种南瓜品质好,一般重量在150~200kg,是名副其实的“巨人”南瓜。下面关于太空育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能诱发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B. 产生的变异都是对生物自身有利的
C. 培育出地球上原本不存在的生物
D. 产生的变异都是对人类有益的
下列关于遗传变异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某男孩“X”染色体上有一个隐性致病基因,该基因由来自男孩母亲
B. 新生儿的性别比例接近1:1
C. 男性产生含“X”染色体或“Y”染色体的精子
D. 新生儿的性别仅由母亲决定
以下是人体各个器官的自述,说法正确的是( )
A. 肝脏说:“我是最大的消化器官,我分泌的胆汁里面有消化脂肪的酶。”
B. 肺说:“我是主要的呼吸器官,我的左边有三叶,右边有两叶。”
C. 心脏说:“我的四居室(心房和心室)都是相通的。”
D. 大脑说:“我是调节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橘小实蝇是一种农业害虫,其将卵产在柑橘等多种植物的果实中,幼虫孵化后会取食果实,造成果树减产。为利用其特征防治虫害,研究者对其培养并通过系列实验研究其遗传规律。
(1)如图为橘小实蝇的生长发育过程示意图。根据其发育过程中具有[ ______ ] ______ 期,判断其发育类型为 ______ 发育。
(2)野生橘小实蝇的蛹是黄色的,但在培养过程中出现极少数白色蛹的个体,研究者将白色蛹的个体连续培养多代,后代的蛹均为白色。
①蛹的黄色和白色在遗传学中称为一对 ______ 。
②蛹为白色这种变异是由于 ______ 物质发生变化所引起的,属于 ______ 的变异。
(3)为进一步分析蛹色的遗传规律,研究者进行了下列杂交实验,杂交组合及结果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 亲代组合 子代数量
黄蛹 白蛹
1 黄蛹(雄)×白蛹(雌) 238 0
2 黄蛹(雌)×白蛹(雄) 375 0
3 实验1中的子代自交 274 92
4 实验1中的子代×白蛹 比例?
①由实验1和实验2结果可知,蛹色 ______ 为隐性性状,若用A和a表示控制蛹色的基因,则实验3中亲代的基因组成为 ______ 。
②实验4的子代中,黄蛹与白蛹个体数量的比例理论上约为 ______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新冠肺炎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大流行病。 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造成本次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因为人体缺少对2019-nCoV的免疫力,所以引起新冠肺炎的流行。新冠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有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面对疫情,我国各族人民上下同心、全力以赴,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资料二 2020年3月24日是第25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携手抗疫防痨,守护健康呼吸”。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以肺结核常见,主要通过飞沫和尘埃传播,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慢性传染病。我国对肺结核诊治实施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免费的痰涂片、胸片检查,免费提供国家统一方案的抗结核药品等。
材料三 2018年11月26日,深圳科学家贺建奎宣布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这次基因手术修改的是CCR5基因,HIV病毒入侵机体细胞.....“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诞生的消息引爆了国内外科学界,其中的科学伦理问题也引发了公众的关注。122位国内科学家在微博发布“科学家联合声明”,对此项研究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
(1)以上资料中涉及到的疾病都属于传染病。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 ______ 、 ______ 和 ______ 这三个基本环节。
(2)资料一和资料二中的传染病均为呼吸道传染病,人体呼吸道的组成有:鼻→ ______ →喉→ ______ → ______ 。新冠患者和肺结核患者有咳痰的症状,痰实际是在呼吸道黏膜形成,通过纤毛的摆动往上推送,最后通过咳嗽排出,这一过程是人体的第 ______ 防线在发挥作用。
(3)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来看,接种疫苗属于 ______ 。
(4)资料三中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______ ,上面含有遗传信息,可以控制生物的 ______ 。
(5)HIV主要侵犯并瓦解人体的 ______ 系统,使人体不能抵御病原体。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描写的是生物生长发育。(红豆的枝条是由叶芽发育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B、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没有体现生殖现象,符合题意。
C、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描写了昆虫的繁殖现象,不符合题意。
D、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体现生殖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2.【答案】D
【解析】解:染色体是遗传物质DNA的主要载体,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DNA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少量分布在细胞质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DNA可以分成许多小段,其中每一份就称为一个基因,所以基因是DNA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控制性状。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是基因,位于DNA 上,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注意正确区分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3.【答案】B
【解析】解:我国在治疗新冠肺炎方法上比较有效的是血清疗法,即用康复者的血清为患者注射来治疗危重症患者,其原因是康复者血清中可能含有大量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
故选:B。
(1)抗原能引起人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抗原是外来的,而不是自身的,如病菌、病毒和其他的病原微生物、异体血液和某些药物都是抗原。
(2)抗体指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且具有特殊抗病能力的蛋白质(免疫球蛋白)。这种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质存在于血液、淋巴和组织液中。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抗原、抗体的概念。
4.【答案】B
【解析】解:单眼皮的女孩的基因组成是aa,因此父母遗传给单眼皮女孩的基因一定是a,所以此女孩父母双眼皮的基因组成:父亲Aa;母亲Aa.遗传图解如图1:
ABC、根据遗传图解可见:其第二个孩子75%的可能性是双眼皮,25%的可能性是单眼皮,A正确;B错误;C正确。
D、双眼皮的夫妇生下单眼皮的孩子,体现了亲自之间的差别,属于变异现象,D正确。
故选:B。
(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2)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3)“已知显性基因A控制双眼皮性状,隐性基因a控制单眼皮性状”,则双眼皮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单眼皮的基因组成是aa。
(4)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相对性状、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会利用遗传图解分析解答此类问题。
5.【答案】C
【解析】解:A、嫁接、植物的组织培养、克隆羊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而试管婴儿经过了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A错误;
B、家蚕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是完全变态发育。而蝗虫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B错误;
C、卵黄是鸟类胚胎发育所需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C正确;
D、雌雄蛙经过抱对,分别把精子和卵细胞排放到水中,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D错误。
故选:C。
1、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
2、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是完全变态发育,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相关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6.【答案】D
【解析】解: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当控制某个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人的褐眼(A)与蓝眼(a)是一对相对性状,人的褐眼是由显性基因A控制的。蓝眼是有隐性基因a控制的。如图表示某家庭眼睛颜色的遗传情况,4为隐性性状蓝眼,其控制基因是aa,分别来自亲代1、2,所以亲代1、2的基因一定是Aa,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A、从图中可以看出,1、2号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均为23条,A正确。
B、根据遗传图解可知:3号个体的基因型是AA或Aa,3号是女性,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是22 对+XX,B正确。
C、4号是蓝眼,其控制蓝眼的基因型是aa,4号是男性,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组成22条+Y或22条+X,C正确。
D、根据遗传图解可知: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蓝眼的概率几率:25%,是男孩还是女孩的几率各占50%,因此该夫妇再生一个蓝眼男孩的概率几率:25%×50%═12.5%,即八分之一,D错误。
故选:D。
(1)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这些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22+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22+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22+X染色体的卵细胞。因此,男性的生殖细胞染色体可表示为:22+X或22+Y;而女性的生殖细胞染色体可表示为:22+X.如右图: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基因的显性与隐性并会利用遗传图解分析解答遗传问题。
7.【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包括染色体畸变以及在染色体水平上的基因突变而导致的疾病,统称为遗传病。
掌握遗传病的概念及人类主要的遗传病是关键。
【解答】
白化病、血友病、色盲、苯丙酮尿症都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都属于遗传病;坏血症、夜盲症是由于维生素不足引起的缺乏症,都不属于遗传病;呆小症、侏儒症都是由于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疾病,都不属于遗传病;新冠肺炎是由于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不属于遗传病。
故选:D。
8.【答案】C
【解析】解: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生物。疟疾是由疟原虫所引起的疾病,它主要靠蚊子叮咬传播,所以疟原虫是引起疟疾的病原体,蚊子是传播途径。
故选:C。
1、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2、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生物。
掌握传染病流行的环节及病原体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9.【答案】B
【解析】解:ACD、黑枣和柿树嫁接、椒草叶片长成新植株和杜鹃花枝条扦插属于无性生殖,ACD不符合题意;B、小麦种子繁殖,经过两性生殖细胞(即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为有性生殖,B符合题意。
故选:B。
(1)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如嫁接、扦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
(2)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
明确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别即能正确答题。
10.【答案】D
【解析】解: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体液中含有的一些杀菌物质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各种病原体。唾液是人体体液的一种,受伤的哺乳动物经常用舌去舔伤口,其唾液中的溶菌酶可以杀灭病菌,伤口不被感染,从而很快愈合,属于非特异性兔疫。
故选:D。
(1)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表:
组成 功能 免疫类型
第一道防线 皮肤、黏膜及分泌物(唾液、胃液) 阻挡杀死病原体,清除异物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特异性免疫
(2)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3)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11.【答案】B
【解析】
【分析】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理清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类的共同特征和不同的特征。
【解答】
(1)昆虫的发育有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两种: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例如蝶、蚊、蝇、菜粉蝶、蜜蜂,蚕等。发育经历卵、若虫(幼虫)、成虫三个时期,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基本相似,但幼体的生殖器官等方面未发育成熟,这样的发育叫做不完全变态发育;例如:蜻蜓、蟑螂、蝼蛄、蟋蟀、蝗虫等。
(2)两栖动物的发育经过受精卵、蝌蚪、幼体、成体四个发育时期,幼体与成体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属于变态发育。
(3)鸟类的繁殖行为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化、育雏几个过程。
解:图中①昆虫与两栖动物的共同特征是变态发育。
②昆虫、两栖动物、鸟类的共同特征是卵生。
③鸟类与昆虫的共同特征是体内受精。
故选:B。
12.【答案】C
【解析】解:人体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纤毛。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扫异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功能是溶解、吞噬病原体;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抗原是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病原体,抗体是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抵抗抗原的特殊蛋白质。人体免疫器官主要包括脾脏、扁桃体、淋巴结、胸腺等。
故选:C。
此题考查的是人体第三道防线的免疫器官,据此进行分析回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人体的免疫器官。
13.【答案】A
【解析】解:科学家认为,太空育种主要是通过强辐射,微重力和高真空等太空综合环境因素诱发植物种子的基因变异。由于亿万年来地球植物的形态、生理和进化始终深受地球重力的影响,一旦进入失重状态,同时受到其他物理辐射的作用,将更有可能产生在地面上难以获得的基因变异。因此太空育种能诱发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但是产生的变异不一定对生物自身是有利的,也不一定对人类都是有利的,同时太空育种只能产生生物的新品种,而不能培育出地球上原本不存在的生物。
故选:A。
太空育种即航天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是将作物种子或诱变材料搭乘返回式卫星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太空育种可能诱发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对人类有益的变异。
14.【答案】D
【解析】解:A、男孩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男孩的Y染色体一定来自父亲,X染色体一定来自母亲,因此某男孩“X”染色体上有一个隐性致病基因,该基因是由男孩的母亲遗传下来的,A正确;
B、由分析可知:整个人群中男女性别之比大致1:1,B正确;
C、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两条性染色体彼此分离,故男性能够产生含X染色体和含Y染色体两种类型的精子,女性只能产生含X染色体的一种类型的卵细胞,C正确;
D、受精时,如果是含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因此,新生儿的性别主要取决于“父亲的精子”,D错误。
故选:D。
由于男性可产生数量相等的X精子与Y精子,加之它们与卵子结合的机会相等,所以每次生男生女的概率是相等的。即生男孩的概率是50%,生女孩的概率也是50%,在整个人群中男女性别之比大致1:1。
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人的性别遗传。
15.【答案】D
【解析】解:A、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能够分泌胆汁.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对脂肪起乳化作用,进行物理性消化,A错误;
B、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B错误;
C、心脏有四个腔,左右心房、左右心室,上下相通、左右不通,C错误;
D、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D正确。
故选:D。
根据肝脏、肺、心脏、脑的结构和功能分析解答。
此题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解答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
16.【答案】c 蛹 完全变态 相对性状 遗传 可遗传 白 Aa×Aa 1:1
【解析】解:(1)昆虫的发育为变态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种方式:蜜蜂、家蚕等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蟋蟀、蝼蛄、螳螂等昆虫的一生经历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非常相似,生活习性也几乎一致的发育过程是不完全变态。由橘小实蝇的生长发育过程示意图可知:其发育过程具有c蛹期,因此为完全变态发育。
(2)①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蛹的黄色和白色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属于相对性状。
②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问在性状上的差异,叫作变异,分为遗传的变异与不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因而能遗传给后代;而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因素导致的,没有遗传物质的改变,因而不能遗传给后代。蛹为白色这种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变化所引起的,因此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3)①分析表格中实验1和实验2结果可知:黄蛹与白蛹杂交,后代全部是黄蛹,白蛹性状在后代中没有表现,因此白蛹是隐性性状。
实验3中的亲代即实验1中的子代,因此若用A和a表示控制蛹色的基因,则实验3中亲代的基因组成都是Aa。
②已知:实验1中子代的基因组成是Aa,蛹的白色是隐性性状,白蛹的基因组成是aa,因此实验4的遗传图解如下图:
因此,黄蛹与白蛹个体数量的比例理论上约为1:1。
故答案为:(1)c;蛹;完全变态。
(2)①相对性状。
②遗传;可遗传。
(3)①白;Aa×Aa。
②1:1。
①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③昆虫的发育为变态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种方式。图中:a受精卵、b是幼虫、c是蛹、d是成虫。
本题考查了基因的显隐性及其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17.【答案】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咽 气管 支气管 一 保护易感人群 DNA片段 性状 免疫
【解析】解:(1)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2)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人体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痰实际是在呼吸道黏膜形成,通过纤毛的摆动往上推送,最后通过咳嗽排出,这一过程是人体的第一防线在发挥作用。
(3)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接种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4)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上面含有遗传信息,可以控制生物的性状。
(5)HIV主要侵犯并瓦解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不能抵御病原体。
故答案为:(1)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2)咽;气管;支气管;一
(3)保护易感人群
(4)DNA片段;性状
(5)免疫
1、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不能流行。
2、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理解掌握传染病流行的环节及预防措施是解题的关键。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